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中,磷石膏的用量为600kg/亩;黄腐酸铵的用量为40kg/亩;亚甲基 二脲、草酸二乙酯、羟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150kg/亩,EDTA的用量为20kg/亩。
[0046] 重度盐碱地中,磷石膏的用量为900kg/亩;黄腐酸铵的用量为200kg/亩;亚甲基 二脲、草酸二乙酯、羟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60kg/亩,EDTA的用量为35kg/亩。
[0047] 实施例二
[0048] 1、原料准备
[0049] 磷石膏,
[0050] 黄腐酸,
[0051] 亚甲基二脲,其结构式为
[0052] 草酸二乙酯,
[0053] 羟甲基纤维素,
[0054] EDTA,
[0055] 2、一种用磷石膏+亚甲基二脲+EDTA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6] (1)将磷石膏和黄腐酸铵均匀地撒在盐碱地的表面,并且深耕20cm,使得磷石膏 与土层混合均匀,保持30天;
[0057] (2)将亚甲基二脲、草酸二乙酯、羟甲基纤维素按50 :5 :5的比例混合,然后均匀 撒在盐碱地的表面,并且深耕20cm,使得混合均匀,喷洒清水,使得20cm深的盐碱地湿润即 可,并保持20天;
[0058] (3)将EDTA均匀地撒在盐碱地的表面,并且深耕20cm,使物料与土层混合均与,并 保持30天即可;
[0059] 本实施例中,各种物料的用量根据不同的盐碱地来确定,具体为:
[0060] 轻度盐碱地中,磷石膏的用量为600kg/亩,黄腐酸铵的用量为100kg/亩,亚甲基 二脲、草酸二乙酯、羟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40kg/亩,EDTA的用量为20kg/亩;
[0061] 中度盐碱地中,磷石膏的用量为900kg/亩;黄腐酸铵的用量为200kg/亩;亚甲基 二脲、草酸二乙酯、羟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60kg/亩,EDTA的用量为35kg/亩。
[0062] 重度盐碱地中,磷石膏的用量为1200kg/亩;黄腐酸铵的用量为300kg/亩;亚甲 基二脲、草酸二乙酯、羟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80kg/亩,EDTA的用量为50kg/亩。
[0063] 实施例三
[0064] 1、原料准备
[0065] 磷石膏,
[0066] 黄腐酸,
[0067] 亚甲基二脲,其结构式为
[0068] 草酸二乙酯,
[0069] 羟甲基纤维素,
[0070] EDTA,
[0071] 2、一种用磷石膏+亚甲基二脲+EDTA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2] (1)将磷石膏和黄腐酸铵均匀地撒在盐碱地的表面,并且深耕20cm,使得磷石膏 与土层混合均勾,保持5~30天;
[0073] (2)将亚甲基二脲、草酸二乙酯、羟甲基纤维素按50 :3 :2的比例混合,然后均匀 撒在盐碱地的表面,并且深耕20cm,使得混合均匀,喷洒清水,使得20cm深的盐碱地湿润即 可,并保持13天;
[0074] (3)将EDTA均匀地撒在盐碱地的表面,并且深耕20cm,使物料与土层混合均与,并 保持25天即可;
[0075] 本实施例中,各种物料的用量根据不同的盐碱地来确定,具体为:
[0076] 轻度盐碱地中,磷石膏的用量为400kg/亩,黄腐酸铵的用量为80kg/亩,亚甲基二 脲、草酸二乙酯、羟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30kg/亩,EDTA的用量为15kg/亩;
[0077] 中度盐碱地中,磷石膏的用量为750kg/亩;黄腐酸铵的用量为150kg/亩;亚甲基 二脲、草酸二乙酯、羟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50kg/亩,EDTA的用量为28kg/亩。
[0078] 重度盐碱地中,磷石膏的用量为1100kg/亩;黄腐酸铵的用量为250kg/亩;亚甲 基二脲、草酸二乙酯、羟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70kg/亩,EDTA的用量为43kg/亩。
[0079]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好实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 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换材 料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0080] 同时,为了对本发明有益效果作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人进行了大量运用性试验,特 别说明的是,本发明试验旨在说明本发明技术的有益效果,绝不仅限于本发明的范围。
[0081] 试验方法:选用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的盐碱地进行试验,试验组:使用上述实施 例一~实施例三对不同盐分的盐碱地进行处理,并投放队〇61^/亩、P 2055kg/亩、K203kg/亩 的肥料,进行种植小麦;对照组:对不同盐分含量的盐碱地进行单独的磷石膏处理,磷石膏 的用量分别对应实施例一~实施例三的盐碱地改良方法的物料的总用量,并投放N 206kg/ 亩、P2055kg/亩、K203kg/亩的肥料,进行种植小麦。通过统计产量,在轻度盐碱地中,使用本 实施例的改良剂处理过的盐碱地小麦产量比使用磷石膏处理的高45~70% ;在中度盐碱 地中,使用本实施例的改良剂处理过的盐碱地小麦产量比使用磷石膏处理的高35~60% ; 在重度盐碱地中,使用本实施例的改良剂处理过的盐碱地小麦产量比使用磷石膏处理的高 70 ~95%。
【主权项】
1. 一种用磷石膏+亚甲基二脲+EDTA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将磷石膏和黄腐酸铵均匀地撒在盐碱地的表面,并且深耕20cm,使得磷石膏与土 层混合均匀,保持5~30天; (2) 将亚甲基二脲、草酸二乙酯、羟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撒在盐碱地的表面,并且深耕 20cm,使得混合均匀,并保持5~20天; (3) 将EDTA均匀地撒在盐碱地的表面,并且深耕20cm,使物料与土层混合均与,并保持 20~30天即可; 上述中,磷石膏的用量为200~1200kg/亩;黄腐酸铵的用量为30~300kg/亩;亚 甲基二脲、草酸二乙酯、羟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用量为20~80kg/亩,EDTA的用量为2~ 50kg/ 亩。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磷石膏+亚甲基二脲+EDTA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亚甲基二脲、草酸二乙酯、羟甲基纤维素的混比例为:50 : (1~5) : (1~5); 上述中的物料,在使用前分开存放,在使用时混合。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磷石膏+亚甲基二脲+EDTA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2)在加入亚甲基二脲、草酸二乙酯、羟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后,喷洒清水,使 得20cm深的盐碱地湿润即可。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磷石膏+亚甲基二脲+EDTA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本发明的各种物料的用量根据不同的盐碱地来确定,具体为: 轻度盐碱地中,磷石膏的用量为200~600kg/亩,黄腐酸铵的用量为30~IOOkg/亩, 亚甲基二脲、草酸二乙酯、羟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20~40kg/亩,EDTA的用量为2~20kg/ 亩; 中度盐碱地中,磷石膏的用量为600~900kg/亩;黄腐酸铵的用量为100~200kg/ 亩;亚甲基二脲、草酸二乙酯、羟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40~60kg/亩,EDTA的用量为20~ 35kg/ 亩。 重度盐碱地中,磷石膏的用量为900~1200kg/亩;黄腐酸铵的用量为60~80kg/亩; 亚甲基二脲、草酸二乙酯、羟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300~400kg/亩,EDTA的用量为35~ 50kg/ 亩。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磷石膏+亚甲基二脲+EDTA改良盐碱地的方法,首先用磷石膏和黄腐酸处理盐碱地,然后用亚甲基二脲、草酸二乙酯、羟甲基纤维素处理,最后使用EDTA处理,本发明采用上述的盐碱地改良方法,能够快速改良盐碱土,适宜作物生长,并且该改良剂运用范围较广,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原因造成的土壤盐碱化土壤改良,合理施入土壤,可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碱度,提高土壤排盐率,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农业经济。
【IPC分类】C09K109/00, C09K101/00, C09K17/40, A01B79/00
【公开号】CN105103694
【申请号】CN201510535395
【发明人】陈彬, 廖吉星, 朱飞武, 孙志梅, 张伟, 彭宝林
【申请人】贵州开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高氏投资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