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氧逆境下的水稻种子引发剂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9795137阅读:828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氧逆境下的水稻种子引发剂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氧逆境下的水稻种子引发剂及其 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淹/渍害是限制直播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一个主要环境因子。实际生产中,由 于土地不平整、田间排水性差以及无法预测的降雨等原因,往往导致直播稻种子处于低氧/ 无氧的淹/渍胁迫环境。尽管作为淀粉类种子,水稻能够通过无02的乙醇发酵进行少量的能 量供应,但是实际生产中仍对导致直播水稻发芽率差、出苗不齐不全等问题,导致直播产量 不稳。其原因可能是由于1)在厌氧胁迫下,种子内淀粉降解和糖的利用效率低,种子萌发速 率慢;2)胁迫期长,厌氧呼吸供给的少量能量供应无法长期支持种子萌发;3)厌氧呼吸的产 物酒精对种子萌发的毒害作用。
[0003] "种子引发"又称为"渗透调节",是一项控制种子缓慢吸水和后期逐步回干从而提 高种子发芽率的种子处理技术。其原理主要是控制条件的种子缓慢吸水,使种子吸水至滞 留期,保证种子发芽代谢顺利进行,但防止胚根突破种皮,从而减少吸胀损伤,让种子进行 预发芽的生理生化代谢和修复,并使细胞膜、细胞器、DNA得到充分修复,大量研究表明,利 用种子引发技术能够激活种子内各种抗逆、防御性酶活性,提高其胁迫抗性。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低氧逆境下的水稻种 子引发剂及其使用方法的技术方案。
[0005] 所述的一种低氧逆境下的水稻种子引发剂,其特征在于包括种子引发剂和种子胁 迫缓冲剂,每升种子引发剂含有以下组分:PEG 80~120g、水杨酸0.1~0.6mg和茉莉酸0.1 ~0.5mg,每升种子胁迫缓冲剂含有以下组分:葡萄糖20~30g、鹿糖20~30g、a-酮戊二酸10 ~20g、延胡索酸10~20g、L_谷氨酰胺10~20g、抗坏血酸10~20g和梓檬酸25~35g。
[0006] 所述的一种低氧逆境下的水稻种子引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升种子引发剂含 有以下组分:PEG 90~110g、水杨酸0.2~0.5mg和茉莉酸0.2~0.4mg。
[0007] 所述的一种低氧逆境下的水稻种子引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升种子胁迫缓冲 剂含有以下组分:葡萄糖24~26g、鹿糖24~26g、a-酮戊二酸14~16g、延胡索酸14~16g、L-谷氨酰胺14~16g、抗坏血酸14~16g和柠檬酸28~32g。
[0008] 所述的一种低氧逆境下的水稻种子引发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 骤: 1) 选取大小均匀、完整的种子,用〇.2%HgCl2消毒5min,蒸馏水冲洗干净后置于烧杯中, 加入种子引发剂,每升种子引发剂处理种子量为1~2kg,在15°C人工气候箱内于黑暗条件 下引发处理36h; 2) 引发结束后将种子用蒸馏水快速冲洗干净,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置于30°C的鼓风 干燥箱中回干至原含水量; 3)播种前,用胁迫缓冲剂浸种10~24小时,以不露白为准,每升胁迫缓冲剂处理种子量 为1~2kg,处理完的种子即可于大田播种。
[0009] 本发明利用种子引发提高胁迫抗性的基础上,针对无氧胁迫下种子萌发可能存在 的限制因子,通过配置不同的引发剂与浸种剂,从而提高种子萌发能力,提高种子出芽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11 ]实施例1: 一种低氧逆境下的水稻种子引发剂的配制 种子引发剂:取PEGlOOg、水杨酸0.4mg和茉莉酸0.3mg溶于1L水中,得到种子引发剂。 [0012]胁迫缓冲剂:取葡萄糖25g、蔗糖25g、a-酮戊二酸15g、延胡索酸15g、L-谷氨酰胺 15g、抗坏血酸15g和柠檬酸30g溶于1L水中,得到胁迫缓冲剂。
[0013]实施例2:-种低氧逆境下的水稻种子引发剂的配制 种子引发剂:取PEG80g、水杨酸0. lmg和茉莉酸0. lmg溶于1L水中,得到种子引发剂。 [0014]胁迫缓冲剂:取葡萄糖20g、蔗糖20g、a-酮戊二酸10g、延胡索酸10g、L-谷氨酰胺 1 〇g、抗坏血酸1 〇g和柠檬酸25g溶于1L水中,得到胁迫缓冲剂。
[0015]实施例3:-种低氧逆境下的水稻种子引发剂的配制 种子引发剂:取PEG120g、水杨酸0.6mg和茉莉酸0.5mg溶于1L水中,得到种子引发剂。 [0016]胁迫缓冲剂:取葡萄糖30g、蔗糖30g、a-酮戊二酸20g、延胡索酸20g、L-谷氨酰胺 20g、抗坏血酸20g和柠檬酸35g溶于1L水中,得到胁迫缓冲剂。
[00Π ]实施例4: 一种低氧逆境下的水稻种子引发剂的配制 种子引发剂:取PEG90g、水杨酸0.2mg和茉莉酸0.2mg溶于1L水中,得到种子引发剂。 [0018]胁迫缓冲剂:取葡萄糖24g、蔗糖24g、a-酮戊二酸16g、延胡索酸16g、L-谷氨酰胺 14g、抗坏血酸14g和柠檬酸32g溶于1L水中,得到胁迫缓冲剂。
[0019]实施例5:-种低氧逆境下的水稻种子引发剂的使用方法 1) 选取大小均匀、完整的种子,用〇. 2%HgCl2消毒5min,蒸馏水冲洗干净后置于烧杯中, 加入种子引发剂,每升种子引发剂处理种子量为1~2kg,在15°C人工气候箱内于黑暗条件 下引发处理36h; 2) 引发结束后将种子用蒸馏水快速冲洗干净,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置于30°C的鼓风 干燥箱中回干至原含水量; 3) 播种前,用胁迫缓冲剂浸种10~24小时,以不露白为准,每升胁迫缓冲剂处理种子量 为1~2kg,处理完的种子即可于大田播种。
[0020] 试验例1: 试验于2015年进行,以常规浸种催芽处理为CK,本发明试剂(实施例1)与使用方法(实 施例5)为T,播种后田面保持水层10cm,直至试验结束。调查水稻播种后7天发芽率和播种后 20天幼苗成活率(表1)。结果表明无论籼稻还是粳稻,处理后种子7天后的发芽率处理T和对 照CK没有显著差异,但是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20天后幼苗成活率出现显著差异,处理T下 幼苗成活率要显著高于对照。观察显示,对照处理下后期幼苗出现腐烂、霉变等现象,而处 理T下,症状显著降低,这与胁迫剂中碳酸物质的缓解作用有关。
[0021 ]表1淹水胁迫下,不同处理对直播水稻种子发言率和幼苗成活率的影响
[0022] 试验例2: 试验于2015年进行,以常规浸种催芽处理为CK,本发明试剂(实施例3)与使用方法(实 施例5)为T,播种后田面保持水层10cm,直至试验结束。调查水稻播种后7天发芽率和播种后 20天幼苗成活率(表2)。结果表明无论籼稻还是粳稻,处理后种子7天后的发芽率处理T和对 照CK没有显著差异,但是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20天后幼苗成活率出现显著差异,处理T下 幼苗成活率要显著高于对照。观察显示,对照处理下后期幼苗出现腐烂、霉变等现象,而处 理T下,症状显著降低,这与胁迫剂中碳酸物质的缓解作用有关。
[0023] 表2淹水胁迫下,不同处理对直播水稻种子发言率和幼苗成活率的影响
【主权项】
1. 一种低氧逆境下的水稻种子引发剂,其特征在于包括种子引发剂和种子胁迫缓冲 剂,每升种子引发剂含有以下组分:PEG 80~120g、水杨酸0.1~0.6mg和茉莉酸0.1~ 0.5mg,每升种子胁迫缓冲剂含有以下组分:葡萄糖20~30g、鹿糖20~30g、a-酮戊二酸10~ 2(^、延胡索酸10~20〖、1^-谷氨酰胺10~20〖、抗坏血酸10~20〖和朽1檬酸25~35区。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氧逆境下的水稻种子引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升种 子引发剂含有以下组分:PEG 90~110g、水杨酸0.2~0.5mg和茉莉酸0.2~0.4mg。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氧逆境下的水稻种子引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升种 子胁迫缓冲剂含有以下组分:葡萄糖24~26g、鹿糖24~26g、a-酮戊二酸14~16g、延胡索酸 14~16g、L_谷氨酰胺14~16g、抗坏血酸14~16g和梓檬酸28~32g。4. 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低氧逆境下的水稻种子引发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 于包括以下步骤: 1) 选取大小均匀、完整的种子,用〇.2%HgCl2消毒5min,蒸馏水冲洗干净后置于烧杯中, 加入种子引发剂,每升种子引发剂处理种子量为1~2kg,在15°C人工气候箱内于黑暗条件 下引发处理36h; 2) 引发结束后将种子用蒸馏水快速冲洗干净,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置于30°C的鼓风 干燥箱中回干至原含水量; 3) 播种前,用胁迫缓冲剂浸种10~24小时,以不露白为准,每升胁迫缓冲剂处理种子量 为1~2kg,处理完的种子即可于大田播种。
【专利摘要】一种低氧逆境下的水稻种子引发剂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水稻种植技术领域。该低氧逆境下的水稻种子引发剂包括种子引发剂和种子胁迫缓冲剂,每升种子引发剂含有以下组分:PEG?80~120g、水杨酸0.1~0.6mg和茉莉酸0.1~0.5mg,每升种子胁迫缓冲剂含有以下组分:葡萄糖20~30g、蔗糖20~30g、a-酮戊二酸10~20g、延胡索酸10~20g、L-谷氨酰胺10~20g、抗坏血酸10~20g和柠檬酸25~35g。本发明利用种子引发提高胁迫抗性的基础上,针对无氧胁迫下种子萌发可能存在的限制因子,通过配置不同的引发剂与浸种剂,从而提高种子萌发能力,提高种子出芽率。
【IPC分类】A01N37/44, A01N37/36, A01N37/40, A01N37/06, A01N31/02, A01N43/16, A01P21/00, A01N43/08, A01C1/00, A01N37/42
【公开号】CN105557690
【申请号】CN201610020056
【发明人】陈松, 徐春梅, 王丹英, 章秀福
【申请人】中国水稻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