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气并用节能粮食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76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气并用节能粮食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气并用节能粮食烘干机,属于烘干机械技术领域。
目前,国内大多数粮食烘干机采用锅炉与烘干机分离设计,工作中热传导损耗大,制造成本又高,在工作时仅使用高温气体烘干这一种燥干方式,烘干效率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粮食烘干设备,以水为导热介质,燃烧室与充水炉体所围成的烘干室连接为一体,排烟管道与气体预热管道在充水炉体内间隔排列,物料加热板与充水炉体连通,也充满了水,带有微孔的烘干孔板与物料加热板连接且位于物料加热板的斜下方,粮食烘干是经过物料加热板接触烘烤和由气体预热管道下端排出的通过烘干孔板的气体烘干交替进行,加快了粮食脱水速度,提高了热能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粮食烘干和冷却采用分体设计,使得粮食烘干部分制造工艺简单,维修方便,燃烧室内燃煤燃烧的炉火和煤烟经排烟管道排出,充水炉体位于燃烧室的上端,排烟管道和气体预热管道间隔排列在充水炉体中,物料加热板与充水炉体相通,里面也充满了水,带有微孔的烘干孔板与物料加热板连接且位于其斜下端,充水炉体包围而成烘干室,物料加热板和烘干孔板位于烘干室内。
当粮食需要烘干时,点燃燃烧室的燃煤,开启冷却塔下端连接的鼓风机,物料加热板吸收充水炉体中水释放的热能,温度升高,粮食从位于烘干室上部的下料口流到物料加热板上进行接触烘烤后,靠自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到烘干孔板上,受到从气体预热管道下端出口排出的气体烘干,这样粮食经过几次交替的接触烘烤气体烘干后,已经过到安全贮存的含水率以下,由出料盒收集排出烘干室,通过粮食提升机关至冷却塔进行冷却,经冷却的粮食包装贮存,冷却塔上端排出的带一定热量的空气在鼓风机的作用下经导气管从气体预热管道的上端入口吹入气体预热管道预热,再由气体预热管道的下端出口排入位于烘干室内的烘干孔板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粮食烘干机相比,水气并用烘干速度快,余热二次利用,可提高热能利用率30%,烘干室内温度稳定,烘干的粮食品质好,并且制作成本低,工艺简单,维修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的A-A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的冷却塔的余热二次利用的示意图。
参照
图1、图2、图3燃烧室(2)位于底座(1)上,充水炉体(3)位于燃烧室上端,充水炉体(3)包围而成的空腔构成烘干室(5),排烟管道(4)和气体预热管道(9)在充水炉体(3)内间隔排列,排烟管道(4)的下端与燃烧室(2)连通,气体预热管道(9)的上端与冷却塔(13)的导气管(12)连通,下端口接入烘干室(5)的底部。物料加热板(7)与充水炉体(3)连通,也充满了水,烘干孔板(6)连接在物料加热板(7)的斜下端且带有微孔。
当粮食需要烘干时,点燃燃烧室内的燃煤,充水炉体(3)内的排烟管道(4)向水中释放热能,物料加热板(7)吸收水中的热量,温度升高,开启冷却塔(13)下端的鼓风机(11),气体经导热气管(12)进入气体预热管道(9)预热,此时,粮食从位于烘干室(5)上部的下料口(8)流到物料加热板(7)上,进行接触烘烤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又流到烘干孔板(6)上进行气体烘干,经过几次交替的接触烘烤、气体烘干后的粮食已经达到安全贮存的含水率以下,由出料盒(10)收集并经粮食提升机送至冷却塔(13)进行冷却并包装贮存,冷却时释放的带一定热量的空气在鼓风机(11)的作用下,经导气管(12)进入气体预热管道(9)的上端入口,进行余热的二次利用。
权利要求1.水气并用节能粮食烘干机由底座(1)、烘干部分和下料口(8)、出料盒(10)等组成,其特征在于燃烧室(2)与充水炉体(3)所围成的烘干室(5)连接为一体,排烟管道(4)与气体预热管道(9)在充水炉体(3)内间隔排列,物料加热板(7)与充水炉体(3)连通,也充满了水,带有微孔的烘干孔板(6)与物料加热板(7)连接且位于物料加热板(7)的斜下方,粮食烘干是经过物料加热板(7)接触烘烤和由气体预热管道(9)下端出口排出的通过烘干孔板(6)的气体烘干交替进行;
2.按照权利要求1规定的一种水气并用节能粮食烘干机的特征在于固定在冷却塔(13)上端的导气管(12)排出的带一定热量的空气进入气体预热管道(9)进行二次利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气并用节能粮食烘干机,属于烘干机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粮食烘干与冷却采用分体设计,以水为导热介质,排烟管道和气体预热管道在充水炉体中间隔排列;粮食烘干采用物料加热板接触烘烤和烘干孔板气体烘干交替进行,冷却塔上端排出的带一定热量的空气又被吹入气体预热管道进行二次利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粮食烘干机相比,脱水速度快、热能利用率提高30%、烘干的粮食品质好、并且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
文档编号A01F25/00GK2364416SQ992060
公开日2000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20日
发明者赵建江 申请人:赵建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