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防治冠心病的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防治冠心病的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保健品的技术领域。技术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冠心病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现在35岁以下的青年人群患冠心病的比例在不断上升,最小的患者只有20岁。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心悸”、“真心痛”等病的范畴,中医疗法对本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可延长心绞痛的发病间歇期,减缓心绞痛发作的程度,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虽然本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认为与高血压的关系密切。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者在临床上非常多见。有研究数据表明,超过20%到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合并有冠心病。冠心病病人往往合并有血压的升高,血压的升高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致使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中医认为此型多为阴虚阳亢证,症见胸膺疼痛或心前区痛,常伴有心烦易怒,头晕胀痛,颜面潮红,口苦咽干,失眠,耳鸣,大便干结,舌质红或暗,苔微黄,脉弦数。由于冠心病发病前没有丝毫预兆,一些病人要不是抢救及时,后果不堪设想。该病只有坚持长 期药物治疗才能获得最大益处,即使感觉好了也不等于病好了,还要继续服药预防、巩固疗效。鉴于这些情况,开发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针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保健品就成了人们急需解决的事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冠心病的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将菊花、生山楂、草决明制成老少皆宜的袋泡茶剂,不仅服用方便,而且工艺科学合理,可以更好保留药物有效成分,治疗作用良好,市场广阔。本发明是这样构成的按照重量组分计算,它是由菊花50 100g,生山楂100 200g,草决明100 200g制作而成。具体来说按照重量组分计算,它是由菊花50g,生山楂150g,草决明150g制作而成。所述的防治冠心病的保健茶的制备方法取菊花、生山楂、草决明,净选,抢水冲选,晾干,烘制,粉碎,封装于袋泡茶滤纸袋中,即得保健茶。具体来说取菊花、生山楂、草决明,净选,抢水冲选,晾干,置60°C烘箱内烘制10小时,粉碎,过50目筛网,封装于袋泡茶滤纸袋中,即得保健茶。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者的临床表现多为阴虚阳亢证,所以治疗原则是平肝潜阳,降低血压。菊花性凉味甘苦,清肝明目;山楂性微温味酸甘,行气散结,消食和胃,降低血脂;草决明性凉味甘苦,清肝明目,降低血压。合而用之,共奏疏风平肝、降脂降压之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产品药物间配伍能够产生协同增效,专门针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者的患者。中药袋泡剂(在日本称泡袋剂)是一种将中药或部分中药提取物适当粉碎后,分装在耐高温浸泡、通透性好的特别滤纸袋中,加溶媒浸泡使用的浸出制剂。本方制成袋泡剂保持了汤剂吸收快的优点,有效成分浸出率要高于传统汤剂。本产品进行了 ISOP致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实验大鼠灌胃后第5 7天,每鼠腹腔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2mg/kg · d,最后I次给药后2h,用ISOP后lh,眼眶取血,作酶学检查,然后处死大鼠,取心脏作病理切片。结果表明,本产品可明显降低血清SGOT、CPK及LDH水平。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例I :菊花50g,生山楂150g,草决明150g
取菊花、生山楂、草决明,净选,抢水冲选,晾干,烘制,粉碎,封装于袋泡茶滤纸袋中,即得袋泡茶10袋,本产品泡服,每日I袋,分次饮用,可每日数次。本发明的实施例2 :菊花50g,生山楂100g,草决明IOOg取菊花、生山楂、草决明,净选,抢水冲选,晾干,烘制,粉碎,封装于袋泡茶滤纸袋中,即得袋泡茶。本发明的实施例3 :菊花100g,生山楂200g,草决明200g取菊花、生山楂、草决明,净选,抢水冲选,晾干,置60°C烘箱内烘制10小时,粉碎,过50目筛网,封装于袋泡茶滤纸袋中,即得袋泡茶。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治冠心病的保健茶,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组分计算,它是由菊花50 100g,生山楂100 200g,草决明100 200g制作而成。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治冠心病的保健茶,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组分计算,它是由菊花50g,生山楂150g,草决明150g制作而成。
3.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防治冠心病的保健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菊花、生山楂、草决明,净选,抢水冲选,晾干,烘制,粉碎,封装于袋泡茶滤纸袋中,即得保健茶。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冠心病的保健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菊花、生山楂、草决明,净选,抢水冲选,晾干,置60°C烘箱内烘制10小时,粉碎,过50目筛网,封装于袋泡茶滤纸袋中,即得保健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防治冠心病的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它由菊花、生山楂、草决明制作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配伍简单,服用方便,疗效好,并且提供了合理可行的制备方法。
文档编号A23F3/34GK102948547SQ201110249619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6日
发明者董根荣 申请人:董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