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克隆技术生产能修复致病基因的物质及其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8294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不用克隆技术生产能修复致病基因的物质及其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用中国传统的中医药学与现代遗传学相结合,涉及21世纪生物工程前沿科学顶尖新的酶工程和发酵工程领域。它的创新点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突破了世界生物科技权威众论,而不以他们的用干细胞经过克隆技术来生产人类基因医药学等产品,而是用本发明生产的同样能达到修复人体某些致病基因的系列产品,属用于基因疗法理论的基因营养学和基因医药学物质,而且是活性复合成份。当今中国生物工程的本发明人等,从1973年至今,用科技事实打破了美欧日等西方发达国家所谓的基因疗法云云(见附件1、2)。
本发明是其发明人的《食用菌糖酸酶法酿造新工艺》(见附件3,专利号ZL88103922.5)、《食用菌与中草药混合发酵酿造的产品及其方法》(见附件4,专利号ZL93104737.4)、《食药用真菌与中草药制备基因医学产品及新技术》(见附件5申请号01109668.3)等的系统发明专利申请。现已引融资以11位数计的人民币,专项用于本系统发明专利的开发。
本发明的特征在原料上是选用优质功能性食药用源,即选用各种食用、药用真菌及果树蔬菜果实、块根、块茎、无毒野果,等等为原料,不添加任何化学合成物质及防腐剂,按生产拟用途径或疗效功能组成方剂配伍;并选用现今食品工业用的好氧性根霉为菌种,打破《三羧酸循环》理论,不在好氧条件下,而是无氧或嫌氧等无菌的特定生活条件下,迫使它用各种酶,对所用原料进行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新的基因医药学类与基因营养学类等属中医药学理论的复合物质成份,制备成无任何毒副作用的有相当疗效功能的系列医药及保健用品。并提出了无氧发酵酶工程理论,建立了《糖酸酶法工艺学》。本发明经过发明人较大规模工业生产及产品、化验检测、动物与临床试验、有关病患者验证等,实践证明,其产品能用于修复人体的肿瘤、乙肝、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肠胃病、艾滋病、记忆力减退、延缓衰老、性功能减退等疑难病症的致病基因;它可用于抑制、阻断DNA、RNAi对变异、变性细胞的转录与复制。这对提高人类生命质量,达到康乐长寿,是不可缺少的医药和保健品,而且比现今世界基因疗法产品质优价廉若干倍,意义不可估量。
本发明经下列工序实现,工艺流程见本说明书附图

第一工序选用各种优质食药用真菌,如平菇、凤尾菇、金针菇、香菇、银耳、竹荪、猴头菇、马勃、天麻、茯苓、猪苓、灵芝菌,等等,按生产不同产品的医疗用途,即针对不同病症,所需功能性疗效物质的成份含量要求,结合国家与企业产品质量标准。根据对每批购进原料和水资源与空气等的所含各种化学成份,特别是矿质(主指重金属与放射性等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与有毒物质的检测结果,去除有毒物不利因素后,自主计算组成该批产品的方剂(见第七工序举例,后同);投料时一律按鲜品计算,例如用新鲜的平菇、凤尾菇,等,各种原料各用100(如公斤)单位重量为比例,其他如香菇(忌用鲜品)、银耳、猴头菇、马勃、天麻、茯苓、灵芝菌等,即所用原料可等量也可不等量(后同),按优质干品以30公斤比例折100公斤投料,重量(包括体积)一律按公斤或千克或吨计算(1)。也可只选1-3种,如生产营养保健液。其干品30公斤计算成100公斤鲜品后(竹荪以10公斤计算成100公斤)的新鲜品,将其折算成鲜品的总合计量,原料与水比例为1∶4-15计算,用优质卫生饮用水(或地下泉水更好,后同)(2),一是将鲜菇洗净;二是菌菇干品先用1∶1-2卫生沸水盛浸泡1小时,吸足水分,在浸水中洗净,将其泡浸水除去泥沙后,加入原料粉碎中;分别将鲜菇和吸足水分后的菌菇干品均进行粉碎(3),再按投料的总合计量,在冷凝回流灭菌锅内,备足卫生沸水(后面凡提灭菌均在此条件下),并按沸水量加入0.2~0.3%食盐,将原料投入沸水中搅拌,在90~100℃的均衡液温下,灭菌1~2小时(4),在密封无菌条件下,打入无菌发酵室的无菌发酵缸、罐、池内,将其(浸煮液)降温(亦可在灭菌锅内)至47℃,待接种后进行前发酵(5)。
第二工序自主生产或定选购现今食品工业用根霉菌种(6),再按本发明人的专利号为ZL93104737.4说明书中3页的方法(见附件4),制备该根霉菌种的活酶汁(7),按每个发酵容器所盛浸煮后的待发酵液量(公斤等)计算①当液温降至45~32℃时,先接入3~5%的活酶汁;②接着,计算用该根霉干菌种0.2~0.5%;两者各分3次接入待发酵液中,搅拌混匀。同时对干菌种按不同大小发酵容器的液面估计,适当留量干菌种,接种最后撒于液面(凡接菌种,后同)(8),静置、加盖,在液温32~22℃条件下,在无菌室内,前发酵24~48小时(9)。当发酵液PH值从高到低,降至4~3.0时,得真菌菇类醪液(10),准备进入第三工序的后发酵(16)。
第三工序每批生产总量按真菌菇醪液重量占60~70%或者占30~40%,果品类醪液重量占30~40%或占60~70%比例(可见第七工序)。按第一工序组方配伍原则,计算成选用哪些果品类为原料,选优质无毒和无残留毒药物的新鲜果品,例如苹果、梨、柑桔、猕猴桃、蕃茄等;野鲜果品类如红子(俗名)、刺梨(俗名)、枸杞、刺糖果(金樱子)等及块茎、块根(胡萝卜)等。根据需要也可只选1-3种(如生产普通营养液),按占百分比计算本批次的各果品投料多少公斤,再按所用各种果品合计为果品类醪液总用量(11)。按果品投料总量计算与用卫生水的比例为1∶4-15;在灭菌锅(罐)内,备足卫生沸水(12),并按沸水量加入0.2-0.3的食盐,再投放经清洗、去杂、粉碎后的新鲜果品原料(13),在均衡液温85-95℃条件下,汽体冷凝回流,灭菌30-60分钟,达到无菌(14),在无菌条件下,封闭打入无菌发酵室的发酵缸、罐、池内,按第一、二工序中的条件与方法,接入活酶汁和干菌种,进行发酵(15),当发酵2小时后,PH值降至5.0时,再与经前发酵的菌菇醪液混匀进行后发酵。菌菇醪液与果品醪液的混合液百分比如何确定,视先拟其各批次生产的是基因医药学的医药;还是基因营养学的保健品;还是普通型用以代替碳酸与配制饮料或葡萄酒、啤酒饮料汁等而定(16)。将其在无菌条件下混合后(如前或后发酵液染杂菌,要重新灭菌、接菌种),又进行静置、加盖,在液温32-22℃条件下进行后发酵(17),当后发酵液的PH值下降到3.6时,即终止发酵(18)。或在(10)与(15)时,不混合发酵,生产医药与保健物质饮品。
第四工序当前后发酵液混合后,发酵醪液PH值为3.6时,进行第一次粗过滤除渣(对渣另开发),第一次勾兑、调味(19),一定打入冷凝回流灭菌锅(罐)内,对混合醪液在85℃-95℃液温下,灭菌1-2小时至无菌(20),打入无菌的密封容器内,当液温降至20℃后,进行第二次过滤(21),并进行沉淀物开发。当化验、质检后,第二次调味、勾兑或浓缩成所需浓度,达到同产品前后各批次一致的质量标准(22),再密封静置、冷却,液温在-2℃时,用微膜等过滤(23),经瞬间灭菌法灭菌,无此设备,仍用巴氏灭菌1-2小时(24),当确认无杂菌,液汁PH值3.6-3.2时,在无菌条件下,灌装包装(25)成医药与保健品液剂系列,成品质检后进入市场销售(26)。
第五工序当第四工序进入(19)后,在勾兑时,用食用酒精,将醪液含乙醇量调至16-38%,加入1-3%的蜂蜜(27),进入陈酿室,用小口瓦缸进行陈酿发酵2个月至24个月(28)。决定酒度多少,视其产品用途而定。当2个月以后,如检测有杂菌时,将陈酿上清液打入冷凝回流灭菌锅内,在液温70℃-85℃,灭菌1-2小时(29),当液温降至15℃时,进行化验、质检和第三次勾兑、微调,使其同一产品,每批的物质含量和口感、香气等均保持达标一致(30),再在-2℃进行微膜过滤与灭菌(31)后,进入第四工序的灌装,包装成有乙醇液剂的医药或保健物质饮品系列(25)和(26),陈酿的沉淀物质另开发。
第六工序生产固态、特别液态产品。当进入第四工序的(19)后,应用医药工业现代的设备设施,进行浓缩(32),其中汽体经冷凝回流再利用。其浓缩前提一种是发酵液所必备的物质成份按标准浓度含量低了应提高;二种是基于生产医药系列的固体状态的无菌产品,经巴氏灭菌后生产片(丸)剂、粉剂、冲剂等(33);三种或作浓缩原汁,无菌运往其他地区、国家,再选用优质卫生饮用水或泉水,在无菌条件下勾兑稀释为液剂医药(口服液)、保健饮品及营养饮料或低度酒类(34),再进入第四工序的(25)和(26)。
第七工序在一至六工序基础上可以增加第七工序。根据组方(1)、(2)与组方(11)举例如下拟针对肠、胃、肝、肺、目、脑等疾病,生产一万公斤液剂医药,菌菇占70%,果品占30%,即用鲜品菇平菇100、凤尾菇100、金针菇100;干品菌菇香菇60、竹荪30(折鲜300)、猴头菇30、天麻30、银耳30、茯苓30、灵芝菌30、马勃30;共折鲜1400公斤,用水为1∶5,为7000公斤。鲜果苹果100、猕猴桃100、红子100、枸杞100、刺糖果100、胡萝卜100,共600,与水比为1∶5,为3000公斤;总计一万公斤。为了进一步全面而清楚地生产医药或营养保健品与普通液态饮品的有乙醇或无乙醇两大系列;产品在用途与价格定位上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在前述第一、第二、第三工序中,已阐述原料与用水比例。生产基因医药学与基因营养学类物质产品,在第四工序(19)时,经陈酿(28)增加生产含乙醇16-18%有疗效功能的药酒(35)或基因疗效大,其原料与发酵用水的比例小,如可以为1∶4-8,物质成份含量较高,增加生产含乙醇1~3%的医药用口服液(36);生产营养饮品,增加①物质成份特别是重要成份种类的广度齐全,含量较高,生产含乙醇4-15%的医药或保健品种(37);②生产乙醇含量38%~8%系列营养酒(含高档价次)产品(38);③经第六工序(32)时,提乙醇浓缩后,又稀释为无或有乙醇普通营养饮品(39);④在第三工序(18)时,经第四工序流程,直接生产全发酵无防腐剂、无添加剂与无乙醇的低营养饮料(40),⑤在第一工序流程(1)、(2)时,只用菌菇原料或只选用1-3种,如平菇、凤尾菇、香菇等;或在第三工序流程(11)时,只用果品类或只选用1-3种,如苹果、蕃茄、枸杞等,菌菇与果品液不混合发酵,或在工序(10)或(15)时不混合发酵,生产医药或保健品,或用本工序中营养成份最稀淡的生产有或无乙醇的普通型全发酵饮品(41),⑥或者在工序流程(1)、(2)与(11)时,仅只用菌菇1-3种与果品1-3种,全混合发酵生产普通型饮品(42)。
第七工序在价格档次上,以色、香、味为特色创新分高、中、低。高档价次是含乙醇19-20%生产世界一流的高档价菇果酒类;中档价次是用于基因疗法的医药与保健品,价格适度,药物质成份含量达标相当高;低档价次是价格低、产量大的普通营养型饮品。
以上第七工序中的流程次序,均要分别直接进入第四工序的(22)、(23)、(24)、(25)、(26)。
本发明生产的基因医药学类与基因营养学类的物质产品(不包括普通营养饮品),它必须的条件,其液剂或固态均含有100多种有效活性的营养成份与医药物质,具有独特的甜、酸、菇香、果香等综合风味。经过我们反复化验、检测,临床试验,消费者应用后证实它所以能修复人体某些致病基因,其中包括它富含有18种以上氨基酸,含有3%以上菌菇复台多糖及干扰素、核酸、多肽、多种活性酶类等等;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磷、铁、钙、锰、锌、锶、硒、钼、铋等50种左右活性有机矿质和微量元素;含有多种维生素;无脂肪,低热量,等等,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包括过量饮用)。据中医药学和基因营养学的理论,使人体致病基因或等位致病基因,对医药与营养的物质,有充裕的选择余地,故从深度与广度都是最能适应于造福人类的高新技术和产品。理论上现在只待用基因图谱设备等从基理上进一步验证,但不是本发明范围。
(2)附件一至附件五于后。
权利要求
1.不用克隆技术生产能修复致病基因的物质及其技术,其特征在于选用食品工业用好氧根霉作菌种,在无氧或嫌氧条件下对原料进行发酵,生产基因医药与营养学类产品。在原料上,一方面选用各种食用、药用真菌1至若干种,即工序流程(1)、(2),二方面选用果树蔬菜果实及茎(块)、根(块)、无毒野果等等果品1~若干种(11)为原料,其原料与水比例为1∶4-15,备卫生沸水(2),加入0.2-0.3%食盐,原料粉碎(3),在冷凝回流条件下,用90-100℃液温灭菌(4)降温至47℃后,待接种发酵(5)。选食品工业用根霉作种菌(6),制备菌种的活酶汁(7),当备发酵液降温至45℃-32℃,分3次接入3-5%活汁液和0.2-0.5%的根霉干菌种(8),在液温32-22℃条件下,静置、加盖,发酵24-48小时(9),当发酵液PH值降至3.6时,得菌菇类醪液(10),待转入后发酵(16)。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选用果品类1~若干种作原料,其特征在于按菌菇醪液占60-70%,或占40-30%,果品类醪液占40-30%,或占60-70%,计算果品原料总投量(11),鲜果品与用水比为1∶4-15,备足卫生沸水(12),加入0.2-0.3的食盐;果品洗净、粉碎投入沸水(13),在液温85-95℃中灭菌30-60分钟(14)。按照工序(6)、(7)、(8)、(9)的方法与条件接种、发酵(15)。当果品发酵液PH值降至5.0时,再与前发酵液混合发酵(16),后发酵(17),当PH值降至3.6时,即终止发酵(18),或在工序(10)或(15)时,不混合发酵,均达到生产医药和保健品及饮品系列。
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过滤除渣(19)第一次勾兑调味,混合醪液在85-95℃灭菌1-2小时(20),液温降至20℃后,第二次过滤(21),第二次勾兑调味达标(22),在-2℃时用微膜等过滤(23),经瞬间灭菌或巴氏灭菌(24),醪液PH值3.6-3.2,灌装(25)。
4.根据权利要求1、2、3,其特征在于当工序进入(19)后,一是勾兑时用食用酒精,将醪液含乙醇调至16-38%(27),用小口瓦缸,再陈酿发酵2个月-24个月(28),用70-85℃灭菌1-2小时(29),再经工序勾兑调味达标(30),过滤(31)制成营养酒类系列,进入(25)。生产含乙醇16-18%药酒(35)或生产0-3%的有、无乙醇口服液(36)或生产4-15%乙醇饮品(37)生产含乙醇38-8%酒类(38)。本发明特征还在于是生产全发酵、不加化学合成物质、无防腐剂、无添加剂的医药、保健品及低营养饮料。在提乙醇浓缩后,又稀释为有与无乙醇饮品(39)或用1-3种菇、果类为原料生产低浓度营养全发酵无乙醇与低乙醇饮品(40);在工序(19)基础上,浓缩生产片(丸)剂、粉剂、冲剂等固态医药(33)或作浓缩原汁运往其它地区、国家,生产医药、保健饮品及营养饮料或在38%以下低度酒类(34)。
5.根据权利要求1、2、3、4的方法,特征在于经工序流程(1)(2)或(11)时的组方,或只用食药用真菌作原料,或者只用“果品”类作原料,不混合发酵(41)或菌菇与果品混合发酵(42),生产医药与保健品及饮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不用克隆技术生产能修复致病基因的物质及其技术,是中国中医药学和现代遗传学相结合,不用克隆技术,而以食药用真菌与水果、菜果及根等为原料,用本生物工程的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统一成新技术,进行一系列生化反应,来生产基因医药学和基因营养学类物质产品,同样能达到修复人体某些致病基因目的。该产品,经过较大规模工业生产和化验检测、动物与临床验证和有关疾病的消费者应用证实本发明打破了全世界近20多年来所谓的基因疗法云云;它是人体肿病、乙肝、糖尿病、肠胃病、心脑血管病、记忆减退、延缓衰老等等不可缺少的医药和保健品;它无任何毒副作用,同比质优价廉。并能改善自然环境,经济与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文档编号A23L2/38GK1836677SQ200510057060
公开日2006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16日
发明者萧河龙 申请人:萧河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