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石漠化山地桑树的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42197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喀斯特石漠化山地桑树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经济植物的栽培方法,特别是养蚕的桑树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南方很多省市自治区,如广西、贵州、云南、广东、江西等地都有很多喀斯特石山地区。喀斯特石山地区的特点是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几百年前,我国南方的喀斯特石山地区雨量充沛,水源充足,原始森林覆盖率高,资源丰富,风景优美,但随着入口的增长,人类在喀斯特石山地区快速活动,就引起了石山地区森林的破坏,目前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岩溶石漠化已经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之一,当我们在领略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峰林和石林奇观、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余,殊不知喀斯特石漠化正渐渐吞噬着我们的家园,威胁着我们的生产 和生活。在喀斯特地区的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当地人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岩石逐渐裸露,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目前,我国近70%以上的石漠化灾害主要分布在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贵州、云南、广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广东等南方8省(区、市),石漠化面积达12. 96万平方公里,每年大约吞噬1856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总体呈加剧趋势。对于强度石漠化地区,由于人与环境的关系严重失调,人类缺乏基本的生存条件,因此对石漠化的治理主要采取以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战略,除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态移民,采取封山育林等措施逐步恢复植被,并合理开发喀斯特生态旅游。对于中度石漠化地区,主要采取以治理为主的生态战略,通过退耕还林、发展混农林业等措施积极治理。对于轻度石漠化地区,主要采取治理为主、加强预防的生态战略,进行生态农业、庭院经济的生态综合防治,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保护好现有的土地和林草植被,防止产生新的石漠化土地。在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后,人们开始认识到在石漠化地区种植桑树是一种既能绿化荒山、恢复生态环境,又能发展桑蚕业、畜牧业和提供优质水果(桑椹)的发展出路,经过考察,人们发现桑树的植物学特性,决定了它的生态功能。桑树的生命力极其旺盛,在降水量200毫米上下的干旱荒漠区仍然能以基本状态自然生长发育。桑树的根系极为发达,根系自然伸展面积为树冠投影面积的几倍乃至几十倍。有着贮水功能的根系网络,有极强的遏制风沙,保持水土的能力。根蘖能力强,耐砍伐。桑树的抗性强,能忍40°C的高温,能耐零下35°C的低温。土壤pH值在4. 5 8. 5之间均可生长,土壤含盐量在O. 2%时可正常生长。因此桑树对土壤,对气候具有非常广的适应性,容易繁殖,给大面积推广带来方便,它已成为绿化荒山,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桑叶除了养蚕外,还可以作为养牛、养羊的良好饲料
在我国西南的广西河池、宜州和贵州省的一些地区,已经有成功种植桑树的经验,例如广西蚕业指导站在广西东兰县、凤山县进行了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怎样在石漠化较严重的地区种植优质桑树,促进养蚕和圈养牛羊的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在喀斯特石漠化山地桑树的品种栽培方法,使之成为绿化荒山,防风固土的先锋树种。桑叶除了养蚕外,还可以作为养牛、养羊的良好饲料,能够给喀斯特石山地区带来恢复生态环境和给农民群众增加收入。本发明的喀斯特石漠化山地桑树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品种选育
选取耐寒的北方优良桑树品种与耐旱、耐贫瘠的南方优良桑树品种进行杂交或嫁接,得到适合石漠化山地的桑树品种。本发明采用“桂桑优62”作为砧木;湖桑系列作为接穗。桂桑优62 (原名桂杂优62)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承担自治区“九五”攻关 项目选育成的桑树新杂交组合(杂交桑),2000年通过了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品种审定编号桂审证字第161号,该品种具有群体整齐、枝条数较多、枝高节密、叶大叶厚、耐剪伐、发芽较早、收造较晚、抗花叶病较强、耐旱耐高温能力较强、产叶量较高、繁育较易、适宜常规栽培、也适宜速生丰产省力化栽培。其产叶量比现行的高产桑品种沙2X伦109增产19. 32%,每公顷桑园产叶量最高可达60吨,百公斤桑叶产茧量8. 63公斤、百公斤桑叶产茧层量I. 85公斤。利用种子繁殖,还可直播成园,当年播种当年就可投产养蚕,播种次年进入丰产期。该桑品种(组合)已在广西各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受到普遍的欢迎。2000年2月19日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桂桑优62作为砧木的原因是它是广西本地培育的品种,适应广西的环境气候,根系发达,石漠化山地比较适合种植。湖桑系列为浙江省优质桑树品种,为浙江省特别是湖州、杭州、温州等地的重要桑树品种,包括湖桑32号(亦称荷叶白)或蚕专4号作为接穗。湖桑32号品种原产于浙江省海宁县,特征特性树型高大,发条多,枝条粗而弯曲。叶呈心脏形,叶色翠绿,叶面光滑,叶片大,叶肉厚,产叶量高,叶质好,发芽较迟,属晚熟品种。秋叶硬化迟,木质坚硬,适应性强,耐湿,耐盐碱,抗旱,抗寒,抗萎缩型、花叶型萎缩病,抗褐斑病、细菌病和污叶病。湖桑32产叶量高,叶质好,秋季硬化迟,适宜于一年多次采叶喂蚕,浙江省是我国的优质蚕丝之地,取湖桑系列作为接穗,能够提高蚕虫的丝品质。蚕专4号,品种审定编号国审蚕桑2001001,选育单位苏州大学、吴江市蚕桑站、吴县市蚕桑站,品种来源自然杂交实生桑。1991 1994年在吴江市区试调查,产叶量比湖桑32号提高15% ;丝茧育收茧量、茧层量和种茧育单蛾产卵数比湖桑32号提高10%左右;总糖、粗蛋白、粗脂肪比湖桑32号提闻13 15%左右,叶丝转化率提闻16%左右。上述“湖桑32号”或“蚕专4号”宜在水肥良好的平原种植,不宜种植在丘陵山地。所以,喀斯特石漠化山地不能作为直接作为插穗种植。、整地
宜选择在土层厚度为30厘米以上、土质疏松、排水性与透气性良好、光照条件好的阳坡、半阳坡地段较好,如果地块是带状整地带宽度一般为40 100厘米,深30 50厘米;带长根据地形确定,每隔一定距离应保留50 100厘米自然植被,如果地块是块状(穴垦),常用规格有40厘米X40厘米X40厘米,50厘米X50厘米X50厘米,以种植穴为中心,清除四周的灌丛和杂草,清理范围根据整地规格的大小而定;可以依山势形成梯田。
、育苗及嫁接
由于石漠化山地较干旱,直播砧木生长较慢,所以需要在肥沃的平原田地进行直播,“桂桑优62”桑树品种是春天2-3月用种子直播,直播的植桂桑优62幼苗一般要树干长到筷子大小才嫁接,采用当年或前一年的直播苗都可以嫁接;或者扦插育苗I年以后作为砧木湖桑系列的接穗可以采用扦插育苗,2-3月在肥沃的平原田地进行扦插,嫁接繁殖的穗条宜于春节前剪取,树干长到筷子大小即可进行嫁接,嫁接方法可采用穗接法或牙接法,待嫁接穗成活长出5厘米左右即可移栽。、苗木处理在嫁接穗处以上留2—5芽,长约20cm,其余部分剪去,并把部分须根剪去,同时要用肥沃的塘泥或河沟泥浆浆根,浆根时可以加入适量过磷酸钙肥,浆根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种植 整地完成后,就可以直接种植了,带状地可以成垄行植,块状地可以单棵或多棵,根据地块大小进行种植,种植前先挖坑,挖坑深度适当比平原深2-10厘米,可以采用粉垄栽培技术(中国利201010125942. 4,旱地作物的粉垄栽培方法),采用旋耕螺旋型机械深度松沟,将耕作层和犁底层松土粉碎且部分犁底层的客土上浮与耕作层的土混合自然成垄,钻沟深30-50厘米的粉土呈“T”型,机沟粉土成垄后,即可种植嫁接桑树。主要是石漠山地土壤少,干旱,适当深度挖坑能够使得桑苗扎根深,耐旱;挖坑后在坑内加入适量农家肥或复合肥作为基肥,注意桑苗的根部不要直接接触肥料,可以放入肥料后覆盖一层土,然后栽种桑苗。、剪枝剪伐
合理的剪枝,是桑园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桑枝剪伐方法很多,有冬伐和夏伐,本发明由于是在石漠化山地进行种植,水土少,如果同时采用冬伐和夏伐,可能对荒山的绿化有一定影响,所以本发明仅仅对于土层较厚的地方采用冬伐和夏伐,土层较薄的地方仅仅采用夏伐;本发明人冬伐在冬至前后,夏伐在七月中旬进行。剪枝形式有根剪和低剪。根剪是在平地面剪去所有枝条,低剪是在离地面30—40cm处剪伐,剪伐时留壮枝去弱枝、病枝。根剪和低剪宜交替进行。、田间管理
栽植后管理,及时淋水、施肥和松土,栽植后,土壤干旱要及时灌溉淋水;桑地有积水,应平整低洼处或开沟排除积水。结合除草进行松土,防止土壤板结,增强土壤通透性。新桑发芽开叶后,淋施粪水或O. 5%的尿素液一次,以后根据新桑生长情况,追施肥f 2次。施肥量为每667 m2施尿素5 kg-10 kg或复合肥10 kg-15 kg。发现有缺株,应及时补种。补种的植株要加强管理。桑园使用的肥料,主要有有机肥料、无机肥料、有机复混肥、无机复混肥、微量元素肥以及叶面肥等。要求氮磷钾配合施用,氮(N)、磷(P205)、钾(K20)的比例为2 : I : I。土地肥力不高的桑园,每生产100 kg桑叶需施纯氮(N) 1.9 kg -2. O kg、磷(P205) O. 75kg -I. O kg、钾(Κ20)1·0 kg-I. 13 kg。、病虫害防治
桑树的主要病害是卷叶枯病和白粉病,为害初期,枝条中上部芽叶皱缩,叶片出现不规则缺刻和孔洞,并向上卷起呈瓢状,叶背可见黄绿相间病斑,叶脉处出现瘤状突起;中晚期叶片萎缩卷起严重,瘤状突起更明显,并出现腋芽早发,对春叶产、质量造成一定影响。用50%托布津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全面喷洒,隔10 d喷一次。喷药后3 d可采叶喂蚕。桑蓟马,冬伐后全面清园,消灭越冬虫源;桑园达到一定虫口密度时,及时用40%乐果乳剂700倍-1000倍液、或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喷杀叶背,隔5d再喷药一次。嗔药后5 d可米叶喂香。桑叶螨(红蜘蛛),铲除杂草,耕翻土地,消灭虫源;发现虫害,及早防治。可用73%的克螨特1200倍液喷洒叶背。喷药后10 d可采叶喂蚕。桑螟,在桑螟孵化至2龄末即将卷叶前及时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 2000倍液喷杀。喷药后5 d可采叶喂蚕。要结合冬耕剪枝及夏伐的桑园及时清除病枝叶,病枝叶集中烧毁,对发病的桑树要淘汰或根剪。②摘除病害叶,及时清除杂草,消毒越冬场所。
本发明优点
I、喀斯特地区岩溶石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之一。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是西部大开发实施生态建设所面临的十分突出的地域环境问题。世界上共有三大喀斯特集中分布片区,分别为欧洲地中海沿岸、美国东部和中国西南部。其中东亚片区是碳酸盐岩出露面积最大、喀斯特发育最强烈、景观类型最多、生态环境最复杂、人地矛盾最尖锐的地区,我国的广西西部和贵州。云南等地,由于砍伐森林,地表不能涵养水分,水都流失严重,所以栽种桑树,给水土流失起到很好作用,农民种桑养蚕,既可以保住水土,通过养蚕,提高了收入。实现西南岩溶地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发明培育出来的桑树品种特征特性根系发达,涵养水分,树形较大,枝条多,节形突出,,副芽大而多,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平而光滑、光泽较强,叶肉厚,为养蚕的优质桑叶。、广西石山地区公顷桑园高产优质高效综合技术该项目于2009年I月至2012年12月,本申请人在广西武宣县、忻城县、进行试验,推广优良杂交桑品种和适合石山地区土地、气候环境条件的桑园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优良蚕品种及配套的优质、高产、高效的饲养技术,平均每公顷桑产蚕茧1643. 25公斤、平均张种产茧26. 28公斤。与以前采用本地品种相比,每公顷桑增产茧450. 75公斤、张种增产3. 03公斤,各项指标均全面超额完成合同计划指标,经济效益显著。同时促进了石山地的蚕桑生产,对当地经济持续增长、对农民增收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I、品种选育,采用“桂桑优62”作为砧木;“湖桑32号”或“蚕专4号”作为接穗。、整地,选择在土层厚度为30厘米以上、土质疏松、排水性与透气性良好、光照条件好的阳坡、半阳坡地段较好,如果地块是带状整地带宽度一般为40 100厘米,深30 50厘米;带长根据地形确定,每隔一定距离应保留50 100厘米自然植被,如果地块是块状(穴垦),常用规格有40厘米X 40厘米X 40厘米,50厘米X 50厘米X 50厘米,以种植穴为中心,清除四周的灌丛和杂草,清理范围根据整地规格的大小而定;可以依山势形成梯田。、育苗及嫁接,采用桂桑优“62”作为砧木当年或前一年的直播苗都可以嫁接;或者扦插育苗I年以后作为砧木;“湖桑32号”或“蚕专4号”的接穗可以采用扦插育苗,2-3月在肥沃的平原田地进行扦插,嫁接繁殖的穗条宜于春节前剪取,树干长到筷子大小即可进行嫁接,嫁接方法可采用穗接法或牙接法,待嫁接穗成活长出5厘米左右即可移栽。、苗木处理在嫁接穗处以上留2—5芽,长约20cm,其余部分剪去,并把部分须根剪去,同时要用肥沃的塘泥或河沟泥浆浆根,浆根时可以加入适量过磷酸钙肥,浆根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种植,整地完成后,就可以直接种植了,采用粉垄栽培技术(中国利201010125942. 4,旱地作物的粉垄栽培方法),采用旋耕螺旋型机械深度松沟,将耕作层和犁底层松土粉碎且部分犁底层的客土上浮与耕作层的土混合自然成垄,钻沟深30-50厘米的粉土呈“T”型,机沟粉土成垄后,即可种植嫁接桑树。主要是石漠山地土壤少,干旱,适当 深度挖坑能够使得桑苗扎根深,耐旱;挖坑后在坑内加入适量农家肥或复合肥作为基肥,注意桑苗的根部不要直接接触肥料,可以放入肥料后覆盖一层土,然后栽种桑苗。、剪枝剪伐,本发明仅仅对于土层较厚的地方采用冬伐和夏伐,土层较薄的地方仅仅采用夏伐;本发明人冬伐在冬至前后,夏伐在七月中旬进行。剪枝形式有根剪和低剪。根剪是在平地面剪去所有枝条,低剪是在离地面30— 40cm处剪伐,剪伐时留壮枝去弱枝、病枝。根剪和低剪宜交替进行。、田间管理;栽植后管理,及时淋水、施肥和松土,栽植后,土壤干旱要及时灌溉淋水;桑地有积水,应平整低洼处或开沟排除积水。结合除草进行松土,防止土壤板结,增强土壤通透性。桑园使用的肥料,主要有有机肥料、无机肥料、有机复混肥、无机复混肥、微量元素肥以及叶面肥等。要求氮磷钾配合施用,氮(N)、磷(P205)、钾(K20)的比例为2 : I : I。土地肥力不高的桑园,每生产100 kg桑叶需施纯氮(N) 1.9 kg -2. O kg、磷(P205) O. 75kg -I. O kg、钾(Κ20)1·0 kg-I. 13 kg。、病虫害防治,桑树的主要病害是卷叶枯病和白粉病,为害初期,枝条中上部芽叶皱缩,叶片出现不规则缺刻和孔洞,并向上卷起呈瓢状,叶背可见黄绿相间病斑,叶脉处出现瘤状突起;中晚期叶片萎缩卷起严重,瘤状突起更明显,并出现腋芽早发,对春叶产、质量造成一定影响。用50%托布津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全面喷洒,隔10d喷一次。喷药后3 d可采叶喂蚕。桑蓟马,冬伐后全面清园,消灭越冬虫源;桑园达到一定虫口密度时,及时用40%乐果乳剂700倍 1000倍液、或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喷杀叶背,隔5d再喷药一次。喷药后5 d可采叶喂蚕。桑叶螨(红蜘蛛),铲除杂草,耕翻土地,消灭虫源;发现虫害,及早防治。可用73%的克螨特1200倍液喷洒叶背。喷药后10 d可采叶喂蚕。桑螟,在桑螟孵化至2龄末即将卷叶前及时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2000倍液喷杀。喷药后5 d可采叶喂蚕。要结合冬耕剪枝及夏伐的桑园及时清除病枝叶,病枝叶集中烧毁,对发病的桑树要淘汰或根剪。②摘除病害叶,及时清除杂草,消毒越冬场所。经种植本发明的桂桑优62作为砧木;湖桑32 (荷叶白)或蚕专4号作为接穗进行嫁接,具体表现根系发达,涵养水分,树形较大,枝条多,节形突出,,副芽大而多,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平而光滑、光泽较强,叶肉厚,亩桑产叶量达1800Kg,比对照种比桂桑优62高11%左右,其中春亩产片叶量850Kg,比桂桑优62高11%。适合山地种植。·
权利要求
1.一种喀斯特石漠化山地桑树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桂桑优62”桑树品种作为砧木;“湖桑32号”或“蚕专4号”桑树品种作为接穗,栽培方法包括整地、育苗及嫁接、苗木处理、种植、剪枝剪伐、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喀斯特石漠化山地桑树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地是选择在土层厚度为30厘米以上、土质疏松、排水性与透气性良好、光照条件好的阳坡、半阳坡地段。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喀斯特石漠化山地桑树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育苗及嫁接是“桂桑优62”桑树品种是春天2-3月用种子直播,直播的植桂桑优62幼苗一般要树干长到筷子大小才嫁接,采用当年或前一年的直播苗都可以嫁接,或者扦插育苗I年以后作为站木; “湖桑32号”或“蚕专4号”桑树品种的接穗采用种子直播或者扦插育苗,2-3月在肥沃的平原田地进行扦插,嫁接繁殖的穗条宜于春节前剪取,树干长到筷子大小即可进行嫁接,嫁接方法可采用穗接法或牙接法,待嫁接穗成活长出5厘米左右即可移栽。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喀斯特石漠化山地桑树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苗木处理是在嫁接穗处以上留2— 5芽,长约20cm,其余部分剪去,并把部分须根剪去,同时要用肥沃的塘泥或河沟泥浆浆根。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喀斯特石漠化山地桑树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植是在整地完成的种植,带状地成垄行种植,块状地单棵或多棵种植,采用粉垄栽培技术种植,钻沟深30-50厘米的粉土呈“T”型。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喀斯特石漠化山地桑树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剪枝剪伐有冬伐和夏伐,对于土层较厚的地方采用冬伐和夏伐,土层较薄的地方仅仅采用夏伐,剪枝形式采用低剪,低剪是在离地面30— 40cm处剪伐,剪伐时留壮枝去弱枝、病枝,根剪和低剪宜交替进行。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喀斯特石漠化山地桑树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田间管理是栽植后管理,及时淋水、施肥和松土,栽植后,土壤干旱要及时灌溉淋水,适当施肥。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喀斯特石漠化山地桑树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病虫害防治是对卷叶枯病和白粉病、桑蓟马,桑叶螨、桑螟的防治。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喀斯特石山地区桑树的栽培方法,采用“桂桑优62”桑树品种作为砧木;“湖桑32号”或“蚕专4号”作为接穗,栽培方法包括整地、育苗及嫁接、苗木处理、种植、剪枝剪伐、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步骤,本发明栽培的桑树品种具有根系发达,涵养水分,树形较大,枝条多,节形突出,副芽大而多,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平而光滑、光泽较强,叶肉厚,为养蚕的优质桑叶,还可以作为养牛、养羊的优良饲料,给喀斯特石山地区恢复生态环境和给农民群众增加收入。
文档编号A01G1/00GK102939840SQ20121047811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2日
发明者樊文华, 俞金键 申请人:广西象州华佳蚕种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