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人工出耳方法_2

文档序号:9265105阅读:来源:国知局
度过小虽然风干效果好但是 会造成柴堆堆积柴堆过多占用空间过大并且柴堆不稳定;高度过低不能合理利用空间;本 实施例中的长度和高度既保证了柴堆的风干效果又节约了空间,还能保证柴堆的稳定。
[0038] (4)浸泡处理,控水调湿,钻孔接种打捆:将所述风干备用的树枝用打捆机打捆成 长100cm,直径30cm的圆形树枝捆,使树枝捆中间枝条紧密结合,然后将所述打捆的树枝泡 入常温下的饱和石灰水中,浸泡18h,捞出,可以对树枝捆进行消毒并能中和发菌过程中酸 化产生的酸,起到调节发菌环境pH值,保证发菌环境;将所述捞出的树枝表面水分沥干至 干重的120%,可以保证发菌的湿度;然后打开树枝捆在其中直径多30mm的树枝上钻孔,所 述孔直径为11mm,所述孔深度在树枝的半径长度和直径长度之间,将所述麦粒纯菌种塞入 所述孔中,然后用木条封住所述孔,再次打捆即完成接种;
[0039] (5)荫棚发菌:将接种好的树枝捆捆放入荫棚内,保温22-28?,保持相对湿度 85% -95%,待树枝捆表面出现白色健康菌丝体,即完成发菌;
[0040] (6)地埋遮荫出耳:将发好菌的树枝捆,卧式1/3埋入土壤中,遮荫70%,这样可以 有助于树枝捆湿度的保持,保持相对湿度70% -90%,温度18-25°C,每天喷水见湿,当所述 树枝捆表皮见干时喷水,使其干湿交替至出耳。
[0041] 实施例3
[0042] 一种黑木耳人工出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43] (1)制备野生黑木耳无病毒纯菌种:在气温15°C时,选择色泽灰黑、形状如层叠扇 形、厚度多2mm的野生黑木耳子实体进行采集,并将采集下的所述黑木耳子实体用保鲜箱 运输至无菌接种室内,所述黑木耳子实体从采集下至运输至无菌接种室内的时间< 6h,以 保证黑木耳子实体的新鲜;然后将所述无菌接种室内的黑木耳子实体放置在超净工作台 上,开无菌风吹45min;用酒精质量分数为90%的酒精水溶液对超净工作台上的所述黑木 耳子实体表面进行消毒,以保证制备过程中没有杂菌干扰;掰开所述黑木耳子实体,取其未 与边缘接触的新鲜表面,取0.2-0. 6_3的菌肉组织,体积适中的菌肉组织保证了发菌效果 且能节省原料;接种在20个无菌PDA斜面培养基试管内,PDA培养基即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培养基,为黑木耳培养中常用的培养基;放置在25°C恒温培养箱内,黑暗条件下培养35天, 菌丝长满试管斜面,取长势强、菌丝洁白浓密的试管进行扩大培养,即取得野生无病毒纯菌 种;
[0044] (2)制作麦粒纯菌种:取无破粒、饱满的小麦,开水煮30min,捞出,晾干表面水分, 拌入0. 4%的熟石膏粉,装入750ml玻璃瓶中,封口后,在130°C高压蒸汽下灭菌60min,取出 后,放在无菌接种室内,自然冷却至25°C以下,在无菌工作台上,无菌风保护下,接入野生黑 木耳无病毒纯菌种,放置在室温条件下,黑暗培养35天,待菌丝长满玻璃瓶,即成为麦粒纯 菌种;
[0045] (3)采集树枝并风干:秋季树落叶后,在人工抚育树林中,选取直径< 50mm的枝 条,采伐后堆成宽2. 5m,高I. 5m,长20m柴堆使其自然风干死亡,这样的宽度和高度保证了 柴堆的风干效果。
[0046] (4)浸泡处理,控水调湿,钻孔接种:将所述风干备用的树枝用打捆机打捆成长 100cm,直径30cm的圆形树枝捆,使树枝捆中间枝条紧密结合,然后将所述打捆的树枝泡 入常温下的饱和石灰水中,浸泡24h,捞出,可以对树枝捆进行消毒并能中和发菌过程中酸 化产生的酸,起到调节发菌环境pH值,保证发菌环境;将所述捞出的树枝表面水分沥干至 干重的115%,可以保证发菌的湿度;解捆然后在直径彡30mm的树枝上钻孔,孔的直径为 10mm,所述孔深度在树枝的半径长度和直径长度之间,将所述麦粒纯菌种塞入所述孔中,然 后用木条封住所述孔,然后打捆即完成接种;
[0047] (5)荫棚发菌:将接种好的树枝捆放入荫棚内,保温22-28?,保持相对湿度 85% -95%,待树枝捆表面出现白色健康菌丝体,即完成发菌;
[0048] (6)地埋遮荫出耳:将发好菌的树枝捆,卧式1/5埋入土壤中,遮荫90%,这样可以 有助于树枝捆湿度的保持,保持相对湿度70% -90%,温度18-25°C,每天喷水见湿,干燥见 表皮干,干湿交替,防止过干或湿度过大造成菌丝死亡,不能完成出耳;半月左右即可出耳。
[0049] 将本发明实施例得到的黑木耳出耳方法制备的黑木耳与野生黑木耳和袋料栽培 黑木耳中的各组分及其感官进行比较,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表1为有机物含量对比表, 表2为无机物、灰分及感官评价对比表。
[0050] 表1有机物含量对比表
[0054]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得到的黑木耳与野生黑木耳相比,除粗纤维 含量较低外,其他组分组分含量都很接近野生黑木耳,黑木耳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可以防 治缺铁性贫血,而袋料栽培的黑木耳中铁的含量仅为野生黑木耳的1/2左右,本发明实施 例中的黑木耳中铁元素含量与野生黑木耳接近;袋料栽培的黑木耳灰分含量高说明由于袋 料栽培得到的黑木耳中营养过剩造成其质软,滑腻,无清香味,而本发明实施例得到的黑木 耳口感与野生黑木耳相似都具有革质感,味涩,有木耳特有的菌体清香,说明本发明实施例 栽培得到的黑木耳质量较高。
[0055]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 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黑木耳人工出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 制备野生黑木耳无病毒纯菌种; (2) 制作麦粒纯菌种; (3) 采集直径< 50mm的树枝并风干; (4) 浸泡处理,控水调湿,钻孔接种打捆:将风干的树枝泡入石灰水中,浸泡18-24h后 去除表面水分;然后选取其中多30mm的树枝钻供接种用的孔,将所述麦粒纯菌种塞入所述 孔中,然后用木条封住所述孔,然后将所述树枝打捆即完成接种; (5) 荫棚发菌; (6) 地埋遮荫出耳。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黑木耳人工出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如下 步骤: 采集黑木耳子实体并在无菌条件下消毒后打开,取其中〇. 2-0. 6_3表面新鲜的菌肉组 织,接种在无菌固体培养基中,室温条件下黑暗培养25-35天,菌丝长满所述固体培养基表 面,然后取菌丝长势强、菌丝洁白浓密的所述菌丝进行扩大培养,即取得所述野生黑木耳无 病毒纯菌种。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黑木耳人工出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黑木耳子实体为色泽 灰黑、形状如层叠扇形、厚度多2mm的野生黑木耳子实体;所述消毒采用酒精的质量分数 多70%的酒精水溶液,所述无菌固体培养基为无菌PDA斜面培养基。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黑木耳人工出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如下 步骤:取无破粒、饱满的小麦,开水煮20-30min,去除表面水分,拌入相当于去除表面水分 后的小麦质量的〇. 3-0. 5%的熟石膏粉,密封,在温度彡100°C条件下灭菌后冷却至室温, 室温条无菌条件下将所述野生黑木耳无病毒纯菌种接种到拌有熟石膏粉的麦粒种,黑暗培 养30天以上,待长满菌丝,即成为麦粒纯菌种。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黑木耳人工出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除表面水分为达到 所述树枝干重的120%以下。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黑木耳人工出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直径为10_12_,深 度大于所述树枝半径且小于树枝直径。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黑木耳人工出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相互交错的位于所 述树枝上,间距^ 100mm。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黑木耳人工出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灰水为常温下饱和 石灰水。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黑木耳人工出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具体包括如下 步骤:将接种好的树枝捆保温22-28°C,保持相对湿度85% -95%,待所述接种好的树枝捆 表面出现白色健康菌丝体,即完成发菌。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黑木耳人工出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具体包括如 下步骤:将发好菌的树枝捆卧式放在地面上或埋入土壤中,埋入土壤中的体积< 1/3树枝 捆总体积,遮荫多70 %,保持相对湿度70 % -90 %,温度18-25°C,当所述树枝捆表皮见干时 喷水,使其干湿交替至出耳。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木耳人工出耳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野生黑木耳无病毒纯菌种;(2)制作麦粒纯菌种;(3)采集直径≤50mm的树枝并风干;(4)打捆浸泡处理,控水调湿,钻孔接种:将风干的树枝打捆后泡入石灰水中,浸泡18-24h,捞出;将所述捞出的树枝表面水分沥干;然后选取直径≥30mm的树枝钻供接种用的孔,将所述麦粒纯菌种塞入所述孔中,然后用木条封住所述孔,即完成接种;(5)荫棚发菌;(6)地埋遮荫出耳。本发明黑木耳人工出耳方法保证了黑木耳的质量,节约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
【IPC分类】A01G1/04
【公开号】CN104982229
【申请号】CN201510440006
【发明人】张吉军
【申请人】青河县三利农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