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加热滚筒炒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737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磁加热滚筒炒茶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加热滚筒炒茶机。
背景技术
由于电磁加热具有加热速度快、热能损耗少、安全环保等特点,电磁加热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领域。目前,对于茶叶炒制过程中所运用的滚筒式炒茶机,在对旋转金属滚筒加热的方式一般采用电热丝、电热管等发热体在滚筒外围一定距离对旋转的滚筒进行加热,这类加热方式存在以下缺点:由于滚筒处于旋转状态,发热体和滚筒之间不能直接接触,只能保持相对较大的安全距离,热能传递至滚筒之间的传输方式是空气热传导和部分热辐射,为此造成热能传输产生较大的损失,且电热丝、电热管等发热体自身的电能转换效率低,电能使用效益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加热滚筒炒茶机,其采用目前技术已相当成熟的电磁加热取代传统的电热丝、电热管等加热方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能消耗量大,加热速度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电磁加热滚筒炒茶机,包括滚筒和安装在滚筒外部的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内壁两侧布置有线圈支架,线圈支架内的凹槽中安装有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为铜制线圈,且呈圆形、椭圆形或矩形。所述电磁线圈的中轴线高度与所述滚筒的中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电磁线圈至少有一个。所述电磁线圈与滚筒外壁的距离为I 3CM。所述电磁线圈为弧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加热滚筒炒茶机,采用电磁加热技术取代传统的电热丝、电热管的加热方式,其具有加热效率高、电能损耗少、节能环保的优点,且将电磁线圈安装在壳体内壁,使其与外界隔绝,进一步防止了热量的流失。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线圈支架,2-电磁线圈,3-滚筒,4-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说明,但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加热滚筒炒茶机,包括滚筒3和安装在滚筒3外部的壳体4,其中:所述壳体4内壁两侧布置有线圈支架1,线圈支架I内的凹槽中安装有电磁线圈2。所述电磁线圈2为铜制线圈,且呈圆形、椭圆形或矩形。所述电磁线圈2的中轴线高度与所述滚筒3的中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电磁线圈2至少有一个,可根据具体加热需求采用一个或多个电磁线圈2。所述电磁线圈2与滚筒3外壁的距离为I 3CM,能根据具体的加热要求作调整。所述电磁线圈2为弧形,能保证电磁线圈2与滚筒3的距离均匀,实现了均匀受热的效果。实施例1:安装布置完炒茶机,将两个圆形电磁线圈2分别安装在左右两个线圈支架I内,电磁线圈2与滚筒3外壁之间的距离为1CM,滚筒3内装入需炒制的茶叶,启动电机(图中未示出),驱动滚筒3在壳体4内滚动,接通电源,电磁线圈2开始工作,将电能持续不断地转变为热能,加热滚动状态的滚筒3,进而为茶叶加热。实施例2:安装布置完炒茶机,将四个椭圆形电磁线圈2分别安装在左右两个线圈支架I内,一个线圈支架I内安装两个电磁线圈2,电磁线圈2与滚筒3外壁之间的距离为2CM,滚筒3内装入需炒制的茶叶,启动电机(图中未示出),驱动滚筒3在壳体4内滚动,接通电源,电磁线圈2开始工作,将电能持续不断地转变为热能,加热滚动状态的滚筒3,进而为茶叶加热。实施例3:安装布置完炒茶机,将八个矩形电磁线圈2分别安装在左右两个线圈支架I内,一个线圈支架I内安装四个电磁线圈2,电磁线圈2与滚筒3外壁之间的距离为3CM,滚筒3内装入需炒制的茶叶,启动电机(图中未示出),驱动滚筒3在壳体4内滚动,接通电源,电磁线圈2开始工作,将电能持续不断地转变为热能,加热滚动状态的滚筒3,进而为茶叶加热。
权利要求1.一种电磁加热滚筒炒茶机,包括滚筒(3)和安装在滚筒(3)外部的壳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内壁两侧布置有线圈支架(I),线圈支架(I)内的凹槽中安装有电磁线圈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滚筒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2)为铜制线圈,且呈圆形、椭圆形或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滚筒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2)的中轴线高度与所述滚筒(3)的中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滚筒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2)至少有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滚筒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2)与滚筒(3)外壁的距离为I 3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滚筒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2)为弧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加热滚筒炒茶机,包括滚筒和安装在滚筒外部的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内壁两侧布置有线圈支架,线圈支架内的凹槽中安装有电磁线圈。该炒茶机采用电磁加热技术取代传统的电热丝、电热管的加热技术,其具有加热效率高、电能损耗少、节能环保的优点。
文档编号A23F3/06GK202958649SQ201220635900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7日
发明者蹇清卯 申请人:蹇清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