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250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解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黑茶、普洱茶等压紧茶的分开、解散工具。
背景技术
紧压茶的生产工艺中采用的是蒸压成型,成品一般都致密厚硬,多呈块状结构,切取不易,如湖南安化的黑茶、云南的普洱茶以及西藏的砖茶都属于此类。一般人们使用小刀或锉刀等工具抠挖。如专利号为201010118146.8,名称为“黑茶刀”的申请即属于此类。此类工具的不足是费时费力,容易弄坏整块茶饼。对于比较厚实的紧压茶,或者是力气小的人而言,切取就更为不易。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工具存在的费时费力、切取茶叶不方便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方便省力的工具。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解茶器包括有上剪部、下剪部及上握柄、下握柄,上剪部及下剪部的端头均为齿状或其中之一的端头为齿状。所述端头的齿状可以是齿钉形状或者是锯齿形状。所述上握柄及下握柄之间安装有连杆、推爪省力机构。所述上握柄及下握柄之间安装有棘轮、传动轮减速传动省力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有意效果:因为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钳型工具的杠杆原理,只需在握柄上施加较小的手力便可转化剪部端头的较大的功力,并且,上剪部及下剪部的端头被设计成齿状,更容易抠挖进茶饼内,因此与锉刀等工具比较起来,分开、切取茶叶会要方便很多。对于需要分散非常厚实的砖茶的情况,还可在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握柄间安装省力机构,能更加有效地分割砖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上剪部及下剪部的端头均为齿钉形状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向的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剪部的端头为锯齿形状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向的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握柄及下握柄之间安装有连杆、推爪省力机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握柄及下握柄之间安装有棘轮、传动轮减速传动省力机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上剪部、2-下剪部、3-上握柄、4-下握柄、5-齿钉、6-锯齿、7-连杆、8-推爪、9-棘轮、1 0-传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参见图1一图4,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钳型工具的杠杆原理,包括上剪部1、下剪部2及上握柄3、下握柄4,本实用新型既可以设计成上剪部I及下剪部2的端头均为齿状,也可以设计成上剪部及下剪部的其中之一的端头为齿状。如图4所示即为上剪部的端头为齿状,下剪部端头为平板状。端头的齿状既可以是如图2中的齿钉5,也可以是如图4中的锯齿6。为了分解更加厚实的砖茶,本实用新型还可在上握柄3及下握柄4之间安装省力机构,这种省力机构均为现有技术,可以参照现有的水管剪的结构,比如参照专利号为200520128075.4的图1中安装有连杆7、推爪8的省力机构;或者是图7中安装了棘轮9、传动轮IO的减速 传动省力机构。
权利要求1.一种解茶器,其包括有上剪部(I)、下剪部(2)及上握柄(3)、下握柄(4),其特征在于:上剪部(I)及下剪部(2)的端头均为齿状或其中之一的端头为齿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茶器,其特征在于:上剪部(I)及下剪部(2)端头的齿状为齿钉形状或锯齿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茶器,其特征在于:上握柄(3)及下握柄(4)之间安装有连杆、推爪省力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茶器,其特征在于:上握柄(3)及下握柄(4)之间安装有棘轮、传动轮减 速传动省力机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黑茶、普洱茶等压紧茶的分开、解散工具。该解茶器包括有上剪部、下剪部及上握柄、下握柄,上剪部及下剪部的端头均为齿状或其中之一的端头为齿状。所述端头的齿状可以是齿钉形状或者是锯齿形状。所述上握柄及下握柄之间安装有连杆、推爪省力机构。所述上握柄及下握柄之间安装有棘轮、传动轮减速传动省力机构。因为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钳型工具的杠杆原理,只需在握柄上施加较小的手力便可转化剪部端头的较大的功力,并且,上剪部及下剪部的端头被设计成齿状,更容易抠挖进茶饼内,因此与锉刀等工具比较起来,分开、切取茶叶会要方便很多。对于需要分散非常厚实的砖茶的情况,还可在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握柄间安装省力机构,能更加有效地分割砖茶。
文档编号A23F3/06GK203105512SQ2013201059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8日
发明者张凌宏 申请人:张凌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