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炒板径向压力的炒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581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调炒板径向压力的炒茶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炒茶机,特别是炒手臂可相对转轴径向移动的一种可调炒板径向压力的炒茶机构。
背景技术
常见炒茶机上的炒手臂都是固定连接在转轴上的,炒手臂上接有炒板,工作时,炒板随转轴旋转翻炒茶叶,无法在炒制过程中根据需要对茶叶进行按压,杀青。现有可调节炒板按压茶叶压力的调节机构,依靠移动二个径向凸轮来调节径向力大小,其缺点是冲击声大、机件极易损坏,两端不同步引起工作件与轴线不平行。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无凸轮,无冲击声,两端同步,炒手臂可柔性伸缩,工作寿命更长的一种可调炒板径向压力的炒茶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炒板径向压力的炒茶机构,包括机架,架在机架上的炒锅和转轴,转轴上接有炒手臂,炒手臂上连接有炒板,其特征是所述转轴中空,转轴内穿有一可沿轴向移动的长杆,长杆一端紧靠一顶出弹簧,顶出弹簧卡接在长杆和转轴内壁间,长杆另一端延伸出炒锅外紧靠一个安装在机架上的螺杆,长杆上沿轴向分布有一个以上的斜面凸台,长杆上穿有活动炒手臂,其上开有和斜面凸台面相配的通孔,活动炒手臂两端穿出转轴外,一端连接着炒板,活动炒手臂上套有一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位于活动炒手臂上形成的定位凸台和转轴外壁之间,机架上装有控制螺杆移动的控制机构。其中转轴在常规传动机构的带动下旋转(如链轮直接安装在转轴一端),活动炒手臂随转轴一起转动,需要调节炒板径向按压茶叶的压力时,不必停机,通过控制机构使螺杆向内移动,螺杆推动长杆,此时紧靠着长杆一端的顶出弹簧被压缩,长杆相对活动炒手臂位移,当长杆上的斜面凸台自螺杆一端向顶出弹簧一端由高到低倾斜时,长杆上的斜面凸台面相对活动炒手臂移动逐渐抬起活动炒手臂,使活动炒手臂沿径向向内移动,活动炒手臂外侧表面上的定位凸台随之压缩复位弹簧,炒板也随活动炒手臂径向移动,其按压茶叶的压力随即减小;反之,当控制机构使螺杆向外移动不再顶住长杆,顶出弹簧伸长复位,推动长杆沿轴向向外移动,同时复位弹簧伸长复位,推动活动炒手臂向外侧移动,在顶出弹簧和复位弹簧的共同作用下,活动炒手臂相对长杆上的斜面凸台表面从高向低移动,连接在活动炒手臂上的炒板随之向外径向移动,炒板按压茶叶的压力随即增大。通过控制机构调整螺杆移动即可调节炒板对按压茶叶的压力大小。当长杆上的斜面凸台倾斜方向与与前述相反时,只要使螺杆作与前述相反移动同样可以调整炒板按压茶叶的压力大小。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一套在螺杆外端的螺母,螺母装在与机架固接的支撑架上,支撑架与螺杆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导向键,螺母上固接有手轮。螺母只能转动而不能轴向移动,导向键用以限制螺杆转动,使用时只要按不同转向旋转手轮带动螺母转动,通过螺母和螺杆的传动配合及定位键的限位作用即可使螺杆向内或向外轴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长杆外端面上嵌有一可转动的小球。由于长杆随转轴一直在不停旋转,通过小球和螺杆的点接触传递螺杆对长杆的推力,减小噪声的同时又不致影响长杆连续转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长杆上有两个斜面凸台,即对应有两个活动炒手臂,两个活动炒手臂在工作时径向移动同步一致,带动炒板径向移动,按压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空的转轴设置相互配合的长杆和活动炒手臂,调节炒板对茶叶径向按压的压力,结构合理,无凸轮,工作时不会产生冲击声,两端的两个炒手臂同步移动带动炒板按压茶叶,整个机构的使用时间更长。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A-A视图。
图中1.炒锅、2.轴承、3.链轮、4.转轴、5.顶出弹簧、6.长杆、6-1.斜面凸台、7.固定炒手臂、8.炒板、9.小球、10.螺杆、11.手轮、12.螺母、13.支撑架、14.活动炒手臂、15.定位凸台、16.复位弹簧、17.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可调炒板径向压力的炒茶机构,包括机架(图中未示),在机架上架设有炒锅1,两端安装在炒锅上的转轴4,转轴一端固接有一链轮3,转轴中空,转轴内穿有可沿轴向移动的长杆6,长杆一端延伸出炒锅1外,外端面上嵌有一可转动的小球9,机架上安装有一正对小球的螺杆10,长杆另一端靠着一顶出弹簧5,顶出弹簧位于长杆6和转轴4内端面之间,长杆6上沿轴向分布有两个斜面凸台6-1,斜面凸台表面自顶出弹簧5一侧向另一侧逐渐上升,活动炒手臂14套在长杆6上两端贯穿转轴4,活动炒手臂14上开有和斜面相配的通孔,活动炒手臂一端连接着炒板8,活动炒手臂外侧面上有一定位凸台15,活动炒手臂14上套有一复位弹簧16,复位弹簧位于定位凸台15和转轴4外壁之间,机架上装有控制螺杆10轴向移动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一套在螺杆外端的螺母12,螺母装在与机架固接的支撑架13上,支撑架与螺杆10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T”型导向键,螺母12上固接有手轮11。此外,转轴4上还装有固定炒手臂7,固定炒手臂一端也连接有炒板,固定手臂和活动炒手臂上均连接有拉簧17(见图2),拉簧的另一端固接在转轴4外壁上,炒锅两端的机架上都安装有轴承2和转轴相配。本实用新型中只有活动炒手臂可以径向移动,安装的拉簧可使炒板相对炒锅产生一初始仰角,以便茶叶放入炒锅内。
使用时,在动力源的带动下,链轮转动并带动与之固接的转轴一起转动,此时安装在转轴上的活动炒手臂和固定炒手臂连同与它们连接的炒板在炒锅内一起转动翻炒茶叶;需要调节炒板对茶叶的径向压力时,不必停机,只要转动手轮即可,当手轮逆时针转时,手轮带动螺母一起转动,使螺杆向内移动,通过和小球的点接触推动使长杆向右移动,压缩顶出弹簧,长杆上的斜面凸台相对活动炒手臂移动,活动炒手臂相对斜面凸台上的斜面从低往高移动,带动炒板沿径向向内移动,当活动炒手臂随转轴转动到炒锅内侧时,连接在活动炒手臂上的炒板对茶叶的压力减小;当手轮做顺时针转动时,螺杆向外移动,顶出弹簧伸长复位,推动长杆向外移动,同时复位弹簧伸长复位推动活动炒手臂向外侧移动,在顶出弹簧和复位弹簧的共同作用下活动炒手臂相对长杆上的斜面凸台表面从高向低移动,连接在活动炒手臂上的炒板随之沿径向向外移动,炒板按压茶叶的压力随即增大。只要往不同方向转动手轮,移动螺杆,就可实现调整活动炒手臂上的炒板按压茶叶的压力。
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炒板径向压力的炒茶机构,包括机架,架在机架上的炒锅(1)和转轴(4),转轴上接有炒手臂,炒手臂上连接有炒板(8),其特征是所述转轴(4)中空,转轴内穿有一可沿轴向移动的长杆(6),长杆一端紧靠一顶出弹簧(5),顶出弹簧卡接在长杆和转轴内壁间,长杆另一端延伸出炒锅(1)外紧靠一个安装在机架上的螺杆(10),长杆(6)上沿轴向分布有一个以上的斜面凸台(6-1),长杆上穿有活动炒手臂(14),其上开有和斜面凸台面相配的通孔,活动炒手臂两端穿出转轴(4)外,一端连接着炒板(8),活动炒手臂上套有一复位弹簧(16),复位弹簧位于活动炒手臂上形成的定位凸台(15)和转轴(4)外壁之间,机架上装有控制螺杆(10)移动的控制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炒板径向压力的炒茶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一套在螺杆外端的螺母(12),螺母装在与机架固接的支撑架(13)上,支撑架与螺杆(10)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导向键,螺母(12)上固接有手轮(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炒板径向压力的炒茶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长杆(6)端面上嵌有一可转动的小球(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炒板径向压力的炒茶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长杆上有两个斜面凸台(6-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炒茶机,特别是一种可调炒板径向压力的炒茶机构。常普通炒茶机无法在炒制过程中根据需要对茶叶进行按压,杀青。现有可调节炒板按压茶叶压力的调节机构冲击声大、机件极易损坏。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空的转轴设置相互配合的长杆和活动炒手臂,调节炒板对茶叶径向按压的压力,结构合理,无凸轮,工作时不会产生冲击声,两端的两个炒手臂同步移动带动炒板按压茶叶,整个机构的使用时间更长。
文档编号A23F3/06GK2762559SQ200420114198

公开日2006年3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0日
发明者王喜铨 申请人:新昌县东茗金属制品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