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965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茶叶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烘干机。
背景技术
烘干是茶叶制作的一个重要工序,其主要目的为去处茶叶里外的所有水份,同时达到茶叶定型以及耐氧化的目的,特别对于扁茶类茶叶如太平猴魁等,其烘干工序更是确保其能最终达到扁平挺直的关键。实际制作中,其茶叶在压扁成型后,方至烘干机中烘干定型;现有较好的烘干设备是木制抽屉式烘箱,就是木板做外框架,烘筛呈层叠码在外框内, 下面用碳火盆或电能烘烤,往往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生产效率极其低下,由于现有高品质茶叶烘干过程仍以烘箱式的手工操作居多,导致其加工制作效率一直难以提升;其次,传统烘干设备的使用寿命低,导致时常需要维护更换,损耗极高,若以万户茶农计算,每年就要砍伐ι万多立方木材、毁近千亩山林,每年要花费3-4仟元用于更换和维修设备,发展经济的同时却破坏了生态资源;如何研发出一种既可保证茶叶成品的高品质需求,又可在提高其生产制作效率的同时满足高使用寿命需求的烘干设备,乃是本领域所迫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茶叶烘干机,既可保证茶叶成品的高品质需求,又极大提高其生产制作效率,工作稳定可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烘干机,包括箱体,箱体内部层叠码置有若干烘筛,烘筛下方设置用于加热烘筛的热源组件,所述烘干机还包括用于提升烘筛的升降装置以及用于托撑并限定提升后烘筛位置的活动托架,所述升降装置的工作端可沿相交或垂直水平面方向作往复动作,所述升降装置存在两种位置状态,其中之一为其工作端驱使最底层烘筛上升至指定位置处,活动托架动作并托撑固定该烘筛,另一种位置状态为其工作端自行回落至初始位置,所述箱体上还开设有用于插入新烘筛的进筛口,所述进筛口位于活动托架与升降装置工作端初始位置之间。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在于一方面,生产效率高,由于摒弃了传统的烘箱式手工操作而采用机械化,其整体工作效率极高,实际使用时,每当最底层烘筛培烘足够,即可通过升降装置将其提升后利用活动托架限位,同时升降装置工作端回落至初始位置,此时升降装置工作端与已限位烘筛之间的间隙即可重新插入新烘筛,从而实现不间断式高效生产;另一方面,由于机械化相对手工操作最为明显的即为其高稳定性以及低劳动强度,从而不但可极大降低工人的工作强度,同时持续利用临近热源组件处的高温区烘培含水分高的新茶叶,半干茶叶技术上提至活动托架以上,操作方便且精确度高,从而确保由其烘培加工出来的茶叶成品能够始终满足其高品质需求。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后视图;图3-4为升降装置初始位置状态示意图;图5为升降装置提升时动作状态示意图;图6-7为升降装置回落时动作状态示意图;图8为图7的I部分局部放大图;图9为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茶叶烘干机,包括箱体10,箱体10内部层叠码置有若干烘筛20,烘筛20下方设置用于加热烘筛20的热源组件30,所述烘干机还包括用于提升烘筛20的升降装置以及用于托撑并限定提升后烘筛20位置的活动托架40,所述升降装置的工作端51可沿相交或垂直水平面方向作往复动作,所述升降装置存在两种位置状态,其中之一为其工作端51驱使最底层烘筛20上升至指定位置处,活动托架40动作并托撑固定该烘筛20,另一种位置状态为其工作端51自行回落至初始位置,所述箱体10上还开设有用于插入新烘筛的进筛口 11,所述进筛口 11位于活动托架40与升降装置工作端51初始位置之间。其实际结构参照图1-2所示,在其实际使用时,每当最底层烘筛20培烘时间或培烘程度足够,即可通过升降装置工作端51将该烘筛20提升至相应高度位置处后,利用活动托架40对其进行限位固定,此后升降装置工作端51再回落至初始位置,这时,由于升降装置工作端51与已限位的烘筛20之间产生足够间隙(实际上此时的间隙即构成用于插入新烘筛的进筛口 11),之后在此间隙内重新插入新烘筛,从而实现不间断式高效生产,也即是说,本发明通过不断的上提烘培足够的已加热烘筛20,以达到不断在离热源组件30最近位置处插入新烘筛的目的,从而确保含水分最高的新烘筛能够快速进入半干状态,此后再将其提升并再次放入含水分高的新一轮烘筛20,从而实现高效生产;当然,使用时可相应将其骨架等主要部位选用不锈钢等高强度材料,从而确保其使用寿命满足用户所需,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如图1所示,所述箱体10外形呈中空的方筒状,也就是说,此时其中空腔部即构成用于容纳烘筛20的培烘腔,同时,所述进筛口 11开设于箱体10前端,所述活动托架40至少一对的设置于箱体10两侧壁位置处。当升降装置提升烘筛20至指定位置处时,利用活动托架40的两侧挡位作用,实现其对于已提升烘筛的限位目的。此处对升降装置的具体结构作如下限定所述升降装置包括T形杆52以及用于引导T形杆52沿相交或垂直水平面方向动作的导向单元,所述工作端51呈拨杆状凸设于 T形杆52的横杆段上,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操纵杆53,所述操纵杆53呈杠杆状铰接于箱体 10侧壁上,所述操纵杆53沿其长度方向顺延并与T形杆52的竖杆段相交并构成铰支配合。 上述机构的具体工作流程即为当最底层烘筛20烘培足够,此时或手动或机器拨动操纵杆 53,操纵杆53通过铰接点的杠杆作用撬动T形杆52,T形杆52受限于导向单元而作相交或垂直水平面方向动作,最终位于T形杆52上的工作端51则相应的实现拨动最底层烘筛20 动作,以实现抬升烘筛目的。
进一步的,如图1-及图4、图7所示,所述箱体10侧壁上贯穿开设有直槽12,所述直槽12槽长方向垂直水平面方向且构成引导T形杆52动作方向的导向单元,换句话说,此时的T形杆52及其工作端51的动作方向即为垂直水平面方向动作;所述升降装置的工作端51呈直杆状且其长度方向垂直T形杆52杆体所在平面设置。更进一步的,考虑到升降装置提升烘筛20时的受力平衡性,所述T形杆52以及位于其上的工作端51均成对的对称分布于箱体10两外侧壁处;同时,相应采用中间动力传输部件实现两侧部件的联动动作,具体为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传动轴55,所述传动轴55水平贯穿箱体10两侧壁,所述传动轴阳两端均对称设置有直角弯折段551,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传动轴阳的直角弯折段551与T形杆52竖直段的连接杆M,所述传动轴55 的直角弯折段阳1、T形杆52竖直段以及连接杆M共同构成曲柄滑块式配合。传动轴55 具体结构如图9所示,实际操作时,当操纵杆53动作并最终带动位于该侧的T形杆52动作时,该侧T形杆52的往复直线动作带动连接杆M并最终驱动传动轴55的位于该侧的直角弯折段551作摆动动作,由于直角弯折段551以及各部件均对称布置于传动轴55两端,此时位于箱体10另外一侧壁处的各部件也即完全对应该侧部件实现镜像动作,从而最终实现两侧部件的同步联动操作。进一步的,为具体实现活动托架40的结构如图3-7所示,所述活动托架40为两对且两两对称布置于箱体10两侧壁处,所述活动托架40呈合页式翻板结构,其铰接边固定于箱体10侧壁上,翻板侧呈平置设置,所述箱体10侧壁上相应开设有避让翻板侧上翻动作路径的预留孔13。实际上,其活动托架40之所以能够实现对于烘筛20的单方向动作限定,完全依赖于箱体10本身上设置的预留孔13的位置,由于箱体10上的用于安装活动托架40的孔部下方完全托撑活动托架40的翻板侧,而在其上方布置避让其上翻动作路径的预留空隙,从而保证其只能产生单方向动作;使用时可参考本发明的活动托架40,其直接采用金属合页,通过固定其一侧边而使用其另一侧边作为翻板侧,原材料无需后期加工而可直接使用,极其方便快捷。进一步的,为便于实际操作,所述烘干机还包括由其进筛口 11向箱体10内顺延水平布置的导轨部60,这样,每当最底层烘筛20培烘足够并上升时,即可沿导轨部60向内插入新烘筛,此外,如图3-8所示,所述导轨部60上表面处沿其导向方向均布设置辊轮单元 61。进一步的,为最大化箱体10内部的热能利用,保证其烘培效率,所述箱体10内壁均贴附有远红外反射层70。此外,其热源组件30也相应包括电热管31以及用于可控调温电热管31的电控箱32 ;其电控箱32可相应包括调压器、可控硅、电压表、温度显示仪、温度传感器等,其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显示仪用专用电缆联接。更进一步的,为便于工作人员人工操作,所述操纵杆53相对铰支端的另一端处设置有便于踩踏的踏板部531,其踏板部531实际位置即位于进筛口 11 一端的旁侧偏下位置处。此处结合图3-7对本发明的动作流程做如下阐述(1)、打开热源组件30,利用电控箱32调电热管31工作温度至合适度数,将已装好茶叶的新烘筛通过进筛口 11插入箱体10中,记该烘筛为第一屉,此时第一屉烘筛被导轨部 60托撑于活动托架40与升降装置工作端51初始位置之间,如图3-4所示。
(2)、待第一屉烘筛烘至五成干时,工作人员脚踩操纵踏板部531,操作杆53动作并最终驱动升降装置工作端51抬升将第一屉烘筛向上动作,第一屉烘筛筛体在触碰沿箱体10两侧壁对称布置的四个活动托架40后,自然将活动托架40向上顶起,如图5所示;(3)、活动托架40上翻后,第一屉烘筛继续在升降装置工作端51的抬升作用下作上升动作,当第一屉烘筛超过活动托架40最大翻转位置后,活动托架40则自动回落至初始水平位置;(4)、工作人员松开踏板部531回位,失去升降装置工作端51抬升支撑力的第一屉烘筛在自重下回落,并被四个活动托架40的水平回落后的翻板侧托住,升降装置工作端51 继续回复至初始位置,等待下一轮新烘筛,如图6-7所示;0)、此时继续由进筛口 11插入已装好的新一轮烘筛,记为第二屉,待第二屉烘筛烘至五成干时,工作人员脚踩操纵踏板部531,第二屉烘筛在升降装置工作段51作用下上升,同时将活动托架40顶开并将第一屉烘筛同时顶起,第二屉烘筛超过活动托架40最大翻转位置后,活动托架40则自动回落至初始水平位置;松开踏板部531回位,上升的全部烘筛再次回落并被四个活动托架40的水平回落后的翻板侧托住;继续由进筛口 11插入下一屉, 重复上述步骤;(5)、待箱体10培烘腔内达到最大屉数时,每当需插入待烘的新一轮烘筛前,先取出位于最上层的烘筛(此时此屉已烘干并可以由其方筒状箱体10上方直接取出),之后再插入待烘的新一轮烘筛,如此循环;使用时,通过调节热源组件30的电热管31温度大小,从而确保烘筛20在到达箱体10内最上层时,其所烘茶叶可达到所需干度需求。
权利要求
1.一种茶叶烘干机,包括箱体(10),箱体(10)内部层叠码置有若干烘筛(20),烘筛 (20)下方设置用于加热烘筛00)的热源组件(30),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机还包括用于提升烘筛00)的升降装置以及用于托撑并限定提升后烘筛00)位置的活动托架(40),所述升降装置的工作端(51)可沿相交或垂直水平面方向作往复动作,所述升降装置存在两种位置状态,其中之一为其工作端(51)驱使最底层烘筛00)上升至指定位置处,活动托架 (40)动作并托撑固定该烘筛(20),另一种位置状态为其工作端(51)自行回落至初始位置, 所述箱体(10)上还开设有用于插入新烘筛的进筛口(11),所述进筛口(11)位于活动托架 (40)与升降装置工作端(51)初始位置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外形呈中空的方筒状,其中空腔部构成用于容纳烘筛00)的培烘腔,所述进筛口(11)开设于箱体(10)前端, 所述活动托架GO)至少一对的设置于箱体(10)两侧壁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T形杆(52)以及用于引导T形杆(52)沿相交或垂直水平面方向动作的导向单元,所述工作端(51)呈拨杆状凸设于T形杆(5 的横杆段上,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操纵杆(53),所述操纵杆(53)呈杠杆状铰接于箱体(10)侧壁上,所述操纵杆(5 沿其长度方向顺延并与T形杆(5 的竖杆段相交并构成铰支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侧壁上贯穿开设有直槽(12),所述直槽(1 槽长方向垂直水平面方向且构成引导T形杆(5 动作方向的导向单元,所述升降装置的工作端(51)呈直杆状且其长度方向垂直T形杆(5 杆体所在平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杆(52)以及位于其上的工作端(51)均成对的对称分布于箱体(10)两外侧壁处,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传动轴 ( ),所述传动轴(5 水平贯穿箱体(10)两侧壁,所述传动轴(5 两端均对称设置有直角弯折段(551),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传动轴(5 的直角弯折段(551)与T形杆 (52)竖直段的连接杆(M),所述传动轴(5 的直角弯折段(551)、T形杆(5 竖直段以及连接杆(54)共同构成曲柄滑块式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托架GO)为两对且两两对称布置于箱体(10)两侧壁处,所述活动托架GO)呈合页式翻板结构,其铰接边固定于箱体(10)侧壁上,翻板侧呈平置设置,所述箱体(10)侧壁上相应开设有避让翻板侧上翻动作路径的预留孔(13)。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机还包括由其进筛口(11)向箱体(10)内顺延水平布置的导轨部(60),所述导轨部(60)上表面处沿其导向方向均布设置辊轮单元(6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内壁均贴附有远红外反射层(7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组件(30)包括电热管 (31)以及用于可控调温电热管(31)的电控箱(32)。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5 相对铰支端的另一端处设置有便于踩踏的踏板部(531)。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烘干机。本发明包括箱体,箱体内部层叠码置有若干烘筛,烘筛下方设置用于加热烘筛的热源组件,烘干机还包括用于提升烘筛的升降装置以及用于托撑并限定提升后烘筛位置的活动托架,升降装置的工作端可沿相交或垂直水平面方向作往复动作,升降装置存在两种位置状态,其中之一为其工作端驱使最底层烘筛上升至指定位置处,活动托架动作并托撑固定该烘筛,另一种位置状态为其工作端自行回落至初始位置,箱体上还开设有用于插入新烘筛的进筛口,进筛口位于活动托架与升降装置工作端初始位置之间。本发明既可保证茶叶成品的高品质需求,又极大提高其生产制作效率,工作稳定可靠。
文档编号A23F3/06GK102524440SQ20121001155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4日
发明者余少华 申请人:余少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