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柔比星诱导建立的乳腺癌多药耐药性细胞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5552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表柔比星诱导建立的乳腺癌多药耐药性细胞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表柔比星诱导建立的乳腺癌多药耐药性细胞株,其保藏编号为:CCTCCC201439。本发明还提供了其构建方法。本发明成功建立了MDA-MB-231/EPI耐药株,耐药指数为26.27倍,对紫杉醇、依托泊苷、顺铂产生了明显的交叉耐药性。为以下相关研究提供耐药肿瘤细胞模型:研究耐药肿瘤细胞形态学及生物学特点、研究肿瘤多药耐药机制、分析化疗药物敏感性及筛选化疗药物、开发肿瘤耐药逆转药物、研发更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等。
【专利说明】一种表柔比星诱导建立的乳腺癌多药耐药性细胞株及其构 建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柔比星诱导建立的乳腺癌多药耐药性细胞株。

【背景技术】
[000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乳腺癌的发病人数约有 120万人,约50万人死于乳腺癌。乳腺癌属全身性疾病,综合治疗非常关键,其中化疗是不 可替代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多药耐药常导致治疗失败及后期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严重威 胁患者生存。肿瘤细胞在化疗中产生的耐药性常表现为多药耐药,即同时对多种结构和作 用机制不同的化疗药物产生交叉耐药的现象,它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肿瘤耐药 细胞株已成为重要的工具,大量研究利用它来揭示肿瘤细胞的耐药机制、研究肿瘤细胞的 耐药性逆转、开发及评价新的抗癌方法等,建立肿瘤耐药细胞株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0003] 蒽环类(阿霉素、表柔比星)为主的乳腺癌化疗方案(CAF/CEF)是目前国际最常 用的联合化疗方案。但是,由于阿霉素对心脏有累积的、浓度依赖性的慢性毒性,其使用 及治疗剂量常受限制,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阿霉素的疗效。表柔比星(表阿霉素, Epirubicin)是阿霉素的同分异构体,其氨基糖链4'端羟基发生变形。表柔比星的抗肿 瘤效果与阿霉素相当甚至更好,而其细胞毒性和心脏损害都明显降低,将表柔比星使用 较大剂量用于一线治疗后,其乳腺癌治疗的有效率可达60%以上,高于多柔比星的有效率 (249Γ38%)。所以目前临床上大量使用表柔比星代替阿霉素而作为乳腺癌的基础化疗用药。
[0004] 表柔比星(表阿霉素,Epirubicin)是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中的一种代表性药物, 为阿霉素的同分异构体,是一种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多种转移性肿瘤均有疗效。其作 用机制有两个:一、通过嵌入DNA碱基对之间干扰其转录过程,使mRNA的形成受抑制,从而 阻止DNA和RNA的合成。二、对拓扑异构酶II(topoisomerase type II)的活性有抑制作 用,从而导致基因组DNA的崩解。
[0005] MDA-MB-231细胞是乳腺癌细胞株,是从一名51岁的白人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胸水 中分离建立的,是研究乳腺癌很常用的一种细胞株。国内外建立乳腺癌对阿霉素的耐药细 胞株已经很常用,而表柔比星的耐药细胞株仍较少见。本发明是首次建立MDA-MB-231细胞 对表柔比星的耐药细胞株,建立乳腺癌对表柔比星耐药细胞株能够为肿瘤耐药相关研究提 供必要的研究模型,具有实用价值。
[0006] 中国专利CN101503675中提出:肿瘤耐药细胞株的建立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逐 步增加药物浓度、持续诱导法,二是大剂量冲击间断给药法。国内外均有研究对这两种方法 进行了比较,认为不同诱导方式可能获得不同耐药机理的耐药细胞株,同时也可能影响肿 瘤细胞耐药程度,持续诱导比冲击诱导更易产生耐药性。持续诱导法以肿瘤细胞最终能在 特定浓度化疗药物中稳定生长作为诱导成功的判定标准,细胞耐药性稳定、直观,因此本发 明主要采用该法来诱导耐药细胞的产生。
[0007] 肿瘤细胞耐药程度的判定常用耐药指数(resistant index, RI)来表示,RI是耐 药细胞半数抑制浓度(50%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与亲代细胞半数抑制浓度 的比值。Snow等按耐药指数的高低将耐药性分为低度(〈5)、中度(5-15)、高度(> 15)。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表柔比星诱导建立的乳腺癌多药耐药性细胞株。
[0009]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表柔比星诱导建立的乳腺癌多药耐药性细胞株:人乳腺癌表柔 比星耐药细胞株MDA-MB-231/EP1,其保藏编号为:CCTCC C201439。
[0010] 保藏日期:2014年4月4日; 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hina Center for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保藏单位简称:CCTCC ; 保藏单位地址:中国武汉市武汉大学; 保藏编号:CCTCC C201439。
[0011]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乳腺癌多药耐药性细胞株的构建方法: 1. 将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常规培养于含有100U/ml青霉素,100 μ g/ml链霉素 和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置于37°C、5% C02、95%湿度培养箱中维持培养; 2. 培养至70%-90%贴壁率时,弃上清,加入表柔比星,使其作用浓度为0. 05-0. 07mg/l, 在37°C、5% C02、95%湿度条件下继续培养,24小时后换入新鲜的培养液,继续培养,历经6-8 周,细胞稳定生长,传代2次; 3. 适当增加表柔比星的作用浓度,在37°C、5% C02、95%湿度条件下继续培养,24小时 后换入新鲜的培养液,继续培养,历经6-8周,细胞稳定生长,传代2次; 4. 重复步骤(3),直到获得能含5. 5-6. 5mg/l表柔比星的培养体系中稳定生长、传代及 复苏的MDA-MB-231/EPI细胞株。
[0012] 优选地,所述适当增加表柔比星的作用浓度是采用0· 05-0. 07mg/l、0. 1-0. 15mg/ 1、0· 2-0. 3mg/l、0. 4-0. 6mg/l、0. 8-1. 2mg/l、l. 8-2. 5mg/l、3. 5-4. 5mg/l、5. 5-6. 5mg/l 这 8 个浓度梯度。
[0013]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多药耐药性细胞株在耐表柔比星、紫杉醇、依托泊苷、顺钼中的 应用。
[0014] 优选地,所述多药耐药性细胞株耐表柔比星的指数为26. 27倍、耐紫杉醇的指数 为12. 261倍、耐依托泊苷的指数为1. 739倍、耐顺钼的指数为3. 834倍。
[0015] 本发明建立了人乳腺癌耐药株MDA-MB-231/EPI,为以下相关研究提供耐药肿瘤细 胞模型:研究耐药肿瘤细胞形态学及生物学特点、研究肿瘤多药耐药机制、分析化疗药物敏 感性及筛选化疗药物、开发肿瘤耐药逆转药物、研发更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等。
[0016] 本发明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药物敏感试验、细胞周期、P-gp蛋白表达 和功能以及MRP1 mRNA水平检测,评价乳腺癌多药耐药株MDA-MB-231/EPI的生物学特性, 结果成功建立了 MDA-MB-231/EPI耐药株,耐药指数为26. 27倍,对紫杉醇、依托泊苷、顺钼 产生了明显的交叉耐药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0018] 图1是倒置相差显微镜下MDA-MB-231细胞观察图(X 100); 图2是倒置相差显微镜下MDA-MB-231/EPI细胞观察图(X 100); 图3是普通光学显微镜下MDA-MB-231细胞HE染色图(X200); 图4是普通光学显微镜下MDA-MB-231/EPI细胞HE染色图(X200); 图5是耐药MDA-MB-231/EPI细胞与亲本细胞MDA-MB-231体积的比较; 图6透射电镜下MDA-MB-231细胞观察图(X 5000); 图7透射电镜下MDA-MB-231/EPI细胞观察图(X5000); 图8是MDA-MB-231和MDA-MB-231/EPI细胞生长曲线; 图9是流式细胞术检测MDA-MB-231细胞周期图; 图10是流式细胞术检测MDA-MB-231/EPI细胞周期图; 图11是流式细胞术检测MDA-MB-231和MDA-MB-231/EPI细胞p-gp表达; 图12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阿霉素的蓄积和排除; 图13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Rhl23的蓄积和外排; 图 14 是 QRT-PCR 检测 MDA-MB-231 及 MDA-MB-231/EPI 中 MRPlmRNA 的水平。
[0019] 图15 MTT法检测MDA-MB-231及MDA-MB-231/EPI对表柔比星的半数抑制浓度 (IC50); 图16 MTT法检测MDA-MB-231及MDA-MB-231/EPI对紫杉醇、依托泊苷和顺钼作用48h 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图17 MTT法检测MDA-MB-231及MDA-MB-231/EPI对紫杉醇、依托泊苷和顺钼作用72h 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 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自 常规生化试剂商店购买得到的。
[0021] 实施例1人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MDA-MB-231/EPI的诱导建立 本发明采用逐步递增表柔比星浓度、间歇作用的体外诱导法建立人乳腺癌多药耐药细 胞株MDA-MB-231/EPI。具体步骤如下: 1. 将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用DMEM培养液(含10%胎牛血清、青霉素100U/ml、 链霉素1〇〇μ g/ml)于37°C、5% C02、95%湿度条件下培养; 2. 培养至70%-90%贴壁率时,弃上清,加入表柔比星,使其作用浓度为0. 05-0. 07mg/ 1,在37°C、5% C02、95%湿度条件下继续培养,24小时后换入新鲜的培养液,继续培养,历经 6-8周左右,细胞稳定生长,传代2次; 3. 适当增加表柔比星的作用浓度,在37°C、5% C02、95%湿度条件下继续培养,24小时 后换入新鲜的培养液,继续培养,历经6-8周左右,细胞稳定生长,传代2次; 4. 重复步骤(3),直到获得能在5. 5-6. 5mg/l表柔比星中稳定生长、传代及复苏的 MDA-MB-231/EPI 细胞株。
[0022] 在诱导过程中,掌握适当的表柔比星增加浓度非常重要,理想状况是既通过增 加药物浓度筛选出少数耐药细胞又不致于使全部细胞死亡,从而不断获得有更高耐药性 的 MDA-MB-231 细胞。在我们的发明中采用 0.05-0. 07mg/l、0. 1-0. 15mg/l、0. 2-0. 3mg/l、 0· 4-0. 6mg/l、0. 8-1. 2mg/l、1· 8-2. 5mg/l、3. 5-4. 5mg/l、5. 5-6. 5mg/l 这 8 个浓度梯度,取 得了较好效果,历12个月建立了 MDA-MB-231/EPI耐药株。将该MDA-MB-231/EPI耐药株进 行保藏,保藏编号为:CCTCC C201439。
[0023] 当细胞依次对 0· 05-0. 07mg/l、0. 1-0. 15mg/l、0. 2-0. 3mg/l、0. 4-0. 6mg/l、 0· 8-1. 2mg/l、l. 8-2. 5mg/l、3. 5-4. 5mg/l、5. 5-6. 5mg/l 表柔比星稳定耐药后,及时冻存该 浓度耐药细胞于液氮中。冻存液由20%小牛血清、10% DMS0, 70% DMEM培养液组成,冻存过 程应逐步降温,采取4°C 30分钟一-20°C1小时一-80°C过夜一液氮的顺序进行。冻存细 胞的复苏按以下程序进行:在一个25cm2的细胞培养瓶中加入至少10ml含10%小牛血清的 培养液;从液氮中取出装有细胞的冻存管,立即放入37°C水浴轻轻摇动使冻存物在1分钟 内解冻,用酒精棉球擦拭冻存管外壁后拿入超净台;将解冻后的细胞悬液移入已加了培养 液的培养瓶中,稍加摇动混匀,拧松瓶盖,平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在37°C、5% C02、95%湿 度条件下培养,约24小时细胞贴壁后换新鲜培养液3-5ml继续培养。
[0024] 实施例2对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建立的MDA-MB-231/EPI细胞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及 生物学特性鉴定: 1.形态学观察 1. 1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活细胞形态:取对数生长期MDA-MB-231和MDA-MB-231/EPI 细胞各一瓶,换液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形态并照像。可见MDA-MB-231细胞呈 多角形,形态较一致,细胞内结构均匀(如图1所示);MDA-MB-231/EPI细胞大小、形态均发 生变化,细胞更细长,细胞内尤其是近胞膜处有较多深色物质聚集(如图2所示)。
[0025] 1. 2 HE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细胞收集制片后用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耐药株 与亲本株比较,细胞形态和体积都有所变化,细胞呈现更明显的长梭形,排列更整齐,细胞 体积明显变小;胞核呈现较均一的圆形或椭圆形(图3、图4),核/浆比例明显增大(图5), 与亲本株不同,耐药细胞胞核未发现有较成熟的类似分叶核或者杆状核细胞,说明耐药细 胞在成熟度和分化程度上较亲本细胞更为幼稚。
[0026] 1. 3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取对数生长期MDA-MB-231和MDA-MB-231/EPI细胞,用 0. 25%胰酶消化制成单细胞悬液,调整密度约1 X 105/ml,离心后弃上清,加入2. 5%戊二醛 固定,送电镜室常规切片,于透射电镜下观察。可见MDA-MB-231细胞表面光滑(如图6所 示);MDA-MB-231/EPI细胞表面微绒毛增多,细胞膜表面积增大,细胞内颗粒物质增多,自 噬体大量增加(如图7所示,N:细胞核,η:核仁,AV:自噬体,黑箭头:微绒毛。)。
[0027] 2.测定细胞生长曲线(ΜΤΤ法) 细胞消化、计数、配制成浓度为lXl〇3/ml的细胞悬液,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加入 100 μ L细胞悬液(每孔500个细胞);96孔细胞培养板置于37°C,5%C02培养箱中分别培养 lday、2 day、3 day、4 day、5 day、6 day、7 day;将 96 孔板进行 MTT 染色,每孔加入 20yL MTT (5mg/mL),在培养箱继续培养4小时;弃去培养基,每孔加入150yL DMS0溶解,摇床10 分钟轻轻地混匀;λ =490nm,酶标仪读出每孔的0D值,以时间为横坐标、0D值为纵坐标,绘 制细胞生长曲线。MDA-MB-231和MDA-MB-231/EPI的细胞生长曲线见图8,前2天无明显差 异,从第3天开始耐药株细胞的生长速度显著低于亲本细胞。表柔比星耐药株MDA-MB-231/ EPI在培养过程中可以正常生长及传代,冻存、复苏后不影响其生长。
[0028] 3· 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 用0. 25%胰酶消化对数生长期细胞,调节细胞密度为IX 105/ml,收取细胞;用4°C保 存的0. 01M PBS洗涤细胞3次,70%乙醇冰上固定5min,2000rpm室温离心5min,重悬于 冷PBS lml,备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激发波长为488nm,接收波长为575nm。结果显示, MDA-MB-231 细胞 G0/G1 期、S 期、G2/M 期细胞分别为 71. 11%、17· 95%、10· 94%,MDA-MB-231/ EPI 细胞 G0/G1 期、S 期、G2/M 期细胞分别为 90. 04%、8· 38%、L 58%,MDA-MB-231/EPI 细胞 S 期、G2/M期细胞减少,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说明MDA-MB-231/EPI细胞在建模中经表柔比 星诱导获得耐药性后,细胞阻滞在G0/G1期,处于慢周期甚至静息状态。结果见图9、图10。 具体数据参见表1。
[0029] 表1耐药MDA-MB-231/EPI细胞周期分布的改变

【权利要求】
1. 一种表柔比星诱导建立的乳腺癌多药耐药性细胞株,其保藏编号为:CCTCC C201439。
2. -种乳腺癌多药耐药性细胞株的构建方法: (1) 将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常规培养于含有100U/ml青霉素,100 μ g/ml链霉 素和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置于37°C、5% C02、95%湿度培养箱中维持培养; (2) 培养至70%-90%贴壁率时,弃上清,加入表柔比星,使其作用浓度为0. 05-0. 07mg/ 1,在37°C、5% C02、95%湿度条件下继续培养,24小时后换入新鲜的培养液,继续培养,历经 6-8周,细胞稳定生长,传代2次; (3) 适当增加表柔比星的作用浓度,在37°C、5% C02、95%湿度条件下继续培养,24小时 后换入新鲜的培养液,继续培养,历经6-8周,细胞稳定生长,传代2次; (4) 重复步骤(3),直到获得能在含5. 5-6. 5mg/l表柔比星的培养体系中稳定生长、传 代及复苏的MDA-MB-231/EPI细胞株。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当增加表柔比星的作用 浓度是采用 〇· 05-0. 07mg/l、0. 1-0. 15mg/l、0. 2-0. 3mg/l、0. 4-0. 6mg/l、0. 8-1. 2mg/l、 1. 8-2. 5mg/l、3. 5-4. 5mg/l、5. 5-6. 5mg/l 这 8 个浓度梯度。
4. 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药耐药性细胞株在耐表柔比星、紫杉醇、依托泊苷、顺钼中的应 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药耐药性细胞株耐表柔比星的指 数为26. 27倍、耐紫杉醇的指数为12. 261倍、耐依托泊苷的指数为1. 739倍、耐顺钼的指数 为3. 834倍。
【文档编号】C12R1/91GK104140953SQ201410183516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4日
【发明者】李敏, 张丽菡, 田莉, 张春雨 申请人:兰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