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团整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201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面团整形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滚轧面团的装置,尤指一种面团整形机。
背景技术
面团整形机是一种可将面团滚轧成特殊形状的装置,其中又以将面团滚轧成圆板状最为常见。现有技术的面团整形机包含有一第一滚轧部、一第一输送带、一感应装置及一位移装置;第一滚轧部设于第一输送带的上方;感应装置及位移装置设于第一输送带上。使用时,面团由上往下放入第一滚轧部中,且被第一滚轧部滚轧拉长成直向长板状,并落入第一输送带上,接着当面团移动到第一输送带的末端而尚未落下时,感应装置感应到面团到达定位,而位移装置便会瞬间反向拉动第一输送带,而面团便因此直接落下于置物盘上。接着由人工将置物盘上的面团取走后,再作二次加工,例如手工将直向长板状的面团横向滚轧,使之横向拉长成圆板状;亦或是将直向长板状的面团垂直转向后,再次放入第一滚轧部,使之同样滚轧成圆板状。然而,不论选择何种方式,面团在滚轧成最终的圆板状前,皆须经历人工搬运及处理,进而无法全自动化,而须耗费人力。请参阅图10及图11所示,接着介绍使第一输送带91瞬间反向移动的装置。第一输送带91设有一环绕带体911及一传动部912,传动部912抵靠环绕带体911的内面;而该位移装置包含有一滚珠螺杆及一配重块92 ;动作时,滚珠螺杆瞬间反向拉动第一输送带91的传动部912,传动部912移动后,配重块92的重量便会将环绕带体911拉紧(如图11所示);而第一输送带91欲恢复位置时,则直接使滚珠螺杆通过传动部912推抵环绕带体911的内面而直接将其推回原位(如图10所示)。然而现有技术的位移装置的缺点在于,通过使用配重块92的重力来拉紧第一输送带91,不仅反应慢,并且稳定性欠佳,因此容易导致第一输送带91打滑或跑偏等问题,尤其当大量且快速滚轧面团,使位移装置往复运动快速时,更是如此。因此,无法全自动化而须耗费人力配合,且反应慢、稳定性欠佳的面团整形机,实有待加以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面团整形机其无法全自动化而须耗费人力配合,并且反应慢、稳定性欠佳的缺点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团整形机,其可达成全自动化的工艺而无需人力配合,并可有效掌控第一输送带的两个方向的移动,由此达到反应快且稳定度闻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的创作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面团整形机,其中包含一架体;一第一滚轧部,其设于架体上;[0012]一第一输送带,其设于架体上,且位于第一滚轧部的下方,第一输送带包含有一环绕带体、一第一传动部及一第二传动部,两个传动部皆穿设于环绕带体内,并抵靠环绕带体的内面;至少一第二 输送带,其设于架体上,且位于第一输送带的下方;至少一第二滚轧部,其设于相对应的第二输送带上,第二滚轧部的滚轧方向与第一滚轧部的滚轧方向垂直;一感应装置,其设于架体上,且对应于第一输送带;一位移装置,其设于架体上,且连接第一输送带,位移装置包含有一转动器及至少一传动条,传动条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输送带的两个传动部,转动器驱动传动条朝两个相对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第二输送带及第二滚轧部于第一输送带的末端下方,并且第二滚轧部与第一滚轧部的滚轧方向垂直,以可使面团经第一滚轧部滚轧后,会再次经历第二滚轧部的垂直方向的滚轧,进而可将面团滚轧成圆板状,而无需人工配合,本实用新型由此达到可完成全自动的设计。通过位移装置的传动条直接连接至第一输送带的两个传动部,以可直接使位移装置的转动器通过传动条从两个相对方向拉动第一输送带,进而有效掌控第一输送带的两个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通过直接使用传动条将之拉回,以可达到反应快且稳定度高的目的。进一步而言,所述的面团整形机,其中位移装置具有两个传动条,其中一传动条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输送带的两个传动部的一端,另一传动条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输送带的两个传动部的另一端。进一步而言,所述的面团整形机,其中位移装置进一步设有一驱动齿轮,驱动齿轮被转动器驱动旋转;传动条为链条,且被驱动齿轮带动。进一步而言,所述的面团整形机,其中位移装置进一步设有两个驱动齿轮,两个驱动齿轮分别位于转动器的相对两侧,且皆被转动器同向驱动旋转;传动条为链条,且两个传动条分别被两个驱动齿轮带动。进一步而言,所述的面团整形机,其中位移装置的转动器为伺服马达。进一步而言,所述的面团整形机,其中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垂直。进一步而言,所述的面团整形机,其中位移装置进一步具有至少一拉力调整器,其设于传动条及第一输送带之间。进一步而言,所述的面团整形机,其中第一输送带的第一传动部包含有一板体部及一杆体部,板体部包含有一平面部及一斜面部,斜面部向下倾斜,平面部及斜面部向上贴靠环绕带体的内面;杆体部连接板体部的斜面部,且抵靠环绕带体的内面。进一步而言,所述的面团整形机,其中架体包含有两个相对直立板体,两个直立板体的内壁面各设有一第一滑槽及一第二滑槽;第一输送带设于该两个直立板体之间,第一传动部的两端各设有一轴承,该两个轴承分别设于两个直立板体的第一滑槽内,第二传动部的两端同样各设有一轴承,该两个轴承分别设于两个直立板体的第二滑槽内。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002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3拿掉第二输送带后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位移装置动作前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位移装置动作后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面团落下时的第一动作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面团落下时的第二动作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面团落下时的第三动作图。图10是现有技术的位移装置动作前的示意图。图11是现有技术的位移装置动作后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架体11直立板体111第一滑槽 112第二滑槽20第一滚轧部 21滚轧轮组22滚轧轮组30第一输送带31环绕带体32传动轮 33第一传动部 331板体部332杆体部333轴承334平面部335斜面部34第二传动部 341轴承35始端36末端40第二输送带 50第二滚轧部60感应装置70位移装置71伺服马达711转动轴72驱动齿轮73传动条74拉力调整器 81面团82面团83面团91第一输送带 911环绕带体912传动部92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示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创作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请参阅图I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面团整形机包含有一架体10、一第一滚轧部20、一第一输送带30、两个第二输送带40、两个第二滚轧部50、一感应装置60及一位移装置70。请参阅图I至图3所示,前述的架体10为两个相对直立板体11,两个直立板体11的内壁面各设有一第一滑槽111及一第二滑槽112。前述的第一滚轧部20设于架体10上,且设有两个上下间隔设置的滚轧轮组21、22,各滚轧轮组21、22包含有两个滚轧轮。前述的第一输送带30设于架体10的两个直立板体11之间,且位于第一滚轧部20的下方,第一输送带30的输送方向为直向向前;第一输送带30包含有一环绕带体31、一传动轮32、一第一传动部33及一第二传动部34,传动轮32及两个传动部33、34皆穿设于环绕带体31内,并抵靠环绕带体31的内面;传动轮32位于环绕带体31的后端,传动轮32对应的环绕带体31处为第一输送带30的始端35 ;第一传动部33位于环绕带体31的前端,并且包含有一板体部331及一杆体部332,板体部331的横向两侧各设有两个轴承333,两侧的轴承333分别设于两个直立板体11的第一滑槽111内;板体部331包含有一平面部334及一斜面部335,斜面部335向下倾斜,平面部334及斜面部335向上贴靠环绕带体31的内面;杆体部332连接斜面部334的前端,且向前抵靠环绕带体31的内面,杆体部332对应的环绕带体31处为第一输送带30的末端36 ;第二传动部34同样位于环绕带体31的前端,且位于第一传动部31之下,第二传动部34为一杆体,且两端各设有两个轴承341,两端的轴承341分别设于两个直立板体11的第二滑槽112内。前述的两个第二输送带40分别贯穿架体10的两个直立板体11,且位于第一输送带30末端36的下方,两个第二输送带40横向设置,且输送方向横向朝外。前述的两个第二滚轧部50分别设于两个第二输送带40上,第二滚轧部50设有至少一滚轧轮组(图中未示),且第二滚轧部50的滚轧方向与第一滚轧部20的滚轧方向垂直。前述的感应装置60设于架体10上,且位于第一输送带30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感应装置60为静电容感应器。请参阅图I、图2及图4所示,前述的位移装置70设于架体10的两个直立板体11之间,且连接第一输送带30,位移装置70包含有一伺服马达71、两个驱动齿轮72、两个传动条73及两个拉力调整器74,伺服马达71的横向两侧各设有一转动轴711,该两个转动轴711同时且同向转动;两个驱动齿轮72分别固设该两个转动轴711,且皆随着转动轴711转动;传动条73为链条,且两个传动条73分别对应于两个驱动齿轮72,并且被驱动齿轮72带动,两个传动条73分别设于第一输送带30的横向两侧,各传动条73 —端连接第一传动部33的斜面部335 ;两个拉力调整器74分别设于第一输送带30的横向两侧,各拉力调整器74 一端连接第二传动部34,另一端连接传动条73的另一端,拉力调整器74可调整两端部的相对距离,进而可调整传动条73的松紧度。使用时,面团81首先由上往下从第一滚轧部20进入,并依序受到两个滚轧轮组21,22的滚轧而变成直向长板状,并且向下落入第一输送带30的始端35,接着长板状的面团82随着第一输送带30前进,当面团82接近第一输送带30的末端36时,感应装置60感应到面团82,便会通知位移装置70开始动作。请参阅图4、图5及图6所示,位移装置70的伺服马达71通过驱动齿轮72转动传动条73,使传动条73向前拉动第一输送带30的第二传动部34,而第二传动部34推动环绕带体31的同时,由于环绕带体31的总长度固定,因此环绕带体31套设第一传动部33处,便会连带第一传动部33 —起向后移动(如图6所示),并使面团82落下至第二输送带40、上(如图7、图8及图9所示);待面团82落下后,伺服马达71便会立刻反向转动,并且改使传动条73向前拉动第一传动部33,并由此让第一传动部33连带第一输送带30回到原位(如图5所示)。请参阅图2所示,面团82落下至其中一第二输送带40后,便随着该第二输送带40横向移动,面团82接着经过第二滚轧部50,并被第二滚轧部50中的滚轧轮滚轧,并由此横向拉撑而成圆板状;到此即完成面团83的整形。本实用新型由此可无需人工配合,而完成全自动的设计。请参阅图I、图2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通过使位移装置70的传动条73直接连接至第一输送带30的两个传动部33、34,以可直接使位移装置70的伺服马达71通过传动条73从两个相对方向拉动第一输送带30,进而有效掌控第一输送带30的两个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直接使用传动条73将其拉回,以可达到反应更快且稳定度更高的目的。另外,当感应装置60感应到面团82后,除通知位移装置70动作外,亦会通知第二输送带40,并使第二输送带40停止转动,以避免面团82落下于移动中的第二输送带40,而 导致长板状的面团角度82产生改变,进而无法与第二滚轧部50垂直,而最终成品亦无法成为圆板状。再者,通过设置两个组第二输送带40及两个第二滚轧部50,以可同时使用于两个面团81 ;两个面团82从第一输送带30落下后,分别掉落于两个第二输送带40,之后分别被两个第二滚轧部50滚轧。而且,通过设置板体部331于第一传动部33,除可支撑面团82重量,并且降低第一输送带30移动时的震动外,其斜面部335更是有助于使面团82落下。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面团整形机,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架体; 一第一滚轧部,其设于架体上; 一第一输送带,其设于架体上,且位于第一滚轧部的下方,第一输送带包含有一环绕带体、一第一传动部及一第二传动部,两个传动部皆穿设于环绕带体内,并抵靠环绕带体的内面; 至少ー第二输送带,其设于架体上,且位于第一输送带的下方; 至少ー第二滚轧部,其设于相对应的第二输送带上,第二滚轧部的滚轧方向与第一滚轧部的滚轧方向垂直; ー感应装置,其设于架体上,且对应于第一输送带; 一位移装置,其设于架体上,且连接第一输送帯,位移装置包含有一转动器及至少ー传动条,传动条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输送带的两个传动部,转动器驱动传动条朝两个相对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面团整形机,其特征在于,位移装置具有两个传动条,其中一传动条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输送带的两个传动部的一端,另ー传动条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输送带的两个传动部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面团整形机,其特征在于,位移装置进ー步设有ー驱动齿轮,驱动齿轮被转动器驱动旋转;传动条为链条,且被驱动齿轮带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团整形机,其特征在干,位移装置进ー步设有两个驱动齿轮,两个驱动齿轮分别位于转动器的相对两侧,且皆被转动器同向驱动旋转;传动条为链条,且两个传动条分别被两个驱动齿轮带动。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面团整形机,其特征在于,位移装置的转动器为伺服马达。
6.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面团整形机,其特征在于,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团整形机,其特征在于,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团整形机,其特征在于,位移装置进ー步具有至少ー拉力调整器,其设于传动条及第一输送带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面团整形机,其特征在干,第一输送带的第一传动部包含有一板体部及ー杆体部,板体部包含有一平面部及一斜面部,斜面部向下倾斜,平面部及斜面部向上贴靠环绕带体的内面;杆体部连接板体部的斜面部,且抵靠环绕带体的内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团整形机,其特征在于,架体包含有两个相对直立板体,两个直立板体的内壁面各设有ー第一滑槽及ー第二滑槽;第一输送带设于该两个直立板体之间,第一传动部的两端各设有ー轴承,该两个轴承分别设于两个直立板体的第一滑槽内,第二传动部的两端同样各设有ー轴承,该两个轴承分别设于两个直立板体的第二滑槽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滚轧面团的面团整形机,其包含有一架体、一第一滚轧部、一第一输送带、至少一第二输送带、至少一第二滚轧部、一感应装置及一位移装置。通过进一步设置第二输送带及第二滚轧部,以可使面团经第一滚轧部滚轧后,会再经历第二滚轧部滚轧,并且两个滚轧部的滚轧方向垂直,进而可滚轧成圆板状,本实用新型由此达到全自动的设计。通过位移装置的传动条直接连接至第一输送带的两个传动部,以可直接使位移装置的转动器通过传动条从两个相对方向拉动第一输送带,进而有效掌控第一输送带的两个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由此达到反应快且稳定度高的目的。
文档编号A21C9/08GK202396363SQ20112053099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6日
发明者陈水土 申请人:新麦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