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41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机械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犁,特别是前置机械犁,该犁包括由犁托、犁铧、犁壁、犁轴,耕作控制装置等构成。
申请人在申请号89104130.3,96102692.8的申请中,公开了一种以单列行走机构和犁体前置为结构特征的山区土地耕作机。这种耕作机,由于犁体前置,在耕作中,土壤阻力不可避免地会给机体产生一个侧向力和前倾扭力。前者,导致偏耕,其直向耕性不好;后者,导致耕深稳定性差。为此,申请人在上述申请中给出了一种在犁体前方设置仿地机构的解决方案。但是,这种方案存在操作不便和妨碍耕作的缺陷。也有人利用履带触地长,再辅以人力控制的方案来试图解决上述问题。然而,一方面,由于人力的不确定性,显然,并不能保证耕深的稳定性,同时,也加大了操作负荷。另一方面,由于履带触地长,也产生了操向性能不好的缺陷。因此,多年来,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发,但迄今为止,这种方案却没能成功。申请人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提出从犁体本身入手来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平衡土壤阻力给机体产生的侧向力和前倾扭力的犁体,从而来保证机体的直向耕性和耕深稳定性,减轻操作负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犁托为传统畜力铧形状的三面楔形空间曲面结构。这种犁,在耕作中,由于来自土壤阻力产生的对犁体的侧压力和正压力被三面楔形空间曲面犁托的两个侧面借的土壤的反作用力所平衡,因而,便消除了来自犁体的侧压力和正压力给机体产生的侧向力和前倾扭力,从而保证了机体的直向耕性和耕深稳定性,具有耕宽耕深一致和操作负荷小的优点,因此,实现了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推荐,在所述犁托之后设置滑撬或者导轮。这种结构,一方面,对于采用轮式行走装置的耕作机来说,其主要目的在于给机体提供一个支撑点,以进一步克服机体的前倾扭力,提高耕深稳定性;另一方面,对于履带行走装置的耕作机来说,其主要目的在于导向,从而提高机体的操向性能,减轻操作负荷。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通过附图(实施例)给予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和A-A剖视图;图2、3,为本实用新型设置滑撬的结构示意图;图4、5,为本实用新型设置导轮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
图1,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犁体由犁托1,犁铧2、犁壁3、犁轴5、换向和耕深控制装置7构成。所述犁轴5与犁柱6纵向铰接,并通过销4与所述犁托1横向铰接。这样通过换向和耕深控制装置7,便能调节犁体的翻土方向和耕深。结合A-A剖示图所示,不难看出,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犁托1为传统畜力铧形状的三面楔形空间曲面结构。
参照图2、3,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犁托1之后设置滑撬8的结构。如图2所示,该滑撬8在与犁轴5铰接后与犁柱6固定连接,犁体的换向和耕深通过控制装置7调节。如图3所示,该滑撬8在与犁托1固定连接的犁轴5铰接后与犁柱6铰接,犁体的换向与耕深分别通过控制装置7和9调节。
参照图4、5,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犁托1之后设有导轮10的结构,如图4所示,该导轮10通过销轴11套装于所述犁托1、犁轴5后端与犁柱6纵向铰接,前端通过销11与导轮10卡接,犁体的换向和耕深通过控制装置7调节。如图5所示,该导轮10通过与设置的卡轴12安装后与犁柱6铅直铰接,在卡轴12上设有控制装置13用于导轮10的导向。而犁托1在与犁轴5固定连接后,通过设置的铰套14,其下端与犁轴5纵向铰接,上端与犁柱6横向铰接,则控制装置7便能调节犁体的换向和耕深。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具体的实例给予了揭示,但当然不用说在给出的实例中可进行一些变化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例如,在图2、3、4所示的结构中,可作变化而给滑撬、导轮以导向结构和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耕宽、耕深一致,操向性好,操作负荷小等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机械犁、包括由犁托、犁铧、犁壁、犁轴、耕作控制装置等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犁托为三面楔形曲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犁托之后设有滑撬或者导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械犁,特别是前置机械犁,其特征在于所述犁托为传统畜力铧形状的三面楔形空间曲面结构,与已有技术相比,能够平衡来自土壤的侧压力和正压力,从而消除对机体产生的侧向力和前倾扭力,因此,具有耕宽、耕深稳定一致,操向性好,操作负荷小等优点。
文档编号A01B15/00GK2281626SQ962330
公开日1998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1日 优先权日1996年5月1日
发明者杨正道 申请人:杨正道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