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胀气食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8373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胀气食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食品,特别涉及一种防胀气食品。
背景技术
大豆蛋白质是一种资源丰富和品质优良的植物性蛋白质,大豆中含有许多生理活性物质,包括大豆异黄酮、大豆染料木甙、大豆皂甙等。大豆异黄酮能防止骨质疏松、降低胆固醇;大豆染料木甙能阻止肿瘤周围毛细血管的形成,起到防止肿瘤的作用;大豆皂甙具有降低血脂和血清胆固醇的功能。同时,大豆中含有水苏糖、棉籽糖等功能性低聚糖,水苏糖、棉籽糖都是在蔗糖的葡萄糖基一侧以α-1,3和α-1,6糖苷键连接1或2个半乳糖,由于人体和动物内缺乏水解水苏糖和棉籽糖的水解酶-α-D-半乳糖苷酶,所以这些低聚糖可不经消化吸收直接到达肠内,在肠中积累,成为微生物的发酵基质,被细菌发酵产气,结果引起腹泻、腹胀和肠胃胀气等不适症状,被称为大豆胀气因子。大豆低聚糖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以豆科植物含量最多,除大豆外,扁豆、豌豆、绿豆和花生等均有存在。
另外,一些植物类物质,如蔬菜中的豆类、白菜、卷心菜、绿菜花,水果中的桃、杏、李子、椰肉、无花果、桑葚、核桃、甘蔗,以及蜂蜜等也含有如蜜二糖、棉籽糖、水苏糖、毛蕊花糖这些引起肠胃胀气的低聚糖。
发明创造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部分食品容易引起胀气的问题,提供一种防胀气的食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这种防胀气食品的剂型、用量和添加形式。
本发明的防胀气食品,包括1000质量份的食品基料和0.025~0.2质量份的基因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其中所述食品基料为选自豆制品、由白菜、卷心菜、或/和绿菜花制成的蔬菜制品、由桃、杏、李、椰子、无花果、桑葚、或/和甘蔗制成的水果制品、以及核桃、蜂蜜这些易产气食品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基因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为将来源于大肠杆菌、咖啡豆、大豆、斑豆、瓜耳豆或人类的α-半乳糖苷酶基因构建到原核或真核表达载体中,然后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经分离纯化得到的有生物活性的重组酶。
食品基料为固态时,所述基因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加入量为0.025~0.2克/1千克食品基料。
食品基料为液态时,所述基因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加入量为0.025~0.1克/1升食品基料。
所述基因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为冻干粉、片剂或口服液。
本发明在那些容易引起胀气的食品中直接添加水解酶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用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水解所有含有α半乳糖苷键的低聚糖,如蜜二糖、棉籽糖、水苏糖、毛蕊花糖等,并将其转化为可以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葡萄糖、半乳糖和蔗糖,从根本上预防并消除了食用某些食品引起的肠胃胀气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酶解得到的均为对人体非常有益的物质,增加了这些食品的营养性,还可以增加这些食品的口感和甜度。


图1为分离纯化的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的层析图谱图2为测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活性的标准曲线图3为RP-HPLC分析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纯度的实验结果(美国Agilent 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98.1%)图4为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曲线图5为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的最适反应pH曲线图6为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的温度稳定性试验图7为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的pH稳定性试验图8为棉籽糖、水苏糖经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水解前后薄层分析图谱(图中分别简称棉、水、棉/酶、水/酶)图9为葡萄糖、果糖、半乳糖、蔗糖、棉籽糖、水苏糖、马鞭糖(图中分别简称葡、果、半、蔗、棉、水、马)的薄层层析图谱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所在课题组就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发现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在食品领域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研究发现,一些食品,包括豆制品,蔬菜中的豆类、白菜、卷心菜、绿菜花,水果中的桃、杏、李子、椰肉、无花果、桑葚、核桃、甘蔗,以及蜂蜜等,由于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品,但是由于这些食品中某些低聚糖的存在,造成人们在食用后产生肠胃胀气的现象。
为此,本发明应用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对这类食品进行改造,从而得到一系列防胀气的功能性食品。
所谓基因重组,是指由于不同DNA链的断裂和连接而产生DNA片段的交换和重新组合,形成新DNA分子的过程,这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是在离体条件下对DNA分子切割并将其与载体DNA分子连接,得到重组DNA。1977年美国科学家首次用重组的人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基因生产人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获得成功。此后,运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医药上重要的药物以及在农牧业育种等领域中取得了很多成果,预计下世纪在生产治疗心血管病、镇痛和清除血栓等药物方面基因重组技术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发明中用到的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可以为将包括大肠杆菌K-12、大豆、斑豆、瓜耳豆、咖啡豆、和人在内的所有微生物、植物、动物及人类的α-半乳糖苷酶基因构建到原核或真核表达载体中,然后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经分离纯化得到的有生物活性的重组酶。
以下以咖啡豆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的生物发酵和纯化为例,说明获得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及其制品的过程。
实施例一中国海南Catimor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的制备一、基因重组中国海南Catimor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的发酵材料1、基因重组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工程菌pPIC9K-Gal/GS115(将pPIC9K-Gal质粒转化P.pastoris GS115筛选得到阳性克隆pPIC9K-Gal/GS115,质粒pPIC9K-Gal的构建、转化、筛选菌株的方法参见杨军,《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第16卷第4期P438~442,2000年8月),-20℃甘油保存。
2、主要培养基及组分配方10×YNB在100ml水中溶解13.4g YNB,过滤除菌;10×GY混和5ml甘油和95ml水,高压灭菌;500×B在100ml水中溶解20mg生物素,过滤除菌;1M PB(pH6.0)混和13.2ml的K2HPO4(1M)和86.8ml的KH2PO4(1M);
BMGY在700ml水中溶解10g酵母提取物,20g蛋白胨,高压灭菌,用前加入10×YNB、10×GY和1M PB(pH6.0)各100ml,500×B 2ml;PTM1Trace盐CuSO4·5H2O 6.0gNaI0.08gMgSO4·H2O 3.0gNaMoO2·2H2O 0.2gH3BO30.02gCoCl0.5gZnCl220.0gFeSO4·7H2O 65.0g生物素 0.2gH2SO45mlH2O 加至1000ml,过滤除菌;基础无机盐培养基(1L)H3PO4(85%) 26.7mlCaSO40.93gK2SO418.2gMgSO4·7H2O 14.9gKOH4.13g甘油 40.0gH2O 加至1000ml50%甘油 500ml消泡剂 50ml操作过程(1)种子液的培养取50μl冻存菌pPIC9K-Gal/GS115,接种于含5ml BMGY的试管中,30℃、>250rpm培养至浑浊;然后从培养物中取1ml接种于含400ml BMGY的培养瓶中,30℃、>250rpm培养10h使其OD600达到2-6,作为种子液。
(2)甘油培养相将4.5L基础无机盐培养基加入到5L发酵罐中,灭菌。灭菌结束,冷却到30℃时将pH调节到5.0;然后加入20ml PTM1 Trace盐和400ml种子液;设定各参数pH=5.0、搅拌速度=500r/min、溶氧值(dissolved oxygen,DO)=20%、空气流速为0.5vvm,温度=30℃;开始时DO应该接近100%,随着酵母的生长扩增,DO值会逐渐下降,通过调节转速和通气量使其维持在20%以上,当DO升高并维持不变时表示预先加在培养基内的甘油在18-24小时被消耗完毕(此时间根据接种量的不同而有变化),此阶段细胞湿重达到90-150mg/ml;开始补加甘油(含有12mlPTM1 trace salts/l 50%甘油),设定补加速度为18.15ml/hr/L。4小时后,细胞湿重达到180-220mg/ml。
(3)甲醇诱导相终止加甘油,开始甲醇诱导(含有12ml PTM1 trace salts/L100%甲醇),设定甲醇的速率为3.6ml/hr/L。当酵母完全适应甲醇以后(2-4小时),会出现DO维持稳定,间或出现DO突然升高(大约维持1分钟以内),然后将甲醇供给速率调整为7.3ml/hr/L,维持2小时后提高到10.9ml/hr/L,此速率维持剩下的发酵过程。整个甲醇诱导过程大约需要70小时,约消耗甲醇3500ml。在诱导结束时,细胞湿重大约为350-450g/L。
(4)监测一般发酵5-7天,每4小时取样一次,测定OD600nm和湿菌重量,作为监测指标,以及时调整发酵参数。
(5)收料诱导结束后将所有的参数设置为停止,打开阀门,收集发酵产物。完毕后清洗发酵罐,并注满去离子水,重新进行灭菌,关闭电源。
发酵产物鉴定发酵结束后测定发酵液总蛋白浓度和α-半乳糖苷酶活性。
1)材料上述发酵液离心所得上清液;对-硝基-苯基-α-D-半乳吡喃糖苷购自宝灵曼公司;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标准品(50U/ml)购自Sigma公司;柠檬酸——磷酸缓冲液混和30.75ml的0.1M柠檬酸和69.25ml的0.2M磷酸氢二钠,pH=6.5;反应终止液0.2M的硼酸钠,pH=9.8;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为PIERCE公司产品。
2)方法α-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在酶联仪上测定OD405;SDS-PAGE分析按标准方法在10%的聚丙稀酰胺凝胶上进行SDS-PAGE,上样量为10μl,考马斯亮兰R-250染色;蛋白浓度测定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的蛋白浓度,在酶联仪上测定OD570。
3)结果测得发酵上清液总蛋白浓度达2.8-4.5mg/ml,发酵上清液中α-半乳糖苷酶酶活性达70-200U/ml,发酵上清液α-半乳糖苷酶比活性达30U/mg以上。
二、基因重组中国海南Catimor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的纯化重组α-半乳糖苷酶的纯化工艺为第一步超滤,使用Millipore pellicon Z“mini”滤膜,膜堆为5K regenerzated cellulose;第二步阳离子交换层析。采用Streamline-SP柱,起始缓冲液为20mmol/L柠檬酸-磷酸盐缓冲液(pH=4.0),样品20倍稀释,平衡后上样,洗掉未结合的蛋白,用含0.5mmol/L NaCl的柠檬酸-磷酸盐缓冲液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测定蛋白含量及酶活性,计算酶的比活性。第三步疏水层析。采用HiTrap Phenyl HP柱,平衡缓冲液A为含1mol/L硫酸铵的柠檬酸-磷酸盐缓冲液(50mmol/L,pH=6.0),样品中加入硫酸铵和柠檬酸-磷酸盐缓冲液使其离子强度与A液一致。平衡后上样,用A液洗掉未结合的杂蛋白,然后用50%、100%的缓冲液B(50mmol/L柠檬酸-磷酸盐缓冲液,pH=6.0)洗脱。收集洗脱组分测定蛋白含量及酶活性,计算酶的比活性。第四步阴离子交换层析。采用HiTrap Q HP柱,用上述疏水层析使用的B缓冲液平衡后上样。最后再进行超滤(滤膜同第一步超滤)及无菌过滤(0.22μm Millex GP微孔滤器)。收集穿透液,测定蛋白含量及酶活性,计算酶的比活性。经以上纯化,得到的α-半乳糖苷酶的蛋白浓度为4.68mg/ml,酶活性为465.83U/ml,酶比活性为99.53U/mg,比小量摇瓶扩增纯化得到的酶的比活性提高3.5倍。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平均收率为30%,一次5升发酵可制备约9万单位的重组α-半乳糖苷酶。
通过上述发酵及纯化过程,可以得到本发明可用的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依照类似的方法,也可以得到其它来源的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
三、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冻干粉的制备将经纯化的α-半乳糖苷酶进行蛋白含量测定和活性测定。用磷酸盐缓冲液(pH5.6)的溶剂将重组α-半乳糖苷酶稀释至8.0mg/ml,用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加入稳定剂及赋形剂为1.5%的甘露醇(重量百分比),将重组α-半乳糖苷酶以25mg/瓶分装于处理过的西林瓶中,然后进行冷冻干燥。冻干后采用真空封口,0~4℃保存。磷酸盐缓冲液(pH5.6)是依据α-半乳糖苷酶发挥最佳活性的pH值而定;1.5%的甘露醇是依据冻干后成型外观确定。
四、重组基因α-半乳糖苷酶口服液的制备通过基因重组制备工艺获得液态α-半乳糖苷酶,在0-4℃条件下进行混合,将缓冲液换成双蒸水,注入低温真空浓缩罐中浓缩,按照每公斤豆奶中添加0.1g酶的标准分装,过微孔滤膜杀菌,无菌灌装入棕色玻璃瓶中,制成口服液。口服液可以在食用食品之前加入到产品中摇匀,放置10分钟左右,与食品共同服用,也可以先服用,再食用那些引起胀气的食品。
五、重组基因α-半乳糖苷酶片剂的制备取重组α-半乳糖苷酶干粉置于包衣机,喷加0.04份的水和淀粉浆,转动15秒,制成湿颗粒;将湿颗粒过10目筛,20℃干燥,干燥后的颗粒经压片机压制成型。
实施例二、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对低聚糖的水解选择了12种底物测定酶反应的特异性,包括对-硝基-苯基-α-D-半乳糖苷、β-D-葡萄糖苷、α-L-岩澡糖苷、β-D-岩澡糖苷、α-D-甘露糖苷、β-D-甘露糖苷、α-D-半乳糖苷、β-D-半乳糖苷、N-乙酰-α-D-半乳糖苷、N-乙酰-β-D-半乳糖苷、N-乙酰-α-D-葡萄糖苷、N-乙酰-β-D-葡萄糖苷。结果如表1表1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对不同低聚糖的水解

-表示为阴性反应胀气食品中的低聚糖主要成分为单糖数3~4的蔗糖(双糖)、棉子糖(三糖)和水苏糖(四糖)等。水苏糖和棉籽糖都是由半乳糖、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支链低聚糖,是在蔗糖的葡萄糖基一侧以α-1,6糖苷键连接1或2个半乳糖。上述结果显示,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能特异性水解α-1,6糖苷键,在胀气食品中添加一定剂量的α-半乳糖苷酶,将引起胀气的水苏糖和棉籽糖水解成人体可利用的单糖,从根本上可消除肠胃胀气现象。
实施例三、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pH以及稳定性测试分别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以及分别在不同pH条件下,测定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的最适pH。具体方法如下调节磷酸盐缓冲溶液的pH值,从2.4-9.0,在相应的pH值条件下,检测α-半乳糖苷酶对糖底物的水解能力,以确定该酶发挥酶解作用的最适pH值。结果参见图4和图5。显示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与天然酶相似,均在26℃接近最大反应速度,37℃最高,50℃开始下降。PH测定结果显示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与天然酶反应曲线相似,最适pH为6.4。
稳定性实验分别在26℃、37℃条件下保存α-半乳糖苷酶,于不同时间取样(0、4、8、12、24、48、72hr),测定残留的酶活性(见图6),发现重组表达和天然来源的α-半乳糖苷酶温度稳定性无显著差别,在26℃的稳定性远远好于37℃。
分别在pH5.5、pH7.3条件下保存α-半乳糖苷酶,于不同时间取样(0、4、8、12、24、48、72hr),测定残留的酶活性(见图7),发现重组表达和天然来源的α-半乳糖苷酶pH稳定性无显著差别,在pH5.5的稳定性均高于pH7.3。
上述实验数据证明,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可以在pH6.4和室温下发挥酶解作用,为将其组合到食品中提供了实验参数。
实施例四、防胀气食品的制备及组配本发明通过研究表明,将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组合到现有的某些食品中,将可以有效地防止食用这些食品后的胀气现象发生,从而研究得到一系列防胀气食品。
实验验证,本发明的防胀气食品,在食品基料中室温下加入0.0025~0.02%的基因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即可达到防胀气的目的。其中食品基料是那些易产气食品,可以是豆制品,包括豆浆、豆奶、豆腐等;也可以是由白菜、卷心菜、或/和绿菜花制成的蔬菜制品,包括蔬菜汁、蔬菜酱;也可以是由桃、杏、李、椰子、无花果、桑葚、或/和甘蔗制成的水果制品,如果汁、果脯、果酱等;还可以是核桃粉、核桃糕、蜂蜜等。
从食品基料的形态上区分,本发明提供的防胀气食品可以为固态的或液态的,当食品为固态时,所加入的基因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用量优选为0.025~0.2克/1千克,当食品为液态时,所加入的基因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用量优选为0.025~0.1克/1升。
具体的,本发明的防胀气食品可以为防胀气粉状食品,其中食品基料为选自豆粉、豆奶粉、或核桃粉的干粉,而基因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为冻干粉,并由干粉和冻干粉均匀混合得到。这种防胀气粉状食品,食用时用水冲调过程中,基因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发生酶解作用。
另一种防胀气粉状食品,是在豆奶均质时添加入基因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的冻干粉或片剂的水溶液等液态酶制剂,然后喷雾干燥成粉剂,使得食品基料中的低聚糖在成粉前已酶解,从而得到已酶解的防胀气粉状食品。
本发明的防胀气食品,如果食品基料为水果酱、水果罐头或蔬菜酱,则同样可将基因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的冻干粉或片剂的水溶液或口服液直接加入,拌匀后成为已酶解的果蔬食品。
当食品基料为豆浆、果蔬汁或蜂蜜等液体流食时,可将基因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的冻干粉或片剂的水溶液或口服液直接加入流食中混匀后再包装,形成已酶解的流食;也可以将该基因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的冻干粉或片剂或口服液单独包装,附于所述流食的包装之外,并由消费者食用前和流食混合,在混合时发生酶解反应;或由消费者先食用基因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制剂,然后再食用流食,酶解反应在肠胃中完成。
表2列举了本发明防胀气食品的组配。
表2

实施例五、薄层层析法验证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水解含有α半乳糖苷键的低聚糖一、食品中棉籽糖在酶解前后的变化方法豆制品中含有的低聚糖以棉籽糖、水苏糖标准品为代表,取酶解前后的低聚糖用硅胶薄层层析法检测,观察酶解前后低聚糖变化情况,按1mg α-半乳糖苷酶对应200mg棉籽糖的剂量,计算豆浆中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加入量为0.2g/lL,酶解温度在26℃-37℃,0.5-1h。
结果参见图8和图9图8结果显示,37℃条件下,棉籽糖、水苏糖与一定剂量的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作用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后,与图9对照,分析结果为棉籽糖、水苏糖被水解为半乳糖和蔗糖,同时,结果表明,在该实验条件下,棉籽糖和水苏糖经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水解后,得到了蔗糖和半乳糖的完全水解产物,说明该例使用剂量已经完全水解低聚糖,并且,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完全适应在室温和人体温度条件下发挥最佳作用。
实施例六、本发明防胀气食品功能验证1.受试者15人次/组。
2.实验食品本发明组配的防胀气系列产品,以不加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的同类食品作为对照食品。
3.方法食用豆及其制品产生肠胃胀气现象发生的志愿者,共45人,分为三组,每组15人,每人第一天早餐分别给予普通豆粉(125g),用水调成500毫升;普通豆浆500毫升;果汁500毫升;第二天早餐分别给予添加α-半乳糖苷酶的防胀气豆粉;防胀气豆浆500毫升;防胀气的果汁500毫升;2小时内根据受试者自述进行记录,结果见表3

测试结果显示,本发明得到的功能食品,可以明显消除食用者的胀气现象。
权利要求
1.一种防胀气食品,包括1000质量份的食品基料和0.025~0.2质量份的基因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其中所述食品基料为选自豆制品、由白菜、卷心菜、或/和绿菜花制成的蔬菜制品、由桃、杏、李、椰子、无花果、桑葚、或/和甘蔗制成的水果制品、以及核桃、蜂蜜这些易产气食品中的一种或多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胀气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因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为将来源于大肠杆菌、咖啡豆、大豆、斑豆、瓜耳豆或人类的α-半乳糖苷酶基因构建到原核或真核表达载体中,然后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经分离纯化得到的有生物活性的重组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胀气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食品基料为固态,所述基因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加入量为0.025~0.2克/1千克食品基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胀气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食品基料为选自豆粉、豆奶粉、或核桃粉的干粉,所述基因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为冻干粉,并由干粉和冻干粉室温下均匀混合得到防胀气粉状食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胀气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食品基料为选自豆粉、豆奶粉、或核桃粉的干粉,所述基因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在干粉均质过程中室温下以液体的形式加入,得到其中低聚糖已水解的防胀气粉状食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胀气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食品基料为选自水果脯、水果酱、水果罐头、或蔬菜罐头的果蔬食品,所述基因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水溶后在这些食品搅拌过程中室温下直接混合到食品当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胀气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食品基料为液态,所述基因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加入量为0.025~0.1克/1升食品基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胀气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食品基料为选自豆浆、果蔬汁、或蜂蜜的流食,所述基因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水溶后直接混合到所述流食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胀气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食品基料为选自豆浆、果蔬汁、或蜂蜜的流食,所述基因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单独包装后附于所述流食的包装之外,并由消费者饮用前将基因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和流食混合。
10.如权利要求5、6、8或9所述的防胀气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因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为冻干粉、片剂或口服液。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胀气食品,包括1000质量份的食品基料和0.025~0.2质量份的基因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食品基料为豆制品、由白菜、卷心菜、或/和绿菜花制成的蔬菜制品、由桃、杏、李、椰子、无花果、桑葚、或/和甘蔗制成的水果制品、以及核桃、蜂蜜。基因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为冻干粉、片剂或口服液。本发明在那些容易引起胀气的食品中直接添加水解酶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水解食品中的低聚糖并将其转化为可以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葡萄糖和蔗糖,从根本上预防并消除了食用这些食品引起的肠胃胀气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酶解得到的均为对人体非常有益的物质,增加了这些食品的营养性,还可以增加这些食品的口感和甜度。
文档编号A23L1/29GK1676030SQ20051006307
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5日
发明者章扬培, 王璇琳, 鲍国强, 季守平, 宫锋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