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干湿磨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815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干湿磨粉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干湿磨粉机,它用于淀粉、面粉、饲料的加工设备,属于粮薯加工机械。
现今使用的磨粉机或磨浆机,功能单一,工作温度高如对辊磨粉机、其工作时温度可达七十度以上,面粉粘度大、口感差,加工淀粉机一年只能干两个月活,设备利用率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造价低,效率高、损耗少,工作温度低,既能磨干又能磨湿,特别适合农村中小型淀粉、面粉、饲料加工厂使用的多功能加工机械。
本实用新型包括立式磨片、螺旋进料杆、搅刀、机架及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磨片,外包有外壳,外壳上有进水口及出料口,固定磨片上压有压力弹簧,可调节磨片间的距离,转动磨片上装有挖料斗,当加工薯类时,搅刀把薯类切碎,并由螺旋进料杆强制进料,同时进水口通水,挖料斗随转动磨片的转动把磨好的料通过出料口送出壳外,当加工面粉或饲料时,去掉搅刀,关闭进水口则可进行加工。
由于磨片立式安装,减轻了纵向的压力,降低工作温度,采用压力弹簧调节磨片间隙,可避免因硬物进入磨片中间时损坏磨片,采用外壳封闭结构,可减少损耗,出粉率可提高1-3%,加工薯类与磨浆机相比省时40%,而且还可加工小麦、玉米、绿豆等多种功能。
现举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合除杂圆筛右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合振动除杂筛左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构件图图中编号1外壳 2进料斗 3斗式提升机4除杂圆筛 5机架 6主传动轮7料斗 8伞形齿轮 9锥形齿轮10调整主轮 11出料筒 12偏心轮13坐瓦 14主皮带轮15副皮轮16振动除渣筛17下出料口18上出料口19主轴 20轴承21键子22键子 23轴承24压板25转动磨片 26压板27螺栓
28固定磨片29钢圈 30钢圈31挖料斗 32角钢 33螺旋进料杆34搅刀35螺栓 36进水口37压力弹簧参见图3,在主轴19上,将副皮带轮14用键子22固定再套上轴承23,压板24,转动磨片25、压板26,用螺栓27拧紧,转动磨片上有凹槽与压板26相对应,螺栓27可卧在压板26里,拧紧后不突出于转动磨片25外侧,再把固定磨片28套上,同时将钢圈29、30分别套在固定磨片28,转动磨片25上拧紧,钢圈29中心对称两边焊有两块角钢,可搭在机架的两个滑道上将固定磨片定位,钢圈30上焊有挖料斗31将螺旋进料杆33与主轴19拧紧,将料斗7套在螺旋进料杆33上再将搅刀34套上用螺栓35拧紧,把外壳1套在磨片合严固定,上好出料筒11,固定磨片28上有四个中心称的凹槽,与外壳的四个洞及调整手轮10的四个压力弹簧(37)相对应,转动手固定在机架上,可旋转来控制两磨片的间隙。将轴承20、23用坐瓦13固定在机架上与电机相连。
当本实用新型加工薯类时,参见图2将出料筒11固定在上出料口18上,搅刀34将薯类切碎,由螺旋进料杆33强制进料,同时将进水口36通水,可将磨片上粘的料冲掉,并通过搅料斗31随转动磨片25的旋转把磨出的料通过出料筒11排出壳外,本实用新型可与振动除渣筛16配套使用,由主皮带轮14与偏心轮17用皮带连接,电机带动主传动轮6,主传动轮6带动偏心轮12,偏心轮12再带动主皮带轮14,实现磨粉除渣同步进行。
当本实用新型加工面粉、饲料时,去掉搅刀34,将进料斗7固定在机架上,把出料筒固定在下出料口17上,料由进料斗2进入料斗7,由螺旋进料杆33强制进料挖料斗31随转动磨片25的旋转把磨出的料经出料筒11排出壳外,本实用新型可与除杂圆筛4,斗式提升机3配套使用参见
图1,伞形齿轮8与主皮带轮14及锥形齿轮9相连副皮带轮15斗式提升机相连,电机或柴油机带动主传动轮6,由传动轮6带动磨粉、除渣,提升同步进行。磨出的料由出料筒11进入除杂圆筛进行筛选磨好的料筛出,没磨好的料进入斗式提升机3,送回进料斗2重新加工直至完成。
权利要求1.多功能干湿磨粉机,包括立式磨片、螺旋进料杆、搅刀机架及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磨片外包有外壳(1)外壳(1)上有进水口(36)和上下出料口(17)、(18),转动磨片(25)上装有挖料斗(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干湿磨粉机,其特征在于固定磨片(28)外侧装有压力弹簧(37),通过转动手轮调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干湿磨粉机,其特征在于固定磨片(28)上有凹槽与压力弹簧(37)对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干湿磨粉机,其特征在于外壳(1)上有洞与固定磨片(28)的凹槽对应。
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干湿磨粉机,可用于淀粉、面粉、饲料的粉碎加工,效率高,损耗少,工作温度低,本实用新型采用磨片立式安装,并可与振动除渣筛,除杂圆筛,斗式提升机等配套使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适合农村中小型淀粉、面粉或饲料加工厂使用。
文档编号B02C7/00GK2375379SQ9921018
公开日2000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11日
发明者李永福 申请人:李永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