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柄白鹅膏菌丝体发酵液制剂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592586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鳞柄白鹅膏菌丝体发酵液制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杨树烂皮病菌的鳞柄白鹅膏菌丝体发酵液抑菌活性 成分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杨树以其适应性广、生长快等特点成为"三北"防护林及用材林 的先锋树种,杨树也是四旁绿化及城市行道树的主要树种。随着杨树栽培 面积的逐年扩大、栽培品种的增加,杨树病虫害问题凸现出来。杨树烂皮 病是危害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由于杨树溃疡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 失,该病导致的树干烂皮斑也严重影响杨树的绿化美化效果。因此,杨树 烂皮病是发展杨树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据调查黑龙江省杨树人工林发病株
率常在30%—40%以上,病死率往往达10%—20%以上,造成林木生长下降和 材质、干形变劣,有的甚至全林毁灭。此外该病还可与蛀干害虫相辅相成、 协同危害。
大型毒菌是一类对人和动物有毒的、不能直接食用的大型真菌,俗称 毒蘑菇、毒菌、毒苷等。全世界已发现的大型毒菌有200余种,我国有180 多种。真菌毒素(mycotoxin)是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已知有 200多种不同的真菌毒素。许多毒菌毒素都有抑菌活性,应用于植物病害
的控制是可行的。大型毒菌毒素的开发必会为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新的有 效途径。鳞柄白鹅膏(J鹏/ /" F/'/Y^a)属于真菌门(Eumycita),担子 菌亚门 (Basidiomycotina ), 层菌纲(Hymenomycetes ), 伞菌目 (Agaricalea ),毒伞科(Amanitaceae ),毒伞属(J咖/ "a)的真菌。该 菌毒性为极毒。目前尚未有利用鳞柄白鹅膏菌丝体发酵液中的抑菌活性成 分防治林木病害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鳞柄白鹅裔菌丝体发酵液抑菌活性成分 控制杨树烂皮病菌制剂的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鳞柄白鹅膏子实体鉴 别一菌种分离、纯化一菌株鉴定一菌丝体液体培养一抑菌活性物质提取。 a、鳞柄白鹅膏子实体鉴别子实体单生至散生,菌盖直径6—15cm,圆锥形至钟形,后平展,中 央凸起,湿时表面有粘性,干时有光泽,白色,有时中央略带黄色,光滑, 菌褶白色,离生,密集,菌柄长8—14cm,直径l一1.2cm,白色,有显著 的鳞片,近柱形,基部膨大呈球状,菌环生于菌柄的上部,白色,膜质, 下垂,不易脱落,菌托白色,苞状,孢子印白色,孢子近球形,无色,光 滑,7—10jim,
b、 菌种分离、纯化
釆用组织分离法,无菌条件下,挑取菌柄与菌盖之间的组织接种于马 铃薯葡萄糖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待组织块上长出菌丝,将菌丝转接到马铃 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上,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配方马铃薯 150-250g,葡萄糖17-20g,琼脂17-20g,水1000ml,
c、 菌株鉴定
釆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将子实体与分离得到的菌丝体分别进行 rDMITS序列鉴定、比对,以证明分离得到的菌株来自于所分离的子实体,
d、 液体培养
釆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在温度23—28-C条件下、160nnp/min摇 床培养15天,
e、 抑菌活性物质提取
将上述培养液超声破碎40-60min,过滤浓缩后,除菌过滤。
本发明的优点是釆用的原料来源丰富、价廉,对杨树烂皮病菌具有 显著的控制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鳞柄白鹅膏菌丝体发酵液抑菌活 性成分具有高效、低毒、无公害等优点,鳞柄白鹅膏菌丝体发酵液抑菌活 性成分对杨树烂皮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74. 24%,对孢子萌发抑制率为 97. 29%。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a、鳞柄白鹅膏子实体鉴别
子实体单生至散生,菌盖直径6—15cm,圆锥形至钟形,后平展,中 央凸起,湿时表面有粘性,干时有光泽,白色,有时中央略带黄色,光滑, 菌褶白色,离生,密集,菌柄长8—14cm,直径l一1.2cm,白色,有显著的鳞片,近柱形,基部膨大呈球状,菌环生于菌柄的上部,白色,膜质, 下垂,不易脱落,菌托白色,苞状,孢子印白色,孢子近球形,无色,光
滑,7—10jim,
b、 菌种分离、纯化
釆用组织分离法,无菌条件下,挑取菌柄与菌盖之间的组织接种于马 铃薯葡萄糖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待组织块上长出菌丝,将菌丝转接到马铃 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上,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配方马铃薯l"g, 葡萄糖17g,琼脂17g,水1000ml,
c、 菌株鉴定
采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将子实体与分离得到的菌丝体分别进行 d)NAITS序列鉴定、比对,以证明分离得到的菌株来自于所分离的子实体,
d、 液体培养
釆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在温度23'C条件下、160rmp/niin摇床培 养15天,
e、 抑菌活性物质提取
将上述培养液超声破碎40-60迈in,过滤浓缩后,除菌过滤。 实施例2、
a、 鳞柄白鹅裔子实体鉴别
子实体单生至散生,菌盖直径6—15cm,圆锥形至钟形,后平展,中 央凸起,湿时表面有粘性,干时有光泽,白色,有时中央略带黄色,光滑, 菌褶白色,离生,密集,菌柄长8—14cm,直径l一1.2cm,白色,有显著 的鳞片,近柱形,基部膨大呈球状,菌环生于菌柄的上部,白色,膜质, 下垂,不易脱落,菌托白色,苞状,孢子印白色,孢子近球形,无色,光 滑,7—10pm,
b、 菌种分离、纯化
釆用组织分离法,无菌条件下,挑取菌柄与菌盖之间的组织接种于马 铃薯葡萄糖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待组织块上长出菌丝,将菌丝转接到马铃 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上,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g, 葡萄糖19g,琼脂19g,水1000ml,
c、 菌株鉴定
采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将子实体与分离得到的菌丝体分别进行d)NAITS序列鉴定、比对,以证明分离得到的菌株来自于所分离的子实体,
d、 液体培养
釆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在温度25。C条件下、160mip/min摇床培 养15天,
e、 抑菌活性物质提取
将上述培养液超声破碎40-60min,过滤浓缩后,除菌过滤。 实施例3、
a、 鳞柄白鹅膏子实体鉴别
子实体单生至散生,菌盖直径6—15cm,圆锥形至钟形,后平展,中
央凸起,湿时表面有粘性,千时有光泽,白色,有时中央略带黄色,光滑, 菌褶白色,离生,密集,菌柄长8—14cm,直径l一1.2cm,白色,有显著 的鳞片,近柱形,基部膨大呈球状,菌环生于菌柄的上部,白色,膜质, 下垂,不易脱落,菌托白色,苞状,孢子印白色,孢子近球形,无色,光 滑,7—10nm,
b、 菌种分离、纯化
釆用组织分离法,无菌条件下,挑取菌柄与菌盖之间的组织接种于马 铃薯葡萄糖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待组织块上长出菌丝,将菌丝转接到马铃 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上,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50g, 葡萄糖20g,琼脂120g,水1000ml,
c、 菌株鉴定
采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将子实体与分离得到的菌丝体分别进行 rDNAITS序列鉴定、比对,以证明分离得到的菌株来自于所分离的子实体,
d、 液体培养
采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在温度2纩C条件下、160rmp/min摇床培 养15天,
e、 抑菌活性物质提取
将上述培养液超声破碎40-60niin,过滤浓缩后,除菌过滤。
权利要求
1. 一种鳞柄白鹅脅菌丝体发酵液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鳞柄白鹅 奢子实体鉴别一菌种分离、纯化一菌株鉴定一菌丝体液体培养一抑菌活性 物质提取。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鳞柄白鹅膏菌丝体发酵液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 征在于a、 鳞柄白鹅裔子实体鉴别子实体单生至散生,菌盖直径6—15cm,圆锥形至钟形,后平展,中央凸起,湿时表面有粘性,干时有光泽,白色,有时中央略带黄色,光滑, 菌褶白色,离生,密集,菌柄长8—14cm,直径1—1.2cm,白色,有显著 的鳞片,近柱形,基部膨大呈球状,菌环生于菌柄的上部,白色,膜质, 下垂,不易脱落,菌托白色,苞状,孢子印白色,孢子近球形,无色,光 滑,7—lOjam,b、 菌种分离、纯化采用组织分离法,无菌条件下,挑取菌柄与菌盖之间的组织接种于马 铃薯葡萄糖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待组织块上长出菌丝,将菌丝转接到马铃 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上,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配方马铃薯 150-250g,葡萄糖17-20g,琼脂17-20g,水1000ml,c、 菌株鉴定釆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将子实体与分离得到的菌丝体分别进行 rDNAITS序列鉴定、比对,以证明分离得到的菌株来自于所分离的子实体,d、 液体培养采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在温度23—28'C条件下、160rmp/min摇床 培养15天,e、 抑菌活性物质提取将上述培养液超声破碎40-60min,过滤浓缩后,除菌过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鳞柄白鹅膏菌丝体发酵液制剂的制备方法。鳞柄白鹅膏子实体鉴别—菌种分离、纯化—菌株鉴定—菌丝体液体培养—抑菌活性物质提取。本发明采用的原料来源丰富、价廉,对杨树烂皮病菌具有显著的控制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鳞柄白鹅膏菌丝体发酵液抑菌活性成分具有高效、低毒、无公害等优点,鳞柄白鹅膏菌丝体发酵液抑菌活性成分对杨树烂皮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74.24%,对孢子萌发抑制率为97.29%。
文档编号C12N1/14GK101311260SQ20071007225
公开日2008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4日
发明者冀瑞卿, 宋瑞清 申请人:东北林业大学;宋瑞清;冀瑞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