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井绿茶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8096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制作领域,具体涉及双井绿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双井绿茶为修水县恢复性历史名茶。历史上谓之双井茶。该茶早在唐代就颇有名气,到宋代已为全周名茶之一。北宋词赋大家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写有许多词赋赞赏双井茶,甚至连大名鼎鼎的史学家、北宋大臣司马光送礼亦选双井茶,同时附词褒赞,其意义可谓深远,影响非同寻常。双井茶在加工制作上,初属蒸青团茶,继而发展为蒸青散茶、炒青散茶。修水茶叶技术人员在继承传统品质风格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了创新,使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形成了目前“双井绿”茶的品质特色:外形卷曲细紧,形如风爪,银毫披露;内质香气清高,滋味鲜醇,汤色明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方便加工,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级和产品质量的双井绿茶加工方法。

本发明双井绿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采摘,双井绿茶分三个级别,分级采摘,特级采谷雨前茶,1芽1叶初展占80%,1芽1叶开展占20%,长度小于等于3.0cm;一级采五一节前茶,1芽1叶初展占60%,1芽1叶开展占30% ,1芽2叶初展占10% ,长度不大于3.5cm;二级采五一节前茶,1芽1叶与1芽2叶各半,长度为3-3.5cm;

第二步,摊青,以洁净篾盘薄摊于阴凉通风处,避免堆积红变,使其水分轻度散发,促进内质轻度转化,摊放时间为2~5h,使其减重10%-12%;

第三步,杀青,每锅投叶量300-400g,锅温120-150度,温度先高后低,鲜叶落锅先闷炒5-6min,再翻炒,含水量60%-65%时迅速出锅;

第四步,抖簸,将出锅的杀青叶置于簸盘内,迅速抖散,或借助风扇散热,以迅速降低叶温,防止黄变,接着簸扬10-15次,簸尽片末以提高净度;

第五步,揉捻,揉捻先轻后重,揉抖结合,至叶卷成条,茶汁开始外溢为度,利用机揉揉时短、加压轻;

第六步,初焙,焙温90-95度,薄摊、勤翻,至叶子不粘手、手握成团但松手后会慢慢松散为止;

第七步,整形,包括搓条和团条,搓条时,锅温60-80度,先高后低,以双手握茶运用掌力回转搓揉,问或抖散团块,边搓揉,边翻炒,当整形叶约达五成干时,条索紧结即可进行团条,团条时,锅温60-65度,双手五指微弯,将茶条置于掌中旋转搓团,用力均匀,手法先重后轻,边团条,边翻炒,至八成干时转入提毫;整形是为了使茶条搓揉充分,促其条索紧结,并进一步散失水分,形成双井绿茶独特的外形;

第八步,提毫,置茶条于掌中,双手合握朝不同方向旋转,使茶条相互磨擦,锅温控制在40-50度,先高后低,随着水分的散发,茶叶表皮胶状薄膜破裂,白毫显露,香气进一步提高;

第九步,复焙,焙笼垫以无异味的白细布,温度先高后低,均匀翻茶,焙至手捻茶叶成粉末、含水率5%-6%即可下焙;

第十步,包装,复焙茶下焙后,摊5-6min,趁尚有余热时包装,以提高香气,醇化滋味。

优选地,复焙温度为60-70度。

本发明操作简单,方便加工,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级和产品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发明双井绿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采摘,双井绿茶分三个级别,分级采摘,特级采谷雨前茶,1芽1叶初展占80%,1芽1叶开展占20%,长度小于等于3.0cm;一级采五一节前茶,1芽1叶初展占60%,1芽1叶开展占30% ,1芽2叶初展占10% ,长度不大于3.5cm;二级采五一节前茶,1芽1叶与1芽2叶各半,长度为3-3.5cm;

第二步,摊青,以洁净篾盘薄摊于阴凉通风处,避免堆积红变,使其水分轻度散发,促进内质轻度转化,摊放时间为2~5h,使其减重10%-12%;

第三步,杀青,每锅投叶量300-400g,锅温120-150度,温度先高后低,鲜叶落锅先闷炒5-6min,再翻炒,含水量60%-65%时迅速出锅;

第四步,抖簸,将出锅的杀青叶置于簸盘内,迅速抖散,或借助风扇散热,以迅速降低叶温,防止黄变,接着簸扬10-15次,簸尽片末以提高净度;

第五步,揉捻,揉捻先轻后重,揉抖结合,至叶卷成条,茶汁开始外溢为度,利用机揉揉时短、加压轻;

第六步,初焙,焙温90-95度,薄摊、勤翻,至叶子不粘手、手握成团但松手后会慢慢松散为止;

第七步,整形,包括搓条和团条,搓条时,锅温60-80度,先高后低,以双手握茶运用掌力回转搓揉,问或抖散团块,边搓揉,边翻炒,当整形叶约达五成干时,条索紧结即可进行团条,团条时,锅温60-65度,双手五指微弯,将茶条置于掌中旋转搓团,用力均匀,手法先重后轻,边团条,边翻炒,至八成干时转入提毫;整形是为了使茶条搓揉充分,促其条索紧结,并进一步散失水分,形成双井绿茶独特的外形;

第八步,提毫,置茶条于掌中,双手合握朝不同方向旋转,使茶条相互磨擦,锅温控制在40-50度,先高后低,随着水分的散发,茶叶表皮胶状薄膜破裂,白毫显露,香气进一步提高;

第九步,复焙,焙笼垫以无异味的白细布,温度先高后低,均匀翻茶,焙至手捻茶叶成粉末、含水率5%-6%即可下焙;

第十步,包装,复焙茶下焙后,摊5-6min,趁尚有余热时包装,以提高香气,醇化滋味。

实施例二:

本发明双井绿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采摘,双井绿茶分三个级别,分级采摘,特级采谷雨前茶,1芽1叶初展占80%,1芽1叶开展占20%,长度小于等于3.0cm;一级采五一节前茶,1芽1叶初展占60%,1芽1叶开展占30% ,1芽2叶初展占10% ,长度不大于3.5cm;二级采五一节前茶,1芽1叶与1芽2叶各半,长度为3-3.5cm;

第二步,摊青,以洁净篾盘薄摊于阴凉通风处,避免堆积红变,使其水分轻度散发,促进内质轻度转化,摊放时间为2~5h,使其减重10%-12%;

第三步,杀青,每锅投叶量300-400g,锅温120-150度,温度先高后低,鲜叶落锅先闷炒5-6min,再翻炒,含水量60%-65%时迅速出锅;

第四步,抖簸,将出锅的杀青叶置于簸盘内,迅速抖散,或借助风扇散热,以迅速降低叶温,防止黄变,接着簸扬10-15次,簸尽片末以提高净度;

第五步,揉捻,揉捻先轻后重,揉抖结合,至叶卷成条,茶汁开始外溢为度,利用机揉揉时短、加压轻;

第六步,初焙,焙温90-95度,薄摊、勤翻,至叶子不粘手、手握成团但松手后会慢慢松散为止;

第七步,整形,包括搓条和团条,搓条时,锅温60-80度,先高后低,以双手握茶运用掌力回转搓揉,问或抖散团块,边搓揉,边翻炒,当整形叶约达五成干时,条索紧结即可进行团条,团条时,锅温60-65度,双手五指微弯,将茶条置于掌中旋转搓团,用力均匀,手法先重后轻,边团条,边翻炒,至八成干时转入提毫;整形是为了使茶条搓揉充分,促其条索紧结,并进一步散失水分,形成双井绿茶独特的外形;

第八步,提毫,置茶条于掌中,双手合握朝不同方向旋转,使茶条相互磨擦,锅温控制在40-50度,先高后低,随着水分的散发,茶叶表皮胶状薄膜破裂,白毫显露,香气进一步提高;

第九步,复焙,焙笼垫以无异味的白细布,温度先高后低,均匀翻茶,焙至手捻茶叶成粉末、含水率5%-6%即可下焙;

第十步,包装,复焙茶下焙后,摊5-6min,趁尚有余热时包装,以提高香气,醇化滋味。

复焙温度为60-70度。

本发明操作简单,方便加工,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级和产品质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