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合轮驱动下层施肥上层播种施肥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22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啮合轮驱动下层施肥上层播种施肥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旱田播种时使用的可分两层施肥播种的施肥播种机。
以前有过多种施肥播种机,虽然可以完成施肥播种的操作,但因结构上的问题,存在着施肥不分上下层及传动复杂,容易出故障等缺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通过一种啮合轮驱动结构的设计,使其不仅具有可以播种、施肥的一般功能,同时还具有施肥、播种分层及驱动方式简洁可靠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由种斗、地轮、播轮、牵引架、土铲组成。其中种肥斗中间设隔板,将种肥斗分成两个空间,种肥斗座置在壳体上,壳体内横梁与牵引架及拖架为曲尺结构,钢性连接,地轮设置在整机一侧,地轮轴与施肥轮同轴,同时固定在壳体内横梁上,播种轮轮轴亦固定在壳体内横梁上并与施肥轮啮合,播种轮与施肥轮均有一部分贯通埋置在肥斗和动斗的底部。土铲设置在施肥轮的前下方,通过连接梁固定在壳体内横梁露出壳体的前端,牵引架为直梁状,拖架设在尾端,土铲连接梁上联接一控制拉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将牵引架挂接在动力上后,调整控制拉杆使土铲处于一适合的角度。此时本实用新型在动力的拖动下一面前行,土铲一面翻开土层,施肥轮即将肥料播入土铲翻开的土层内。被翻开的土层受土层自然重力的影响,在肥料播入土层后,还会自然回落将肥料盖住,此时与施肥轮啮合反转的种轮又会将种子播在回落的复盖住肥料的土层上,实现下层施肥,上层播种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拖架可拖代压轮,实现播种后的踩压操作。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啮合轮的结合方式,使施肥轮和播种轮反向运动的合理操作,故尔可在土铲结构的阻力下,实现有效的下层施肥,上层播种,加之结构简单,少有故障,故尔有很好的使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附图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也是说明书摘要用图。图中各标号分别是1斗,2壳体,3施肥轮,4播种轮,5土铲,6拉杆,7牵引架,8地轮,9拖架,10隔板。
实施例现结合附图举一实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壳体2用1mm铁板制成,长235mm,高120mm,施肥轮3一侧壳体为半包型,半包壳体的高度为70mm,下侧露出一半施肥轮3和播种轮4,地轮8用钢筋制做,共用六根幅条,直径为150mm,施肥轮3和播种轮4用塑料制成,施肥轮3的直径为70mm,播种轮4的直径90mm,斗1上口长300mm,宽100mm,土铲用2mm厚铁板制做,前沿为45度角,底边长50mm,牵引架7用角钢制做,长200mm,宽50mm,厚5mm,拉杆为5#钢丝。
权利要求一种旱田播种时使用的可分两层施肥播种的施肥播种机,由种斗、地轮、播轮、牵引架、土铲组成,其特征在于种肥斗中间设隔板,将种肥斗分成两个空间,种肥斗座置在壳体上,壳体内横梁与牵引架及拖架为曲尺结构,钢性连接,地轮设置在整机一侧,地轮轴与施肥轮同轴,同时固定在壳体内横梁上,播种轮轮轴亦固定在壳体内横梁上并与施肥轮啮合,播种轮与施肥轮均有一部分贯通埋置在肥斗和动斗的底部,土铲设置在施肥轮的前下方,通过连接梁固定在壳体内横梁露出壳体的前端,牵引架为直梁状,拖架设在尾端,土铲连接梁上联接一控制拉杆。
专利摘要一种旱田播种时使用的可分两层施肥播种的施肥播种机,由种斗、地轮、播轮、牵引架、土铲组成。其中种肥斗中间设隔板,种肥斗座置在壳体上,地轮设置在整机一侧,地轮轴与施肥轮同轴,同时固定在壳体内横梁上,播种轮轮轴亦固定在壳体内横梁上并与施肥轮啮合,播种轮与施肥轮均有一部分贯通埋置在肥斗和动斗的底部。土铲设置在施肥轮的前下方,牵引架为直梁状,拖架设在尾端,土铲连接梁上联接一控制拉杆。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啮合轮的结合方式,实现有效的下层施肥,上层播种,加之结构简单,少有故障。
文档编号A01C7/00GK2246366SQ9622518
公开日1997年2月5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22日
发明者刘景奎 申请人:刘景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