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煎饼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9907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卧式煎饼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煎饼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卧式的煎饼机。
背景技术
煎饼是一种广受大众喜爱的食品。公知的卧式煎饼机,包括一个烙制滚筒,该滚筒具有一个圆筒形的鏊子体,鏊子体放置于由动力装置驱动的托辊上,托辊转动时,通过摩擦力使滚筒转动;煎饼糊料从料盒均匀地涂覆在鏊子体的外周面上;此时滚筒内部的加热装置,一般是燃煤,将鏊子体加热,从而可以连续地烙制煎饼。这种方式的缺点是煤加热装置设置于滚筒内腔,其煤灰或煤烟容易弄脏煎饼,不卫生;而且烙制温度不容易调节,影响煎饼的烙制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卧式煎饼机,通过简单的结构,利用导热油加热鏊子体,不仅环保卫生,而且受热均匀,有效提高了煎饼的烙制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卧式煎饼机,包括烙制滚筒,该烙制滚筒具有一个圆筒形鏊子体,所述鏊子体放置于受动力装置驱动的托辊上,所述鏊子体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个端盖,鏊子体内部套设筒形套体,鏊子体、套体与端盖之间形成封闭的环形空腔;一根沿鏊子体轴线延伸的管体,其中部设有可将其内腔分割成进油腔和回油腔的隔板,所述管体的进、回油腔与环形空腔之间分别设有若干条周向均布、并相邻设置的进、回油支管;所述管体的两个端部分别套设一个导流罩体,导流罩体与管体端部形成的封闭空间与管体的进油腔或回油腔连通,所述导流罩体与管体之间设有轴密封装置;还包括一个导热油锅炉,所述导流罩体与导热油锅炉的导热油循环油路连通并与其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在所述环形空腔内设有若干个沿鏊子体轴向延伸并周向均布的分流体,每个分流体固定于鏊子体内壁形成封闭的分流空间,其位置分别与进、回油支管的连通口相对应,所述分流体的侧壁设有若干个分流孔。
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管体端部设有可将管体内腔封闭的堵板,所述管体端部的周面上设有若干个导流孔。所述导流罩体与管体之间设有可限制管体轴向移动的限位装置。
限位装置可以通过下述具体结构实现包括一个其头部位于管体内腔、其杆部轴向穿过堵板并伸出倒流体端盖的螺栓;设置于螺栓杆部并分别位于导流罩体端盖内侧和外侧的第一、第二螺母将螺栓液密封固定于导流罩体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当鏊子体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转动时,由于管体沿鏊子体轴线延伸并通过进、出油支管与鏊子体固定连接,所以管体也一起转动;此时导热油循环油路将导热油送入套设于管体一个端部的导流罩体,导流罩体与导热油循环油路固定连接,它不会随之转动;而且导流罩体与管体之间设有轴密封装置,因而导热油也不会泄漏;进入分流体的导热油便进入管体的进油腔,再通过进油支管进入环形空腔;导热油从环形空腔经出油支管流回到管体的回油腔,再从套设于管体另一端的导流罩体流回导热油循环油路。由于采用导热油加热而不用煤加热,烙制煎饼时,干净卫生,通过调节导热油的油温可以方便地调节烙制温度。由于进、回油支管周向均布、并相邻设置在进、回油腔与环形空腔之间,因而鏊子体沿周面均匀受热,煎饼在烙制时不容易出现局部焦糊现象,提高了煎饼的烙制质量。由于从进油支管导入的导热油首先进入分流体的分流空间,再从设置于分流体侧壁的若干个分流孔进入环形空腔;同样,环形空腔导流出的导热油先从分流孔流入分流体的分流空间,再从回油支管流出,其效果是降低了导热油在环形空腔内的流动速度,进一步提高了鏊子体受热温度的均匀性。由于螺栓固定于导流罩体上,而其头部位于管体内腔,这样螺栓不会限制管体的转动,但其头部会限制管体的轴向移动。通过这样简单的结构,使滚筒在转动时不会脱离其运行轨道,可以增强其运动的可靠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
图1所示实施例中烙制滚筒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图4是图2中I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卧式煎饼机,如
图1所示,机架101上设有电动机104、支撑起一定高度的料盒108和两组对称布置的托辊102,两组托辊之间设有链传动装置;烙制滚筒107放置在托辊102上,电动机104通过带传动装置和减速箱(图中未示出),将动力传递给托辊102,托辊102转动时,通过摩擦力使烙制滚筒107转动,导热油锅炉106通过液压泵向烙制滚筒107提供热源,即加热后的导热油。
如图2和图3共同所示,烙制滚筒107包括由铸铁材料制成的圆筒形鏊子体1,鏊子体1的两端分别螺栓连接一个端盖5,鏊子体1内部套设筒形套体1a,套体1a的两端分别焊接于端盖5或液密封挤压于两个端盖5之间,这样,鏊子体1、套体1a与端盖5之间就形成封闭的环形空腔11。一根沿鏊子体轴线延伸的管体2,其中部设有可将其内腔分割成进油腔和回油腔的隔板21,进、回油腔与鏊子体1的环形空腔11之间分别设有若干条周向均布、并相邻设置的进、回油支管4a、4b;在环形空腔11内设有若干个沿鏊子体轴向延伸并周向均布的分流体3,每个分流体3固定于套体1a形成封闭的分流空间,其位置分别与进、回油支管4a、4b的连通口相对应,所述分流体3的侧壁设有若干个分流孔31。进、回油支管4a、4b的数量不限,图示为各四条共八条。
管体2的两个端部分别套设一个导流罩体6。如图4所示,导流罩体6具有一个通油口61,通油口61与导热油锅炉106的导热油循环油路连通并与其固定连接。管体2端部设有可将管体2内腔封闭的堵板23,管体端部的周面上设有若干个导流孔22。这样,导流罩体6与管体2的端部形成的封闭空间就与管体2的进油腔或回油腔连通。螺栓8的头部位于管体内腔、其杆部轴向穿过堵板23并伸出导流罩体端盖62;设置于螺栓杆部并分别位于导流罩体端盖62内侧和外侧的第一、第二螺母9、10将螺栓8液密封固定于导流罩体6上。这样,螺栓8不会限制管体2的转动,但其头部会限制管体2的轴向移动。通过这样简单的结构,使滚筒在转动时不会脱离其运行轨道,可以增强其运动的可靠性。为了限制管体2的轴向移动,也可以采用其它的结构,如在鏊子体1外周面设置环形导轨,将托辊102改成槽轮,这样,槽轮在环形轨道上运动时,象火车车轮一样,也不会造成脱轨。
如图2所示,导流罩体6与管体2之间设有填料密封装置7,填料密封装置7包括与导流罩体6设为一体的填料箱71,填料箱71与管体外壁的环形间隙内设有填料72,压盖73与填料箱凸缘之间设有螺栓夹紧装置74,旋压螺栓夹紧装置74的螺母时,压盖73将挤压填料72,实现导流罩体6与管体2之间的轴密封。
权利要求1.一种卧式煎饼机,包括烙制滚筒(107),该烙制滚筒(107)具有一个圆筒形鏊子体(1),所述鏊子体(1)放置于受动力装置驱动的托辊(10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鏊子体(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个端盖(5),鏊子体(1)内部套设筒形套体(1a),鏊子体(1)、套体(1a)与端盖(5)之间形成封闭的环形空腔(11);一根沿鏊子体轴线延伸的管体(2),其中部设有可将其内腔分割成进油腔和回油腔的隔板(21),所述管体(2)的进、回油腔与鏊子体(1)的环形空腔(11)之间分别设有若干条周向均布、并相邻设置的进、回油支管(4a、4b);所述管体(2)的两个端部分别套设一个导流罩体(6),导流罩体(6)与管体(2)端部形成的封闭空间与管体(2)的进油腔或回油腔连通,所述导流罩体(6)与管体(2)之间设有轴密封装置;还包括一个导热油锅炉(106),所述导流罩体(6)与导热油锅炉(106)的导热油循环油路连通并与其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煎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鏊子体(1)与端盖(5)之间为螺栓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式煎饼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形空腔(11)内设有若干个沿鏊子体轴向延伸并周向均布的分流体(3),每个分流体(3)固定于套体(1a)形成封闭的分流空间,其位置分别与进、回油支管(4a、4b)的连通口相对应,所述分流体(3)的侧壁设有若干个分流孔(3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卧式煎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2)端部设有可将管体(2)内腔封闭的堵板(23),所述管体端部的周面上设有若干个导流孔(2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卧式煎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体(6)与管体(2)之间设有可限制管体(2)轴向移动的限位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卧式煎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一个其头部位于管体内腔、其杆部轴向穿过堵板(23)并伸出导流罩体端盖(62)的螺栓(8);设置于螺栓杆部并分别位于导流罩体端盖(62)内侧和外侧的第一、第二螺母(9、10)将螺栓(8)液密封固定于导流罩体(6)上。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一种卧式煎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密封装置为填料密封装置(7)。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卧式煎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密封装置(7)包括与导流罩体(6)设为一体的填料箱(71),填料箱(71)与管体外壁的环形间隙内设有填料(72),压盖(73)与填料箱凸缘之间设有螺栓夹紧装置(7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式煎饼机,包括烙制滚筒,该烙制滚筒具有一个圆筒形的鏊子体,鏊子体、套体与端盖之间形成封闭的环形空腔;一根沿鏊子体轴线延伸的管体,其中部设有可将其内腔分割成进油腔和回油腔的隔板,管体与鏊子体之间设有若干条进、回油支管;所述管体的两个端部分别套设一个导流罩体,导流罩体与管体端部形成的封闭空间与管体的进油腔或回油腔连通,所述导流罩体与管体之间设有轴密封装置;所述导流罩体与导热油锅炉的导热油循环油路连通并与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利用导热油加热鏊子体,不仅环保卫生,而且受热均匀,通过调节导热油的油温可以方便的调节鏊子体受热温度,有效提高了煎饼的烙制质量。
文档编号A21B5/03GK2838294SQ2005200830
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1日
发明者张福庆 申请人:张福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