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茶树快速繁育方法

文档序号:8288556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古茶树快速繁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植物的繁育方法,特别是一种古茶树快速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古茶树是指生长百年以上,具有一定文化背景的老树,它们是茶树家庭中的寿星, 至今枝繁叶茂,生长健壮,堪称古树名木中的瑰宝。现在人工种植茶树在采用无性扦插繁育 方法繁殖过程中,需要对母本园母树进行培育,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培育成本;对于是重点保 护对象的古树名木,若采穗前进行人工培育,则会对古茶树造成一定程度伤害,不利于古茶 树保护。且目前传统繁育方法成活率较低,培养周期也较长。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古茶树快速繁育方法,解决了目前 繁育方法成本较高、成活率低且培养周期较长等问题。
[0004]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古茶树快速繁育方法,包括按 顺序进行的如下步骤:
[0005] [1]苗圃地选址:选择地势平坦、避风向阳、能排能灌、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结构 良好,透气性能良好的旱地、水稻土、砂壤土或黄壤,其温度应达到年平均温度多14°C,年有 效积温多3500°C;同一块土地不宜连年作茶树苗圃,应与绿肥和水旱作物轮种;
[0006] [2]苗床建立:
[0007] a.苗床全面翻耕:深度在30cm以上,翻耕后碎土、耙平;苗床四周开50cm宽,20cm 深的排灌沟;畦长15m?20m,畦宽120cm,畦高10cm;
[0008] b.苗床整理:苗床亩施腐熟饼肥100-150kg拌施过磷酸钙20kg,或用100-150kg 的有机肥配施50kg的进口复合肥作基肥,充分拌和后平整畦面;再在其上铺心土,心土选 择表土层30cm?50cm以下,PH为4. 5?5. 5左右,不含有石烁,用孔径2cm铁筛过筛的 红壤或黄壤土,均匀摊铺畦面,厚度3-5cm,铺好后,灌水或浇水,使其充分湿润,待稍干,用 木板适当敲打、刮平、稍微压实;
[0009] [3]搭遮荫棚:遮荫棚柱高(2. 3±0.l)m,柱直径8cm?10cm的木柱或13cmX13 cm的水泥柱做立柱,水泥柱或木柱间距为3mX4m或mX4m,柱子之间用10号铁丝拉紧,埋入 土中40cm,在遮荫网架盖75%?85%耐老化的原生材料遮阳网遮荫,压紧;
[0010] [4]穗条扦插:穗条来源于古茶树的树枝,即将木质化的枝条剪取下来,将其剪为 3-4cm长度,留有一叶,上、下剪口平滑,勿伤腋芽,穗条下端剪口与叶片生长方向平行,位置 紧靠节点,上端剪口应高于腋芽2毫米;用生根粉配制成100mg/L溶液,将穗条基部浸泡2 小时,随后扦插;
[0011] [5]盖薄膜:扦插完毕,用长6. 3±0.lm,宽I. 5cm竹片,搭弧形棚架,弧形棚架顶部 距离地面高度40cm,间距60±0.Icm,竹棚上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四周压紧;
[0012] [6]苗圃管理:
[0013]a.保持苗床表土湿润,以畦面不泛白,畦沟不积水为宜;
[0014]b.小拱棚内气温不超过40°C,超过应及时敞开两端散热,定时敞膜,通风换气;
[0015] c.当茶苗有85%?95%新根长出,新梢萌发时开始施追肥,先淡后浓的原则,把 小拱棚薄膜揭去,每隔20d施肥一次,以N、P、K复合肥为主,每次用量为5kg/667Hf?8 kg/667m2 ;
[0016] d.荫棚管理:4月揭膜炼苗,撤去保温薄膜,遮阳网在7月中旬后撤除;
[0017] e.茶苗打顶:7月中旬,当茶苗长至20cm高度以上时打顶,剪20cm以上部分,促进 分枝;
[0018] [7]苗木出圃:于翌年10-11月份起苗栽植。
[0019]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本发明在摘取穗条时无需进行母本培育,并且经过实践证明 繁育成本低、能保证繁育植株基本性状、成活率高、操作简单、培养周期短较传统扦插方法 缩短三分之一,特别是保证移栽成活率的提高,从而达到满足古茶树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 研宄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1]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古茶树快速繁育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如下步骤:
[0022] (一)苗圃地选址:
[0023] 苗圃地优选具备以下五个条件:(1)地形地势应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避风向 阳、能排能灌的地方。(2) 土壤应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结构良好,透气性能良好的旱地、 水稻土、砂壤土或黄壤。(3)温度应达到年平均温度多14°C,年有效积温多3500°C。(4)年 平均温度应达到彡14°C,年有效积温彡3500°C。(5)同一块土地不宜连年作茶树苗圃,应与 绿肥和水旱作物轮种。
[0024](二)苗床建立:
[0025] (1)苗床全面翻耕:苗床全面翻耕:深度在30cm以上,翻耕后碎土、耙平;苗床四 周开50cm宽,20cm深的排灌沟;畦长15m?20m,畦宽120cm,畦高10cm。(2)苗床整理: 苗床亩施腐熟饼肥100-150kg拌施过磷酸钙20kg,或用100-150kg的有机肥配施50kg的 进口复合肥作基肥,充分拌和后平整畦面;再在其上铺心土,心土选择表土层30cm?50cm 以下,PH为4. 5?5. 5左右,不含有石砾,用孔径2cm铁筛过筛的红壤或黄壤土,均匀摊铺 畦面,厚度3-5cm,铺好后,灌水或浇水,使其充分湿润,待稍干,用木板适当敲打、刮平、稍 微压实。
[0026] (三)搭遮荫棚:遮荫棚柱高(2.3±0. l)m,柱直径8cm?IOcm的木柱或13cmX13 cm的水泥柱做立柱,水泥柱或木柱间距为3mX4m或mX4m,柱子之间用10号铁丝拉紧,埋入 土中40cm,在遮荫网架盖75%?85%耐老化的原生材料遮阳网遮荫,压紧;
[0027] (四)穗条剪取:穗条来源于梵净山区域内的古茶树的树枝,即木质化的枝条剪取 下来,将其剪为3-4cm,留有一叶,上、下剪口平滑,勿伤腋芽,插穗下端剪口与叶片生长方向 平行,位置紧靠节点,上端剪口应高于腋芽2毫米。穗条枝条应保持新鲜,其质量标准优选 符合表1规定的指标。用生根粉配制成100mg/L溶液,将穗条基部浸泡2小时,穗条随剪 随插,当天剪当天用完。
[0028] 表1穗条质量指标
[0029]
【主权项】
1. 一种古茶树快速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顺序进行的如下步骤: [1] 苗圃地选址:选择地势平坦、避风向阳、能排能灌、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结构良好, 透气性能良好的旱地、水稻土、砂壤土或黄壤,其温度应达到年平均温度多14°C,年有效积 温多3500°C;同一块土地不宜连年作茶树苗圃,应与绿肥和水旱作物轮种。 [2] 苗床建立: a.苗床全面翻耕:深度在30cm以上,翻耕后碎土、耙平;苗床四周开50cm宽,20cm深的 排灌沟;畦长15m?20m,畦宽120cm,畦高10cm; b. 苗床整理:苗床亩施腐熟饼肥100-150kg拌施过磷酸钙20kg,或用100-150kg的有 机肥配施50kg的进口复合肥作基肥,充分拌和后平整畦面;再在其上铺心土,心土选择表 土层30cm?50cm以下,PH为4. 5?5. 5左右,不含有石烁,用孔径2cm铁筛过筛的红壤 或黄壤土,均匀摊铺畦面,厚度3-5cm,铺好后,灌水或浇水,使其充分湿润,待稍干,用木板 适当敲打、刮平、稍微压实; [3] 搭遮荫棚:遮荫棚柱高(2. 3±0.l)m,柱直径8cm?10cm的木柱或13cmX13cm的 水泥柱做立柱,水泥柱或木柱间距为3mX4m或mX4m,柱子之间用10号铁丝拉紧,埋入土中 40cm,在遮荫网架盖75%?85%耐老化的原生材料遮阳网遮荫,压紧; [4] 穗条扦插:穗条来源于古茶树的树枝,即将木质化的枝条剪取下来,将其剪为 3-4cm长度,留有一叶,上、下剪口平滑,勿伤腋芽,穗条下端剪口与叶片生长方向平行,位置 紧靠节点,上端剪口应高于腋芽2毫米;用生根粉配制成100mg/L溶液,将穗条基部浸泡2 小时,随后扦插; [5] 盖薄膜:扦插完毕,用长6. 3±0.lm,宽1. 5cm竹片,搭弧形棚架,弧形棚架顶部距离 地面高度40cm,间距60±0. 1cm,竹棚上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四周压紧; [6] 苗圃管理: a. 保持苗床表土湿润,以畦面不泛白,畦沟不积水为宜; b. 小拱棚内气温不超过40°C,超过应及时敞开两端散热,定时敞膜,通风换气; c.当茶苗有85%?95%新根长出,新梢萌发时开始施追肥,先淡后浓的原则,把小 拱棚薄膜揭去,每隔20d施肥一次,以N、P、K复合肥为主,每次用量为5kg/667m2?8kg /667m2; d. 荫棚管理:4月揭膜炼苗,撤去保温薄膜,遮阳网在7月中旬后撤除; e.茶苗打顶:7月中旬,当茶苗长至20cm高度以上时打顶,剪20cm以上部分,促进分 枝; [7] 苗木出圃:于翌年10-11月份起苗栽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茶树快速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剪 取的穗条标准如下表所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茶树快速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起 苗的苗木标准如下表: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古茶树快速繁育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如下步骤:[1]苗圃地选址:选择地势平坦、能排能灌、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结构良好,透气性能良好的旱地、水稻土、砂壤土或黄壤;[2]建立苗床;[3]搭荫棚;[4]穗条扦插:穗条为3-4cm长,留有一叶;用生根粉配制成100㎎/L溶液,将穗条基部浸泡2小时;[5]盖薄膜;[6]苗圃管理;[7]苗木出圃。本发明在摘取穗条时无需进行母本培育,并且经过实践证明繁育成本低、能保证繁育植株基本性状、成活率高、操作简单、培养周期短较传统扦插方法缩短三分之一,特别是保证移栽成活率的提高,从而达到满足古茶树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研究的要求。
【IPC分类】A01G1-00
【公开号】CN104604506
【申请号】CN201510061529
【发明人】温顺位, 徐代刚, 刘学, 肖仕梅
【申请人】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2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