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芦荟清国酱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599218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芦荟清国酱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芦荟清国酱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功能性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 其中也包括调味食品,如酱油、大酱、辣椒酱等,但是,目前调味品只具有 单一的调味功能,缺少保健功能。
芦荟能治百病是几千年来世界各地广泛应用的民间药,很早人们就开始 对芦荟的化学成份进行了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芦荟具有 各种治病作用、药理作用和美容、保健作用等机理之谜也随之解开了。到目 前为止,已从芦荟植物中提取、分离、鉴定和含量测定出化学成份几百种以 上,即芦荟素、大黄素甙、六碳糖、高分子多糖体、芦荟亭、芦荟霉柔等。 还有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并含有很多矿物质、微量元素、各种维生素和 生物刺激素等成份。芦荟呈碱性,经常用芦荟的人,可转变为具有弱碱性体 液的健康状态。利用芦荟制成的各种功能性产品相继问世,如利用戸荟制成 保健饮料、口香糖、芦荟三明治。由于芦荟的口感、味道不易被接受,利用 芦荟研发各种产品还远未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特别是在保健食品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滋补、保健的调味食品,即戸荟清国酱,同时 还公开了一种芦荟清国酱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芦荟清国酱,由黄豆发酵物与黄豆发酵物重量的1%-10%卢荟组成, 经烘干制成,所述的黄豆发酵物指将黄豆用水浸泡,使其充分吸水膨胀,然 后蒸煮,并焖至黄豆呈现红棕色,有豆香味,再将其装入不透光的容器里,
在25-3(TC条件下自然发酵而成。
所述的芦荟为芦荟汁、芦荟干粉或芦荟茎汁与芦荟干粉混合物。 所述的芦荟清国酱可制成粉状或颗粒状。 一种芦荟清国酱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聚
① 制备黄豆发酵物将黄豆用水浸泡,使其充分吸水膨胀,然后蒸煮, 并焖至黄豆呈现红棕色,有豆香味,再将其装入不透光的容器里,在25-30 'C条件下自然发酵而成;
② 混料黄豆发酵物与黄豆发酵物重量的1%-10%芦荟混合,经烘干制成。
本发明首创在调味食品中的清国酱中添加芦荟成份,使芦荟中的有效成 份有机地溶入酱中,使其在具备调味的基础上,同时兼备了保健功能,新制 备的芦荟酱具有新的好味道,能够使消费者接受。经常服用,可以健胃、根 治便秘、美容、消炎,精神面貌大大改善,是一种深受食用者欢迎具有滋补 作用的营养调味食品。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一种芦荟清国酱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聚
① 制备黄豆发酵物将去除杂质用水洗净的黄豆用矿泉水浸泡10-15小
时,使其充分吸水膨胀,然后在10(TC下蒸煮2-5小时,之后在75'C-95'C下 焖3-5小时,黄豆呈现红棕色,略有豆香味,再将其装入不透光的容器里, 用干净的棉布盖好容器口,再用外部盖子好后,在25-3(TC条件下自然发酵 7-20天而成;
② 混料取20kg上述黄豆发酵物与0.2kg的芦荟干粉混合,经烘干制成
粉状或颗粒状。其中的芦荟干粉可以由市场购得,也可按以下方法制备取
经过清洗、灭菌消毒的新鲜芦荟叶,切片,在8(TC 125。C内进行烘干,烘 干时间为1.5 5小时,然后粉碎成40 100目的干粉。
权利要求
1.一种芦荟清国酱,由黄豆发酵物与黄豆发酵物重量的1%-10%芦荟组成,经烘干制成,所述的黄豆发酵物指将黄豆用水浸泡,使其充分吸水膨胀,然后蒸煮,并焖至黄豆呈现红棕色,有豆香味,再将其装入不透光的容器里,在25-30℃条件下自然发酵而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芦荟清国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芦荟为芦荟 汁、芦荟干粉或芦荟茎汁与芦荟干粉混合物。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芦荟清国酱,其特征在于由黄豆发酵物与芦 荼组成并经烘干制成粉状或颗粒状。
4、 一种芦荟清国酱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聚① 制备黄豆发酵物将黄豆用水浸泡,使其充分吸水膨胀,然后蒸煮, 并焖至黄豆呈现红棕色,有豆香味,再将其装入不透光的容器里,在25-30 。C条件下自然发酵而成;② 混料黄豆发酵物与黄豆发酵物重量的1%-10%声荟混合,经烘干制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芦荟清国酱,由黄豆发酵物与黄豆发酵物重量的1%-10%芦荟组成,经烘干制成,所述的黄豆发酵物指将黄豆用水浸泡,使其充分吸水膨胀,然后蒸煮,并焖至黄豆呈现红棕色,有豆香味,再将其装入不透光的容器里,在25-30℃条件下自然发酵而成。本发明首创在调味食品中的清国酱中添加芦荟成份,使芦荟中的有效成份有机地溶入酱中,使其在具备调味的基础上,同时兼备了保健功能,而且消除了常规大酱中的异味,新制备的芦荟酱具有新的好味道,能够使消费者接受。经常服用,可以健胃、根治便秘、美容、消炎,精神面貌大大改善,是一种深受食用者欢迎具有滋补作用的营养调味食品。
文档编号A23L1/202GK101366497SQ20081014505
公开日2009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9日
发明者朴玉莲 申请人:朴玉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