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458522阅读:来源:国知局
渣易于沉淀,降低过滤棉清洗频率;而且侧壁倾斜,还可以使溢出植物生长区111的水经过更长的路径后,再经过过滤棉138过滤,增加沉淀机会,减小过滤棉138的过滤负荷。处于隔环134外侧的是滤材放置区112,用于放置滤材,使从植物生长区111流出的水经过滤材再次过滤净化。
[0076]如图6-图7所示,本发明中,净化增氧盆I底部中心处设置有增氧缓流盆腔通孔121,便于出水管6通过。增氧缓流盆腔通孔121周围设置有增氧缓流盆腔出水孔122,在增氧缓流盆腔12侧壁适当位置设置了进气孔123,保证增氧缓流盆腔12与鱼缸外围大气连通。
[0077]本发明中,隔盘13上设置有出水管通孔管131、吸气消声盒132、放水开关133、隔环134、净水引流管135、滤材支撑过水杆136、围圈137和过滤棉138。
[0078]如图20所示,本发明中,净水引流管135呈U字型,包括:净水引流管入水管1351、净水引流管水平管1352和净水引流管出水管1353 ;净水引流管入水管1351和净水引流管出水管1353分别位于净水引流管水平管1352的两端,处于净水引流管水平管1352的同一侦牝且垂直于净水引流管水平管1352,两者长度相同;净水引流管入水管1351和净水引流管出水管1352分别穿过隔盘13 ;净水引流管入水管1351位于过滤棉138的外侧,与围圈137相交,且高度低于围圈137 ;净水引流管出水管1353位于吸气消声盒132中。
[0079]本发明中,出水管通孔管131与隔盘13共轴,固定设置在隔盘13上,且位于吸气增氧盒132中,具有一定的高度,以便出水管6从出水管通孔管131中穿过隔盘13和吸气增氧盒132将缸体2中的水引入到净化增氧盆I中。吸气消声盒132呈圆柱状,与出水管通孔管131共轴,且设置在隔盘13上。放水开关133与吸气消声盒132相邻,但相隔一定的距离,具有一定的高度,且固定在隔盘13上。放水开关133用于清洗时在取下隔盘13之前将过滤净化盆腔11中残留的水放出,保证沉淀在隔盘13上的残渣不会溢出围圈137而滴落到缸体2中,且减轻隔盘13的负重,便于将隔盘13取出。隔环134的口径上小下大,与出水管通孔管131共轴,设置在隔盘13上。围圈137设置在隔盘13的外边缘,具有一定的高度,确保为了清洗而往外取隔盘13时,沉淀在隔盘13上的残渣不会溢出而滴落到缸体2中。围圈137上,等间距地设置了多根滤材支撑过水杆136,且滤材支撑过水杆136的缺口 1361面正对净化增氧盆I的内壁,以防过滤棉138贴在净化增氧盆I的内壁上而使水无法通过。隔盘13上设置了三根净水引流管135,互成120度角。
[0080]本发明中,吸气消声盒132包括:吸气管1321、空气流通管1322和消声盖1323。其中,吸气消声盒132与出水管通孔管131共轴,固定设置在隔盘13上,且吸气消声盒132的高度略高于出水管通孔管131的高度。两根吸气管1321、一根空气流通管1322和三根净水引流管出水管1353均围绕出水管通孔管131的中轴线排列,并且其轴线等间距的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且具有相同功能的管不相邻挨靠在一起。消声盖1323的中心区域设置了孔径略大于出水管6外径的消声盖通孔13231,以便出水管6穿过。消声盖1323的外径略大于吸气消声盒体的外径,能够在稍微倾斜的情况下去,也能够盖住吸气消声盒132,保证从出水管6流出的水不能流入到吸气消声盒132中。消声盖1323盖在吸气消声盒132体上,形成腔体,可以大幅降低吸气时产生的噪音。
[0081]本发明中,吸气管1321垂直固定在隔盘13上,并穿过隔盘13伸进增氧缓流盆腔12—定长度,吸气管1321在吸气消声盒132内的高度低于出水管通孔管131和空气流通管1322 ;空气流通管1322垂直固定在隔盘13上,并穿过隔盘13伸进增氧缓流盆腔12 —定长度,在吸气消声盒132内的高度和出水管通孔管131的高度相同,且高于吸气管1321,用于连通吸气消声盒132和增氧缓流盆腔12,保证空气的流动性。净水引流管入水管1351垂直穿过隔盘支撑台15上留出的间隙,经净水引流管水平管1352将净化后的水从引流管出水管1353引流到吸气消声盒132中。
[0082]本发明中,出水管6从出水管通孔管131穿入,从消声盖1323的消声盖通孔13231穿出;穿出的高度略高于放置在吸气消声盒132上的消声盖1323,以使抽出的水流入到植物生长区111。水经过植物生长区111自然沉淀过滤后从隔环134上溢出,流入滤材放置区112,经竖直放置的过滤棉138过滤后,通过净水引流管135流入到吸气消声盒132中。吸气管1321将吸气消声盒132中的水和气一并吸入,并滴落到增氧缓流盆腔12中。
[0083]本发明中,增氧缓流盆腔12包括:增氧缓流盆腔通孔121、增氧缓流盆腔出水孔122、进气孔123、水路延长道124和散水盘125。其中,增氧缓流盆腔12的底部呈凹面状,在其中心区域设置有增氧缓流盆腔通孔121,用于出水管6垂直穿过,伸入到净化增氧盆I中。多个增氧缓流盆腔出水孔122以增氧缓流盆腔通孔121为中心对称分布在增氧缓流盆腔12的底部,孔径大小适当,以保证净化增氧后的水顺利流出净化增氧盆I进入缸体2,同时也能减小增氧缓流盆腔12内的噪音外泄。进气孔123设置在增氧缓流盆腔12侧壁的适当位置,保证增氧缓流盆腔12与外界大气连通。水路延长道124固定在增氧缓流盆腔的腔壁上,由两条沿腔壁螺旋下降的水道构成,两水道各有一个入口和出口,且两个出水口出水的方向相反,保证两股水流能够对冲。散水盘125放置在水路延长道124上方,接收从吸气管1321中流出的水。如图8所示,125上设置有适量散水盘小孔1251,便于一部分水漏出,另一部分水则分别流入两个水路延长道入水口 1241,散水盘125中心设置有一个散水盘通孔1252,以便出水管6穿过。
[0084]如图13-图14所示,本发明中,缸体出水口 21处设置有出水板22。出水板22呈圆台状,上大下小,且其上底的直径略大于缸体出水口 21的直径,下端的直径略小于缸体的出水口 21的直径,便于出水板22能够放置在缸体的出水口 21 ;出水板22的设置是为了防止鱼被水栗5吸入导致死亡,且能够保证缸体中的残渣被吸走。出水板22上设置有用于出水管6穿出的出水板通孔221,在出水板通孔221的周围等间距均匀设置有多个出水板孔222,用于连通缸体2和水栗放置空间4,以便缸体2中的水和残渣、粪便等被水栗5吸入。
[0085]本发明中,出水管6上设置有托台64,呈圆形,用于放置如图15-图16所示的水生植物固定散流环62。托台64可以沿出水管6上下移动,水生植物固定散流环62的中心设置有孔径大于出水管6外径、小于托台64直径的套管63,这样设计便于水生植物固定散流环62的取出、放入,且能将从净化增氧盆I中滴落的水分散开,避免水流冲起缸体2底部沉淀的残渣,也避免投放的鱼食被冲入缸体2的底部。水生植物也有助于减缓从增氧缓流盆腔12滴落的水流流速,避免水流将底部的残渣冲起,且能够装饰缸体2,增加美观性。
[0086]本发明中,净化增氧盆I通过净化增氧盆支撑脚16设置在缸体2上,保证缸体2液面上端的空气流动,也方便喂食,且能够通过专用的附件对缸体2内壁擦洗。
[0087]本发明中,底座3的内表壁的低端呈凹面状,凹面状的中心区域用于放置水栗5,易于经出水板孔222吸入的残渣,尽可能直接被水栗5抽送至上方的净化增氧盆I中。
[0088]本实施例中:
[0089]净化增氧盆1:高11cm,壁厚0.5cm ;盆口的内径为25cm,外径为26cm ;盆的底部呈凹面形状,最大深度为2cm,凹面的口径为43cm。
[0090]隔盘支撑台15:总体上呈圆环,高度2cm,宽度0.5cm ;在隔盘支撑台15上有三个弧形缝隙,它们将整个隔盘支撑台15等分成三部分,每个缝隙的深度为1.5cm,弧长为1.5cm0
[0091]净化增氧盆支撑脚16:高度为3cm,宽度为2cm,长度为3cm。
[0092]滤材遮盖环14:厚0.3cm,整体高度为1.5cm。下边部分为圆环,其内径为26cm,夕卜径为26.6cm。上边部分向内倾斜的边的长1.2cm,倾斜角度为32度。
[0093]一、过滤净化盆腔11
[0094]隔盘13:直径为25cm,厚度0.5cm0
[0095]放水开关133:内径为0.8cm,外径为1cm,高度为2cm.
[0096]隔环134:厚度为0.5cm,高度为5cm。上端的内径为18cm,外径为19cm ;下端的内径为19cm,外径为20cm。
[0097]净水引流管135:内径0.8cm,外径1cm。净水引流管入水管13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