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恢复系“4930”的杂交种制种方法

文档序号:378471阅读:5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粱恢复系“4930”的杂交种制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种子的生产方法,确切地说是高梁杂交种的制种方法。
目前,高梁杂交种生产技术已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仅是辽宁地区利用杂交技术生产的比较优秀的高梁杂交种就有“辽杂1号”,“桥杂2号”、“沈杂5号”等多种品种。利用现有制种方法生产的高梁杂交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这种杂交种高梁抗倒能力及抗病能力较差,产量也较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种生产高梁杂交种的新方法,以便使利用该方法生产的杂交种高梁具有抗倒伏、抗病能力强,产量高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选配亲本,适期播种,适宜行比,合理密植,去杂去劣措施,其特点是采用“TX622A”为父本,“4930”为父体组配成“熊杂3号”高梁杂交种。
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这样实现,它包括选配亲本;适期播种,适宜行比,合理密植,去杂去劣措施,其特点是采用“4930”为父本,“214A”为母本组配成“熊杂4号”高梁杂交种。
利用本发明提供的生产方法生产的高梁杂交种与现有的“桥杂2号”、“辽杂1号”等主栽种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抗黑穗病及病毒性红条病的能力明显增强,其发病率相对现有主栽种的平均发病率减少10%;2、抗伏能力明显增强,其倒伏率相对现有主栽种的平均倒伏率下降20-30%;3、产量大幅度提高,一般亩产为600-650公斤,比现有主栽种的平均产量增产20%左右。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自选恢复系“4930”的生产方法及其特征特性。
恢复系“4930”是本发明人利用“4003”、“404”、“角质都拉”,“白平”为亲本,通过杂交育种法复交选育而成,其杂交方式为“[4003×(404×角质都拉)]×白平”。
“4930”芽鞘绿色,叶色浓绿,白色叶脉,生育期128天,株高165厘米,穗呈纺锤形,黑壳白粒,千粒重30克,穗粒重80克,产量6300公斤/ha;配合力高,恢复性好,单性花发达,花粉量多,高抗紫斑病,抗逆性强。
不育系“TX622A”的来源及其特怔特性。
不育系“TX622A”是从美国引进的;芽鞘绿色,幼苗浓绿,蜡质叶脉,长纺锤形穗,红壳白粒,株高155厘米,生育期120天。
不育系“214A”的来源及其特征特性。
“214A”不育系由辽宁省铁岭农科所育成,芽鞘绿色,苗色浓绿,蜡质叶脉,长纺锤形穗,黑壳白粒,千粒壳28克,株高155厘米,生育期132天,配合力高,不育性稳定。
“熊杂3号”的制种方法及其特怔特性。
“熊杂3号”采用“TX622A”为母本,“4930”为父本;父母本行比为1∶5或2∶10为宜;先播父本,一期父本二叶一心时播母本和二期父本,制种田四周播父本;母本密度为7500-8000株/亩,父本密度为6500-7000株/亩;及时去杂去劣,以使保证种子纯度。
“熊杂3号”株高250厘米,秆硬抗倒伏,茎杆可作架材,编席等材料;抗旱、抗涝、耐瘠薄,尤其抗病毒性红条病;芽鞘绿色,白色叶脉,拱土能力强;生育期122天;产量高,一般亩产600-650公斤,比各地主栽种,如“沈杂5号”、“桥杂2号”、“锦杂93号”等增产20%左右,最高亩产可达795公斤;出米率为83%;红壳白粒,千粒重35克,米质好,食用适口。
“熊杂4号”的制种方法及其特征特性。
“熊杂4号”采用“4930”为父本,“214A”为母本;父母本行比为1∶5或2∶10为宜;先播母本,母本三叶时播一期父本,一期父本出苗时播二期父本;因母本生育期较长,所以应适时早播,母本在5月5日以前播种,并施足底肥和种肥,及时定苗,勤产勤趟,及时防治病虫害,促进母本早熟,以保证种子高产稳产。
“熊杂4号”芽鞘为绿色,苗色浓绿,幼芽拱土能力强,根系发达,抗旱能力强;株高246厘米左右,白色叶脉,茎粗1.62厘米,抗倒伏能力极强,平均倒伏率仅为5%;茎杆可作架材,编席材料,穗长29厘米左右;中紧穗,长纺锤形,硬壳易脱粒,着壳率低,黑壳白粒,单穗粒重102.4克,出米率85%,亩米产量4964公斤,米质好,食用适口;生育期129天,属中晚熟品种;育性好;自交结实率99%;抗丝黑穗病,尤其抗病毒性红条病,其病毒性红条病发病率仅为1-2%;产量较高,一般亩产520-650公斤,最高亩产达750公斤以上。
“熊杂3号”种植试验。
“熊杂3号”杂交种于1989年参加小区产比试验,1990年参加辽宁省区域预备试验,1991-1992参加辽宁省区域试验,1992-1993年参加辽宁省生产试验。1994年11月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命名。
1992年在辽宁省区域试验中,平均倒伏率则为2.2%(范围在0.7-5.0%),而第一对照“辽杂1号”平均倒伏率则为13.6%(范围4-26.7%),第二对照“沈杂5号”、“桥杂2号”平均倒伏率则为9.9%(范围3.5-17.95%);1993年在辽宁省生产试验中,“熊杂3号”平均倒伏率5.0%,比第一对照“辽杂1号”倒伏率26.7%降低了21.7%,比第二对照“沈杂5号”,“桥杂2号”平均倒伏13.6%降低8.6%。
“熊杂3号”每亩米产量为453.6公斤,比第一对照“辽杂1号”提高69.6公斤,比第二对照“沈杂5号”,“桥杂2号”平均亩米产量提高34.6公斤。
试验表明“熊杂3号”米质中蛋白质含量为9.35%,赖氨酸含量为0.273%,单宁含量为0.057%,因而米质较好。
“熊杂3号”生育期为122天左右,比“桥杂2号”早熟4天,比“辽杂1号”晚熟2天。
在1990年辽宁省生产试验中,“熊杂3号”自然发病率为0.1%,比对照“辽杂1号”自然发病率2.1%降低了2%;1995年-1996年辽宁省海城市植保站等地调查中,“熊杂3号”的病毒性红条病发病率仅为1.6%,比对照“桥杂2号”发病率36.5%降低了34.9%。
在1989年小区产比试验中,“熊杂3号”平均亩产475公斤,比对照“辽杂2号”增产12.5%;在1990年辽宁省区域预备试验中,平均亩产为649.2公斤,比对照“辽杂1号”增产27.1%,在参试组中产量排在第一位。在1992-1993年参加的辽宁省生产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526.5公斤,比对照“辽杂1号”增产18.6%;在1992年种植的10个试验点中,有9个点增产,1个点减产,平均增产14.2%,在参试组中产量排在第一位;在1993年种植的5个试验点中全部表现出增产势头,平均增产22.9%。“熊杂3号”试种产量情况,详见下表熊杂3号高梁试种产量调查表
熊杂4号”种植试验。
熊杂4号杂交种于1990参加小区产比试验,1991年参加辽宁省区域预备试验,1993-1994年参加辽宁省区域试验,1995-1996年参加辽宁省生产试验。1997年2月28日定为“九五”期间《(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品种更新更换“369”工程》重点推广品种。
1990年参加小区产比试验,平均亩产542.8公斤,比对照“辽杂1号”增产23.9%,比对照“桥杂2号”增产13.0%,1991年在辽宁省区域预备试验中亩产586.8公斤,比对照增产14.7%。
1993-1994年参加辽宁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29.1公斤,比第一对照“辽杂1号”增产22.3%,1993年12个点全部表现增产,增产幅度为0.7-53.5%,平均增产26.1%。比第二对照(各地主栽种“桥杂2号”、“辽杂4号”“沈杂5号”、“铁杂8号”)平均增产4.6%;辽宁省大石桥、阜新、绥中、连山、海城、昌图等地比第二对照平均增产14.2%,增产幅度为14-32.8%1995-1996年参加辽宁省生产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60.9公斤、比第一对照“锦杂93”增产0.3%,增产幅度为6.5-30.5%。1995年平均亩产584.0公斤,比“锦杂93”增产15.9%,9个点全部表现增产,1996年平均亩产535.9公斤,比对照“锦杂93”增产3.8%。与第二对照“辽杂4号”相比,两年平均增产1.4%,在辽宁省阜新,黑山、凌海、建昌等市(县)平均比第二对照“辽杂4号”增产11.9%。
“熊杂4号”高梁从1991年开始在辽南、辽西等地进行多点大面积试种。辽宁省盖州市罗屯乡试种平均亩产645公斤、比“桥杂2号”增产20%,盖州市种子公司调查,许多田块产量达到750公斤以上。辽宁省北宁市种子公司自1991年就开始引种进行多点试验,全市不同地区试种平均亩产在650公斤,比“桥杂2号”增产19.5%。台安县试种,亩产达到750公斤,比对照增产18%。
1996年阜新县农科所试种亩产可达870公斤,比“锦杂93”增产29.2%,比“辽杂4号”增产19.7%。建昌县农业推广中心1995年试种,亩产达741.8公斤,比“锦杂93”增产30.5%,比“辽杂4号”增产29.9%。
试种表明“熊杂4号”高梁不但产量高,米质好,出米率高,适口性好,而且秆硬抗倒,茎杆可作架材,粮杆可兼用,同时又高抗黑穗病和各种叶病,是高产、优质、高抗融为一体的优良高梁杂交种。现累计推广面积达90万亩,增产粮食达7780万公斤,新增社会经济效益达9336万元。
“熊杂3号”栽培技术“熊杂3号”杂交种生育期较“桥杂2号”早熟4-5天,在辽南通常于5月10-15日播种为宜,在辽北和辽西通常于5月1-5日播种即可。种植密度为亩保苗6000株为宜。
“熊杂4号”栽培技术“熊杂4号”为中晚熟种,应在5月5日以前播种,以有机肥作底肥10-15公斤复合肥作种肥,及时定苗,加强田间管理。种植密度为亩保苗6000株为宜。
权利要求
1.高梁恢复系“4930”的杂交种制种方法,包括选配亲本,适期播种,适宜行比,合理密植,去杂去劣措施,其特征在于采用“TX622A”为母体,“4930”为父本组配成“熊杂3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梁恢复系“4930”的杂交种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宜行比为1∶5或2∶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梁恢复系“4930”的杂交种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期播种为先播父本“4930”,一期父本二叶一心时播母本“TX622A”和二期父本。
4.高梁恢复系“4930”的杂交种制种方法,包括选配亲本,适期播种,适宜行比,合理密植,去杂去劣措施,其特怔在于采用“4930”为父本,“214A”为母本组配成“熊杂4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梁恢复系“4930”的杂交种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期播种为先播母本“214A”,母体三叶时播一期父本“4930”,该一期父本出苗时播二期父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梁恢复系“4930”的杂交种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宜行比为父母本比例是1∶5或2∶1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高粱恢复系“4930”的杂交种制种方法,它包括选配亲本,适期播种,适宜行比,合理密植,去杂去劣措施。其特点是:采用自选恢复系“4930”为父本,美国不育系“TX622A”或辽宁省铁岭市农科所选育的不育系“214A”为母体本组配成“熊杂3号”或“熊杂4号”高粱杂交种,该品种与现有的主栽种相比具有倒伏率低,抗病毒性红条病能力强以及产量高等突出的优点。
文档编号A01H1/02GK1203020SQ9811384
公开日1998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1998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19日
发明者胡广群, 王文华, 洪鹤, 孙克威, 温景文 申请人:辽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