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培养区域可分隔的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培养皿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培养区域可分隔的培养皿。
背景技术:
现在实验室所用培养皿规格很多,一般为直径包括3. 5、6、9、10cm的培养皿,其底面积分别为8、21、49、55cm2,可加的培养基的量为3. 0,5. O、10. O、10. OmL,可获得的细胞量分别为2. 0、5. 2、12. 2、13. 7 X IO6个。其中直径9cm的应用较多。上述培养皿结构相同,均由一个底和一个盖组成。一般由玻璃或者塑料作成,用作培养细菌的器材。然而在进行生长谱测定、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等实验及菌种选育时筛选、鉴定突变菌株时,由于在同一空间内操作,所以常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I、测定生长谱时,操作稍有不慎,经常出现长出的菌膜相互连片,以致不能判断究竟是哪种生长因子在影响菌株的生长。2、产生的抑菌圈或降解透明圈相互干扰,不能准确其直径,结果只好重复试验。3、菌种选育时筛选、鉴定突变菌株时需要大量培养皿,清洗、灭菌工作巨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培养区域可分隔的培养皿,可以将培养皿分隔成不同的区域,便于不同条件微生物的培养和筛选。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培养区域可分隔的培养皿,包括培养皿底和培养皿盖,培养皿底中设有分隔器,分隔器由一个或多个分隔片构成,分隔器的直径与培养皿底的内径大小相等。所述的分隔器由I 5个分隔片组成,将培养皿底均匀分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培养区域可分隔的培养皿,通过在培养皿底中设置分隔器,将其均勻分开成2 5部分。在培养皿中倒入菌悬液和培养基后,将经灭菌的分隔器放入,冷凝后培养基自然形成不同的分隔区域,从而便于不同条件的操作,即使技术不够熟练的操作人员也能很好的进行不同培养条件的选择与区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培养区域可分隔的培养皿,不仅可以使高技术要求的工作简单化,而且也节省了大量培养皿的使用量,从而节省清洗灭菌工作,大大减少了实验人员的工作量,也节省了培养皿的购买支出,从而达到操作准确、省力又经济的效果。
图1-1 1-4为分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1 2-4为分隔器将培养皿不同等分的均分;图3-1 3-4为分隔器将培养皿不同等分的均分的俯视图。其中1为培养皿底,2为分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参见图1-1 图3-4,一种培养区域可分隔的培养皿,包括培养皿底和培养皿盖,培养皿底I中设有分隔器2,分隔器2由一个或多个分隔片构成,分隔器2的直径与培养皿底I的内径大小相等。具体的分隔器可由I 5个分隔片组成,将培养皿底均匀分开,如图2-1 图3-4所示,可将其均匀分成2、3、4、5等分。
当使用单分格时可以在分割的两侧倾注不同的培养基如图2-1所示,两侧接种同一菌种。例如左侧倾注EMB培养基;右侧倾注普通牛肉高蛋白胨培养基,两侧分别接种大肠杆菌,可对比两侧菌落特征。当使用多分格时可以在分割的两侧倾注不同的培养基如图2-2 2-4所示,可先在培养皿中倒入基本培养基(MM)及菌悬液,待凝固后在不同的分隔内点加各种营养因子,以确定该菌的营养谱系,或确定该菌的营养缺陷类型。使用这种培养皿分隔器第一,可大大降低试验的失败率,即使初学者也能够很精准地操作;第二,可大大降低培养皿的使用量,既节约了试验投入又避免了培养皿洗涤、灭菌的工作量。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提高试验的精准度,又解决了困扰微生物工作者的工作量巨大的传统问题;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和市场价值。
权利要求1.一种培养区域可分隔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皿底和培养皿盖,培养皿底中设有分隔器,分隔器由一个或多个分隔片构成,分隔器的直径与培养皿底的内径大小相等。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培养区域可分隔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隔器由I 5个分隔片组成,将培养皿底均勻分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培养区域可分隔的培养皿,包括培养皿底和培养皿盖,培养皿底中设有分隔器,分隔器由一个或多个分隔片构成,分隔器的直径与培养皿底的内径大小相等。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培养皿底中设置分隔器,将其均匀分开成2~5部分。在培养皿中倒入菌悬液和培养基后,将经灭菌的分隔器放入,冷凝后培养基自然形成不同的分隔区域,从而便于不同条件的操作,即使技术不够熟练的操作人员也能很好的进行不同培养条件的选择与区分。不仅可以使高技术要求的工作简单化,而且也节省了大量培养皿的使用量,从而达到操作准确、省力又经济的效果。
文档编号C12M1/22GK202610230SQ201220246639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9日
发明者田颖 申请人:陕西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