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子采伐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61678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子采伐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竹子采伐机,包括左采伐臂与右采伐臂,所述左采伐臂与右采伐臂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左锯片与右锯片,所述左采伐臂与右采伐臂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铰接的左旋转轴与右旋转轴,所述左采伐臂与右采伐臂通过左旋转轴与右旋转轴铰接呈剪刀状,所述左采伐臂与右采伐臂上还分别设置有左驱动电机与右驱动电机,所述左锯片与右锯片分别和所述左驱动电机与右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将采伐机的左采伐臂和右采伐臂铰接成剪刀状,方便采伐人员工作,方便采伐生长密集的竹子,还能避免采伐时伤及竹子的根系;采用电力工具代替了人力作业,提高了采伐的效率;采用合理直径的锯片能适用不同大小类型的竹子的采伐,提高了工具的利用率。
【专利说明】
一种竹子采伐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竹子采伐机。
【背景技术】
[0002]在山区,竹子种植是一项比较庞大的产业,竹子生长十分密集,使得成熟的竹子采伐十分困难。在园林方面,由于竹子采伐困难,竹林得不到有效的清理,死亡,成熟的竹子和新生长的竹子混合在一起,使得竹林没有生机。
[0003]传统的采伐方法是用柴刀砍伐,人工使用柴刀采伐一支竹子需要较大空间,由于竹子生长茂密的特点,使用柴刀采伐竹子就显得十分困难,工作效率非常低,更容易伤到采伐者的手臂,也容易伤到竹子的根系,影响新竹的生长。

【发明内容】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高了采伐效率,保障了采伐人员的安全,避免了竹子根系的玻片,自动化高的竹子采伐机。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种竹子采伐机,包括左采伐臂与右采伐臂,所述左采伐臂与右采伐臂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左锯片与右锯片,所述左采伐臂与右采伐臂上还分别设置有相互铰接的左旋转轴与右旋转轴,所述左采伐臂与右采伐臂通过左旋转轴与右旋转轴铰接呈剪刀状,所述左采伐臂与右采伐臂上还分别设置有左驱动电机与右驱动电机,所述左锯片与所述左驱动电机通过左传动机构连接,所述右锯片与右驱动电机通过右传动机构连接。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左驱动电机连接的左传动齿轮,与所述左传动齿轮连接的左传动轴,连接所述左传动轴和所述左锯片的左驱动齿轮,所述右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右驱动电机连接的右传动齿轮,与所述右传动齿轮连接的右传动轴,连接所述右传动轴和所述右锯片的右驱动齿轮。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采伐臂与右采伐臂中任意一臂的前端略长于另外一臂,所述左锯片与右锯片上下错位。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采伐臂或右采伐臂上设置有竹竿固定叉。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轴设置在所述左采伐臂与右采伐臂总长度的I/3处。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锯片旁与右锯片旁均设置有金属防护壳,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采伐臂与右采伐臂为铝合金采伐臂。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锯片和右锯片的直径为4_6cm。
[0014]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采伐臂与右采伐臂上分别均有导线槽,所述左采伐臂或右采伐臂上设置有出线孔,所述左驱动电机与右驱动电机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导线设置在所述导线槽内,所述导线从出线孔外接电源。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6]本实用新型一种竹子采伐机,将采伐机的左采伐臂和右采伐臂铰接成剪刀状,使用省力,方便采伐人员工作,方便采伐生长密集的竹子,还能避免采伐时伤及竹子的根系;采用电力工具代替了人力作业,提高了采伐的效率;采用合理直径的锯片能适用不同大小类型的竹子的采伐,提高了工具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9]参照图1,一种竹子采伐机,包括左采伐臂11与右采伐臂12,所述左采伐臂11与右采伐臂12的底部分别水平设置有左锯片21与右锯片22,所述左锯片21与右锯片22的直径为5cm,实际使用时,根据砍伐竹子的大小可更换不同直径大小的锯片,适用于不同的竹子,保护竹子的根系免收破坏。
[0020]所述左采伐臂11或右采伐臂12上设置有竹竿固定叉7,方便使用时将要砍伐的竹子固定。所述左采伐臂11与右采伐臂12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铰接的左旋转轴31与右旋转轴32,所述左采伐臂11与右采伐臂12通过左旋转轴31与右旋转轴32铰接呈剪刀状,以左旋转轴31与右旋转轴32为中心错位设计,保证左旋转轴31与右旋转轴32到左锯片21与右锯片22在一个水平线上,所述左旋转轴31与右旋转轴32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所述左旋转轴31与右旋转轴32设置在所述左采伐臂11与右采伐臂12总长度的1/3处,使得转动轴的长度更为省力,剪刀状的结构也方便客户使用,也方便了采伐机深入竹子的根部,在竹子密集处也不会被阻挡,使得采伐更加方便。
[0021]所述左采伐臂11与右采伐臂12中任意一臂的前端略长于另外一臂,所述左锯片21与右锯片22上下错位,方便使用,避免左锯片21与右锯片22工作时之间相互影响,避免损坏。
[0022]所述左采伐臂11与右采伐臂12上还分别设置有左驱动电机41与右驱动电机42,所述左锯片21与右锯片22分别和所述左驱动电机41与右驱动电机42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所述左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左驱动电机41连接的左传动齿轮81,与所述左传动齿轮81连接的左传动轴91,连接所述左传动轴91和所述左锯片41的左驱动齿轮101,所述右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右驱动电机42连接的右传动齿轮82,与所述右传动齿轮82连接的右传动轴92,连接所述右传动轴92和所述右锯片42的右驱动齿轮102,所述左传动轴91与右传动轴92的材料选择刚体件。
[0023]所述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实际生产也可为带传动或链传动等不同机械结构,所述左采伐臂11与右采伐臂12上分别均有导线槽5,所述左采伐臂11或右采伐臂12上设置有出线孔6,所述左驱动电机41与右驱动电机42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导线设置在所述导线槽5内,所述导线从出线孔6外接电源。所述左驱动电机41与右驱动电机42可采用220V交流或直流12V,在野外作业可使用供电局的供电系统供电,也可使用小型柴油、汽油发电机供电或使用12V电瓶进行供电,所述导线从出线孔6处与各发电机或电路连接。
[0024]所述左采伐臂11与右采伐臂12的前端均设置有金属防护壳,提高了本机构的安全性能,避免操作人员的误伤,所述左采伐臂11与右采伐臂12为铝合金采伐臂,减小了机器的重量,提高了使用的舒适度。
[0025]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竹子采伐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左采伐臂(11)与右采伐臂(12),所述左采伐臂(11)与右采伐臂(12)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左锯片(21)与右锯片(22),所述左采伐臂(11)与右采伐臂(12)上还分别设置有相互铰接的左旋转轴(31)与右旋转轴(32),所述左采伐臂(11)与右采伐臂(12)通过左旋转轴(31)与右旋转轴(32)铰接呈剪刀状,所述左采伐臂(I I)与右采伐臂(12)上还分别设置有左驱动电机(41)与右驱动电机(42),所述左锯片(21)与所述左驱动电机(41)通过左传动机构连接,所述右锯片(22)与右驱动电机(42)通过右传动机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子采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左驱动电机(41)连接的左传动齿轮(81),与所述左传动齿轮(81)连接的左传动轴(91),连接所述左传动轴(91)和所述左锯片(21)的左驱动齿轮(101),所述右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右驱动电机(42)连接的右传动齿轮(82),与所述右传动齿轮(82)连接的右传动轴(92),连接所述右传动轴(92)和所述右锯片(22)的右驱动齿轮(1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子采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采伐臂(11)与右采伐臂(12)中任意一臂的前端略长于另外一臂,所述左锯片(21)与右锯片(22)上下错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子采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采伐臂(11)或右采伐臂(12)上设置有竹竿固定叉(7)。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一种竹子采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旋转轴(31)与右旋转轴(32)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所述左旋转轴(31)与右旋转轴(32)设置在所述左采伐臂(11)与右采伐臂(12)总长度的1/3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子采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锯片(21)旁与右锯片(22)旁均设置有金属防护壳。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子采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采伐臂(11)与右采伐臂(12)为铝合金采伐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子采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锯片(21)与右锯片(22)的直径为4-6 cm ο9.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子采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采伐臂(11)与右采伐臂(12)上均设置有导线槽(5),所述左采伐臂(11)或右采伐臂(12)上设置有出线孔(6),所述左驱动电机(41)与右驱动电机(42)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导线设置在所述导线槽(5)内,所述导线从出线孔(6)外接电源。
【文档编号】A01G23/087GK205546774SQ201620280515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6日
【发明人】司玉娟, 郎六琪, 郎克瑞
【申请人】吉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