多功能犁耙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86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犁耙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多功能犁耙器”涉及一种改进的既能犁田又能碎土的多功能农业耕作工具。
目前,犁田用的老式旧犁由于结构还不够科学,耕牛拉着它前进时需要付出三、四百斤拉力,阻力大,同时后面还要一个人驾驶着老犁耕作。90年11月底,福建电视台在屏幕上介绍了“双犁双铧犁”的新创造,虽然科学些,但由于没有从根本上克服阻力,自身的重量大,造使二头耕牛一起拉有时还拉不动。为了从实质上克服犁田时前进的阻力大,被犁翻的田土仍然成为一整块的土块,过后需要人工再次粉碎,花了很大功夫,又农民365天每天都要养牛,成本至少要500元用来买耕牛,还要占用土地盖座牛棚,负担的确大。本实用新型通过新的设计、研制、实践事实证明,它犁田时拉力只需几十市斤就能轻便前进,比目前先进的犁头节省阻力四倍以上。这样,一个人拉着它前进同时又驾驶着它,就可以节省大量的耕牛、马和动力(它匹配最微型的动力也可以),而且被犁翻的土块能自行破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创新的“多功能犁耙器”,它能由于犁田耕作时省力而节约大量牛,马作为耕作动力;只需一人作为动力,轻快地拉着它前进并同时自行操作,在犁田翻土的同时它又能自行破碎,起着耙土碎土的作用。由于它结构简单、轻便、省力、省钱,农民群众买得起,用得上,无论在山田、平原、小丘田、大丘田、水田、旱田都可以耕作。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是“多功能犁耙器”的第一犁片(底座)是用一块长70厘米,宽20厘米,厚1毫米(较厚也可以)的铁平板冲切而成,它的前部分先把平铁板切成呈现出宽20厘米,高(垂直于宽的中线)15厘米的大等腰三角形(如


图1),然后把宽20厘米平均分成8等份,每等份2·5厘米,在10厘米处找出宽的中点,从中点上画出一条中线垂直于宽,并交接于等腰三角形顶角的两条等腰线的交点,形成三交点,从三交点画出一条直线与7·5厘米处连接,又从三点画出另一条直线与12·5厘米处连接,这样就形成一个处于中央的细尖的等腰三角形,它的顶角为20度角,此三角形的底宽5厘米,底上中线为15厘米,座落在第四等份和第五等份间,是“多功能犁耙器”第一犁片的主尖刀刀,伸展在第一犁片的最前沿。在宽20厘米的第5厘米和第15厘米处,各画出一条垂直于宽并交接于两腰中点的垂直线,各以此垂直线为中线,画出又是20度顶角的细尖的等腰三角形,这二个等腰三角形称为次尖刀,次尖刀处在主尖刀后方的对称的两旁。又在次尖刀的两旁,从宽20厘米的这条直线的头、尾两二点,即在0厘米处和20厘米处作为顶角的顶点,以平铁板的两边长为要画的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较长的直角边,作出顶角为10度角的细尖的两边两个直角三角形,它们的斜边必须落在这块平铁板内,分别座落在第一等份,第八等份间,顶角比次尖刀更为后退,形成二个对称的直角三角形,称为边半刀。将这五个细长的三角形的两腰各自向后延伸,互相交接(如图2),这五个细长的三角形以外部分切割掉,等腰直线部分的两边切磨刀口,就形成一个由主尖刀、次尖刀、边半刀组成的五把细长、锋利的尖刀,名叫第一犁片,第一犁片上的五把尖刀勾成一个长细的大等腰三角形,在犁田时,它象把大尖刀水平面地刺插入土地的土层,前进的阻力小,又第一犁片上的这五把小尖刀更是锋利,水平前进时横截面小,又是起着切割土块的作用,因而阻力更小了,拉力自然减少的。单从第一犁片说,试验的结果表明,这种带有五支细长尖刀所形成的等腰三角形延着水平面前进的犁头要比目前老犁或双轮双铧犁延着斜面前进着的犁头省力十倍以上。
为了使犁头上的五支细长的尖刀不易折断,为了使犁田时被犁起翻落的土块容易变碎,为了使犁头切离农田土块后通过犁鞍将这片土块倒翻过来时更为省力,必须在这五支尖刀的中线上(边半刀焊接在平铁板的相应二边上)相应的焊接一块厚为1毫米,长为25厘米,高为6厘米(其中1厘米在要焊接第二犁片时切磨掉,好让第一犁片与第二犁片焊接,实际的高度是5厘米)的直角三角形,称为纵切刀(如图4),它的斜边应磨切成刀口,25厘米长的这条直角边必须跟这五支尖刀的中线焊接,纵切刀的最小顶角要同向着五支小尖刀的最小顶角,而且要互相垂直,这样第一犁片上就由5支组成的每支都有细长锋利的三条刀口(每支具有三条刀口的称为“三面刀”,参考图4)的大等腰式的三角多面体,犁头在拉力作用下前进时既可以延着水平面方向切割土块,还可以同时延着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纵向切土,达到既犁土又碎土的多功能目的,象这样的一片犁片可以直接组成“多功能犁耙器的犁头。但为了使土块犁翻得更细,细得更有规律,可以把跟第一犁片完全一样的第二、第三片犁片焊接在一起(更多的犁片片数焊接在一起也可以)但必须是第二犁片比第一犁片前进5厘米后焊接,第三犁片比第二犁片又前进5厘米时焊接,使整个犁头呈现出多面的三角体,减少前进时的阻力。由于刀口实际上也是采用等腰三角形的,每支尖刀每片犁片,整个犁头都应用了细长的等腰三角形,因此,犁头前进时的阻力就大大减少了。再说,尤其是犁头前进时需要切起翻落的土块从整丘农田那么一大遍厚厚的层土中分离出来不但需要有强大的向上的正面的力使之向上切起,而且需要有相当大的力使需要犁起翻落的土块侧面的从土层中分离出来的侧面力。目前的任何犁头都没有带上纵切刀去克服侧面的阻力,而是使犁头从整丘田的土层中硬棒棒的在侧面强行折断后犁起翻落的,阻力非常大。而“多功能犁耙器”的犁头设计从整体上、面上,每支纵切刀上都呈现出细长三角形状态,锋利而又省力,切断侧面土层后才分离出来的,因而克服了很大程度上的阻力。还有象这种带有许多支有规则的横切、纵切尖刀的“多功能犁耙器”的犁头有另一种省力往往让人们疏忽的是目前犁头犁起翻落的土块是一整块,一整块土块的凝聚力大,要使它切起翻落需用很大的力气,而“多功能犁耙器”的犁头把原来的一整块切割成10多块以上的小土条块,小土条块的凝聚力小,容易提升起及翻落,阻力变小,如一根大木棍用手折断难,把它劈成十多根后折断易的道理一个样。同时这十多块细小土条块在提起翻落时由于自身的凝聚力小在运动(提升和翻落)中受到震动、击动、推动和翻动时而自行破碎。因此,“多功能犁耙器”的犁头在耕作农田时既能犁田又能碎土,并且很省力,几十市斤的拉力就能使它轻快前进,只需用一个人拉并操作,节省了大量的牛、马以及动力,当然它也可以匹配最微型的发动机,多功能犁耙器和微型发动机一共才50多市斤,由三个螺丝固定,当人们要到山区小田上犁田时,三个螺丝解开,一头犁耙器,一头最微型发动机,挑着可以随意走动,到了山区小田,又把三个螺丝旋紧,就成了一台小机耕犁,它的特点是小型轻便,不需机耕路可以随地移动,同时它还有一个“任意组合”的功能,把二台、三台、五台……根据需要合拼在一起,一齐开动,就可以起着大型拖拉机的作用了。
长70厘米,宽20厘米的平铁板的前半部分已作成第一犁片的犁头用了,计占了25厘米,后半部分的45厘米作为犁鞍用,犁鞍的目的是把犁头切离的土块逐渐地移向犁鞍的左边旁,并且使土块倒翻,即土块的表皮通过翻动后成为土块的底部,犁鞍和犁头是同一块铁板,即宽也是20厘米,这样宽的犁鞍的好处在于能将犁头切离的土地全部倒翻过来,而目前使用的所有犁的犁鞍只有10厘米宽,不可能将犁起的土块全部倒翻。又因为犁鞍与犁头是同一块铁板的,在生产中省工又省料,牢固不脱节。犁鞍前部分10厘米。零厘米处是处于水平面的,然后逐步的往后数,它就逐渐地往上倾斜,一厘米处它被倾斜半厘米,在5厘米处它就被倾斜提高了2·5厘米,在10厘米处,它已被正面倾斜了5厘米,与水平面向上交成30度角,就象向上弯斜的小山坡,所以叫它犁鞍坡(图7中的10)。犁鞍坡的后面也就是犁鞍的后半部分叫犁鞍翻,整块70厘米长的平铁板所余下的35厘米长(第一犁片占25厘米,犁鞍占10厘米)就称为犁鞍翻(图7中的11),它必须在10厘米距离的范围内较急速的向上倾斜弯曲,使它的后部分平面与第一犁片的水平面垂直并交成60度角(30度角已被犁鞍坡所占),同时以横截面为基准向左转向纵面,与横截面勾成60度角,犁鞍翻的最末部分还要稍微向下缓慢弯曲30度角。第一犁片、犁鞍坡、犁鞍翻组成了一面有规则的弧面,这样的犁鞍才能把犁起的土块逐步提起并逐渐向左边推翻。目前的各种犁鞍没有这个犁鞍坡,因而从犁头起的土块太急速地转过90度角,阻力显得很大。
在犁头后部分的背部中线上与犁鞍背部的中线上焊接一根直径为1·5厘米,长为120厘米的钢筋,称为力拉焊(图7中的14),此钢筋的前端50厘米处应压成扁平形的,前端5厘米跟犁头后部的背面中线焊接,45厘米跟犁鞍背部中线焊接,余下70厘米是园柱形钢筋,从犁鞍的后段的最顶点开始向下弯曲45度角,使此钢筋的后部分(70厘米)以直线的形式向着与原来相反的方向安置,接近于与犁头的水平面方向平行,此力拉焊比犁头的最顶点还长32厘米,其中力拉杆最末端的10厘米处必须向下弯曲90度角,使这段10厘米长的钢筋处于垂直水平面的位置,作犁田时犁头要处于深还是浅也就是被犁翻的土层需要厚还是薄可以自由调节用,这段10厘米长的钢筋就称为“深浅调节杆”(图7中的15),此杆的表面必须开有螺丝沟,相应的套上一个螺丝帽。螺丝帽上焊接一个固定的铁圈,这样要深犁或要浅犁可将螺丝往上或往下调节。深浅调节杆的最底点处距离第一犁片的主尖锋最顶点处的水平面最短距离是22厘米,垂直于水平面的最短距离也是22厘米。
在犁鞍的背面的两边各焊接一根钢筋,长为50厘米,直径为1·5厘米,这二根钢筋称为“方向调节杆”(图7中的13),它们各用40厘米和犁鞍的两边焊接,10厘米露出犁鞍翻顶端,这10厘米长的钢筋,必须同犁头相反的方向弯曲,与水平面向上勾成30度角,两支方向调节杆不能互相平行,要各自跟纵向垂直面构成向外10度角,形成后狭前宽,好让耕作者接上两支木棍后自由操作,这二支方向调节杆不但可以让左右两手控制上、下、左、右的方向,同时还可以作为拉动犁头的引力媒介。
在三块犁片的左右与犁鞍间,还可以焊接二块具有刀口的固定铁板(图7中的16),目的是使整个犁耙器更牢固。
如果驾驶“多功能犁耙器”的人需要观看犁头的耕作情况,头部可以稍微转向侧面向后观看,如果不向侧后众看,头上带上一个反射镜,从而可以间接观看。耕作者如果耕作熟练了就无所谓观看了。所以说,人力的“多功能犁耙器”一个人既可以作为动力也可以自行操作,节省了大量的牛、马和动力。
使用人力的“多功能犁耙器”体重只有十多市斤,工厂成批生产的成本10多元钱,出售价可达30多元,农民买得起,用得上。微型的机动“多功能犁耙器”体重50多市斤,价格200多元。对于农民家庭说来,平均每家只不够是5·6个人,家庭的土地使用人力“多功能犁耙器”三、二天内就可以犁耙好田地,无需花较大的本钱积压着。
与目前农业上所使用的老犁或双轮双铧犁比较,“多功能犁耙器”有如下优点1.能省力。“多功能犁耙器”只需几十市斤的拉力就可以使之轻快前进,比目前各式各样的犁头省力四倍以上,这是实验结果表明的。2.体重轻,速度快、效率较高。“多功能犁耙器”只有十多市斤重,由于克服多方面的阻力,使之的前进速度快,效率较高,可比目前的各种犁头效率提高1倍多。3.能自行破碎“多功能犁耙器”每趟能犁出10多条以上的土条块,犁起翻落的土条块能自行变碎,而目前各种犁头没有这种设备。4.省钱“多功能犁耙器”如果在工厂成批生产时每架的成本10多元,卖出价30多元。5.方向调节杆是左右两支组成的,调节左、右、上、下方向的力矩变大,因而稳定、省力、方便,同时可以作拉力手用,而目前的各种耕犁只有一支方向杆,力矩小不容易调节。6.深浅调节杆是采用单个粗螺丝帽,螺丝帽上有的小铁圈,既可以支住拉绳又上、下调节深浅非常容易,简便,严密。而目前各种犁没有这个设备,调节很不方便。7.犁头的第一犁片与犁鞍合为一块铁片,制造易而快,且牢固,目前的各种犁的犁头和犁鞍分开,易脱节,阻力又大,制造较不方便。8.“多功能犁耙器”设计有犁鞍坡,减少了阻力,而目前的各种老犁没有,从犁头到犁鞍突变90度角,阻力很大。9.“多功能犁耙器”设计有多面多支的尖而细长的纵切刀。解决了侧面阻力大的问题,而目前各种犁没有纵切刀,而是硬棒棒的在侧面的土层中折断而起的。10.“多功能犁耙器”的每块犁片都设计有尖细锋利的三面刀,既锋利又牢固,阻力又小,而目前的犁没有,阻力较大。11.“多功能犁耙器”在点、线、面、体都采用细长。尖锐的三角原理,而目前的各种犁只有在犁头上采用三角形,阻力不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克服。12.“多功能犁耙器”能匹配最微型的发动机,而且可以根据需要任意组合,起着大型拖拉机能起和不能起的作用,因而适应性广,家庭农民买得起,用得上,而目前的各种犁没有这种设想和实施。
附图的图面说明
图1为“多功能犁耙器”第一犁头(底座)的平板铁,长70厘米,宽20厘米,厚1毫米,它的前部切成一个底长20厘米,底上中线15厘米的大等腰三角形,它的顶角的顶点必须落在前方宽的中线上。
图2为在大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宽为20厘米,平均把它分成8等份,在5厘米、10厘米、15厘米处,各画出三条垂直于底边上的直线,并从三个交点(一个是顶角的顶点,二个是两腰的中点,三条垂直线为等腰三角形的中线,画出每个顶角都是20度角的三个细长等腰三角形。在底边0厘米处和20厘米处各画一个对称的顶角为1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图3为大等腰三角形上的这五个尖角前面以外的铁板被切掉后磨切成五把细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平面尖刀,即主尖刀、次尖刀、边半刀。
图4为五片长为25厘米,高为6厘米、厚为一毫米的细长直角三角形的纵切刀。
图5为将这五片纵切刀分别焊接在五支平面尖刀的中线上,纵切刀最小的顶角对着主尖刀、次尖刀、边半刀最小的顶角上,组成五支三面刀。这五支三面刀成为多功能犁耙器的第一犁片。
图6为跟第一犁片完全相同的第二、第三犁片分别比第一犁片。第二犁片向前前进5厘米,而且它们之间是相互平行的进行焊接(由于纵切刀的高度可以不同,焊接整个犁头的层次片数也可以相应的不同,视需要而定,只用一片即第一犁片作为多功能犁耙器的犁头也可以)而且组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式多面体的总犁头。为了使“多功能犁耙器”的犁头更坚固,还可以把二支连接刀片焊接在三层犁片的后面两旁和犁鞍坡两边。
图7为一个完整的“多功能犁耙器”横向侧面图。它由1.犁头;2.主尖刀;3.次尖刀;4.边半刀;5.第一犁片;6.第二犁片;7.第三犁片;8.纵切刀;9.三面刀;10.犁鞍坡;11.犁鞍翻;12.犁鞍;13.方向调节杆;14.力拉杆;15.深浅调节杆;16.固定板组合而成的,当人力耕作者把左右肩膀上的两条绳子扣紧“多功能犁耙器”的深浅调节杆(15)(螺丝帽往上旋即犁得深,往下旋即犁得浅)时,两手握紧二支木棍(木棍连接在方向调节杆(13)上),人向前倾斜并拉动“多功能犁耙器”,它先插入土层后跟着延水平面的方向前进,把需要犁起的土块通过多支三面刀(9)的作用切割成10多条以上的土条块,这些土条块经过犁鞍坡(1Q)逐渐提高,最后进入犁鞍翻(11),犁鞍翻把这些提高的土条块进行翻倒落下,使这些土块在多种作用力的作用下破碎成较小的碎土倒翻在“多功能犁耙器”的左边。达到既犁土又碎土的多功能目的。
实施多功能犁耙器的方式方法有二种一种是铸造,另一种是冲压。用冲压的方法较简便,而且工艺较先进,生产周期较短,单位时间里生产的数量较多,并能实现自动化的机械生产,大大提高工效,从而降低成本,生产它的主要机械设备有冲切机、磨刀机、焊接机、电锯等,成批生产每架成本约十多元,出售价为30多元。
权利要求1.“多功能犁耙器”是涉及一种改进的省力的既能犁土又同时能碎土的多功能农业耕作工具,该装置的前部分是个犁头(图7中1),后部分是犁鞍(12),犁头的上面是力拉杆(14),力拉杆的前端是深浅调节杆(15),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犁头(1)是由第一犁片(5),第二犁片(6),第三犁片(7)所组成的尖顶角多面体,但每增加一片犁片都必须比前一片向后退回5厘米,而且互相平行,犁鞍(12)是由犁鞍坡(10)和犁鞍翻(11)合成的,犁头的第一犁片(5)与犁鞍(12)在同一块厚1毫米,长70厘米,宽20厘米平铁板上,犁鞍背面的左右两旁各有一根跟水平面构成30度角的方向调节杆(13),犁鞍的背面中线上焊接一支力拉杆(14),力拉杆(14)的末端长10厘米作为深浅调节杆(15),在第一、第二、第三犁片的二边与犁鞍的前部分的二边间各焊接上一块钢铁片的牢固板(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是每块犁片(5、6、7)都是采用顶角较小(20度角)的等腰三角形(底长20厘米,高15厘米)所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装置,其特征是每块犁片上都制成有一支主尖刀(2),二支对称的次尖刀(3),它们的顶角为20度的等腰三角形和两边对称的二支边半刀(4),它们的顶角为10度的直角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装置,其特征是在每支细长等腰三角形平面刀的中线上各焊接一支厚为1毫米、长为25厘米、高为6厘米的直角三角形的钢铁纵切刀(8),纵切刀必须垂直于每一支平面刀(主尖刀、次尖刀、边半刀)它们的最小顶角在同一边方向,使它们与纵切刀组成互助垂直的三面刀(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是第一犁片(5),犁鞍坡(10),犁鞍翻(11)必须由同一块平铁板制成的,“多功能犁耙器”都是用钢铁制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装置,其特征是犁鞍坡(10)从头部0厘米(第一犁片的末部与犁鞍坡的头部之间算起)开始是与第一犁片在同一水平面的,每向后延伸2厘米,它的高度必须缓慢上升(提高)1厘米,犁鞍坡延伸至10厘米,它的高度必须在第一犁头的水平面基础上逐渐向上抬高5厘米,它与水平面交成向上30度角,整块70厘米长的平铁板所余下的35厘米长(第一犁片长占25厘米,犁鞍坡长占10厘米)的犁鞍翻(11)必须在10厘米长的范围内较急速的向上弯曲,使它最后部分与水平面垂直并构成60度角,同时从横截面向左转向纵面与横截面构成60度角,犁鞍翻的最末部分占5厘米还要稍微向下缓慢弯曲30度角,第一犁片、犁鞍坡、犁鞍翻必须组成一面如此有规划的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是在10厘米长的深浅调节杆(15)上必须开有螺丝沟,相应的套上一个螺丝帽,螺丝帽上焊接一个固定的铁圈,深浅调节杆的最底点处距离犁头最顶点处的水平面最短距离必须是22厘米,垂直于水平面的最短距离也是22厘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是在犁鞍背部的两旁各焊接一支(长50厘米、直径1.5厘米)钢筋的方向调节杆(13),其中的40厘米焊接在犁鞍边上,余下10厘米让它露出犁鞍翻,这10厘米的钢筋还必须向下弯曲,跟犁头的方向相同,跟水平面构成向上30度角,二支方向调节杆的末端10厘米这二段还要各自跟纵向垂直面勾成向外10度角,形成当耕作者接上二支木棍时前宽后狭,便利耕作。
专利摘要“多功能犁耙器”提供一种新型的农业耕作工具。它是由犁头、犁鞍、力拉杆、深浅调节杆等组成的。犁头是由三块犁片组成,每块犁片是由5支三面刀组成。由于它在点、线、面、体上都采用了细长的等腰三角形原理,因而在犁田耙土时大大克服阻力,前进中既很省力又能翻土碎土,既能使用人力,节约牲畜又能匹配微型动力,将多台微型动力犁耙器随意组合在一起,起着大型拖拉机能起和不能起的作用,它结构简单、体积小、体重轻、成本低。广泛运用于水田、旱地、山区田、平原田等的农业耕作。
文档编号A01B3/02GK2117699SQ9120918
公开日1992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1991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1991年5月18日
发明者黄国森 申请人:黄国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