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寒地桑树栽培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寒地桑树栽培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东北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在种桑养蚕方面具有南方各省无法比较的优势,但另一方面,由于桑树属喜温、喜阳、喜湿的多年生木本植物,适宜生长在较温暖的地区,而东北地区气候严寒、冬季漫长、无霜期短,春季常常是低温、大风、干旱,是植桑养蚕的关键制约因素。我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的29个品种主要适合长江流域气候温暖地区栽植,仅有“吉湖4号”和“选秋一号”2个品种适合北纬45°以下东北地区栽培。超过北纬45°时,“吉湖4号”和“选秋一号”2个品种的冻害率急剧升高,分别高达85%和79%,·给农民栽桑养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经过多年努力,东北地区也成功培育出具有一定抗寒性能的桑树新品种(适合北纬45。以南地区栽植)。如黑龙江省的龙桑一号、依兰16桑树,吉林省的吉湖桑,辽宁省的辽育8号等。这些桑树品种随着栽植年限增长和栽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品种的优良特性逐渐退化。在东北一些高寒地区(主要指45-50。)冻害频发(上述品种的冻害率均超过50%以上),而且上述品种以实生桑类型为主,产量低(单株产量均低于2kg),采叶费工,导致大量低产桑园的出现,很难适应发展现代蚕业发展的要求。东北高寒地区当地群众栽桑养蚕的主要树种为当好未加改良的野生桑树,这些桑树虽然抗冻性好,但产量极低(单株产量均低于I. 5kg)、桑叶品质差(粗蛋白含量低于20%),养蚕经济效益低下(每亩收入不到700元),严重影响了上述地区桑蚕业经济效益和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也是制约我国“南桑北移”战略工程实现的关键制约因素。
针对东北地区桑蚕业发展过程中,缺乏抗寒性、产量高和品质好的桑树(适合北纬45。-50。地区栽植)和配套丰产栽培技术现状,综合运用一系育种和栽培技术措施,选育出适合东北地区,特别是东北高寒地区,如黑龙江省北部气候特点的优良桑树品种,改变我国上述地区桑树品种少、发展不平衡,品种难以适应桑蚕发展的要求。在培育出抗寒性强、产量高的优质桑树新品种的基础上,从桑树剪梢、栽植密度等严重影响桑树产量等性状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总结提出东北地区桑树丰产高效科学的栽培技术模式。因此从实施国家“南桑北移”工程、增加东北高寒区域蚕农收入、扩大当好农民就业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方面考虑,我国桑树育种的发展趋势就是培育出抗寒性、产量高和品质好的桑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栽培技术。我国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种桑养蚕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产业。据统计,在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全国桑园面积只有19. 84万公顷,蚕茧产量3. 09万吨。我国蚕桑业在经过了 20多年的曲折发展后,直到1970年,我国桑园面积达到23. 34万公顷,蚕茧产量12. 15万吨,首次超过了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从此以后,我国就一直位居世界蚕桑业巨头的宝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蚕桑业发展的顶峰时期,是在上个世纪末期的90年代前后。1994年,我国蚕茧产量达77. 69万吨,全国有26个省市发展蚕桑业。1995年,全国桑园面积为116. 7万公顷,蚕茧产量仍达75. 98万吨。2005年全国桑园面积达71万hm2,生产蚕茧58. 9万吨,年缫丝产量近7万吨,丝织产品53亿m,年产值约700亿元,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是世界上桑树种类和桑树栽培面积最多的国家,也是桑树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桑树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按照分类学划分,可分为15个桑种和4个变种;按照自然地理情况可分为8大区;从栽培范围来看,东北自哈尔滨以南,西北从内蒙古南部至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南至广东、广西,东至台湾,西至四川、云南,并以长江、珠江、黄河三大流域栽培最多。长江流域全年可养蚕4 5次,产茧量占全国的80%以上,其中尤以四川、浙江、江苏三省最为发达。珠江流域全年可养蚕7 8次,集中在广东省的顺德、中山等地,产茧量占全国的7 %左右。黄河流域全年可养3 4次,主要集中在山东、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省,产茧量占全国6%。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寒冷地区正常生长、长势好的寒地桑树栽培种植方法。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寒地桑树栽培种植方法,本方法为六部分,第一部分寒冷处理,第二部分相对电导率测定,第三部分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测定,第四部分丙二醛MDA浓度测定,第五部分叶绿素质量浓度测定,第六部分光合性能测定。
^ SjfM 电导-X 100%所述的寒地桑树栽培种植方
嵬,2Qj
法,所述的寒冷处理;鑫森淼桑树和对照依兰16桑树各100株,将试验材料置于暖棚内,当室外温度降到O 15°C之间时,将材料置于大棚内进行低温处理,当温度3 15°C处理O d或4 d,每个植株选取3个位点,取平均值,定义为每个转化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当温度5 15°C处理O d或6 d测其净光合速率;于O d取材并测定其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记为各生理指标的基值,当温度2 15°C处理7 d取材测其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记为胁迫值;以下各性状的测定各材料各测定10株,每株重复测量3次;
S-S
ffi^J 0X 100%所述的寒地桑树栽培种植方法,所述的
相对电导率测定,细胞膜透性的测定,将烧杯和玻璃器械在使用前用洗涤剂刷洗干净,清水冲洗后用MiLLi-Q超纯水淋洗3遍,再用MiLLi-Q超纯水平衡24h,烘干待用;鑫森淼桑树和对照依兰16桑树分别取相同部位的叶片,用自来水漂洗干净,用超纯水漂洗3遍,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用打孔器随机打孔;在烧杯内加入30mL MiLLi-Q超纯水,将待测叶圆片完全浸没其中,用真空抽干机处理约40min,叶圆片沉于烧杯底部时,室温测定电导率SI ;将其沸水煮沸20min,待冷却至室温,测定电导率S2 ;根据公式计算相对电导率
式中=S1 :室温下测定的电导值;S2 :煮沸后测定的终电导值& :水空白电导值。所述的寒地桑树栽培种植方法,所述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测定既超氧化物岐化酶测定方法;取约O. 15g待试植物材料,用液氮速冻后研磨成粉末状,放入5mL塑料离心管内,向离心管中加2. 5 ImL/15 mol/L磷酸缓冲液pH 7. 8,超声处理lmin,冰浴5min,12000g离心5min,所得产品转移至另一 5mL塑料离心管内,放入冰箱4°C储存待测;将所得产品上清液稀释15倍后取ImL酶液,加3mL反应液O. 013 mol/L Met, 63 mol/L氮蓝四唑、1·3Χ1(Γ6 mol/L 核黄素、IX 1(T4 mol/L EDTA 和 O. 05mol/L 磷酸缓冲液、pH 7. 8 稀释,30°C、6级光照培养箱内反应IOmin后,立即测定560nm吸光值,用不加酶液的反应液ImLl/15mol/L磷酸缓冲液、3mL反应液作对照,用稀释后的酶液调零;
将测得的吸光值代入下式,求得SOD酶活性;S0D活性的单位为U · mg—1。
权利要求
1.一种寒地桑树栽培种植方法,其特征是本方法为六部分,第一部分寒冷处理,第二部分相对电导率测定,第三部分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测定,第四部分丙二醛MDA浓度测定,第五部分叶绿素质量浓度测定,第六部分光合性能测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寒地桑树栽培种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寒冷处理;鑫森淼桑树和对照依兰16桑树各100株,将试验材料置于暖棚内,当室外温度降到0 15°C之间时,将材料置于大棚内进行低温处理,当温度3 15 °C处理I天-4天,每个植株选取3个位点,取平均值,定义为每个转化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当温度5 15°C处理I天-6天测其净光合速率;于第一天取材并测定其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记为各生理指标的基值,当温度2 15°C处理7天取材测其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记为胁迫值;以下各性状的测定各材料各测定10株,每株重复测量3次;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寒地桑树栽培种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相对电导率测定,细胞膜透性的测定,将烧杯和玻璃器械在使用前用洗涤剂刷洗干净,清水冲洗后用MiLLi-Q超纯水淋洗3遍,再用MiLLi-Q超纯水平衡24小时,烘干待用;鑫森淼桑树和对照依兰16桑树分别取相同部位的叶片,用自来水漂洗干净,用超纯水漂洗3遍,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用打孔器随机打孔;在烧杯内加入30mL MiLLi-Q超纯水,将待测叶圆片完全浸没其中,用真空抽干机处理约40min,叶圆片沉于烧杯底部时,室温测定电导率SI ;将其沸水煮沸20min,待冷却至室温,测定电导率S2 ;根据公式计算相对电导率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寒地桑树栽培种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测定方法;取约0. 15g待试植物材料,用液氮速冻后研磨成粉末状,放入5mL塑料离心管内,向离心管中加2. 5 ImL/15 mol/L磷酸缓冲液pH 7. 8,超声处理lmin,冰浴5min,12000g离心5min,所得产品转移至另一 5mL塑料离心管内,放入冰箱4°C储存待测;将所得产品上清液稀释15倍后取ImL酶液,加3mL反应液0. 013 mol/L Met, 63 mol/L氮蓝四唑、1.3X10_6 mol/L 核黄素、IX 10_4 mol/L EDTA 和 0. 05mol/L 磷酸缓冲液、pH 7.8稀释,30°C、6级光照培养箱内反应IOmin后,立即测定560nm吸光值,用不加酶液的反应液ImL l/15mol/L磷酸缓冲液、3mL反应液作对照,用稀释后的酶液调零; 将测得的吸光值代入下式,求得SOD酶活性;S0D活性的单位为U mg-1, SOD活性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所述的寒地桑树栽培种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丙二醛MDA浓度测定,取I. Og叶片用液氮速冻后,研磨成粉末状,取适量放入5mL塑料离心管内,加入3mL10% TCAJKm 5min,12000g离心lOmin,吸取所得产品上清液2mL,对照加2mL蒸馏水,加入2mL O. 6%TBA溶液,混匀物于沸水浴反应15min,冷却后测定该反应液在532nm或600nm或450nm波长下的消光度;式中J45tl 450nm波长下的光吸收值M532 532nm波长下的光吸收值M6OO 600nm波长下的光吸收值。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寒地桑树栽培种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叶绿素质量浓度测定;取约O. Ig新鲜叶片,在液氮速冻下研磨成粉末,转入5mL离心管内,加ImL 80%的预冷丙酮反应5min, 12000g离心5min,将所得产品上清液转移至另一离心管内;沉淀用ImL 80%的预冷丙酮继续抽提2次,使沉淀完全呈白色;将几次抽提的丙酮溶液混合,再用80%的丙酮稀释5倍后在663nm和645nm波长下测定光吸收值,以80%的丙酮作空白对照; 用下列公式计算叶绿素a和b的质量浓度
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寒地桑树栽培种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光合性能测定;净光合速率日进程曲线测定,从08:00至18:00,每2h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一次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每株苗木选择上部的成熟叶片(第4片叶子)测定;光合一光响应曲线的测定,从09:30至11:00,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分别测定各航天搭载及地面对照苗木的光合一光响应值;叶绿体光诱导荧光强度测定,采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和6400-40荧光叶室,分别苗木的叶绿体荧光强度;测定其暗适应下的最小突光固定突光/7O和最大突光总突光Z7max,按下述公式计算可变突光和可变荧光率的相对单位,可变荧光'F、=Z7max-Z7Cl,可变荧光率=ZVZ7max ;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采用光合测定检验法,并采用综合研究进行统计分析。
全文摘要
寒地桑树栽培种植方法。中国是世界上桑树种类和桑树栽培面积最多的国家,也是桑树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一种寒地桑树栽培种植方法,本方法为六步,第一步寒冷处理,第二步相对电导率测定,第三步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测定,第四步丙二醛MDA浓度测定,第五步叶绿素质量浓度测定,第六步光合性能测定。本发明用于寒地桑树栽培种植。
文档编号A01G7/06GK102783344SQ20121029936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2日
发明者吴庭贵 申请人:吴庭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