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炒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7506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茶叶炒制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炒制机。
技术背景目前茶叶炒制机的鲜叶投加的工作采用手工直接把新鲜茶叶加入炒锅中, 鲜叶投加工作采用手工方式来进行存在着加叶时的每次投加量难以控制的不 足,造成鲜叶投加量的不均匀,进而造成茶叶炒制质量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茶叶炒制机,鲜叶投加工作能按 时按量自动完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茶叶炒制机上设 有支架、炒锅和动力装置,所述茶叶炒制机在炒锅的上方设有定量投加机构, 所述定量投加机构包括料斗,耙齿轴,定量槽,所述料斗横截面呈上面宽下面 窄的v形,所述料斗上部设有进料口,下部设有出料口,所述料斗在出料口竖 直两边向下延伸呈l形,所述料斗通过该延伸部分固定在支架上,所述耙齿轴 表面垂直设有竖齿,所述耙齿轴两端通过轴承I设置在料斗下部,并在一端安 装有传动链轮I ,所述轴承I通过轴承座I固定在料斗上,所述定量槽呈直筒 状并轴向设有一个开口,其横截面呈一个圆环在远离圆心的地方且在垂直半径 的方向上截去一扇环的形状,所述定量槽直径比出料口宽度大,所述开口大小 与出料口大小相同,所述定量槽两端设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延伸至料斗向下呈l形的延伸部分的外部并通过轴承n和轴承座n固定在支架上,所述定量槽 一端的支撑轴上安装有传动链轮n,所述定量槽正对出料口,所述传动链轮i和传动链轮II分别通过传动带与动力装置联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出料口倾斜两侧高度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出料口倾斜最高一侧设有矩形的护叶门,所述护叶门上部通过铰链与料斗 活动连接,所述料斗左右竖直面下部设有弹簧,所述护叶门两端超出料斗左右 竖直面,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护叶门超出料斗竖直面的部分,所述护叶 门底部与出料口倾斜最低一侧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轴承II与料斗之间还设有 凸轮,所述凸轮正对所述护叶门超出料斗竖直面的部分,所述凸轮设有一个与 定量槽开口宽度相同的凸起,所述凸起的方向与开口的方向一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所述竖齿表面光滑呈圆柱状,所述竖齿顶部 为半球形状。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茶叶炒制机具有了新鲜茶叶的定量投加机 构,鲜叶的投加时每次鲜叶投加量可以定量控制,使鲜叶投加均匀;同时提高 了茶叶炒制机的自动化程度,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具体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茶叶炒制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茶叶炒制机的凸轮、护叶门、弹簧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B图; 图4为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茶叶炒制机上设有支架l、炒锅2和动力装置3。动力装置3 采用电动机和变速器组合的方式,在动力装置3外部有多个输出端,每个输出 端可以以不同转速单独输出。在茶叶炒制机顶部设有一个定量投加机构,该定量投加机构包括料斗4,耙齿轴5,定量槽6。如图l、 3所示,料斗4为箱状结 构,其横截面呈上面宽下面窄的V形,上部较宽处设有进料口7、下部较窄处设 有出料口 8。如图4所示,料斗4在出料口 8左右竖直两边设有向下延伸呈L形, 料斗4通过该延伸部分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架1上。如图l、 3所示,出料口8倾 斜两侧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一侧高, 一侦U低。在出料口 8倾斜最高一侧通过铰 链20活动连接矩形护叶门19,因此护叶门19能绕着铰链20进行摆动,护叶门 19两端超出料斗4左右两个竖直面,如图2所示,在料斗4的两个竖直面下部 设有弹簧21,弹簧21的一端与护叶门19超出料斗4左右两个竖直面的部分的 下部连接,使得护叶门19紧贴料斗4,如图3所示,护叶门19底部与出料口 8 倾斜最低一侧处于同一水平面。耙齿轴5表面垂直设有竖齿9,竖齿9表面光滑呈圆柱状,在竖齿9顶部为 半球形状,如图1、 3所示,竖齿9在耙齿轴5表面成四十五度角相邻环状排列。 耙齿轴5两端通过轴承I 10设置在料斗4下部,并在一端安装有传动链轮I 11, 轴承I 10则通过轴承座I 12固定在料斗4上,耙齿轴5刚好正对出料口 8且靠 近出料口 8。定量槽6呈直筒状,其上设有一个轴向矩形的开口 13,使得定量 槽6的横截面呈一个圆环在远离圆心的地方且在垂直半径的方向上截去一扇环 的形状,开口 13大小与出料口 8大小相同;定量槽6两端设有支撑轴14,支撑 轴14穿过料斗4向下呈L形的延伸部分并且通过轴承I115和轴承座I116固定在支架i上,轴承ni5是安装在轴承座ni6内然后固定在支架i上;在与传动链轮I 11同侧的支撑轴14外端安装了传动链轮II 17。安装好的定量槽6刚好与 出料口8接触,因为定量槽6直径比出料口 8宽度大,而且开口13大小与出料 口 8大小相同,所以料斗4内的茶叶都是进入定量槽6内。如图l、 2所示,轴承ni5与料斗4之间还设有凸轮22,凸轮22安装在支撑轴14上,它正对所述护叶门19超出料斗4左右两个竖直面的部分,凸轮22 设有一个与定量槽6开口 13宽度相同的凸起23,安装后凸起23的方向与开口 13的方向一致。传动链轮I 11和传动链轮I117通过传动带18与动力装置3联动,根据实 际工作的需要,传动链轮I 11和传动链轮IU7可以连接在同一输出端上以获得 同样的转速,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输出端获取不同的转速。工作时将新鲜的茶叶 从进料口 7倒入料斗4内,转动的耙齿轴5将茶叶向下搅动,使茶叶落入定量 槽6内。因为有光滑的竖齿9,所以耙齿轴5转动时大大减少了对茶叶的损伤。 定量槽6逆时针转动,此时开口 13与出料口 8分离,当开口 13朝下时落入定 量槽6内的茶叶就倒入炒锅2内。同时定量槽6其它部分将出料口 8挡住。定 量槽6转动一周后其开口 13又与出料口 8相对,继续添加茶叶。落入定量槽6内的茶叶并不是刚好在定量槽6内,有时也满出开口 13,为 了茶叶不致于被定量槽6和料斗4夹碎,凸轮22将护叶门19定开,使出料口 8 变大,此时弹簧21被拉伸。因为凸轮22的凸起23宽度与开口 13宽度一致, 所以当凸轮22离开护叶门19后,出料口8迅速变小,回到原来的状态,使定 量槽6其它部分将出料口 8挡住。转速不变的情况下,落入定量槽6内的茶叶是一定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在 投加时每次鲜叶投加量可以定量控制,使鲜叶投加均匀。
权利要求1、一种茶叶炒制机,所述茶叶炒制机上设有支架(1)、炒锅(2)和动力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炒制机在炒锅(2)的上方设有定量投加机构,所述定量投加机构包括料斗(4),耙齿轴(5),定量槽(6),所述料斗(4)横截面呈上面宽下面窄的V形,所述料斗(4)上部设有进料口(7),下部设有出料口(8),所述料斗(4)在出料口(8)竖直两边向下延伸呈L形,所述料斗(4)通过该延伸部分固定在支架(1)上,所述耙齿轴(5)表面垂直设有竖齿(9),所述耙齿轴(5)两端通过轴承I(10)设置在料斗(4)下部,并在一端安装有传动链轮I(11),所述轴承I(10)通过轴承座I(12)固定在料斗(4)上,所述定量槽(6)呈直筒状并轴向设有一个开口(13),其横截面呈一个圆环在远离圆心的地方且在垂直半径的方向上截去一扇环的形状,所述定量槽(6)直径比出料口(8)宽度大,所述开口(13)大小与出料口(8)大小相同,所述定量槽(6)两端设有支撑轴(14),所述支撑轴(14)延伸至料斗(4)向下呈L形的延伸部分的外部并通过轴承II(15)和轴承座II(16)固定在支架(1)上,所述定量槽(6)一端的支撑轴(14)上安装有传动链轮II(17),所述定量槽(6)正对出料口(8),所述传动链轮I(11)和传动链轮II(17)分别通过传动带(18)与动力装置(3)联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茶叶炒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8)倾斜两 侧高度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出料口 (8)倾斜最高一侧设有矩形的护叶门 (19),所述护叶门(19)上部通过铰链(20)与料斗(4)活动连接,所述料斗(4)左 右竖直面下部设有弹簧(21),所述护叶门(19)两端超出料斗(4)左右竖直面,所 述弹簧(2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护叶门(19)超出料斗(4)竖直面的部分,所述护叶 门(19)底部与出料口 (8)倾斜最低一侧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轴承II (15)与料斗(4) 之间还设有凸轮(22),所述凸轮(22)正对所述护叶门(19)超出料斗(4)竖直 面的部分,所述凸轮(22)设有一个与定量槽(6)开口(13)宽度相同的凸起(23),所述凸起(23)的方向与开口 (13)的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茶叶炒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竖齿(9)表面光滑 呈圆柱状,所述竖齿(9)顶部为半球形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叶炒制机,该茶叶炒制机上设有支架、炒锅和动力装置,所述茶叶炒制机在炒锅的上方设有定量投加机构,所述定量投加机构包括料斗,耙齿轴,定量槽。茶叶炒制机具有了新鲜茶叶的定量投加机构,鲜叶的投加时每次鲜叶投加量可以定量控制,使鲜叶投加均匀;同时提高了茶叶炒制机的自动化程度,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A23F3/06GK201094255SQ20072011334
公开日2008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14日
发明者刘丽敏, 徐锦大, 钭一土, 黄东明 申请人:黄东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