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果实的贮藏保鲜方法

文档序号:428472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枇杷果实的贮藏保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果的贮藏保鲜方法,特别是涉及枇杷果实的贮藏保鲜方法。
背景技术
枇杷原产于我国南方,后传入日本、地中海等地区。我国枇杷品种多样,品质优良,其果实营养丰富,颇受群众欢迎,在国际市场上也很有竞争力。但其成熟期较集中,一般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且不耐贮藏和运输,损耗率高。
目前限制枇杷经济效益的关键是采后保鲜问题,针对枇杷的采后保鲜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报道。例如,采用1-5℃低温可明显延长保鲜期,但伴随有冷害的发生,影响其品质,冷害与果实的多胺有关,施用精胺可减轻危害;采用高氧(>90%)处理可抑制枇杷采后呼吸速率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采用SO2释放剂处理,可显著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和果酸含量的下降,抑制果实硬度的增加和果心褐变,降低果实腐烂的发生,从而延长贮藏期;应用保鲜膜可改变保鲜袋内空气成分,延长保鲜期。另外,钙离子处理也可提高枇杷的耐贮藏性。
目前,比较常用的的贮藏方法是采用气调贮藏方法对枇杷果实进行贮藏。气调贮藏能够明显延缓果实的衰老过程并有效抑制贮藏病害的发生,从而延长果实的贮藏期。但是,当果实由气调条件转移到常温状态时,果实迅速衰老,伴随着腐烂率迅速提高并大大降低了果实的商品价值。因此,单独使用气调贮藏很难达到理想的控制果实采后腐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枇杷果实贮藏保鲜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枇杷果实贮藏保鲜的方法,是先将枇杷果实用100-300mg/L化学杀菌剂溶液浸泡处理,然后进行气调贮藏。
其中,常用的化学杀菌剂为施保克(英文名sportak;制造商安万特作物科学公司;分装厂天津市阿格罗帕克农药有限公司)、戴挫霉(英文名deccozil;制造商埃尔夫阿托化学公司)以及扑海因(英文名rovral;制造商安万特作物科学公司)等;浸泡处理的时间为3-5分钟。气调贮藏的条件为CO2体积浓度为0.5-2%,O2体积浓度为7-13%,温度为1±1℃。
本发明结合气调贮藏和低剂量杀菌剂浸泡处理方法来对枇杷果实进行贮藏保鲜,能延长枇杷保鲜期,延长其风味品质的保持时间,能延长枇杷采后的货架期,效果显著,使用方便,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1为三种贮藏条件下固形物含量变化;图2为三种贮藏条件下果实褐变率变化;图3为三种贮藏条件下果实的腐烂率变化;图4为三种贮藏条件下果实维生素C含量变化;图5为三种贮藏条件下果实中乙醇含量变化;图6为三种贮藏条件下果实中乙稀含量变化;图7为三种贮藏条件下果实中乙酸乙酯含量变化;图8为三种贮藏条件下果实中CAT酶活性变化;图9为三种贮藏条件下果实中SOD酶活性变化;图10为三种贮藏条件下果实中PPO酶活性变化;图11为三种贮藏条件下果实中LOX酶活性变化;图12为三种贮藏条件下果实中PAL酶活性变化。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分析对比了五种枇杷果实采后保鲜方法,通过分析测定不同贮藏期果实的品质、挥发性物质等指标,具体试验方案和结果如下一、试验方案1、试验材料枇杷果实产自四川省双流市,品种名为“五星”,挑选大小一致、无碰伤和病害的果实,立即进行处理、入库。化学药剂采用施保克(英文名sportak;制造商安万特作物科学公司;分装厂天津市阿格罗帕克农药有限公司),果实用100-300mg/L施保克溶液浸果3-5分钟,凉干后包装贮藏。包装袋是0.01mm厚的塑料薄膜袋。
2、贮藏方法1)室温(20-25℃)贮藏,果实未用药剂处理,也未用塑料薄膜袋包装。
2)低温贮藏(1±1℃),药剂处理与未处理果实(对照)各占一半,均用薄膜袋包装,每10个果实1袋。
3)低温贮藏(6±1℃),药剂处理与未处理果实(对照)各占一半,均用薄膜袋包装,每10个果实1袋。
4)气调贮藏1(CA-I)7-13%O2+0.5-2%CO2,1±1℃,果实放在气调箱内,药剂处理与未处理果实(对照)各占一半。
5)气调贮藏2(CA-II)70%O2处理24小时,然后果实放在条件为7-13%O2+0.5-2%CO2,1±1℃的气调箱内,药剂处理与未处理果实(对照)各占一半。
3、分析测定指标(1)风味品质鉴定优,基本保持果实原有风味;良,风味较淡;差,丧失原有风味。
室温每3天观测1次,低温贮藏每7天观测1次,气调贮藏每10天观测1次。
(2)品质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褐变率和腐烂率(10×3=30果)。
(3)挥发性物质乙烯,乙醇,乙酸己酯。
(4)生理指标CAT,PPO,SOD,LOX,PAL。
二、试验结果1、风味风味鉴定由固定人员品尝,综合作出结论,结果如表1所示。室温下果实的风味只能保持3天,到第6天时风味较淡,至第9天时已丧失原有风味;1℃下风味28天内无明显变化,超过28天风味较淡;6℃下风味21天内无明显变化,22天至42天风味较淡,42天后基本丧失原有风味;气调贮藏的果实,前50天基本能保持原有风味,到第60天,则风味较淡。
表1.枇杷果实贮藏期间的风味变化

2、品质用纱布济出10个果实的果汁,摇匀后,测定果汁的可溶性固形物(SSC)和pH值,三次重复。SSC用折糖仪测定,pH值用pH计测定。
室温贮藏、低温贮藏和气调贮藏的枇杷固形物含量变化结果分别如图1A、图1B和图1C所示。结果表明,室温贮藏条件下,从0天至第3天SSC升高很快,从第3天到第9天有稍有下降;低温贮藏和气调贮藏下有一定变化,但幅度不大。
室温贮藏、低温贮藏和气调贮藏的枇杷果实褐变率分别如图2A、图2B和图2C所示。结果表明,在各贮藏条件下,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褐变率呈增加趋势。低温可促进褐变的产生,气调可减轻褐变率,但高氧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褐变率。
室温贮藏、低温贮藏和气调贮藏的枇杷果实腐烂率分别如图3A、图3B和图3C所示。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各种贮藏条件下的腐烂率均呈上升趋势;但气调贮藏下果实的腐烂率明显低于低温贮藏,而且两种气调条件下差异不明显;在1±1℃低温贮藏的果实腐烂率明显低于6±1℃低温下贮藏的果实,而且在低温下杀菌剂—施保克可明显降低果实腐烂率。
维生素C是重要的品质指标。室温贮藏、低温贮藏和气调贮藏的枇杷果实维生素C含量分别如图4A、图4B和图4C所示。结果表明,室温贮藏条件下,随贮藏时间延长维生素C含量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在前3天下降较快;低温贮藏和气调贮藏下,维生素C含量呈下降再升高,然后再下降后升高的趋势,最高峰分别出现在第21天和第40天;低温条件下贮藏可减缓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但1℃与6℃差别不明显。
3、挥发性物质乙醇、乙烯、乙酸乙酯等挥发性物质是影响果实品质的重要因素,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
乙醇与果实褐变等生理失调有关。室温贮藏、低温贮藏和气调贮藏的枇杷果实乙醇含量分别如图5A、图5B和图5C所示。结果表明,乙醇含量随贮藏期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低温条件下贮藏可明显抑制乙醇的生成,但1±1℃和6±1℃下差异不大;气调贮藏可抑制果实乙醇的生成,高氧处理后效果更明显。
乙烯对果实衰老有促进作用。室温贮藏、低温贮藏和气调贮藏的枇杷果实乙稀含量分别如图6A、图6B和图6C所示。结果表明,低温条件贮藏和气调贮藏均可抑制乙烯的生成,而且气调贮藏的效果比低温贮藏好,1℃低温贮藏强于6℃低温贮藏,高氧处理在贮藏的10-30天内促进乙烯的生成,但随后对乙烯的生成抑制更强。
乙酸己酯与果实的香味有关。室温贮藏、低温贮藏和气调贮藏的枇杷果实乙酸己酯含量分别如图7A、图7B和图7C所示。结果表明,枇杷果实贮藏期间,乙酸己酯含量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气调贮藏对乙酸己酯生成有抑制作用,1℃低温贮藏与6℃低温贮藏无明显区别,高氧处理对其影响也不大。
4、生理指标果实衰老与细胞中一些酶的活性有关,这些酶主要有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脂氧合酶(LOX)和苯丙氨酸裂解酶(PAL)等。
在枇杷果实贮藏期间,过氧化氢酶(CAT)与果实抗氧化有关。室温贮藏、低温贮藏和气调贮藏的枇杷果实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分别如图8A、图8B和图8C所示。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CAT)在贮藏期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低温贮藏的果实在贮藏前期可抑制CAT的活性,但在中后期有活性高峰的出现,1℃条件下贮藏的果实有两个高峰,而6℃条件下贮藏的果实只有1个;气调贮藏下CAT的活性有1个活性高峰,高氧处理的影响不明显。
室温贮藏、低温贮藏和气调贮藏的枇杷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分别如图9A、图9B和图9C所示。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室温下呈下降趋势,尤其是从第6天到第9天下降迅速;低温贮藏下,S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然后基本保持平衡,低温贮藏条件在贮藏初期能抑制SOD酶的活性,随后使活性升高,在贮藏后期1℃下的活性比6℃下稍低;气调贮藏条件下,从0天到40天SOD酶的活性呈上升趋势,然后基本保持稳定,气调贮藏方式能提高果实中SOD酶的活性,而且高氧处理可提高前10天的SOD酶活性。
多酚氧化酶(PPO)与果实褐变有关,室温贮藏、低温贮藏和气调贮藏的枇杷果实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分别如图10A、图10B和图10C所示。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贮藏期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室温贮藏、低温贮藏和气调贮藏下,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高峰出现时间分别为第6天、第35天和第30天。低温贮藏可降低PPO的活性;从整个贮藏期来看,气调贮藏可降低PPO的活性,但在第30天出现一个活性高峰,高氧处理的果实高峰时活性稍低。
脂氧合酶(LOX)与果实衰老、细胞膜脂过氧化有关,室温贮藏、低温贮藏和气调贮藏的枇杷果实脂氧合酶(LOX)活性变化分别如图11A、图11B和图11C所示。结果表明,室温贮藏下脂氧合酶(LOX)活性先上升,后下降,第6天时最高;低温贮藏下,脂氧合酶(LOX)活性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又有所上升,第14天时最高,第35天时最低,低温可提高LOX酶活性,而且1℃的作用比6℃强;气调贮藏下,脂氧合酶(LOX)活性前20天内与后20天内变化都不大,第20天到40天变化显著,先上升后下降,气调贮藏条件下在大部分时间降低酶活性,但在第30天有一活性高峰,另外高氧处理能降低酶活性。
苯丙氨酸裂解酶(PAL)与酚类物质的产生及果实抗性有关,室温贮藏、低温贮藏和气调贮藏的枇杷果实苯丙氨酸裂解酶(PAL)活性变化分别如图12A、图12B和图12C所示。结果表明,枇杷果实PAL活性在贮藏期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室温、低温和气调下活性高峰分别出现在第3天、14天和20天;低温可抑制该酶的活性;相同温度下,普通气调贮藏可稍微提高PAL酶的活性,高氧处理后的气调贮藏在前40天可抑制PAL酶活性。
对比上述实验结果可知,先用100-300mg/L施保克溶液浸泡处理果实3-5分钟,然后进行气调贮藏,果实的贮藏保鲜效果最好,贮藏60天后,经5天室温货架期,仍有商品价值。
同样的,采用100-300mg/L戴挫霉溶液(英文名deccozil;制造商埃尔夫阿托化学公司),以及扑海因溶液(英文名rovral;制造商安万特作物科学公司)浸泡处理枇杷果实后,再进行气调贮藏,也能得到相同的保鲜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枇杷果实的贮藏保鲜方法,是先将枇杷果实用100-300mg/L化学杀菌剂溶液浸泡处理,然后进行气调贮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杀菌剂为施保克、戴挫霉或扑海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泡处理的时间为3-5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调贮藏的条件为CO2体积浓度为0.5-2%,O2体积浓度为7-13%,温度为1±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调贮藏的条件为CO2体积浓度为0.5-2%,O2体积浓度为7-13%,温度为1±1℃。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枇杷果实的贮藏保鲜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枇杷果实的贮藏保鲜方法,是先将枇杷果实用100-300mg/L化学杀菌剂溶液浸泡处理,然后进行气调贮藏。本发明结合气调贮藏和低剂量杀菌剂浸泡处理方法来对枇杷果实进行贮藏保鲜,能延长枇杷保鲜期,延长其风味品质的保持时间,能延长枇杷采后的货架期,效果显著,使用方便,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A23B7/14GK1672533SQ20051006938
公开日2005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6日
发明者田世平, 秦国政, 徐勇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