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05268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银花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银花又名忍冬,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其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能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效果显著。用金银花与茶叶制成的金银花茶芳香可口,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功能、消炎、解热等功效。

现有的工艺制作的金银花茶茶味微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银花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作的金银花茶味清香。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金银花茶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A.将采摘的茶树茶青置于水中浸泡8-12min,洗净备用,置于容器中摊放2-3h;然后进行杀青、揉捻、干燥至含水量3.3-3.6%;

B.将采收的金银花用水洗净后,置于室内萎凋至含水量73-78%;

C.将含水量78-81%的金银花干燥至含水量4.8-5.6%,然后粉碎过筛;

D.将步骤A所得与步骤C所得按照8.4-8.7:1.1-1.5的质量比混合并搅拌均匀,于135-138℃温度下烘干1-1.5h,然后于142-145℃温度下烘干0.5-1h。

进一步,步骤A所述水的用量为水的用量为浸过茶青面5-6cm。

进一步,步骤A所述杀青为辐射杀青。

进一步,辐射杀青的参数设置为:将摊放的厚度为0.7-1.0cm的茶青置于剂量为6-9kGy的Co60辐射条件下杀青15-30s,茶青距离辐射源的距离为16-18cm。

进一步,步骤B所述萎凋的温度为26-27℃,空气的相对湿度为75-78%。

进一步,步骤C所述干燥为依次进行热风干燥、红外线干燥。

进一步,热风干燥过程的具体步骤为,先于105-110℃温度下干燥15-20min至含水量64-68%,然后于87-95℃温度下干燥25-30min至含水量25-30%;红外线干燥过程中,距离辐射源的距离为15-17cm,温度为90-93℃,时间为10-15min。

进一步,步骤C所述粉碎过筛的筛子的目数为80-110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的金银花茶味清香,泡出的茶汤色清亮、茶叶完整、香气浓郁;其制备方法简单,可以大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优选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

实施例1

金银花茶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A.将采摘的茶树茶青置于水(用量为浸过茶青面5cm)中浸泡8min,洗净备用,置于容器中摊放2h;然后进行辐射杀青(将摊放的厚度为1.0cm的茶青置于剂量为6kGy的Co60辐射条件下杀青15s,茶青距离辐射源的距离为16cm)、揉捻、干燥至含水量3.6%;

B.将采收的金银花用水洗净后,置于室内萎凋(温度为26℃,空气的相对湿度为75%。)至含水量78%;

C.将含水量81%的金银花依次进行热风干燥(先于105℃温度下干燥15-20min至含水量64%,然后于95℃温度下干燥25-30min至含水量25%)、红外线干燥(距离辐射源的距离为15cm,温度为90℃,时间为10-15min)至含水量5.6%,然后粉碎过80目筛;

D.将步骤A所得与步骤C所得按照8.4:1.5的质量比混合并搅拌均匀,于135℃温度下烘干1.5h,然后于142℃温度下烘干0.5h。

实施例2

金银花茶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A.将采摘的茶树茶青置于水(用量为浸过茶青面6cm)中浸泡12min,洗净备用,置于容器中摊放3h;然后进行辐射杀青(将摊放的厚度为0.7-1.0cm的茶青置于剂量为9kGy的Co60辐射条件下杀青30s,茶青距离辐射源的距离为18cm)、揉捻、干燥至含水量3.3%;

B.将采收的金银花用水洗净后,置于室内萎凋(温度为27℃,空气的相对湿度为78%。)至含水量78%;

C.将含水量78%的金银花依次进行热风干燥(先于110℃温度下干燥15-20min至含水量68%,然后于87℃温度下干燥25-30min至含水量30%)、红外线干燥(距离辐射源的距离为17cm,温度为90℃,时间为10-15min)至含水量4.8%,然后粉碎过110目筛;

D.将步骤A所得与步骤C所得按照8.7:1.1的质量比混合并搅拌均匀,于138℃温度下烘干1h,然后于142℃温度下烘干1h。

实施例3

金银花茶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A.将采摘的茶树茶青置于水(用量为浸过茶青面5.6cm)中浸泡10min,洗净备用,置于容器中摊放2.5h;然后进行辐射杀青(将摊放的厚度为0.8cm的茶青置于剂量为8kGy的Co60辐射条件下杀青20s,茶青距离辐射源的距离为17cm)、揉捻、干燥至含水量3.5%;

B.将采收的金银花用水洗净后,置于室内萎凋(温度为26.5℃,空气的相对湿度为77%。)至含水量75%;

C.将含水量79%的金银花依次进行热风干燥(先于109℃温度下干燥15-20min至含水量67%,然后于89℃温度下干燥25-30min至含水量28%)、红外线干燥(距离辐射源的距离为16cm,温度为91℃,时间为10-15min)至含水量4.9%,然后粉碎过100目筛;

D.将步骤A所得与步骤C所得按照8.5:1.2的质量比混合并搅拌均匀,于136℃温度下烘干1h,然后于144℃温度下烘干0.5h。

对比例1

金银花茶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A.将采摘的茶树茶青置于水(用量为浸过茶青面5.5cm)中浸泡9min,洗净备用,置于容器中摊放2.5h;然后进行辐射杀青(将摊放的厚度为0.9cm的茶青置于剂量为7kGy的Co60辐射条件下杀青19s,茶青距离辐射源的距离为17cm)、揉捻、干燥至含水量3.4%;

B.将采收的金银花用水洗净后,置于室内萎凋(温度为26℃,空气的相对湿度为76%。)至含水量70%;

C.将含水量70%的金银花依次进行热风干燥(先于106℃温度下干燥15-20min至含水量66%,然后于88℃温度下干燥25-30min至含水量28%)、红外线干燥(距离辐射源的距离为16cm,温度为92℃,时间为10-15min)至含水量5.2%,然后粉碎过90目筛;

D.将步骤A所得与步骤C所得按照8.5:1.3的质量比混合并搅拌均匀,于137℃温度下烘干1h,然后于145℃温度下烘干0.5h。

对比例2

金银花茶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A.将采摘的茶树茶青置于水(用量为浸过茶青面5cm)中浸泡11min,洗净备用,置于容器中摊放3h;然后进行辐射杀青(将摊放的厚度为0.8cm的茶青置于剂量为6kGy的Co60辐射条件下杀青25s,茶青距离辐射源的距离为18cm)、揉捻、干燥至含水量3.3%;

B.将采收的金银花用水洗净后,置于室内萎凋(温度为26℃,空气的相对湿度为75%。)至含水量77%;

C.将含水量80%的金银花依次进行热风干燥(先于107℃温度下干燥15-20min至含水量68%,然后于87℃温度下干燥25-30min至含水量30%)、红外线干燥(距离辐射源的距离为15cm,温度为90℃,时间为10-15min)至含水量5.3%,然后粉碎过100目筛;

D.将步骤A所得与步骤C所得按照8.9:1.6的质量比混合并搅拌均匀,于136℃温度下烘干1-1.5h,然后于143℃温度下烘干0.5h。

对比例3

金银花茶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A.将采摘的茶树茶青置于水(用量为浸过茶青面5cm)中浸泡12min,洗净备用,置于容器中摊放2h;然后进行辐射杀青(将摊放的厚度为0.7-1.0cm的茶青置于剂量为7kGy的Co60辐射条件下杀青16s,茶青距离辐射源的距离为18cm)、揉捻、干燥至含水量3.5%;

B.将采收的金银花用水洗净后,置于室内萎凋(温度为26℃,空气的相对湿度为75%。)至含水量76%;

C.将含水量76%的金银花进行热风干燥(先于108℃温度下干燥15-20min至含水量67%,然后于92℃温度下干燥35-45min至含水量5.1%),然后粉碎过80目筛;

D.将步骤A所得与步骤C所得按照8.5:1.2的质量比混合并搅拌均匀,于135℃温度下烘干1.5h,然后于143℃温度下烘干0.5h。

金银花茶感官品质评定

在发明人所在周围地区选取60名品尝者,男27名,女33名,对实施例1-3及对比例1-3制得的金银花茶进行香气、滋味、汤色方面的感官评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香气指标评定:

1)凡符合感官指标要求,得20分;

2)凡是香气不正,有其它异味,酌情扣6分;

3)有明显邪杂气味,有异味臭味,扣6分以上。

滋味指标评定:

1)符合标准中感官指标要求,得60分;

2)有下列情况,如欠协调,涩重,苦味重,酌情扣5-10分。

3)邪杂味重,则扣10分以上。

色泽评定:

1)具有淡黄、清亮透明、无杂质,得20分;

2)凡是浑浊,酌情扣1-10分;

3)有恶性沉淀或悬浮物取消品评资格。

金银花茶理化指标测试

测试实施例1-3及对比例1-3制得的金银花茶的水分、总灰分、粉末的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备注:水分按照《GB/T 8304-2013茶水分测定》进行测试;总灰分按照《GB/T 8306-2013茶总灰分测定》进行测试;粉末按照《GB/T 8311-2013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进行测试。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