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基生态的鲫鱼池塘养殖方法_2

文档序号:9403156阅读:来源:国知局
, 饵料系数1. 71 ;按照出塘吃食鱼1000 kg/亩计算,鲫鱼池塘-附着基养殖方法较对照池塘 每亩要节约饲料ll〇kg,并平均每亩增产鲫鱼197. 7 kg、细鳞斜颂鲴61. 2 kg。
[0020] 实施例2 1、构建附着基生态的鲫鱼池塘养殖系统 2014年1月,选择10亩池塘(东西向,长103m,宽65m),水深2. 0 m,池塘配备投饲机、 增氧机各一台,用生石灰100~150 kg/亩清塘。
[0021] 池塘中以下位置均不设置附着基:以增氧机为中心半径20m左右的增氧范围内在 (池塘中心设置增氧机);距池塘西侧20 m范围内(池塘西侧堤埂中间位置搭建投饲台,设置 投饲机);距池塘东、南、北侧IOm范围内。
[0022] 在池塘南侧及北侧的对应位置插竿打粧,每侧打25根粧,间隔I. 3m ;南北粧竿之 间拉起铁丝,共25行铁丝(增氧机东西两侧分别为16行和9行);铁丝距水面20cm ;在每行 铁丝上每隔1.0 m挂上1根附着基共挂45根,每根附着基长I. 8m。
[0023] 每亩放养冬片鲢170尾,冬片鳙160尾,70尾/kg细鳞斜颂鲴1350尾。
[0024] 2、鲫鱼放养 每亩放养20尾/kg鲫2950尾。
[0025] 3、养殖管理 同实施例1。
[0026] 4、捕捞鲫鱼 2014年12月干塘出鱼,亩产鲫1105. 7kg、细鳞斜颂鲴70. 4kg、鲢130kg、鳙158. 5kg, 饵料系数1. 52。对照池塘(同实施例1)亩产鲫929. 8kg、鲢185. 3kg、鳙204. 9kg,饵料系数 1. 71。按照出塘吃食鱼1000 kg/亩计算,鲫鱼池塘-附着基养殖方法较对照池塘每亩要节 约饲料190kg,并平均每亩增产鲫鱼175. 9 kg、细鳞斜颂鲴70. 4kg。
[0027] 实施例3 1、 构建附着基生态的鲫鱼池塘养殖系统 2014年1月,选择7亩池塘(东西向,长83m,宽56m),水深2. 2m,池塘配备投饲机、增氧 机各一台,用生石灰100~150kg/亩清塘。
[0028] 池塘中以下位置均不设置附着基:以增氧机为中心半径15m左右的增氧范围内 (在池塘中心设置增氧机);距池塘东侧IOm范围内(池塘东侧堤埂中间位置搭建投饲台,设 置投饲机);距池塘西侧l〇m,南、北侧Ilm范围内。
[0029] 在池塘南侧及北侧的对应位置插竿打粧,每侧打32根粧,间隔Im ;南北粧竿之间 拉起铁丝,共32行铁丝(增氧机东西两侧各16行),铁丝距水面20cm ;在每行铁丝上每隔 I. 5m挂上1根附着基共挂22根,每根附着基长I. 6m。
[0030] 每亩放养冬片鲢180尾,冬片鳙130尾,80尾/kg细鳞斜颂鲴1130尾; 2、 鲫鱼放养 每亩放养15尾/kg鲫2600尾。
[0031] 3、养殖管理 同实施例1。
[0032] 4、捕捞鲫鱼 至2014年12月干塘出鱼,亩产鲫1075. 5kg、细鳞斜颂鲴63. 6kg、鲢213. 8kg、鳙 133. 9kg,饵料系数1. 62 ;对照池塘(同实施例1)亩产鲫929. 8kg、鲢185. 3kg、鳙204. 9kg, 饵料系数1. 71。按照出塘吃食鱼1000kg/亩计算,鲫鱼池塘-附着基养殖方法较对照池塘 每亩要节约饲料90kg,并平均每亩增产鲫鱼145. 7 kg、细鳞斜颂鲴63. 6 kg。
[0033] 三、结果分析 实施例结果汇总 CN 105123574 A 说明书 5/5 页
本发明通过设置附着基(150-300m/亩),提高着生藻类的生产力,降低养殖水体N、P 等营养盐的含量,改善水体养殖环境,提供附着饵料生物;在池塘中增加套养细鳞斜颂鲴 (1000~1500尾/亩),成功构建了池塘-附着基生态养殖系统;有效降低吃食鱼类饵料系 数,增加池塘渔产量,提高渔产品品质。
【主权项】
1. 一种附着基生态的鲫鱼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 构建附着基生态的鲫鱼池塘养殖系统 A、 池塘准备 池塘选择6~10亩土池,水深保持在2. O~2. 2m,或按照此要求重新开挖新土池,要求 进、排水方便; 池塘配备投饲机和增氧机各一台,在池塘中心设置增氧机,在距池塘西侧10~20m范 围内,搭建投饲台,设置投饲机; B、 附着基设置 附着基呈长刷状,材料为聚乙烯,中部为杆状聚乙烯骨架,带有密集且排列整齐并向外 伸展的丝状物,每根附着基长度为1. 6~2. 0m,直径为10~15cm ; 附着基按150~300m/亩的规模设置,成行排列,与池塘的宽边平行,行间距为0. 8~ 2. 5m;每行相隔0.8~2.5 m挂一个附着基,以附着基为中心(0.8~2. 5) X (0.8~2. 5) m2的范围为一个附着基单位; 池塘中以下位置不设置附着基:以增氧机为中心半径15~20m的增氧范围内,距池塘 西侧10~20m范围内,距池塘东、南、北侧10~15 m范围内; C、 池塘套养群体组成 池塘中套养细鳞斜颂鲴和少量鲢鱼、鳙鱼:每亩放养冬片鲢150~200尾,冬片鳙 100~200尾,60~100尾/kg细鳞斜颂鲴1000~1500尾; ② 鲫鱼放养 池塘主养鲫鱼,每亩放养15~20尾/kg鲫2600~3000尾; ③ 养殖管理; ④ 捕捞渔产品。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附着基生态的鲫鱼池塘养殖方法,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本方法是:①构建附着基生态的鲫鱼池塘养殖系统:A、池塘准备;B、附着基设置;C、池塘套养群体组成;②鲫鱼放养;③养殖管理;④捕捞渔产品。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本发明利用几种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并在池塘中设置附着基,成功构建了一种附着基生态的鲫鱼池塘养殖系统,有效控制了高密度养殖造成的水质恶化问题,鲫鱼发病少;附着基提供套养鱼附着基食物,降低成本,同时套养鱼类生产渔产品也可增加收益;生态养殖模式更加绿色健康,鲫鱼和细鳞斜颌鲴的品质高。
【IPC分类】A01K61/00
【公开号】CN105123574
【申请号】CN201510448129
【发明人】张磊, 薛文月, 张胜宇, 穆欢, 段明, 程飞, 谢松光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