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式旱育抛秧分秧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22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蜂巢式旱育抛秧分秧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蜂巢式旱育抛秧分秧盘,属于农作物栽培工具,用于适合于水稻抛秧技术的肥床旱育秧。
近年来,水稻栽插逐步推广抛秧技术,改变了长期以来人们插秧时面朝黄土背朝天,吃力费时开支大的落后状况。对于水稻的育秧,也逐步采用肥床旱育技术。肥床旱育与常规育秧相比,具有省工、省水、省种、省肥、省秧池、增产的“五省一增”的优点。但旱育秧又有起秧难,分秧难、抛秧难的弱点。目前已有一种塑料育秧盘,其结构是在塑料板面上布满凹坑,凹坑底部的中心有一直径为1~2mm的小孔。这种育秧盘有效地解决了抛秧中分秧技术问题,但育秧营养体积小,抗逆性差,耗水量较大,只能用于水育,不能用于旱育,而且育秧时秧龄弹性小,还受水稻品种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育秧盘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适用于旱育秧和抛秧技术的蜂巢式旱育抛秧分秧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蜂巢式旱育抛秧分秧盘上设有若干蜂巢式孔穴,该孔穴为上口大,下口小的园锥形通孔或其它形状通孔。园锥形通孔有序排列,其排列规律是沿横向或纵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相邻三孔的轴线与分秧盘上表面的交点之间的连线组成正三角形。这种排列使亩床有效利用率最佳。该分秧盘通常由塑料制成,盘长500~1200mm,盘宽300~700mm,通孔高13~17mm,通孔上口直径17~21mm,通孔下口直径9~11mm。
采用这种分秧盘育秧,由于孔穴是通孔,秧苗的根可穿过孔穴、深入苗床,因而育秧营养体积大,抗逆性好,耗水量小,适用于旱育秧。通孔上口大,下口小,使孔内营养土块不致于因起秧时的拉力而脱落,达到分秧容易,抛秧快捷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
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蜂巢式旱育抛秧分秧盘1由压塑制成,盘长600mm,盘宽350mm。盘上布满园锥形通孔2,其上口直径19mm,下口直径10mm,通孔高15mm。通孔的排列规律是沿横向相邻两孔2和3与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相邻孔4的轴线与分秧盘上表面的交点O2、O3、O4之间的连线组成正三角形O2O3O4。
权利要求1.一种蜂巢式旱育抛秧分秧盘,分秧盘上布满蜂巢式孔穴,其特征是蜂巢式孔穴为上口大、下口小的园锥形通孔或其它形状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式旱育抛秧分秧盘,其特征是通孔呈有序排列,其排列规律是沿横向或纵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相邻三孔的轴线与分秧盘上表面的交点间的连线组成正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式旱育抛秧分秧盘,其特征是分秧盘盘长为500~1200mm,盘宽300~700mm,通孔高13~17mm,通孔上口直径17~21mm,通孔下口直径9~11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蜂巢式旱育抛秧分秧盘,其特征是在塑料盘面上布满上口大、下口小的圆锥形通孔或其它形状通孔。通孔呈有序排列,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每相邻三孔的轴线与分秧盘上表面的交点间的连线组成正三角形。这种分秧盘适用于肥床旱育秧和抛秧技术,达到起秧容易、分秧方便,抛秧快捷的目的。
文档编号A01G9/00GK2202395SQ94241999

公开日1995年7月5日 申请日期1994年6月7日 优先权日1994年6月7日
发明者王茂山 申请人:王茂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