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诱捕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183171阅读:来源:国知局
0027]由于顶盖2向上凸起,因此,其包括顶面以及位于顶面周围的侧面,顶盖2的顶面从第一侧向相对的第二侧逐渐向上延伸(从图1看为从左侧向右侧逐渐向上呈弯曲延伸),并且在顶盖2低位置的第一侧开设有通孔21,而在顶盖2高位置的第二侧内设置有光源22,光源22位于第二开口 12的上方。顶盖2的侧面上,位于光源22下方的位置,横向地插入有一与顶盖2内连通的容器5 (如容器5的周壁可以形成为栅栏状),容器5内用于放置针对不同种类昆虫的农药,容器5可从顶盖2的侧面方便的插入和取出,以便于更换。
[0028]筒体1内还设置有导向板6,导向板6从诱捕器3的周围向筒体1内侧壁延伸。导向板6呈环状,导向板6的外缘与筒体1的内侧壁的形状适配,导向板6的内缘与诱捕器3的外侧壁的形状适配,从而导向板6的外缘与筒体1的内侧壁贴合,而导向板6的内缘与诱捕器3的外侧壁贴合,以避免昆虫尸体从导向板6和筒体1之间的间隙、以及导向板6和诱捕器3之间的间隙掉落。导向板6在光源22下方的位置开设有落虫口 61,落虫口 61的位置与筒体1的第二开口 12相对应。
[0029]筒体1下方与第二开口 1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上述的集虫装置4,从而集虫装置4可与筒体1内的导向板6上方的空间连通。导向板6上远离落虫口 61的部分向落虫口 61向下倾斜,优选的,为平滑地逐渐向下倾斜。
[0030]参见图3和图5,集虫装置4包括安装板41、红外计数装置42、遮光筒43和集虫瓶44。安装板41用于使得集虫装置4与筒体1底面第二开口 12的周边固定,安装板41上开设有与筒体1的第二开口 12对应的第三开口 411,安装板41向下延伸有中空圆柱形的连接座412,连接座412的顶面环绕在第三开口 411外周。
[0031]红外计数装置42包括中空的与第二开口 12和第三开口 411对应的安装座421,以及分别设置在安装座421外一侧的红外发射器422和设置在安装座421外相对侧的红外接收器423。昆虫从安装座421内通过,红外发射器422向安装座421内部发射红外射线,而红外接收器423可接收该红外射线,从而可进行计数。安装座421上还设置有控制线路板424,与红外发射器422、红外接收器423连接,从而可将监测到的数据向外发送。为提高计数的准确性,上述红外发射器422和红外接收器423可设置两组,并且每一组在纵向上错位间隔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安装座421呈长方体,而两组红外发射器422和红外接收器423设置在安装座421的四个侧面上。
[0032]遮光筒43由不透光的材料制成,设置在红外计数装置42外,以避免其他光线对红外计数装置42造成干扰。遮光筒43和红外计数装置42的顶端均可通过螺钉与安装板41固定。集虫瓶44优选的则呈透明,以便观察,其设置在遮光筒43外,顶端与安装板41上的连接座412螺纹配合,通过红外计数装置42后的昆虫进入到集虫瓶44内。
[0033]使用时,诱捕器3内的诱芯将昆虫引入,此后从出口 31进入到筒体1内,由于昆虫的趋光性,在光源22的引诱下,昆虫继续向上直至到达顶盖2的顶面,沿着倾斜的顶面继续向上爬,同时由于容器5内农药的挥发,可慢性杀死昆虫,从而跌落到导向板6上,而由于导向板6呈倾斜,可滑向落虫口 61从而进入到集虫装置4内,并在通过时由红外计数装置42对昆虫尸体计数,不仅诱捕性能提高,计数和测报的准确性也大为提高。
[0034]本诱捕器适合于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大螟、亚洲玉米螟、欧洲玉米螟、桃蛀螟、棉铃虫、红铃虫、烟青虫、各种甘蔗螟虫、茶毛虫等。
【主权项】
1.一种昆虫诱捕装置,包括筒体(1)、设置在所述筒体(1)上方并且与所述筒体(1)内连通的顶盖(2)、设置在所述筒体(1)内用于诱捕昆虫的诱捕器(3)、以及设置在所述筒体(1)底部并且与所述筒体(1)连通的集虫装置(4),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盖(2)内设置有光源(22),所述顶盖(2)的侧面、位于所述光源(22)下方可拆卸设置有与所述顶盖(2)内连通的、用于盛装农药的容器(5); 所述筒体⑴内还设置有导向板(6),所述导向板(6)从所述诱捕器(3)周围向所述筒体(1)内侧壁延伸,所述导向板(6)与所述集虫装置(4)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落虫口(61),从而所述集虫装置(4)与所述导向板(6)上方的空间连通,所述导向板(6)从远离所述落虫口(61)的部分朝向所述落虫口(61)向下倾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2)的顶面从第一侧向相对的第二侧逐渐向上延伸,所述光源(22)设置在所述顶盖(2)的第二侧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2)的第一侧上开设有供风机向所述筒体(1)内吹风的通孔(2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6)呈环状,所述导向板(6)的外缘与所述筒体⑴的内侧壁贴合,所述导向板(6)的内缘与所述诱捕器(3)的外侧壁贴合。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底面开设有第一开口(11),所述诱捕器(3)为多网孔锥体,所述多网孔锥体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开口(11)对应并且形成入口,所述多网孔锥体的顶端则开设有出口(31),所述多网孔锥体内设置有诱芯。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底面还开设有第二开口(12),所述落虫口 ¢1)和集虫装置(4)与所述第二开口(12)对应,所述第二开口(12)位于所述光源(22)下方。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虫装置(4)包括红外计数装置(42)和位于所述红外计数装置(42)外的集虫瓶(44)。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计数装置(42)包括中空的供昆虫通过的安装座(421)、红外发射器(422)和红外接收器(423),所述红外发射器(422)和红外接收器(423)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座(421)外相对的两侧。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421)外还设置有控制线路板(424),所述红外发射器(422)和红外接收器(423)连接到所述控制线路板(424)。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虫装置(4)还包括设置在红外计数装置(42)外、集虫瓶(44)内的遮光筒(43)。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虫装置(4)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筒体(1)底面固定的安装板(41),所述红外计数装置(42)、遮光筒(43)和集虫瓶(44)的顶端均与安装板(41)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昆虫诱捕装置,包括筒体、设置在所述筒体上方并且与所述筒体内连通的顶盖、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用于诱捕昆虫的诱捕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筒体底部并且与所述筒体连通的集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内设置有光源,所述顶盖的侧面、位于所述光源下方可拆卸设置有与所述顶盖内连通的、用于盛装农药的容器;所述筒体内还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从所述诱捕器周围向所述筒体内侧壁延伸,所述导向板与所述集虫装置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落虫口,从而所述集虫装置与所述导向板上方的空间连通,所述导向板从远离所述落虫口的部分朝向所述落虫口向下倾斜。
【IPC分类】A01M1/04, A01M1/20
【公开号】CN205093414
【申请号】CN201520821121
【发明人】杜永均
【申请人】杜永均, 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