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的栽培方法_3

文档序号:9356055阅读:来源:国知局
为18cm,并且每垄种2行(行距为20cm);
[0126](3)施肥:将肥料增效剂按照10%的质量比(100kg尿素中加入1kg肥料增效剂)添加到尿素中,在整地后,按照每亩36kg量机施(4)切块和催芽;
[0127](5)播种;
[0128](6)田间管理:将农药控失剂按照20%的质量比添加到克露中(在10g克露中加入20g农药控失剂),在出现晚疫病后按照每亩76g的量通过人工喷洒或机械喷洒;
[0129](7)收获,得到马铃薯植株(五组)。
[0130]检测马铃薯植株(五组),结果表明:一组平均株高为78.5cm,平均茎粗为0.81cm,平均产量为2302kg/亩;五组平均株高为88.86cm,平均茎粗为0.85cm,平均产量为2705kg/亩。二者比较发现,五组马铃薯株高比一组高13.2%,茎粗比一组高5.7%,产量比一组高18.1%。说明本发明将肥料增效剂、整地方法和农药控失剂结合共同运用于马铃薯栽培的效果显著优于肥料增效剂、整地方法和农药控失剂单独使用的效果可以明显提高马铃薯的株高、茎粗和产量。
[0131]实施例4、高效环保的马铃薯栽培方法
[0132]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树台乡韩庄村和七营镇张堡村的示范基地进行试验(播种时间为2014年5月,播种面积为2000亩),试验共分为五组:
[0133]一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栽培;
[0134]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只增加添加肥料增效剂的步骤进行栽培;
[0135]三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只增加使用整地方法的步骤进行栽培;
[0136]四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只增加添加农药控失剂的步骤进行栽培;
[0137]五组:在常规的方法基础上,添加肥料增效剂和农药控失剂并使用整地的方法进行栽培。
[0138]每组取20株测量株高、茎粗、地上部分生物量,收获后测定产量,试验重复三次,结果取平均值。具体如下:
[0139]一、常规方法(一组)
[0140](I)选用良种;
[0141](2)整地:将垄距设置为65cm,垄高设置为20cm,株距设置为15cm,并且每垄种I行;
[0142](3)施肥:施用氯化铵;氯化铵的使用量:按照每亩60kg量机施;
[0143](4)切块和催芽;
[0144](5)播种;
[0145](6)田间管理:常规的防控药剂:阿托力;常规的防控药剂的施用量:出现虫害前按照每亩50ml的量通过人工喷洒或机械喷洒;
[0146](7)收获,得到马铃薯植株(一组)。
[0147]二、只增加肥料增效剂组(二组)
[0148]与一的步骤基本相同,不同的仅为(3)中施肥:将肥料增效剂按照10%的质量比(100kg氯化铵中加入1kg肥料增效剂)添加到尿素中,在整地后,按照每亩50kg量人工施用或机械喷洒。收获得到马铃薯植株(二组)。
[0149]上述肥料增效剂的制备方法为:将25g的凹凸棒土、2g的壳聚糖、3g的柠檬酸钠与8g的腐植酸混勾,然后经过:r射线(30kGy)照射30min,再用紫外(380nm,150W)福照15min后,得到肥料增效剂。
[0150]检测上述收获的马铃薯植株(二组),结果表明:一组的平均产量为2283kg/亩;二组的平均产量为2625.5kg/亩,二组和一组相比,马铃薯增产15%。说明肥料增效剂可以明显提高马铃薯产量。
[0151]三、只使用整地方法(三组)
[0152]与一的步骤基本相同,不同的仅为(2)中的整地:将垄距设置为110cm,垄高设置为19cm,株距设置为17cm,并且每垄种2行(行距为18cm)。其他步骤按照步骤一中的常规方法栽培。收获得到马铃薯植株(三组)。
[0153]检测上述收获的马铃薯植株(三组),结果表明:一组的平均产量为2283kg/亩;三组的平均产量为2557kg/亩,三组和一组相比,马铃薯增产12%。说明整地的方法(垄距设置为110cm,垄高设置为19cm,株距设置为17cm,并且每垄种2行(行距为18cm))可以明显提高马铃薯产量。
[0154]四、只使用农药控失剂(四组)
[0155]与一的步骤基本相同,不同的仅为(6)中的田间管理:将农药控失剂按照30%的质量比添加到阿托力中(在10g阿托力中加入30g农药控失剂),在出现虫害前按照每亩45mL的量通过人工喷洒或机械喷洒。收获得到马铃薯植株(四组)。
[0156]上述农药控失剂制备方法为:将25g的凹凸棒土、15g的蒙脱石、5g的柠檬酸钠和4500g的水混匀,3500rpm搅拌35min,然后90°C干燥至含水量为10%,得到农药控失剂。
[0157]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过程中,检测上述收获的马铃薯植株(四组)的马铃薯晚疫病病情指数,病情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病情指数) =E (各级病叶数X各级病叶级数)/(调查叶片数X最高病叶级数)X 100,检测病情指数的具体步骤参照文献“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程度田间观察记录标准的探讨”中的方法。结果表明:对照组(无药剂添加)病情指数为48.92%, 一组病情指数为32.21%,防效为34.15%,四组病情指数为24.99%,防效为49.45%。四组和一组相比,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过程中,防效提高15.3%。说明农药控失剂可以明显降低马铃薯的病情指数,提高防效。
[0158]五、高效环保的马铃薯栽培方法(五组)
[0159](I)选用良种;
[0160](2)整地:将垄距设置为110cm,垄高设置为19cm,株距设置为17cm,并且每垄种2行(行距为l8cm);
[0161](3)施肥:将肥料增效剂按照10%的质量比(100kg氯化铵中加入1kg肥料增效剂)添加到尿素中,在整地后,按照每亩50kg量人工施用或机械喷洒;
[0162](4)切块和催芽;
[0163](5)播种;
[0164](6)田间管理:将农药控失剂按照30%的质量比添加到阿托力中(在10g阿托力中加入30g农药控失剂),在出现虫害前按照每亩45mL的量通过人工喷洒或机械喷洒;
[0165](7)收获,得到马铃薯植株(五组)。
[0166]检测马铃薯植株(五组),结果表明:一组平均株高为69.07cm,平均茎粗为0.83cm,平均产量为2283kg/亩;五组平均株高为80.46cm,平均茎粗为0.98cm,五组平均产量为2730.5kg/亩。二者比较发现,五组马铃薯株高比一组高16.5 %,茎粗比一组高18.1%,产量比一组高19.6%。说明本发明将肥料增效剂、整地方法和农药控失剂结合共同运用于马铃薯栽培的效果显著优于肥料增效剂、整地方法和农药控失剂单独使用的效果,可以明显提高马铃薯的株高、茎粗和产量。
[0167]通过在以上三个地点的实际应用,说明本发明将肥料增效剂、整地方法和农药控失剂结合共同运用于马铃薯栽培的效果显著优于肥料增效剂、整地方法和农药控失剂单独使用的效果,可以明显提高马铃薯的株高、茎粗和地上部分生物量,而且增产趋势也明显优于肥料增效剂、整地方法、农药控失剂分别单独使用。
【主权项】
1.一种马铃薯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整地、施肥、播种和田间管理施用农药,得到马铃薯植株; 所述整地包括如下步骤:将垄距设置为90-120cm,垄高设置为18-20cm,株距设置为16-18cm,并且每垄种2行; 所述施肥的肥料是将肥料增效剂和基肥混匀得到的混合物; 所述肥料增效剂是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将凹凸棒土、壳聚糖、柠檬酸钠和腐植酸混合,得到所述肥料增效剂; 所述凹凸棒土、所述壳聚糖、所述柠檬酸钠和所述腐植酸的质量比为(20-30):(1-3):(20-30):(5-10); 所述农药是将农药控失剂与防控药剂混匀得到的混合物; 所述农药控失剂是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将凹凸棒土、蒙脱石、柠檬酸钠和水混匀,得到所述农药控失剂; 所述凹凸棒土、所述蒙脱石、所述柠檬酸钠和所述水的质量比为(20-30): (10-20):(3-8):(4000-60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增效剂与所述基肥的质量比为I: 1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农药控失剂与所述防控药剂的质量比为(1-3): 10。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垄种2行的行距为15_20cmo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肥选自如下至少一种:尿素、铵态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和复混肥。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控药剂选自如下至少一种:杀虫剂、杀蝴剂、杀鼠剂、杀软体动物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7.用于马铃薯栽培的成套产品,由权利要求1中的所述肥料增效剂和权利要求1中的所述的农药控失剂组成。8.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套产品在如下(1)-(4)中至少一种中的应用: (1)提高马铃薯产量; (2)提高马铃薯地上部分生物量; (3)增加马铃薯株高; (4)增加马铃薯茎粗。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铃薯的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整地;施肥;田间管理;所述整地包括如下步骤:将垄距设置为90-120cm,垄高设置为18-20cm,株距设置为16-18cm,并且每垄种2行;所述施肥的肥料是将肥料增效剂和基肥混匀得到的混合物;所述田间管理中施用的农药是将农药控失剂与防控药剂混匀得到的混合物。通过试验证明:本发明的马铃薯栽培方法可促进马铃薯丰产,降低环境污染,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IPC分类】A01G1/00, C05G3/00
【公开号】CN105075637
【申请号】CN201510563172
【发明人】仲乃琴, 赵盼, 徐晓东, 董彦旭, 蔡冬清, 陈延, 杨杰, 陈学明, 杨晓珍, 詹红, 史立林, 杨明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9月7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