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77296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
【背景技术】
[0002]一般来说,双轴承绕线轮具有将卷筒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绕线轮主体。绕线轮主体具有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连结部以及钓竿装配部。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通过连结部彼此连结。钓竿装配部是装配于钓竿的部分。该钓竿装配部经由铆接销等固定于连结部(参照专利文献I)。
[0003]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35414号公报。
[0004]在将鱼钓上来时,由于载荷作用于作为装配在钓竿上的部分的钓竿装配部,因此若钓竿装配部的端部与连结部之间的距离变长,则钓竿装配部可能弯曲。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课题在于防止钓竿装配部弯曲。
[0006]本发明的某个侧面的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将钓线向前方放出。该绕线轮主体具有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连结部、固定部以及钓竿装配部。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隔开预定间隔对置地配置。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的至少任一方的外形在侧面观察时是圆形或大致圆形。连结部连结第一主体部与第二主体部。固定部设置于连结部。固定部在侧面观察时比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的至少一方的外周缘突出。钓竿装配部构成为装配在钓竿上。钓竿装配部固定于固定部。
[0007]根据该构成,固定钓竿装配部的固定部构成为比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的至少一方的外周缘突出。因此,能够缩短用于将钓竿装配部固定于固定部的固定机构与钓竿装配部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其结果为,在将鱼钓上来时等,能够减小作用于钓竿装配部的力矩,进而能够防止钓竿装配部弯曲。
[0008]优选的是,固定部在侧面观察时比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的至少一方的外周缘向前方突出。在钓竿装配部的前部更容易作用载荷,但是根据该构成,能够缩短钓竿装配部的前端部与固定机构之间的距离,能够减小作用于钓竿装配部的前部的力矩。
[0009]优选的是,钓竿装配部沿前后方向延伸。连结部沿着与钓竿装配部交叉的方向延伸。固定部从连结部的纵长方向的中央部突出。
[0010]优选的是,钓竿装配部通过铆接销固定于固定部。
[0011]优选的是,第一主体部的直径比第二主体部大。固定部在侧面观察时位于比第一主体部的外周缘靠内侧且比第二主体部的外周缘靠外侧的位置。根据该构成,由于固定部位于比第一主体部的外周缘靠内侧的位置,因此容易进行第一主体部的加工。
[0012]优选的是,连结部在侧面观察时位于比上述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的外周缘靠内侧的位置。
[0013]优选的是,连结部具有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沿前后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并且,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连结第一主体部与第二主体部。
[0014]优选的是,钓竿装配部固定于固定部和第二连结部。
[0015]优选的是,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在侧面观察时位于比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的外周缘靠内侧的位置。
[0016]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钓竿装配部弯曲。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双轴承绕线轮的立体图。
[0018]图2是双轴承绕线轮的剖视图。
[0019]图3是双轴承绕线轮的侧视图。
[0020]图4是变形例3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剖视图。
[0021]图5是变形例3的双轴承绕线轮的侧视图。
[0022]图6是变形例4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剖视图。
[0023]图7是变形例4的双轴承绕线轮的侧视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I第一主体部
2第二主体部 3连结部 31第一连结部 32第二连结部 5固定部 6钓竿装配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双轴承绕线轮的立体图,图2是双轴承绕线轮的剖视图。
[0026]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双轴承绕线轮100将钓线向前方放出。双轴承绕线轮100具有绕线轮主体10、手柄110、卷筒120以及匀绕机构130。并且如图2所示,双轴承绕线轮100还具有旋转传递机构140。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绕线轮主体10具有第一主体部1、第二主体部2、连结部3、固定部5以及钓竿装配部6。并且,绕线轮主体10还具有第一侧盖7和第二侧盖8。
[0028]第一主体部I与第二主体部2隔开间隔对置地配置。如图3所不,第一主体部I在侧面观察时实质上形成为圆形形状,直径比第二主体部2大。另外,图3是双轴承绕线轮的侧视图。
[0029]如图2所示,第一主体部I的侧面(图2的左侧面)开口,该开口部被第一侧盖7封闭。另外,第一侧盖7在侧面观察时形成为一部分重合的两个圆形形状。在由第一主体部I和第一侧盖7形成的第一内部空间11中收纳旋转传递结构140等。
[0030]如图3所示,第二主体部2在侧面观察时实质上形成为圆形形状,直径比第一主体部I小。如图2所示,第二主体部2的侧面(图2的右侧面)开口,该开口部被第二侧盖8封闭。在由第二主体部2和第二侧盖8形成的第二内部空间21内收纳用于防止缠结的离心制动机构(省略图不)等。
[0031]如图1和图2所示,连结部3连结第一主体部I与第二主体部2。连结部3具有第一连结部31和第二连结部32。第一连结部31和第二连结部32沿前后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
[0032]第一连结部31连结第一主体部I与第二主体部2。第一连结部31在第一主体部I与第二主体部2之间延伸。即,第一连结部31沿着与钓竿装配部6交叉的方向延伸。
[0033]第一连结部31与第一主体部I和第二主体部2 —体地形成。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连结部31在侧面观察时位于比第二主体部2的外周缘靠内侧的位置。S卩,如图3所示,第一连结部31在侧面观察时配置在与第二主体部2重合的位置。
[0034]如图2所示,第二连结部32连结第一主体部I与第二主体部2。第二连结部32在第一主体部I与第二主体部2之间延伸。即,第二连结部32沿着与钓竿装配部6交叉的方向与第一连结部31实质上平行地延伸。第二连结部32在前后方向上与第一连结部31隔开间隔地配置。详细来说,第二连结部32配置于第一连结部31的后方。
[0035]第二连结部32与第一主体部I和第二主体部2 —体地形成。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连结部32在侧面观察时位于比第二主体部2的外周缘靠内侧的位置。S卩,如图3所示,第二连结部32在侧面观察时配置在与第二主体部2重合的位置。
[0036]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部5设置于连结部3。具体来说,固定部5设置于第一连结部31。如图3所示,固定部5在侧面观察时比第二主体部2的外周缘突出。即,固定部5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第二主体部2的外周缘靠外侧的位置。详细来说,固定部5在侧面观察时比第二主体部2的外周缘向前方突出。
[0037]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部5从第一连结部31的纵长方向的中央部向前方突出。如图3所示,固定部5在侧面观察时位于比第一主体部I的外周缘靠内侧的位置,并且固定部5的至少一部分在侧面观察时位于比第二主体部2的外周缘靠外侧的位置。
[0038]如图2所示,钓竿装配部6构成为装配在钓竿上。钓竿装配部6沿前后方向延伸。钓竿装配部6固定于固定部5和第二连结部32。详细来说,钓竿装配部6通过第一铆接销151固定于固定部5,通过第二铆接销152固定于第二连结部32。该钓竿装配部6的前端部和后端部装配在钓竿上。
[0039]如图2所示,手柄110能够旋转地装配于绕线轮主体10的外侧面。通过旋转操作手柄110,经由旋转传递机构14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