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利用杨树皮制备刺芹侧耳培养基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杨树皮制备刺疗侧耳培养基的生产方法,属于杨树皮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杨树iPopulus、系杨柳科杨属植物落叶乔木的通称,其生长迅速、繁殖容易、适应性强、轮伐期短、经济价值高,是我国中纬度平原地区栽培面积最大、木材产量最高的速生丰产树种。目前我国杨树总面积已达1010多万hm2,蓄积量达5. 49亿m3,居世界第一。其中杨树人工林面积为757. 23万hm2,占全国人工林面积的18. 93%,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杨树人工林种植面积的总和,是世界上杨树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杨树产业的大发展,有效缓解了我国用材供应的紧张状况,改善了我国森林资源结构,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广大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在杨树木材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杨树皮剩余物,大部·分作为废弃物处理而未得到合理利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还污染环境,是目前杨树产业发展中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刺疗侧耳(/jZearote1S又名杏鲍燕,菌肉肥厚,质地鲜嫩,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10年全国杏鲍菇总产量已达42. 55万吨。目前生产上,刺芹侧耳常用栽培基质为杂木屑、甘蔗渣、棉籽壳等,但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上述原料日趋紧张,价格也不断上涨,势必影响到刺芹侧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于克服上述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利用杨树皮制备刺芹侧耳培养基的生产方法,将杨树皮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为生产刺芹侧耳提供培养基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利用杨树皮制备刺芹侧耳培养基,由培养基原料和水分组成,所述的杨树皮添加量为培养基原料总质量的20°/T48%wt。所述的培养基原料质量配比为杨树皮20% 48%、杂木屑0% 30%、棉籽壳0% 30%、玉米芯0% 30%、甘蔗渣0% 30%、麸皮10% 20%、豆柏0% 20%、玉米粉0% 20%、轻质碳酸钙1%、氢氧化钙1%,总质量100%。更优选的方案为所述的杨树皮添加量为培养基原料总质量的20% 30%。所述的杨树皮为颗粒状,粒径为l 5mm。基于任一所述的利用杨树皮制备刺疗侧耳培养基的生产方法,以培养基原料和水分的质量比为1:1.广I. 3的比例兑水后混合均匀,制成刺芹侧耳培养基,进行灭菌、接种、培菌和出菇管理。有益效果
I、本发明利用杨树皮栽培刺芹侧耳,不但可以充分利用杨树皮废弃物,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栽培效益,而且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缓解食用菌栽培常用原料杂木屑和棉子壳等紧缺问题。
2、本发明利用杨树皮栽培刺芹侧耳,能够使目前没有经济价值和导致环境污染的杨树皮废弃物得以充分利用,变废为宝,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杨树资源的综合利用率。3、本发明利用杨树皮栽培刺芹侧耳,并优选出合适的添加比例。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培养料中添加209^30%杨树皮,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栽培效益;当杨树皮添加量超过48%时,刺芹侧耳产量则会明显降低。4、本发明的杨树皮制备刺芹侧耳培养基的生产方法,不仅能够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于木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再利用,也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它们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I :一种利用杨树皮制备刺疗侧耳培养基的生产方法。培养基原料按质量比配方为20%杨树皮、20%甘蔗渣、20%玉米芯、18%麸皮、10%豆柏、10%玉米粉、1%轻质碳酸钙、1%氢氧化钙。原料要求杨树皮晒干后粉碎,制成直径为广5_的粉末备用。甘蔗渣、玉米芯、杂木屑、棉籽壳、麸皮、豆柏、玉米粉等,要求新鲜、干燥、无霉变。栽培方法本发明采用塑料袋熟料常规栽培刺芹侧耳方法。即准确称取各种原料,放入搅拌机内充分搅拌,按料水质量比1:1.广1.3兑水;搅拌均匀后,用手紧捏,手心和指缝间有水迹,而不滴水为宜,冲压式自动装袋机装袋,在126°C下灭菌4 h,冷却好的菌袋在消毒后的接种箱接种,接种后在22°C 25°C、相对湿度70%以下条件下培菌;菌丝满袋、生理成熟后搔菌催蕾,12°C 18°C、空气湿度90% 95%、二氧化碳浓度0. 2%以下、散射光500 1000Ix条件下出菇。实施例2 :—种利用杨树皮制备刺疗侧耳培养基的生产方法。培养基原料按质量比配方为30%杨树皮、15%杂木屑、15%玉米芯、18%麸皮、10%豆柏、10%玉米粉、1%轻质碳酸钙、1%氢氧化钙。原料要求、栽培方法同实施例I。实施例3 :—种利用杨树皮制备刺疗侧耳培养基的生产方法。培养基原料按质量比配方为48%杨树皮、6%杂木屑、6%玉米芯、18%麸皮、10%豆柏、10%玉米粉、1%轻质碳酸钙、1%氢氧化钙。原料要求、栽培方法同实施例I。实施例4 :一种利用杨树皮制备刺疗侧耳培养基的生产方法。培养基原料按质量比配方为20%杂木屑、20%甘蔗渣、20%玉米芯、18%麸皮、10%豆柏、10%玉米粉、1%轻质碳酸钙、1%氢氧化钙。本例是目前刺芹侧耳集约化、规模化栽培场(厂)常用配方,作为杨树皮栽培刺芹侧耳试验的常规对照。原料要求、栽培方法同实施例I。实施例5 :不同基质配方刺芹侧耳菌柄长度、菌盖直径、菌柄直径、菌盖厚度。不同基质配方栽培所得刺芹侧耳,菌柄长度、菌盖直径、菌柄直径、菌盖厚度的试验数据见表I。由表I可以看出,刺芹侧耳的菌柄长短依次为实施例一、二、四、三,分别为16. 19,15. 60,15. 18,14. 18 cm,其中实施例一比对照组菌柄长度增加1.01 cm,组间差异显著,实施例二比对照组菌柄长度增加0. 35 Cm,但组间差异不显著,实施例三比对照组菌柄长度减少I. 00 cm,组间差异显著;实施例一、二、三、四刺芹侧耳的菌盖直径分别为48. 52、46. 07,39. 83,48. 36 mm,菌柄直径分别为 52. 94,50. 82,42. 90,51. 71 mm,菌盖厚度分别为31. 75,29. 39,26. 43,31. 86 mm,但组间差异不显著。表明杨树皮的添加量对刺芹侧耳菌柄
长度有明显影响,但对菌盖直径、菌柄直径、菌盖厚度影响不大。表I不同基质配方刺芹侧耳菌柄长度、菌盖直径、菌柄直径、菌盖厚度
更施例 I菌柄长度(cm)I菌盖直径(mm)|菌柄直径(mm)|菌盖厚度(mm)
_16. 19±0.60a48. 52±5.45—52.94±4. 7831. 75±2. 52 —
_二 _ 15.60±0.09ab46.07±2.66—50.82±1.8729. 39±1.88 —
H _14. 18±0. IOc39.83±0.03—42.90±2. 3126.43±2. 18 —·
~~四(对照) |l5.18±0.48b丨48.36±3.55丨51.71±4.37丨31.86±2.37 一
注同列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7 < 0.05),下同。实施例6 :不同基质配方刺芹侧耳鲜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不同基质配方刺芹侧耳鲜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试验数据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刺芹侧耳鲜菇产量高低依次为实施例一、二、四、三,分别为290. 17,283. 20,270. 62,228. 68g/包,其中实施例一比对照组鲜菇产量高19. 55 g/包,组间差异显著,实施例二比对照组鲜菇产量高12. 58 g/包,但组间差异不显著,实施例三比对照组鲜菇产量低41. 94g/包,组间差异显著;刺芹侧耳生物转化率高低依次为实施例一、四、二、三,分别为71. 84%、60. 54%,57. 84%,45. 64%,其中实施例一比对照组生物转化率高11. 30%,组间差异显著,实施例二比对照组生物转化率低2. 70%,但组间差异不显著,实施例三比对照组生物转化率低14. 90%,组间差异显著。表明刺芹侧耳培养基中杨树皮的最适添加量为20% 30%,当杨树皮添加量超过48%时,刺芹侧耳鲜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会明显降低。表2不同基质配方刺芹侧耳鲜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
_实施例I鲜燕产量(g/包) I生物转化率(%)
一290. 17±7. 98a— 71.84±0. 79a
二283. 20±4. 02ab_ 57. 84± I. 75bc
三228. 68±1. 72c_45. 64±3. 65d 四(对照)丨270. 62±7. 44b |60. 54±2. 70b
实施例各配方鲜菇产量高低与生物转化率在排序上不完全一致,是由于栽培主料及其
比例不同,使得培养基物理性状(如粉碎度、通透性,不同原料配合的互补作用)等所有不
同,导致菌包内培养基体积虽然相同,但干料质量则有细微差别。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刺芹侧耳培养料中添加209^30%杨树皮,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栽培效益,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当杨树皮添加量超过48%时,刺芹侧耳菌柄生长、鲜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会明显降低。因此,本发明为杨树皮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也为杨树皮栽培其他食用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实施例7 :—种利用杨树皮制备刺疗侧耳培养基的生产方法。培养基原料按质量比配方为20%杨树皮、20%棉籽壳、20%玉米芯、20%麸皮、18%豆柏、1%轻质碳酸钙、1%氢氧化钙。实施例8 :一种利用杨树皮制备刺疗侧耳培养基的生产方法。培养基原料按质量比配方为30%杨树皮、30%棉籽壳、10%玉米芯、18%麸皮、5%豆柏、5%玉米粉、1%轻质碳酸钙、1%氢氧化钙。
权利要求
1.利用杨树皮制备刺芹侧耳培养基,由培养基原料和水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杨树皮添加量为培养基原料总质量的20% 48%。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杨树皮制备刺芹侧耳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基原料质量配比为杨树皮20% 48%、杂木屑0% 30%、棉籽壳0% 30%、玉米芯0% 30%、甘蔗渣0% 30%、麸皮10% 20%、豆柏0% 20%、玉米粉0% 20%、轻质碳酸钙1%、氢氧化钙1%,总质量100% o
3.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利用杨树皮制备刺芹侧耳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杨树皮添加量为培养基原料总质量的20% 30%。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杨树皮制备刺芹侧耳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杨树皮为颗粒状,粒径为l 5mm。
5.基于权利要求r4任一所述的利用杨树皮制备刺芹侧耳培养基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培养基原料和水分的质量比为1:1. n. 3的比例兑水后混合均匀,制成刺芹侧耳培养基,进行灭菌、接种、培菌和出菇管理。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杨树皮制备刺芹侧耳培养基及其生产方法,由培养基原料和水分组成,所述的杨树皮添加量为培养基原料总质量的20%~48%wt。培养基原料质量配方优选为杨树皮20%~48%、杂木屑0%~30%、棉籽壳0%~30%、玉米芯0%~30%、甘蔗渣0%~30%、麸皮10%~20%、豆粕0%~20%、玉米粉0%~20%、轻质碳酸钙1%、氢氧化钙1%,总质量100%。然后以料水质量比为1:1.1~1.3兑水,混合均匀后制成刺芹侧耳培养基,进行灭菌、接种、培菌和出菇管理。在刺芹侧耳培养料中添加20%~30%杨树皮,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栽培效益;当杨树皮添加量超过48%时,效果会明显降低。
文档编号C05G3/00GK102775239SQ201210299320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2日
发明者付立忠, 薄采颖, 郑光耀 申请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