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防止泥鳅逃逸的栖息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17908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有效防止泥鳅逃逸的栖息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有效防止泥鳅逃逸的栖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人体所需氨基酸,尤具补益气血、滋阴温肾之功效。全球喜爱吃食泥鳅的国家首选韩国和日本,泥鳅的货源85%以上靠中国供应。近年来,由于人们频繁捕捞及泥鳅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野生泥鳅资源越来少,供与需已形成了一对尖锐矛盾,因此大量的人工养殖涌现出来,通常泥鳅的养殖为高密度养殖,不利于泥鳅的生长,为了有效改善泥鳅的生长环境,现有技术推出了利于泥鳅生长的栖息装置,但其并不能防止泥鳅逃逸。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鉴于现有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有效防止泥鳅逃逸的栖息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有效防止泥鳅逃逸的栖息装置,包括延伸至培育池内的竖杆,所述竖杆的上端设有U型挡口,所述竖杆上均匀分布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外部固定有与其垂直的管状结构,所述竖杆的上方位于所述U型挡口的一侧设有遮阳网。
[0006]所述管状结构为PVC管。
[0007]所述管状结构的直径为7cm_10cm。
[0008]所述竖杆的高度为60cm-70cm。
[0009]所述固定件为固定扣。
[0010]所述固定件为弹性绳。
[0011]本实用新型U型挡口的设置,可有效防止潜水区域的泥鳅逃逸,遭到天敌的危害,设有的管状结构便于泥鳅栖息,利于泥鳅很好的生长。
[0012]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中,I竖杆,2U型挡口,3固定件,4管状结构,5遮阳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6]结合附图1,有效防止泥鳅逃逸的栖息装置,包括延伸至培育池内的竖杆1,所述竖杆I的上端设有U型挡口 2,所述竖杆I上均匀分布有固定件3,所述固定件3的外部固定有与其垂直的管状结构4,所述竖杆I的上方位于所述U型挡口 2的一侧设有遮阳网5 ;所述管状结构4为PVC管;所述管状结构4的直径为7cm-10cm ;所述竖杆I的高度为60cm-70cm ;所述固定件3为固定扣;所述固定件3为弹性绳。
[0017]本实用新型U型挡口 2的设置,可有效防止潜水区域的泥鳅逃逸,遭到天敌的危害,设有的管状结构4便于泥鳅栖息,利于泥鳅很好的生长。
【主权项】
1.有效防止泥鳅逃逸的栖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延伸至培育池内的竖杆(1),所述竖杆(I)的上端设有U型挡口(2),所述竖杆(I)上均匀分布有固定件(3),所述固定件(3)的外部固定有与其垂直的管状结构(4),所述竖杆(I)的上方位于所述U型挡口(2)的一侧设有遮阳网(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有效防止泥鳅逃逸的栖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结构(4)为PVC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有效防止泥鳅逃逸的栖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结构(4)的直径为7cm-10cmo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有效防止泥鳅逃逸的栖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I)的高度为 60cm_70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有效防止泥鳅逃逸的栖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为固定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有效防止泥鳅逃逸的栖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为弹性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有效防止泥鳅逃逸的栖息装置,包括延伸至培育池内的竖杆,所述竖杆的上端设有U型挡口,所述竖杆上均匀分布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外部固定有与其垂直的管状结构,所述竖杆的上方位于所述U型挡口的一侧设有遮阳网。本实用新型U型挡口的设置,可有效防止潜水区域的泥鳅逃逸,遭到天敌的危害,设有的管状结构便于泥鳅栖息,利于泥鳅很好的生长。
【IPC分类】A01K61-00
【公开号】CN204426341
【申请号】CN201420806322
【发明人】陈敏敏
【申请人】陈敏敏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