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耕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9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配耕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播种机,特别是一种在小型拖拉机牵引下与双铧犁等耕作器具配套使用的配耕播种机。
CN2066646U公开了一种简易手动播种机,它由松土盖土装置、导管、自动犁头等组成,可用于点播花生、棉花、豆类,也可施工业肥,虽然其结构简单,造价较低,但因其属于手控操纵器具,存在种子点播深度、行距不易控制一致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种子点播深度和行距,且可与小型农机具配套使用的配耕播种机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是一种配耕播种机,由贮箱1、排种轮2、输送管14、支架、抓地轮7等构件组成;输送管14的上端与贮箱1底部连通,输送管14的上端口内设置有排种轮2,排种轮2与链轮3同轴紧固装配;其特征在于有效数量的连接杆件12一端与支架的横向支撑臂5紧固配合,连接杆件12的另一端与装配有排种轮2和链轮3的轴4活动连接,横向支撑臂15上装接有固定杆13和连接杆6,固定杆13下端配接有开沟器10,输送管14的下端口位于开沟器10之间的中空部位,链轮3和与抓地轮7同轴配合的小链轮9构成一副传动副,支杆5的两端分别与链轮3两侧的轴杆4和抓地轮7及小链轮9的轴杆两端对应活动配合为一整体。
本实用新型中部件的具体结构特征及装配关系是排种轮2是爪形轮。
开沟器10由两个侧边相切且整体呈“V”形的圆轮组成,两个园轮的传动轴杆16相交呈“V”字形,固定杆13底部与轴杆交合处固定装配,输送管14的下端口高于开沟器10的底部。
横向支撑臂与连接杆6、固定杆13之间采用连接构件11装配为一整体。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有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开沟器结构简图。
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如
图1所示,链轮3与排种轮2、抓地轮7与小链轮9为同轴紧固装配,链轮3和小链轮9之间采用链条配合,横向支撑臂5与固定杆13、连接杆6之间采用管卡子11连接紧固,连接杆6为3个,其一端与横向支撑臂15焊接紧固为一整体,另一端与轴杆4滑动配合,连接杆6下端部弯曲呈“L”型,固定杆13底部转动配合有开沟器10。其余各部分结构如前述。
该播种机是这样工作的将连接杆下端与双铧犁装配完毕,根据需要调整管卡子11以控制播种行距及深度,由小型拖拉机带动双铧犁和该播种机运动,抓地轮转动,从而带动小链轮9、链轮3及排种轮2转动,盛装于贮箱1内的种子在排种轮2的作用下,经输送管14均匀地撒播在地里。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机调整支撑臂上的固定杆及连接杆以控制播种的深度及行距,且能与小型农机具配套使用,以完成机械化生产工作,结构简单、合理,是一种适宜于农家专用的配料播种机。
权利要求1.一种配耕播种机,由贮箱1、排种轮2、输送管14、支架、抓地轮7等构件组成;输送管14的上端与贮箱1底部连通,输送管14的上端口内设置有排种轮2,排种轮2与链轮3同轴紧固装配;其特征在于有效数量的连接杆件12一端与支架的横向支撑臂15紧固配合,连接杆件12的另一端与装配有排种轮2和链轮3的轴4活动连接,横向支撑臂15上装接有固定杆13和连接杆6,固定杆13下端配接有开沟器10,输送管14的下端口位于开沟器10之间的中空部位,链轮3和与抓地轮7同轴配合的小链轮9构成一副传动副,支杆5的两端分别与链轮3两侧的轴杆4和抓地轮7及小链轮9的轴杆两端对应活动配合为一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耕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排种轮2是爪形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耕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开沟器10由两个侧边相切且整体呈“V”形的圆轮组成,两个圆轮的传动轴杆16相交呈“V”字形,固定杆13底部与轴杆交合处固定装配,输送管14的下端口高于开沟器10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耕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横向支撑臂与连接杆6、固定杆13之间采用连接构件11装配为一整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播种机,特别是指一种可在小型拖拉机牵引下与双铧犁等农具配套使用的配耕播种机。该播种机由横向支撑臂、固定杆、连接杆构成的支架,贮箱、排种轮,装配于贮箱下部的输送管,以及抓地轮、小链轮、链轮等传动构件组成,该播种机在使用上解决了现有设备不易控制播种深度及行距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播种行距及深度可调,能与现有小型农机具有机结合配套使用等优点。
文档编号A01B49/06GK2212300SQ94224910
公开日1995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1994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1994年7月30日
发明者杨占河 申请人:杨占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