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抛球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356306阅读:来源:国知局
-图5),用于撞击球120而使其从装置10发射。撞击锤74包括具有撞击面90的第一端和具有开口 76的第二端。开口 76可以是方形或矩形,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其尺寸设置为接纳插入件78,其本身具有用于接收马达68的轴72的至少一部分的开口 77。插入件78具有突起82,其成形为装配在撞击锤74的开口 76内,以便插入件78可连同撞击锤74 —起移动。也就是说,由于插入件78的凸起82与撞击锤74的开口 76具有互补形状,在撞击锤74移动时,插入件78也移动。插入件78还包括适于容纳销钉81的一组凹部80。
[0028]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撞击锤74包括用于连接至弹簧92的柱84。柱84具有适于接收螺钉86和垫圈88组合件的内螺纹孔,用于将弹簧92固定至撞击锤74。撞击锤74成形为使得其大部分重量被设置为邻近撞击面90,在一个实施例中,当驱动撞击锤74和发射球120时,这种设置有利于增加离心力,如在下面更加详细的描述。
[0029]如图4所示,弹簧92包括主体部分98、第一端94和第二端96,其中第一端94用于连接至撞击锤74的柱84,第二端96用于连接至操作杆110的一部分,操作杆110布置在马达支架70内。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弹簧92的第一端94和第二端96采用环或钩结构的形式。
[0030]操作杆110 (图4)包括从操作杆110的一侧或两侧向外延伸的第一柱11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柱112从操作杆110的两侧延伸,虽然只有一侧的柱112在图中示出。第二柱114也形成在操作杆110上。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柱112从第二柱114延伸且偏心地形成在第二柱114上。换句话说,第一柱112位于从第二柱114延伸的偏心位置上。操作杆110被装配到马达支架70的下部,使得第一柱112位于一组凹部内(凹部83部分地示于图4中),并且操作杆110能够以例如图4所示的顺时针方向130旋转。尤其是,第一柱112位于马达支架70下部的该组凹部83中,形成一个轴型结构,使得操作杆110能够从图4所示位置绕顺时针方向转动(如箭头130所示)至某个位置,并且能够绕逆时针方向转回到其初始位置。
[0031 ] 仍参照图4,弹簧92的第二端96延伸穿过马达支架70中的开口 71并装配在操作杆110的第二柱114的一部分上,弹簧92的第一端94附接至撞击锤74的柱84,弹簧92稍微形变,使得操作杆110牢固地保持在马达支座70的下部。换句话说,由于弹簧92与撞击锤74的柱84以及操作杆110的第二柱114连接而稍微形变,操作杆110的第一柱112牢固地保持在马达支座70下部的凹部83内,弹簧92的第二端96作用于操作杆110的第二柱114上,这有助于使操作杆110的第一柱112固定在凹部83内。
[0032]如图3所示,下基座100还包括电池壳体102和电池盖或门104,电池壳体102用于接收向装置10供电的多个电池,电池盖或门104用于将电池保持在电池壳体102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下基座100还连接有若干脚垫106,以提供对装置10的支撑,并防止装置10在地面上打滑。脚垫106可以由例如硅、橡胶、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
[0033]上壳体组件20和下壳体组件60的所有部件可以通过使用各种螺钉或其他固定元件装配在一起,如图中所示,或者可替代地通过使用压合结构(例如,扣合型机构)或它们的组合而装配在一起。
[0034]如图3所示,在使用中,下壳体组件60是通过将滑槽62附接到稳固柱64而进行装配,以使球120可沿斜槽62稳定地向下行进。附接有马达68的马达支架70通过使用各种紧固件(例如螺钉)与下基座100连接。在将马达支架70附接至下基座100之前,操作杆110也布置在马达支座70的下部,使得第一柱112卡合在马达支座70下部的凹部83中。随着马达支架70和马达68与下基座100接合,操作杆110被牢固地保持在马达支架70下部的凹部83内,并且可通过下基座100底面上的开口(未示出)而触碰到。因此,使用者可以通过下基座100底面上的开口触碰到操作杆110而使操作杆110动作。
[0035]如图4-图5所示,撞击锤74可以插入从马达68延伸的轴72。特别是,当撞击锤74插入马达68的轴72时,撞击锤插入件78位于开口 76中。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轴72还包括一个绕轴72设置的弹簧67。撞击锤74和撞击锤插入件78可克服弹簧67的弹力而插入轴72,使得轴72被定位在撞击锤插入件78的开口 77中。随着轴72在撞击锤插入件78的开口 77内,撞击锤74构造成与马达68的轴72的运动相联动。也就是说,撞击锤74与马达68的轴72 —起运动。在某些情况下,这是因为在撞击锤插入件78的开口 77和马达68的轴72具有互补形状(例如,矩形、六边形、三角形等),使得轴72的旋转引起撞击锤插入件78的旋转并进而带动撞击锤74的旋转。在一个实施例中,衬套79也被插套在马达68的轴72上,销钉81布置为穿过轴72和衬套79而插入撞击锤插入件78的凹部80内,以防止插入件78移出撞击锤74的开口 76。例如,在图1和图3中示出了销钉81布置在凹部80中的情况。销钉81可以压配至凹部80中,以便它被牢固地保持在其中。
[0036]现在参考图4,通过将第一端94 (其可以是一个环或钩结构)套在柱84上,可将弹簧92的第一端94与撞击锤74的柱84接合。可使用螺钉86和垫圈88的组合件将弹簧92的第一端94固定至撞击锤74的柱84。
[0037]弹簧92的第二端96穿过马达支座70的开口 71固定至操作杆110的第二柱114。具体来说,弹簧92的第二端96 (其可以是环或钩结构)穿过开口 71而被定位在操作杆110的第二柱114上,从而操作杆110的第一柱112被更稳固地压入马达支座70下部的凹部83。在该位置,弹簧92稍稍拉紧,使得弹簧92的第一端94和第二端96保持与各自连接点(即撞击锤74的柱84和操作杆110的第二柱114)的连接可靠性。
[0038]在下壳体组件60的前述组件中,马达68也与控制面板108相联,使得使用者可以通过面板108上的各种按钮或使用与面板108和/或马达68相连的(无线或有线)遥控设备来控制马达68的运转。
[0039]如图2所示,上壳体组件20装配为通过利用卡扣配合结构和/或螺钉或其他固定构件(例如,销)而将手柄24的相应部分26附接到上基座22。挡板38则设置在上基座22内,通过使用卡扣配合结构和/或螺钉或其他固定构件而固定到上基座22上。挡板38也可以是可移动地固定在上基座22内。
[0040]参照图1,上壳体组件20附接至下壳体组件60以完成抛球装置10的组装。在图6中详细示出了装置10的组装形式。
[0041]如图6所示,抛球装置10可用来发射球形抛射物120,例如网球或其他运动的球。装置10的一个特定应用是用于能够取回抛出物体的各种不同的宠物(例如狗)。例如,使用者(其可以是宠物主人)能够训练他们的宠物,以将球120投入装置10的料斗32,使得球120通过料斗32的漏斗形状,穿过料斗32的开口 34而进入滑槽62。如图1所反映的,首先,滑槽62的球接收端65可以正好位于料斗32的开口 34下方,使得球120落入球接收端65并顺着滑道62朝向滑道62的第二端66滑下,在球120顺着滑道62朝第二端66行进过程中,球120经过挡板38的开口 44并进入滑槽62的第二端66,在某些情况下,该第二端66还可以形成一个支架,用于将球120保持在静止位置。在这个位置上,球120可以触发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例如,它可以滚动到定位在滑槽62设有支架的第二端66的传感器上),电信号可经由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发送到马达68,马达68可响应所述电信号而被致动。接收所述电信号后,马达68可带动轴7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带动撞击锤74沿相同方向的旋转运动。
[0042]当马达68的轴72动作时,撞击锤74以顺时针方向朝相对于马达68的竖直位置移动(例如,上止点位置)。在此动作过程中,弹簧92由于连接至马达68的柱84而发生形变。撞击锤74在马达68的轴72的作用下到达上止点位置之后的某一点,撞击锤74 (特别是其柱84)在发生形变的弹簧92的作用下而被牵引,撞击锤74迅速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由于撞击锤74的大部分重量朝撞击锤74的撞击面90集中,撞击面90通过离心力迅速地朝球120转动。如图6所示,撞击锤74的撞击面90撞击球120,以使其从上基座22的开口 36发射出去,并到达预定的距尚。在此操作期间,撞击锤74的撞击面90移动穿过形成在滑槽62设置支架的第二端66的一部分上的槽(未示出),并且进入并穿过挡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