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补益脾胃、强壮身体的食品及其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46365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补益脾胃、强壮身体的食品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生活节奏较快、工作繁忙、劳逸适度、饮食失调等是造成当代人脾虚、消化不良的主要因素,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精力不好等多种问题困扰当代人。我国古代名方中,早有对草本类食品的记载,将中药材添加于食品中,具有多种调节机体的功效。《中药大辞典》中记载:白术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白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增强机体免疫力;莲肉补脾止泻、养心安神;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陈皮治胸腹胀满、不思饮食;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倦怠乏力;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西洋参提神、提高免疫力;扁豆健脾和中,消暑化湿;薏米健脾渗湿、清热排浓;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枸杞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目前,市售对人体有益、具有传统保健功效的普通食品、经典传承的功能食品,加工工艺较为简单,多是将各种原料直接混合或是粉碎后混合,并没有考虑各种原料的特性,以及原料之间的协同性,所以这类食品的口感有待提高;而为了改善产品品质,往往使用食品添加剂,而食品添加剂对人们健康的危害不言而喻。

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致力于寻求一种不使用食品添加剂而能使得产品口感良好的天然营养、补脾脾胃、强壮身体的食品。为此,中国专利文献CN 104757543 A公开一种补益脾胃的养生糍粑,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纯净水250-350份、小米50-70份、糯米250-320份、燕麦30-50份、养麦40-55份、扁豆15-25扮、黄豆15-20份、山药15-20份、红薯20-25份、红豆20-27份、韭菜20-23份、牛肉15-28份、蚕豆20-23份、白糖30-35份。该现有技术虽然并未使用食品添加剂,并且特别添加了多种可滋补脾胃、键胃消食、利水暖胃的原料,来达到补益牌胃的效果,其所制得的糍粑口感丝滑、韧劲好。然由于该现有技术没有充分考虑各种原料的特性,原料之间的协同性以及没有传承,而导致其在营养性、口感上以及保质期方面都不甚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用于补脾脾胃、强壮身体的食品由于都没有充分考虑各种原料的特性,原料之间的协同性而导致其在营养性、口感上以及保质期方面都不甚理想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用于补脾脾胃、强壮身体的食品及其加工方法。

为此,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补脾脾胃、强壮身体的食品,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白茯苓1-10份、莲肉1-10份、芡实1-10份、山药1-10份;甘草1-10份、陈皮1-10份;以及1-10份的选自白术、人参、西洋参、党参、白扁豆、扁豆、薏米、红枣、枸杞中任意一种的组分,还包括五谷杂粮。

所述五谷杂粮及其重量份为粟米100-700份。

所述五谷杂粮及其重量份为稻米100-700份。

所述五谷杂粮及其重量份为粟米100-700份和稻米100-700份的混合组分。

所述五谷杂粮及其重量份为鸡爪谷100-700份。

所述五谷杂粮及其重量份为糯米100-700份。

所述五谷杂粮及其重量份为鸡爪谷100-700份和糯米100-700份的混合组分。

上述食品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五谷杂粮熟化,粉碎;将白茯苓、莲肉、芡实、山药熟化,粉碎;

(2)将陈皮、甘草粉碎;

(3)将白术、人参、西洋参、党参、白扁豆、扁豆、薏米熟化,粉碎;

(4)将步骤(1)(2)(3)处理的各组分混合即得。

上述食品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五谷杂粮熟化;白茯苓、莲肉、芡实、山药熟化;

(2)将陈皮、甘草、白术、人参、西洋参、党参、白扁豆、扁豆、薏米熟化;

(3)将步骤(1)(2)处理的各组分粉碎、混合即得

将所述混合物制粒或微囊化。

五谷杂粮的熟化是指炒制、烘焙,然后进行干燥;所述白茯苓、莲肉、芡实、山药、白术、人参、西洋参、白扁豆、扁豆、薏米、红枣、枸杞的熟化指炒制、烘焙、蒸熟。

所述烘焙温度为40-300℃;所述干燥包括冷冻干燥、加热干燥、真空干燥、自然晾干。

所述冷冻干燥温度为-30℃-0℃;所述蒸熟是指将所述白茯苓、莲肉、芡实、山药、白术、人参、西洋参、白扁豆、扁豆、薏米、红枣、枸杞置于容器之上,下方加入茯苓、莲肉、芡实、山药1-3倍的大米、小米、大麦、燕麦、青稞,加入适量的水煮饭,时间20分钟-1小时。

所述粉碎目数为10μm-200μm。

本发明的用于补脾脾胃、强壮身体的食品充分考虑各种原料的特性,以及原料之间的协同性,并且传承古代加工方法,以及工艺加工过程中各因素的协同增效的作用,从而是本发明食品营养性、口感上能达到食用者的要求。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还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补脾脾胃、强壮身体的食品充分考虑各种原料的特性,以及原料之间的协同性,并通过传承古代食品加工方法使得各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加强,从而使得所得食品在营养性、口感上以及保质期方面效果甚佳。

2、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补脾脾胃、强壮身体的食品采用将白茯苓、莲肉、芡实、山药制熟,包括炒制、烘焙、蒸熟,可提高产品的气味、口感及品质。

3、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补脾脾胃、强壮身体的食品中白茯苓、莲肉、芡实、山药、白术、人参、西洋参、白扁豆、扁豆、薏米、鸡爪谷、糯米均具有主治脾虚食少、消化不良的功效,又各具特点,本发明可针对不同人群,选择不同组方。

4、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补脾脾胃、强壮身体的食品中将鸡爪谷和糯米、鸡爪谷、糯米炒制后再次干燥,有效的去除其中的水分,可提高产品的储存时间,并提高产品的口感。

5、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补脾脾胃、强壮身体的食品中将白茯苓、莲肉、芡实、山药,白术、人参、西洋参、白扁豆、扁豆、薏米制熟,鸡爪谷和糯米干燥,均起到一定灭菌效果,延长产品的货架期。

6、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补脾脾胃、强壮身体的食品中添加西藏鸡爪谷作为主要原料,鸡爪谷具有补中益气、治疗胃肠疾病的功效;与糯米相比,含有更高的膳食纤维,对调节饮食不消作用明显;同时鸡爪谷富含钙,对产品具有加强、完善作用。

7、本发明的工艺,对鸡爪谷和糯米进行任意搭配,可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8、本发明工艺将原料粉末进行制粒,本发明所述固体饮料因不添加食品添加剂,所选原料又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冲调时如果不用温开水则容易结团、沉淀,进行制粒后有效的改善冲调性及溶解性。

9、本发明工艺中将原料粉末进行微囊化,本发明所述食品因不添加食品添加剂,所选原料又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冲调时如果不用温开水则容易结团、沉淀,微囊化处理后有效的改善了冲调性及溶解性。

10、本发明工艺细致,尤其是不同的品种选用不同的工艺熟制、干燥,产品的风味、对微生物的影响不一样,对产品的货架期、保质期影响也不一样;具有营养师、口感上的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下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最佳实施方式,不对本发明的内容和保护范围构成限制,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或是将本发明与其他现有技术的特征进行组合而得出的任何与本发明相同或相近似的产品,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实验步骤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常规实验步骤的操作或条件即可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试剂产品。

实施例1

(1)取白茯苓8份、莲肉8份、芡实8份、山药8份、白术8份,用水清洗后,置于容器之上,容器下方取谷物40份蒸煮30分钟,60℃烘干,临用时炒制。

(2)取陈皮3份、甘草3份,60℃烘干。

(3)鸡爪谷403份炒熟放至室温,-15℃放置24小时,粉碎至75μm,-20℃放置24小时。

(4)将以上所有原料合并一起粉碎至150μm,得一种食品。

实施例2

(1)取白茯苓8份、莲肉8份、芡实8份、山药8份、白术8份,用水清洗后,置于容器之上,容器下方放大米、小米、大麦、燕麦、青稞共40份蒸煮30分钟,60℃烘干,炒制,粉碎至150μm。

(2)取陈皮3份、甘草3份,60℃烘干。

(3)鸡爪谷403份炒熟放至室温,-15℃放置24小时,粉碎至75μm,-20℃放置24小时。

(4)将以上所有原料合并一起粉碎至150μm,得一种食品。

实施例3

(1)取白茯苓2份、莲肉7份、芡实4份、山药1份、人参1份、西洋参2份,清洗后,置于容器中,下方放置小米20份蒸煮30分钟,60℃烘干,临时炒制。

(2)取陈皮4份、甘草4份,500℃烘干。

(3)鸡爪谷240份、糯米240份,60℃烘焙,真空干燥5小时,粉碎至10μm。

(4)将以上所有原料合并一起粉碎至75μm,得一种食品。

实施例4

(1)取白茯苓9份、莲肉6份、芡实7份、山药8份、白术3份,用水清洗后,炒熟,60℃烘干,临用炒制。

(2)取陈皮2份、甘草2份,清洗,70℃烘干。

(3)糯米300份,炒熟放至室温,50℃烘焙2小时,粉碎至37μm。

(4)将以上所有原料合并一起粉碎至75μm,得一种食品。

实施例5

(1)取白茯苓10份、莲肉10份、芡实10份、山药10份、薏米10份,清洗后,炒熟,60℃烘干,临用炒制。

(2)取陈皮1份、甘草1份,清洗,65℃烘干。

(3)糯米300份、鸡爪谷100份、炒熟放至室温,自然晾干,粉碎至37μm。

(4)将以上所有原料合并一起粉碎至75μm,得一种食品。

实施例6

(1)取白茯苓10份、莲肉10份、芡实10份、山药10份、薏米10份,清洗后,炒熟,60℃烘干,临用炒制。

(2)取陈皮1份、甘草1份,清洗,65℃烘干。

(3)糯米300份、鸡爪谷100份、炒熟放至室温,-40℃冷冻干燥48小时,粉碎至37μm。

(4)将以上所有原料合并一起粉碎至75μm,得一种食品。

试验例

以下实验是对本发明食品与市售同类食品;相同原料本发明加工工艺与现有技术加工的食品,鸡爪谷、糯米、鸡爪谷和糯米混合加工的食品;以及本发明中不同工艺加工的食品在营养成分、口感、长期稳定性实验的对比,具体实施如下:

(1)以鸡爪谷为主要原料,本发明工艺加工的食品,记为A:

①鸡爪谷403份,炒熟放至室温,冷库放置24小时,粉碎至75μm。

②白茯苓8份、莲肉8份、芡实8份、山药8份、白术8份,用水清洗后,置于容器之上,容器下方取大米40份加水蒸煮40分钟,熟化后60℃烘干。

③陈皮3份、甘草3份,清洗、60℃烘干。

④将以上所有原料合并一起粉碎,粉碎至75μm,得A固体饮料。

(2)以糯米为主要原料,本发明工艺加工的食品,记为B:

①糯米602份,炒熟放至室温,冷库放置24小时,粉碎至75μm。

②白茯苓8份、莲肉8份、芡实8份、山药8份、白术8份,用水清洗后,置于容器之上,容器下方取大米40份加水蒸煮40分钟,熟化后60℃烘干。

③陈皮3份、甘草3份,清洗、60℃烘干。

④将以上所有原料合并一起粉碎,粉碎至75μm,得B固体饮料。

(3)以鸡爪谷加糯米为主要原料,本发明工艺加工的食品,记为C:

①鸡爪谷200份,糯米250份,炒熟放至室温,冷库放置24小时,粉碎至75μm。

②白茯苓8份、莲肉8份、芡实8份、山药8份、白术8份,用水清洗后,置于容器之上,容器下方取大米40份加水蒸煮40分钟,熟化后60℃烘干。

③陈皮3份、甘草3份,清洗、60℃烘干。

④将以上所有原料合并一起粉碎,粉碎至75μm,得C固体饮料。

(4)以鸡爪谷为主要原料,现有技术加工的食品,记为D:

①鸡爪谷403份,炒制,粉碎至75μm。

②白茯苓8份、莲肉8份、芡实8份、山药8份、白术8份,清洗后60℃烘干。

③陈皮3份、甘草3份,清洗、60℃烘干。

④将以上所有原料合并一起粉碎至150μm,得D固体饮料。

(5)市售类似食品,记为E。

表1 A、B、C、D、E营养成分对比

如表1所示,以鸡爪谷为主要原料的食品A、D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钙、铁、钾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远远高于一般同类产品。高膳食纤维对调节饮食不消作用明显;钙含量丰富,维生素D又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丰富的钾、铁也是一般产品原料很难达到的。

下表是对A、B、C、D、E进行感官评定的方法及打分依据:60位消费者类型评价员对两种固体饮料进行评定,通过对颜色、气味、冲调性、口感等指教进行打分。

表2感官评定打分依据

表3 A与B感官评价对比打分表(分)

如表3所示,按照本发明工艺加工的A、B、C,主要原料不同,口感略有差异,以鸡爪谷和糯米混合的食品在颜色、香味、冲调性、口感各方面最优;与以主要原料为鸡爪谷、现有工艺加工的D,以及市销产品E相比,A、B、C在各方面都具有提高。本发明将白茯苓、莲肉、芡实、山药熟化,将粟米、稻米熟化,包括炒制、烘焙、蒸熟,可提高产品的气味、口感及品质。

表4是将A与D在温度37℃、相对湿度70%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第0、3、6、9、12个月,按照国标GB-478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对菌落总数及霉菌进行计数对比。

表4 A与B长期稳定性试验对比

如表4所示,在12个月的货架期试验中,A,菌落总数及霉菌总数均在国标范围内,而D在6个月后菌落及霉菌总数均无法计数。

表5是按照本工艺食品,在将鸡爪谷、糯米进行熟制后,分别进行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加热干燥、自然晾干,按照国标GB-478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对菌落总数及霉菌进行计数对比;表6是对上述4种干燥方法所得的产品、以及市售产品E一起长时间放置(干燥低温),对生虫及生虫卵的影响;表7是对上述4种干燥方法对口感的打分对比。

表5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加热干燥、自然晾干对A食品微生物的影响对比

如上表所示,本发明将鸡爪谷和糯米、鸡爪谷、糯米炒制后再次干燥,有效的去除其中的水分,可提高产品的储存时间,冷冻干燥、加热干燥、真空干燥、自然晾干均符合微生物国家检测标准;其中冷冻干燥效果最佳。

表6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加热干燥、自然晾干对A食品生虫状况的影响

如上表所示,本发明将鸡爪谷和糯米、鸡爪谷、糯米炒制后再次干燥,有效的去除其中的水分,含水量降低;而-40℃冷冻干燥,则将产品中残存的虫卵彻底杀灭或是将本身可能生虫的条件彻底破坏,因此冷冻干燥的A产品可以长时间保存。

表7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加热干燥、自然晾干对A食品口感的影响对比

对比冷冻干燥、加热干燥、真空干燥、自然晾干对A固体饮料的口感影响,可以看到冷冻干燥在对食品的颜色、香味、冲调性、口感等各方面效果均最佳。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