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石漠化山地李子的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8548699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喀斯特石漠化山地李子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经济植物的栽培方法,特别是喀斯特石漠化山地李子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李子),是蔷薇科李属植物,另Ij名嘉庆子、布霖、李子、玉 皇李、山李子。落叶乔木,高9-12米;树冠广圆形,树皮灰褐色,起伏不平;老枝紫褐色或红 褐色,无毛;小枝黄红色,无毛;冬芽卵圆形,红紫色,有数枚覆瓦状排列鳞片,通常无毛, 稀鳞片边缘有极稀疏毛。叶片长圆倒卵形、长椭圆形,稀长圆卵形,长6-8 (-12)厘米,宽 3-5厘米,先端渐尖、急尖或短尾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圆钝重锯齿,常混有单锯齿,幼时齿尖 带腺,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侧脉6-10对,不达到叶片边缘,与主脉成45°角,两面均无毛, 有时下面沿主脉有稀疏柔毛或脉腋有髯毛;托叶膜质,线形,先端渐尖,边缘有腺,早落;叶 柄长1-2厘米,通常无毛,顶端有2个腺体或无,有时在叶片基部边缘有腺体。花通常3朵 并生;花梗1-2厘米,通常无毛;花直径1. 5-2. 2厘米;萼筒钟状;萼片长圆卵形,长约5毫 米,先端急尖或圆钝,边有疏齿,与萼筒近等长,萼筒和萼片外面均无毛,内面在萼筒基部被 疏柔毛;花瓣白色,长圆倒卵形,先端啮蚀状,基部楔形,有明显带紫色脉纹,具短爪,着生在 萼筒边缘,比萼筒长2-3倍;雄蕊多数,花丝长短不等,排成不规则2轮,比花瓣短;雌蕊1, 柱头盘状,花柱比雄蕊稍长。核果球形、卵球形或近圆锥形,直径3. 5-5厘米,栽培品种可达 7厘米,黄色或红色,有时为绿色或紫色,梗凹陷人,顶端微尖,基部有纵沟,外被蜡粉;核卵 圆形或长圆形,有皱纹。花期4月,果期7-8月。
[0003] 李子对气候的适应性强,对土壤只要土层较深,有一定的肥力,不论何种土质都可 以栽种。对空气和土壤湿度要求较高,极不耐积水,果园排水不良,常致使烂根,生长不良或 易发生各种病害。宜选择土质疏松、土壤透气和排水良好,土层深和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建 园。
[0004] 李子产辽宁、吉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苏、浙江、江西、福 建、广东、广西和台湾。生于山坡灌丛中、山谷疏林中或水边、沟底、路旁等处。海拔400-2600 米。中国各省及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为重要温带果树之一。
[0005] 果实含赤霉素A/32(^/MereBi/74/尤?)。还含胡萝卜类色素,如0 _胡萝卜素 (P-carcotene), (cryptoxanthin),Pf(lutein), (violaxanthin) 黄质并含维生素A。李子的营养略低于桃子,含糖、微量蛋白质、脂肪、胡萝 卜素、维生素BI.B2.C,烟酸、钙、磷、铁、天门冬素、谷酰胺、丝氨酸、甘氨酸、脯氨酸、苏氨酸、 丙氨酸等成分。
[0006] 每100克李子的可食部分中,含有能量117. 2~221. 9千焦,糖8. 8克,蛋白质0.7 克,脂肪0. 25克,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100-360微克,烟酸0. 3毫克,钙6毫克以上,磷 12毫克,铁0. 3毫克,钾130毫克,维生素c2~7毫克,另外含有其他矿物质、多种氨基酸、 天门冬素以及纤维素等。
[0007]我国南方很多省市自治区,如广西、贵州、云南、广东、江西等地都有很多喀斯特石 山地区。喀斯特石山地区的特点是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 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 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几百年前,我国南方的喀斯特石山地区雨量充沛,水源充足,原始森 林覆盖率高,资源丰富,风景优美,但随着入口的增长,人类在喀斯特石山地区快速活动,就 引起了石山地区森林的破坏,目前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岩溶石漠化已经是当今全球最严 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之一,当我们在领略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峰林和石林奇观、惊叹大 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余,殊不知喀斯特石漠化正渐渐吞噬着我们的家园,威胁着我们的生产 和生活。在喀斯特地区的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当地人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导致植被 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岩石逐渐裸露,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目前, 我国近70%以上的石漠化灾害主要分布在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贵州、云南、广西、湖南、湖 北、重庆、四川、广东等南方8省(区、市),石漠化面积达12. 96万平方公里,每年大约吞噬 1856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总体呈加剧趋势。
[0008] 对于强度石漠化地区,由于人与环境的关系严重失调,人类缺乏基本的生存条件, 因此对石漠化的治理主要采取以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战略,除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 态移民,采取封山育林等措施逐步恢复植被,并合理开发喀斯特生态旅游。对于中度石漠化 地区,主要采取以治理为主的生态战略,通过退耕还林、发展混农林业等措施积极治理。对 于轻度石漠化地区,主要采取治理为主、加强预防的生态战略,进行生态农业、庭院经济的 生态综合防治,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保护好现有的土地 和林草植被,防止产生新的石漠化土地。
[0009] 在我国西南的广西河池、宜州和贵州省的一些地区,已经有成功种植李子取得了 较好的成绩,但是,怎样在石漠化较严重的地区种植优质李子,还没有规模化实施。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在喀斯特石漠化山地的种植优质李子的方法,不仅 可以保水保墒,防风固沙,还可以收获李子,创造客观经济效益,为农民增产创收,为持续发 展之路提供依据,能够给喀斯特石山地区带来恢复生态环境和给农民群众增加收入。
[0011] 本发明的喀斯特山地李子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品种选育 选择品种:"南华李"、"三华李"和"双华李"。
[0012] 南华李又名竹丝李,是李果中的珍品。原产乌石蒙里,传说是梁天监年间(502 - 519),印度高僧智药三藏从印度带来,种于乌石蒙里月华寺,后移种于南华寺内,取名南华 李。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生长迅速,结实期早,产量高。抗灰腐蚀病强,果实耐贮 藏,花期较早。在寒凉地区有时易受早霜影响。纯正的南华李,种子缝合线的两侧有凹形 "齿痕"是南华李的主要标志;果实呈圆形或椭圆形,底面向上微凸;果皮素绿,外披白色蜡 粉;核细,食时肉与核自然分离。果大核小,色如碧玉,肉质嫩滑爽脆,汁多无渣,清甜可口, 较耐贮藏。
[0013] 三华李,别名大蜜李、鸡麻李、山华李,是广东、广西地区最誉盛名的名优、特色水 果之一,广东翁源县三华镇是三华李的发源地,三华李是温带落叶性果树,对气候适应性 较强,但花期遇低温霜冻或持续阴雨天气,会造成严重的落花甚至失收,另一方面,春天气 温高,先发叶后开花,也不利于果实的形成;三华李是喜光果树,在日光照不良地方不宜栽 培,在种植密度、整形修剪上予以注意,以满足其对光照的需要,光照不足,不仅影响其生长 结果,也影响果实品质和颜色;三华李对土壤要求不苛,只要土层相对深厚而不过于瘠薄, 皆可种植,其中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土壤最宜栽培。三华李果红皮红肉,色质 艳丽,个大肉厚,肉质爽脆,酸甜可口,气味芳香,果实含糖、蛋白质、胡萝卜素、核黄素等,每 100毫升果汁中含维生素C17. 5 - 28. 7毫克,风味品质极佳,营养价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