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网笼在海底生态暂养海参幼苗的方法

文档序号:9222308阅读:6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网笼在海底生态暂养海参幼苗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渔业海参幼苗海底暂养,是利用浮筏的筏身和网笼在海底暂养海参幼苗,通过海参幼苗对海底污损物的舔食达到生物防除的目的。
【背景技术】
[0002]在我国最大的贝类养殖基地之一辽宁省长海县,多年大规模高密度的贝类浮筏网笼养殖,每年产生数十万吨的污损物。这些污损物年复一年的沉积在海底形成厚厚的污损层,长期污染养殖海域,导致各种养殖灾害频发。海参具有清道夫的美誉可以舔食这些污损物。
[0003]目前一种网箱海上海参生态育苗的新技术在辽宁省长海县蓬勃兴起,2013年实现了 I万大箱的生产规模,年产海参幼苗15亿头。这种新技术避免了工厂化(育苗室)海参育苗对抗生素的依赖,有效解决了海参苗种普遍存在的药物残留问题,对规范海参市场、人体健康及“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该技术2012年颁发了辽宁省地方标准一《刺参海上网箱生态育苗技术规程》。该技术规程“幼苗培育”部分采用网袋在无底的网箱中或者浮筏上吊养海参幼苗的技术方案存在如下技术弊端。
[0004]1、技术规程4.1.1所述的海区环境条件“近岸内湾,涨落潮水流变化相对稳定,流速缓慢,风浪较小的海域”。在长海县隆冬季节上述海域都可能结冰,开春大片的冰随潮流漂浮在海面撞击网箱或者浮力球不可避免。
[0005]2、海参是底息舔食动物,主要营养物质70%来自含在泥沙中和附着在附着基上的细菌,在海面吊养海参幼苗,即不符合海参生长习性,又缺少必要的营养物质。因此海参幼苗海面网袋吊养越冬的技术方案并未得到普及应用。
[0006]“但现在,养殖户只能把它们直接投放到底播的海区中,这时的海参苗太小,(绿豆粒大小)直接投放大海,真正能够存活下来并长成成品的还不到20%。”2011年11月4日大连日报以《长海县原生态海参苗切盼一个暂养的“家”》为题报道了上述海参幼苗越冬暂养遇到的技术难题,同时代表长海县养殖业户呼吁“真希望有能人给我们想个办法,救救这些珍贵的海参苗吧! ”。针对上述原生态海参幼苗越冬暂养的技术难题,2012年申请人同时主持了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和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早在2008年申请人申请了 “一种用养殖贝类的网笼在海底养殖海参的装置”该申请2010年被授权。该专利解决了网笼海底中间暂养2-3cm海参的问题,并未涉及技术规程9.1所述的0.5-lcm大小当年网箱海上育出的原生态海参幼苗越冬暂养问题。但经过重大改进采用新的技术方案在海底网笼越冬暂养
0.5-lcm海参幼苗将成为可能。“一种用养殖贝类的网笼在海底养殖海参的装置”存在如下技术弊端。
[0007]1、网笼结构不合理,养殖贝类的网笼是按吊养设计的,而在海底养殖海参的过程中网笼是横向水平放置在海底,海参在网笼内需要有软体的附着基,直接将附着有海参幼苗的成串的附着基从网箱中取出放到网笼中,是必要的技术手段,一方面海参幼苗已适应了在其原来的附着基上附着,另一方面省去了刷苗对海参幼苗带来的损伤,但由于养殖贝类的网笼隔板与隔板之间不相通无法将成串的附着基放入网笼中。
[0008]2、贝类养殖网笼侧面开口,装苗和倒笼都需要用缝口线缝合,费工,费时。
[0009]3、贝类养殖网笼上的网衣在海底直接与泥沙接触摩擦很容易破损,导致海参逃逸和敌害入侵。
[0010]4、吊绳一端与网笼连接另一端与筏身连接,导致网笼总是轴向顺着潮流方向,网笼本身接受潮流冲击力的有效受力面积较小,特别在死汛期潮流较小的时间段,网笼难以实现在海底作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一方面导致海参幼苗获取营养物质的范围减少,另一方面导致网笼很容易被泥沙陷住。

【发明内容】

[0011]为了克服上述四个主要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很少的圆环形网笼支撑板代替很多的网笼隔板的新形结构的框架式网笼,能充分利用网笼通透的立体空间,网笼两端开口便于将成串的附着基装入网笼,圆环形网笼支撑板内环缝圆筒形网衣,能避免网衣直接与泥沙接触摩擦导致的网衣破损,采用一种新的方式将网笼两端与筏身连接,能使网笼接受潮流冲击力的面积提高数倍,更有利网笼在海底作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和网笼内的水体交换。
[0012]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2个圆环形网笼外支撑板和至少I个圆环形网笼内支撑板靠近内环处都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圆孔,将圆筒形网衣通过圆孔与圆环形网笼外支撑板及圆环形网笼内支撑板等距离的缝合在一起,圆筒形网衣两端穿有收紧连接绳,组成两端开口式的网笼,在每个圆环形网笼内支撑板和外支撑板的内外环之间至少有2个均匀分布的圆孔,其中内支撑板为透孔对应的外支撑板为圆柱形杯状盲孔,将竹竿、木杆或者密封的塑料管等杆状体分别穿过内支撑板的圆孔,两头插入外支撑板的圆柱形杯状盲孔中同时将网衣撑到最长状态,组成框架式网笼,在成串的浮着基幕上安装小浮漂组成附着基幕帘,然后装入框架式网笼,将网衣两端的收紧连线绳收紧后与筏身连接,在每个框架式网笼之间的筏身上安装坠石,组成一种在海底暂养海参幼苗的装置。
[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网笼两头开口内腔通透便于将成串的附着基幕直接装入网笼,附着基上安装浮漂能使网笼内腔空间得以充分利用,网衣缝在圆环形网笼支撑板的内环能避免网衣直接与海底泥沙接触摩擦导致的破损,网笼两头与筏身连接能使网笼接受潮流冲击力的面积提高数倍,更有效实现网笼在海底作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竹竿、木杆或者密封的塑料管等杆状体在海水中都能产生一定的浮力,使框架式网笼在海底能处于悬浮状态。填补了海参全过程生态养殖海底中间暂养的技术空白。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框架式网笼。
[0015]图2是圆环形网笼外支撑板。
[0016]图3是圆环形网笼外支撑板的A-A断面图。
[0017]图4是圆环形网笼内支撑板。
[0018]图5是圆环形网笼内支撑板的B-B断面图。
[0019]图6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