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体组合式水稻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14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元体组合式水稻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稻插秧机。
我国是水稻种植大国,近年来,虽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制插秧机,但大都因不适应既简单又烦杂的栽插作业,仅处于样机阶段而难以推广,以致几千年来的人工插秧仍在延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模拟人工插秧动作。分插秧均匀,动作准确,不易损坏秧苗,不易产生假插浮秧及漏插,结构轻便,操作简单,使用灵活,维修方便,造价低廉,外形美观的水稻插秧机。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该单元体组合式水稻插秧机包括淌平板、插秧钳、盛秧斗、牵引杆、链轮、链条和张紧轮,插秧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元体组合,组合体两侧为侧板,侧板外设有传动调节速比的链轮、链条、张紧轮和变换链轮,各单元体之间设有行距调节片,单元体底部为淌平板,淌平板下前端设有拥土筋,单元体内设有轧滚,传动轮和传动插杆,插杆上部设有传动杆,下部设有插秧钳,传动杆上设有分秧钳,插杆和分秧钳之间设有送秧片,机体的前端面设有轨迹板,机体后方设有牵引杆,轧滚之间、传动轮之间均通过短轴、平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插秧机是由若干个单元体(一个单元体插一株秧)组合而成,便于行距调节,由链轮传动调节速比(即调节株距),每个单元体都具备轧田、淌平、送秧、分秧、插秧五种功能,轧、淌用于消除牵引动力遗留下的沟、坑,克服假插浮秧现象;送秧是避免秧苗在盛秧斗出口处堵塞,分秧是将秧苗均匀分开送至插秧钳接秧位置,由插秧钳将秧苗整齐地插入泥中。
该单元体组合式水稻插秧机通过机械手模拟人工插秧动作,插秧均匀,动作准确,不易损坏秧苗,不易产生假插浮秧及漏插,并具有外形美观,造价低廉,结构轻便,操作简单,使用灵活,维修方便,抗腐耐磨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为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参照
图1,该单元体组合式水稻插秧机由6个单元体组合而成,组合体两侧为侧板17,侧板17外设有链轮13、链条4、张紧轮5和变换链轮16,各单元体之间设有行距调节片3,单元体底部设有淌平板,淌平板1下前端设有拥土筋,单元体上方设有盛秧斗10,单元体内设有轧滚2、传动轮5和传动插杆8,插杆8上部设有传动杆9,下部设有插秧钳2,传动杆9上设有分秧钳7,插杆8和分秧钳7之间设有送秧片6,机体的前端面设有轨迹板4,机体后方设有牵引杆11,轧滚12之间,传动轮5之间通过短轴和平键连接。
该插秧机的工作原理如下整机由动力牵引移动,轧滚12作旋转运动,传动链轮13、链条14、变换链轮16和传动轮5,带动插杆8作上、下运行,送秧片6、分秧钳7和插秧钳2按各自的运行轨迹运动,当插杆8处于上极限时,送秧片6向前推进,分秧钳7和插秧钳2钳口片处于复位状态;插杆8下行时,插秧钳2在其轨迹上斜面作用下钳口片闭合,夹持秧苗下行,送秧片6开始退回,行至半程时,分秧钳7的钳口片在其轨迹上斜面的作用下闭合夹持秧苗,继续与插秧钳2下至下极限,分开的秧苗到达插秧钳接秧位置,由插秧钳2将秧苗插入泥土,拥土筋将泥土拥至秧蔸,两钳口片复位,在传动轮5的作用下插杆8上行,插秧钳2钳口片在其轨迹下斜面作用下张开,上行至半程时分秧钳7钳口片在其轨迹下斜面作用下张开,与插钳2继续上行,送秧片6向前推进,完成一个循环动作。
权利要求1.一种单元体组合式水稻插秧机,包括淌平板(1)、插秧钳(2)、盛秧斗(10)、牵引杆(11)、链轮(13)和张紧轮(15),其特征在于插秧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元体组合,组合体两侧为侧板(17),侧板(17)外设有传动调节速比的链轮(13)、链条(14)、张紧轮(15)和变换链轮(16),各单元体之间设有行距调节片(3),单元体底部为淌平板(1),淌平板(1)下前端设有拥土筋,单元体内设有轧滚(12)、传动轮(5)和传动插杆(8),插杆(8)上部设有传动杆(9),下部设有插秧钳(2),传动杆(9)上设有分秧钳(7),插杆(8)和分秧钳(7)之间设有送秧片(6),机体的前端面设有轨迹板(4),机体后方设有牵引杆(11),轨滚之间,传动轮之间均通过短轴、平键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水稻插秧机,该插秧机由若干个单元体组合而成,组合体两侧设有侧板7,链轮13、、链条14、张紧轮15和变换链轮16,各单元体之间设有行距调节片3,单元体底部设有淌平板1,单元体中设有轨辊12、传动轮5、传动插杆8、传动杆9、送秧片6、插秧钳2和分秧钳7,机体前端面设有轨迹板4,机体后方设有牵引杆11。该插秧机能模拟人工插秧动作,分插秧均匀,动作准确,不易损坏秧苗,不易产生假插浮秧及漏秧,结构简单,使用灵活。
文档编号A01C11/02GK2213420SQ952069
公开日1995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1995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23日
发明者罗守善, 卢咸柏 申请人:罗守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