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江蓠与条石鲷混养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18941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江蓠与条石鲷混养技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江蓠与条石鲷混养技术,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放养前开挖进排水沟,设置2个进水口,对池子进行清理,消毒杀菌;向池子中通入水质清新海水,并调节水质;投放藻类,投放条石鲷且密度控制在比单独养殖条石鲷时密度小。本发明适用于南方沿海水产养殖。本发明利用江蓠与条石鲷混养,条石鲷、江蓠都有着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从而保障混养体系的经济效益。此混养技术无需向水体施用大量肥料,有效避免对水体造成污染,同时此混养系统中的江蓠对水体中N、P有较高吸附能力,有效防止富营养化的发生,有着较高的生态效益。
【专利说明】 一种江蓠与条石鲷混养技术
[0001]专利申请号: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江蓠与条石鲷混养技术。
【背景技术】
[0003]近年来,随着海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养殖技术也不断发展和尝试。对于单一品种的养殖模式,如单一养殖鱼类,不仅浪费了水层空间,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鱼类排泄物、剩余饵料等在水体中积累,会导致水体溶解氧下降,从而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同时易引起鱼类的病害发生,严重影响了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混养可充分利用水体的空间,但对于不合理的混养,则易引起相间相残,如蟹类的混养,常常导致同类相残,甚至对混养的鱼4下造成损伤。
[0004]江蓠是一种大型底栖海藻,属于红藻门、真红藻纲、杉藻目、江蓠科、江篱属。有着较高营养价值,其被用于对富营养化海水养殖区生物修复、开发成即食风味食品、直接食用其藻体以及对江蓠提取海藻油等活性物质等方面。近年来研究表明,对于江蓠栽培而言,要达到高产,水中的营养盐含量是非常重要的,单一栽培江蓠需向水中施放足够的基肥,导致栽培成本较高。同时单一栽培也不利于水体空间的充分利用。
[0005]条石鲷属鲈形目,石鲷科,俗称石鲷,日本鹦鹉鱼,为暖温性近海鱼类,其体态优美,色泽艳丽,肉质细嫩是一种名贵水鱼类,有着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人工养殖主要还是采用单一化养殖模式,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调节水质。
[0006]现有混养技术的混养体系还不尽合理,并且在保障混养体系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水产养殖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江蓠与条石鲷混养技术,从而充分利用水体水层,提高江蓠和条石鲷养殖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江蓠与条石鲷混养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0008]1、江蓠苗、石鲷鱼苗的选择:选择长度在5_7cm以上的江蓠苗;选择平均体长为7-12cm,重量在8-12g的条石鲷鱼苗。
[0009]2、放养前期准备:开挖进排水沟,设置2个进水口,并使其能向同一方向进水,对池子进行清理,消毒杀菌;向池子中通入水质清新海水,夏季水深保持在50-80cm,控制淡水及海水的进入和排出,使池水的盐度控制在5%。-35%。,在池水中撒石灰调节PH值达到8.0左右。
[0010]3、江蓠和条石鲷放养:先投放江蓠藻苗,生长半月左右,当池子内水色达到褐色或黄褐色时,投放条石鲷幼鱼,控制密度应控制在8-10尾/m2。
[0011]4、养殖过程管理:每周换1-2次新鲜海水,水深维持在50-80cm,进水前均需对所进水进行消毒杀菌,保障池子中水体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水体盐度保持在5%。-35%。,水体比重保持在1.010-1.001,水体PH保持在7-9,水质保持清新。
[0012]5、收获:江蓠可收2-3次,第一次于养殖后的2-3个月,使用耙子把上层生长较成熟的江蓠捞起;第二次于养殖后的3-4个月,使用耙子把整个池子大部分江蓠捞起;条石鲷于养殖后4-5个月使用渔网捕捞,同时把剩余江蓠捞起。
[0013]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4]1、本发明通过江蓠与条石鲷混养,充分利用了水体的水层,避免单一养殖造成的空间浪费。
[0015]2、本发明的混养体系中江蓠有着较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条石鲷是一种名贵水鱼类,有着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从而提高了整个体系的经济效益。
[0016]3、本发明中江蓠生长过程中可利用条石鲷的排泄物等作为营养源供江蓠生长所需,增长生物量,为条石鲷提供良好生长环境防治病害的发生,有效保障了生态效益。
[0017]4、江蓠为条石鲷生长提供栖息、觅食等生境,同时有利于螺等底栖水生动物的繁衍,丰富了条石鲷的食物来源,很有益于条石鲷生长;江蓠生长过程中能有效控制水中N、P等含量,净化水质,有效地保障了生态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1
[0019]本实施例采用江蓠与条石鲷混养技术,其具体步骤如下:
[0020]1、江蓠苗、石鲷鱼苗的选择:选择长度在7cm以上的江蓠苗;选择平均体长为8cm,重量在1g的条石鲷鱼苗。
[0021]2、放养前期准备:在广州沿海建池子40m2左右,池深1.5米左右,进排水方便,底质为沙质或沙泥质为宜,开挖进排水沟,在池边设置2个进水口,分别为淡水和海水进水口,并使其能向同一方向进水,对池子进行清理,在放养前一个月左右,使用漂白粉等对池子进行消毒杀菌;在放养前半月左右向池子中通入水质清新海水,夏季水深保持在60cm左右,控制淡水及海水的进入和排出,使池水的盐度控制在15%。,在池水中撒石灰调节PH值达到8.0左右。
[0022]3、江蓠和条石鲷放养:在5月左右广州刚进入夏季时,先投放江蓠藻苗,待其生长半月左右,当池子内水色达到褐色或黄褐色时,投放条石鲷幼鱼,控制密度在8尾/m2左右。
[0023]4、养殖过程管理:每周换2次新鲜海水,水深维持在60cm左右,进水前均需对所进水进行消毒杀菌,保障池子中水体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水体盐度保持在15%。,水体比重保持在1.010左右,水体PH保持在8.0左右,水质保持清新。
[0024]5、收获:江蓠可收2-3次,第一次于养殖后的3个月,使用耙子把上层生长较成熟的江蓠捞起;第二次于养殖后的4个月,使用耙子把整个池子大部分江蓠捞起;条石鲷于养殖后5个月观察其生长情况,如达到可捕捞的程度,则使用渔网捕捞,同时把剩余江蓠捞起。
[0025]实施例2
[0026]本实施例采用江蓠与条石鲷混养技术,其具体步骤如下:
[0027]1、江蓠苗、石鲷鱼苗的选择:选择长度在7cm以上的江蓠苗;选择平均体长为10cm,重量在12g的条石鲷鱼苗。
[0028]2、放养前期准备:在广州沿海建池子40m2左右,池深1.5米左右,进排水方便,底质为沙质或沙泥质为宜,开挖进排水沟,在池边设置2个进水口,分别为淡水和海水进水口,并使其能向同一方向进水,对池子进行清理,在放养前一个月左右,使用漂白粉等对池子进行消毒杀菌;在放养前半月左右向池子中通入水质清新海水,夏季水深保持在70cm左右,控制淡水及海水的进入和排出,使池水的盐度控制在30%。,在池水中撒石灰调节PH值达到8.5左右。
[0029]3、江蓠和条石鲷放养:在5月左右广州刚进入夏季时,先投放江蓠藻苗,待其生长半月左右,当池子内水色达到褐色或黄褐色时,投放条石鲷幼鱼,控制密度10尾/m2左右。
[0030]4、养殖过程管理:每周换2次新鲜海水,水深维持在70cm左右,进水前均需对所进水进行消毒杀菌,保障池子中水体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水体盐度保持在30%。,水体比重保持在1.005左右,水体PH保持在8.5左右,水质保持清新。
[0031]5、收获:江蓠可收2-3次,第一次于养殖后的2个月,使用耙子把上层生长较成熟的江蓠捞起;第二次于养殖后的3个月,使用耙子把整个池子大部分江蓠捞起;条石鲷于养殖后4个月观察其生长情况,如达到可捕捞的程度,则使用渔网捕捞,同时把剩余江蓠捞起。
【主权项】
1.一种江蓠与条石鲷混养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养体系包括江蓠、条石鲷。2.一种江蓠与条石鲷混养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子中水深应保持在50-80cm。3.一种江蓠与条石鲷混养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子中的水盐度控制在5%0 -35%。。4.一种江蓠与条石鲷混养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子中的水体比重保持在1.010-1.0Olo5.一种江蓠与条石鲷混养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子中的水体PH保持在7-9。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江蓠与条石鲷混养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条石鲷的幼鱼密度应控制在8-10尾/m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江蓠与条石鲷混养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石鲷于养殖后4-5个月进行捕捞。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5981660SQ201510066273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5年2月9日
【发明人】刘瑞兰, 汪凤敏, 吴世凯, 陈步丹, 郭亮, 花明
【申请人】广州市盈禾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