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地蜗牛诱杀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8304147阅读:9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地蜗牛诱杀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诱杀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农地蜗牛诱杀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蜗牛是一种陆生贝壳类软体动物,生活于灌木丛、矮草丛、农田及住宅附近阴暗潮湿地区,世界各地均有分布。蜗牛觅食范围非常广泛,主食各种蔬菜、杂草和瓜果皮;农地中的蜗牛食用农作物的叶、茎、芽、花和多汁的果实,可造成叶片穿透状孔洞、断苗、伤残果等,并传播作物病害,危害于蔬菜、花丼、中药材、果树等多种农作物。
[0003]目前农业生产中蜗牛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等,一般多采用药剂进行灭杀,由于蜗牛昼伏夜出的习性和较强的抗药性,对其有效地药剂较少,常用药剂为四聚乙醛类毒饵。四聚乙醛又称密达,是一种选择性强的杀螺剂,一般使用6%密达颗粒剂,外观浅蓝色,遇水软化,有特殊香味,有很强的引诱力,它可破坏螺体内特殊的黏液,使螺体迅速脱水,神经麻痹,并分泌黏液,由于大量体液的流失和细胞被破坏、导致螺体、蛞蝓等在短时间内中毒死亡。该类毒饵使用方法一般是直接撒施于土壤表面,会对家禽、家畜、宠物及野生鸟类等产生影响,易造成环境污染。近年日本有研宄显示,四聚乙醛在土壤中大量应用可能导致其在土壤中积累,并被作物根系吸附,影响农产品安全,而农产品食用安全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
[0004]现有的以四聚乙醛为主要诱杀剂的诱杀技术,四聚乙醛颗粒剂有特殊香味,可以引诱蜗牛、蛞蝓等取食。当取食或接触到药剂后,其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大量释放,体内特殊的黏液分泌系统受破坏,迅速脱水,神经麻痹,并分泌黏液,导致大量体液流失和细胞被破坏而中毒死亡。主要缺点有三方面:
[0005](I)使用量大,防治成本高:需直接在田间撒施,以6%密达为例,每次亩用量
0.5-1.0kg,每二周用药一次,连续使用2次,使用国产药剂累计亩防治成本20—40元,进口药剂累计亩防治成本23— 46元。
[0006](2)持效短,需多次用药:四聚乙醛颗粒剂遇水极易软化,如遇雨水冲刷、露水湿润或人畜践踏,药粒会因吸收膨胀、冲入水中或混入泥土中,而失去药效,需要再次用药。
[0007](3)不易分解,污染环境:该药剂在环境中分解时间很长,且可被植物根系直接吸收,其直接投放在环境对,对土壤、水域等用药环境还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地蜗牛诱杀装置,本发明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以及诱杀效果好的优点。
[0009]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农地蜗牛诱杀方法。
[0010]一种农地蜗牛诱杀装置,包括一开口向上的桶状容器,桶状容器的开口处设置有与其密切配合的桶盖,桶状容器与桶盖为连体结构或分体结构;桶盖顶部中心设有开口,开口向下延伸有筒状侧壁;在筒状侧壁外侧表面设有毛刺带,所述毛刺带由毛刺组成,用来防止蜗牛被诱入后再次逃逸;桶盖顶部设有伞状遮挡装置,伞状遮挡装置的直径大于桶状容器顶端直径,伞状遮挡装置与桶盖中心的开口之间有间隙。
[0011]本发明所述农地蜗牛诱杀装置,其中,所述桶状容器与所述桶盖为分体结构;所述桶盖截面为“倒U型”,所述桶状容器截面为倒梯形,其顶端直径为15cm,底端直径为10cm,高度1cm ;所述筒状侧壁截面为倒梯形,其顶端直径为8cm,底端直径为5cm,高度9cm。
[0012]本发明所述农地蜗牛诱杀装置,其中,所述桶状容器与所述桶盖为连体结构,即所述桶状容器开口处设有向所述桶状容器内部延伸的筒状侧壁;所述桶状容器底部直径为15cm,上口直径为10cm,高1cm ;所述筒状侧壁的下口直径为6cm,高5cm。
[0013]本发明所述农地蜗牛诱杀装置,其中,所述伞状遮挡装置底部直径为18cm;所述伞状遮挡装置通过立柱与所述桶盖连接。
[0014]本发明所述农地蜗牛诱杀装置,其中,所述毛刺为塑料尖刺,所述毛刺长度为
1.0cm,底端直径0.05cm,尖头,所述毛刺带竖直方向长度为5cm,每个所述毛刺与其最近的毛刺之间的距离为0.5cm,尖刺可以防止蜗牛爬出。
[0015]一种使用本发明农地蜗牛诱杀装置的农地蜗牛诱杀方法,其中,将诱杀剂放入桶状容器的底部,然后将桶状容器埋入土中,所述桶状容器上沿与土面平齐。
[0016]本发明农地蜗牛诱杀方法,其中,诱杀剂包括诱集材料和毒杀材料;毒杀材料为茶仔饼,诱集材料和毒杀材料的质量比为9:1 ;诱集材料包括玉米粉、麦麸、米糠和蔗糖中的两种或三种;诱集材料的组成为以下几种组成之一:1、玉米粉和蔗糖按照质量比44:1混合均匀;11、玉米粉、麦麸和蔗糖按照质量比22:22:1混合均匀;111、麦麸和蔗糖按照质量比44:1混合均匀;IV、麦麸、米糠和蔗糖按照质量比22:22:1混合均匀;V、米糠和蔗糖按照质量比44:1混合均匀;V1、玉米粉、米糠和蔗糖按照质量比22:22:1混合均匀。
[0017]本发明农地蜗牛诱杀方法,其中,诱杀剂的制作步骤为:a、将除蔗糖以外的诱集材料用文火炒至微焦、充满香味后备用山、将茶籽饼晒干、粉碎备用;c、先将步骤a和步骤b备好的材料按照所需比例混匀,最后均匀拌入蔗糖水溶液后晒干使用;蔗糖水中蔗糖的质量分数为2%。
[0018]本发明农地蜗牛诱杀方法,其中,将晒干后的诱杀剂压制成颗粒体,烘干使用。
[0019]本发明农地蜗牛诱杀方法,其中,农地蜗牛诱杀装置的使用数量为:苗期每亩使用6个,成株期每亩使用10个;农地蜗牛诱杀装置中装有20g诱杀剂。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优点如下:
[0021]构建田间保护装置,延长药效:设计含防雨、防潮、防践踏的田间保护装置,在装置内部放置诱集剂,避免药剂因雨水、露水和人畜活动等影响诱集剂的药效发挥。
[0022]定点投药,减少用药量:苗期田间每亩埋设6个诱集装置,成株期田间每亩埋设10个诱集装置,并可以随意变换埋设地点,相比于原技术苗期亩用药0.5kg,成株期1.0kg的用药量,可以减少用药76% -80%。
[0023]采用环保型诱集剂,避免环境污染:试验研发的诱集剂以引诱蜗牛取食的材料为主材,添加适量的植物源杀螺材料,不含任何化学杀虫剂,对环境友好。
[0024]在试验中采用的诱杀剂含:诱集剂为炒熟玉米粉或米糠或麦麸,加2%蔗糖;毒杀材料为10%茶籽饼,均匀拌入,可保持诱集药效30天以上。
[0025]本发明中的农地蜗牛诱杀方法,可避免使用化学农药,诱杀效果好,对环境无不利影响;如采用四聚乙醛诱杀剂,可避免了原方法的一次用药后7天再一次补充用药,可减少用药量76-80%,可使药剂起效时间延长2倍以上,可长期、稳定地诱杀田间蜗牛,并且避免了引诱剂与土壤的直接接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农地蜗牛诱杀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发明农地蜗牛诱杀装置中的一种诱杀装置示立体结构意图;
[0028]图2为本发明农地蜗牛诱杀装置中的一种诱杀装置示立体剖视图;
[0029]图3为本发明农地蜗牛诱杀装置中的另一种诱杀装置示立体结构意图;
[0030]图4为本发明农地蜗牛诱杀装置中的另一种诱杀装置示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实施例1
[0032]一种农地蜗牛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开口向上的桶状容器1,桶状容器I的开口处设置有与其密切配合的桶盖2,桶状容器I和桶盖2为分体结构或连体结构;桶盖2顶部中心设有开口,开口向下延伸有筒状侧壁4 ;在筒状侧壁4外侧表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