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基生态的鲫鱼池塘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9403156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附着基生态的鲫鱼池塘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附着基生态的鲫鱼池塘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鲫鱼是养殖产量稳步、持续增长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现今鲫鱼养殖主要采用单 养鲫鱼和混养鲫鱼(按80 :20比例,主养鲫鱼,混养少量鲢、鳙)两种高密度养殖模式。鲫鱼 高密度养殖导致养殖水质恶化、病害频发,是制约鲫鱼养殖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0003] 现有的鲫鱼养殖模式中仍存在许多不足: 1、 养殖池塘面积大,投入成本高,增加了养殖风险; 2、 养殖密度高,水质恶化加剧,病害频发,水体污染严重; 3、 生态、高效、健康系统化的养殖技术体系尚未构建。
[0004] 因此,鲫鱼养殖的水环境问题是鲫鱼养殖业发展的瓶颈。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附着基生态的鲫鱼 池塘养殖方法。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利用几种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构建构建附着基生态的鲫鱼池塘养殖系统,改善水体 的养殖环境,优化现有的鲫鱼养殖技术。
[0007] 具体地说,本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①构建附着基生态的鲫鱼池塘养殖系统 A、 池塘准备 池塘选择6~10亩土池,水深保持在2. 0~2. 2m,或按照此要求重新开挖新土池,要求 进、排水方便 池塘配备投饲机和增氧机各一台,在池塘中心设置增氧机,在距池塘西侧10~20m范 围内,搭建投饲台,设置投饲机; B、 附着基设置 附着基呈长刷状,材料为聚乙烯,中部为杆状聚乙烯骨架,带有密集且排列整齐并向外 伸展的丝状物,每根附着基长度为1. 6~2. 0m,直径为10~15cm ; 附着基按150~300m/亩的规模设置,成行排列,与池塘的宽边平行,行间距为0. 8~ 2. 5m;每行相隔0.8~2.5 m挂一个附着基,以附着基为中心(0.8~2. 5) X (0.8~2. 5) m2的范围为一个附着基单位; 池塘中以下位置不设置附着基:以增氧机为中心半径15~20m的增氧范围内,距池塘 西侧10~20m范围内,距池塘东、南、北侧10~15 m范围内; C、 池塘套养群体组成 池塘中套养细鳞斜颂鲴和少量鲢鱼、鳙鱼:每亩放养冬片鲢150~200尾,冬片鳙 100~200尾,60~100尾/kg细鳞斜颂鲴1000~1500尾; ② 鲫鱼放养 池塘主养鲫鱼,每亩放养15~20尾/kg鲫2600~3000尾; ③ 养殖管理,按常规办法; ④ 捕捞渔产品,按常规办法。
[0008] 工作机理: 通过在鲫鱼养殖池塘中设置附着基,提高着生藻类的生产力,吸收养殖水体中营养物 质,降低养殖水体N、P等营养盐的含量,改善水体环境;另外,附着基还为鱼类(特别是底栖 鱼类,如鲫鱼)提供了类自然生境。
[0009] 细鳞斜颂鲴是刮食性鱼类,池塘中套养的主要目的在于细鳞斜颂鲴可以摄食附着 基上的附着物,并生产渔产品,降低了养殖成本投入;鲢鱼和鳙鱼属水体中上层鱼,食浮游 生物;几种养殖鱼类各自的生活习性不同能够相互配合达到调节整个池塘水体环境,控制 水体富营养化的作用。
[0010] 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积极效果: ① 利用几种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并在池塘中设置附着基,成功构建了一种附着基生 态的鲫鱼池塘养殖系统,有效控制了高密度养殖造成的水质恶化问题,鲫鱼发病少; ② 附着基提供套养鱼附着基食物,降低成本,同时套养鱼类生产渔产品也可增加收 益; ③ 生态养殖模式更加绿色健康,鲫鱼和细鳞斜颂鲴的品质高。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附着基生态的鲫鱼池塘养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 一附着基; 2-饵料台; 3 一增氧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详细说明: 一、构建附着基生态的鲫鱼池塘养殖系统的结构 如图1,构建附着基生态的鲫鱼池塘养殖系统的结构是: 池塘选择6~10亩土池,水深保持在2. 0~2. 2m ; 池塘配备投饲机和增氧机各一台,在池塘中心设置增氧机,在距池塘西侧10~20m范 围内,搭建投饲台,设置投饲机; 附着基按150~300m/亩的规模设置,成行排列,与池塘的宽边平行,行间距为0. 8~ 2. 5m ;每行相隔0. 8~2. 5 m挂一个附着基; 池塘中以下位置不设置附着基:以增氧机为中心半径15~20m的增氧范围内,距池塘 西侧10~20m范围内,距池塘东、南、北侧10~15 m范围内。
[0013] 二、实施例 实施例1 I、构建附着基生态的鲫鱼池塘养殖系统 2013年12月,选择8. 3亩池塘(东西向,长92m,宽60m),水深2. Om,池塘配备投饲机、 增氧机各一台,用生石灰100~150kg/亩清塘。
[0014] 池塘中以下位置不设置附着基:以增氧机为中心半径15m左右的增氧范围内(在 池塘中心设置增氧机);距池塘西侧20m范围内(池塘西侧堤埂中间位置搭建投饲台,设置投 饲机);距池塘东侧14m,南、北侧IOm范围内。
[0015] 在池塘南侧及北侧的对应位置插竿打粧,每侧打28根粧,间隔1.0 m ;南北粧竿之 间拉铁丝,共28行铁丝(增氧机东西两侧分别为17行和11行);铁丝距水面20cm ;在每行 铁丝上每隔1.0 m挂上1根附着基共挂40根,每根附着基长2 m。
[0016] 每亩放养冬片鲢160尾,冬片鳙120尾,65尾/kg细鳞斜颂鲴1200尾。
[0017] 2、鲫鱼放养 每亩放养17尾/kg鲫2800尾。
[0018] 3、养殖管理 每天早晚两次巡塘,主要观察池塘水位,注意及时补、排水;饲料投喂应坚持"四定"(定 时、定位、定质、定量)"二看"(看天气、看水质、看鱼的摄食情况)的原则;娜鱼每天投喂二 次(8 :00、11 :00和18 :00),根据塘鱼不同生长期及规格确定投喂量。
[0019] 4、捕捞渔产品 2015年1月干塘出鱼,亩产鲫1127. 5kg、细鳞斜颂鲴61. 2kg、鲢204. 5kg、鳙123. 5kg, 饵料系数1. 60 ;对照池塘(传统养殖池塘9. 2亩,不构建池塘-附着基生态系统,每亩放养 17尾/kg鲫2800尾,冬片鲢170尾,冬片鳙145尾)亩产鲫929. 8kg、鲢185. 3kg、鳙204. 9kg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