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式插秧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398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动式插秧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农业生产中用的插秧机具。
以往的插秧机一般都有一个复杂的动力驱动装置和插秧执行机构,其插秧方式普遍采用秧爪直接抓住秧苗根部,以直线运动方式插入泥中。这类插秧机机械结构复杂,而且插秧时对秧苗的质量要求较高(如秧苗大小、根须长短以及秧根是否洗刷干净)。在插秧过程中往往产生漏插,秧株大小不匀,而且容易损伤秧苗。
本发明是一种转动式的轻便插秧车,其特征一在于插秧过程是通过一个转动的秧夹完成的,(参见附图1和附图2)。当秧夹随轮子转动时,秧夹前端伸入秧槽,当秧夹通过秧苗根部时,秧夹受秧槽颈部的压迫而夹住秧根。随着秧夹继续转动,秧夹前端伸入泥中,此时秧夹通过秧槽颈部,秧夹松开,秧苗被留入泥中,完成插秧全过程。这种插秧车结构简单,可直接为人力或畜力拖动,而且可降低对秧苗的质量要求,秧株大小均匀,不易漏插和损伤秧苗。
本发明的特征二,是插秧车上设置有一个拨秧机构。该机构通过拨轮的转动,来回推动拨杆和拨秧板使秧箱后壁附近的秧苗反复推入秧槽,以防止秧夹夹空现象发生。
本发明将在下列实施例的附图中更清楚地说明。
图1是转动式插秧车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秧夹插秧过程的示意图。
插秧车(图1所示)由齿形轮(9)、秧夹(1)、秧箱(4)、秧槽(7)和拨秧机构组成。齿形轮(9)成齿轮形状,在泥里行走时可防止打滑。秧夹(1)由多对平行的簧片组成,簧片是夹秧、插秧的主要器具,安装在轮轴(8)上,当齿形轮(9)转动时,秧夹(1)随轴转动,当簧片(2)在转动过程中,经过秧槽颈部(10)时,簧片(2)受挤,夹住秧苗,当秧夹(1)转过一定角度,夹住的秧苗伸入泥中后,簧片(2)已通过颈部(10),夹子松开,此时秧苗留在泥中,完成插秧过程(参见图2)。秧箱(4)用于放置秧苗,秧箱底部倾斜,使秧苗自动滑向后箱壁。秧箱另一个作用是秧箱底部直接与泥面接触起平整泥面的作用。秧槽(7)是秧夹和秧苗通过的槽。秧槽有一个颈部(10),颈部的宽度较小,当秧夹(1)通过颈部(10)时簧片(2)受挤而夹拢。当通过颈部后,秧夹松开。
拨秧机构有拨轮(5)、拨杆(6)、拨板(3)组成。当拨轮(5)随齿形轮(9)转动时,来回推动拨杆(6),拨板(3)固定在拨杆(6)上,随拨杆(6)来回移动,将靠近后箱壁附近的秧苗来回轮次推向秧槽(7),以防止秧夹夹空现象发生。
插秧车通过增加和减少轮轴(8)上的秧夹(1)个数和秧槽(7)的个数调节秧苗的行距。增加或减少秧夹上簧片(2)对数调节秧苗的株距。
权利要求
1.一种轻便的转动式插秧车,其特征在于插秧车是由齿形轮、轮轴、秧夹、秧箱、秧槽和拨秧机构组成。齿形轮转动时带动轮轴上的秧夹转动,秧夹以转动的方式完成插秧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插秧车,其特征在于秧夹由一对或多对簧片组成。簧片在秧槽颈部的作用下可以张开和夹拢。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插秧车,其特征在于秧槽的下部有一个颈部,颈部宽度小于簧片夹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插秧车,其特征在于齿形轮上安装了一个拨秧机构,拨秧机构由拨轮、拨杆、拨板组成,拨轮安装在轮轴上,拨板固定在拨杆上。
专利摘要
转动式插秧车是通过轮子转动带动安装在轮轴上的秧夹转动,秧夹是由多对平行的簧片组成,当秧夹转动时,簧片伸入秧槽,簧片由于受秧槽颈部的压迫而将秧苗夹住,秧夹继续转动,秧夹伸入泥中,此时秧夹通过颈部而松开,使秧苗留入泥中,完成一个插秧过程。这种插秧车结构简单,造价低,可直接用人力或畜力拖动。插秧时对秧苗质量要求低,不易漏插和损伤秧苗,秧株大小均匀。
文档编号A01C11/02GK86202678SQ86202678
公开日1987年2月4日 申请日期1986年5月6日
发明者吴燕川 申请人:吴燕川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