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香型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76027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香型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茉莉花茶是我国十大花茶之一,是摘自春天里的盛开的茉莉花和茶叶一起搭配生长地花茶,具有春花朵的香气又有茶叶的清新之气,是口感香甜的很受大家欢迎的花茶。常喝茉莉花茶对于女性来说不仅可以美容养颜、净白皮肤还能够抵抗朽迈留住青春的尾巴。还能疏通人体肠胃可以排宿便、顺气清脑、降低血压和血脂,还具有抵抗细菌和病毒治疗癌症的巨大的作用和功效。但是,茉莉花茶大多为绿茶,茶叶中具有淡淡的苦涩,不能提供持久的芬芳鲜爽,无法充分发挥茶叶茶花中的香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茉莉花茶不能提供持久芬芳鲜爽、无法充分发挥茶叶茶花中的香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供持久香味的茉莉花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香型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茶青;

2)将采摘下的茶青进行分级;

3)分级后的茶青在日光下摊晒或利用鼓风机吹鼓热风使茶青水分适度蒸散进行萎调;

4)在150-170℃下于杀青机中对萎调后的茶青进行杀青;

5)将杀青后的茶青摊凉或鼓风冷却;

6)利用微波机对茶青进行脱水;

7)轻微揉捻;

8)在120-140℃下对揉捻后的茶青进行理条;

9)在烘培机中于80-90℃间初烘整形茶青至八成干;

10)一次摊凉;

11)在烘培机中于80-90℃间复烘茶青至九成干;

12)二次摊凉;

13)在提香机中于75-85℃下提香1小时,

14)挑选;

15)二次提香后制得成品。

优选的,步骤10)一次摊凉时间为2-3小时。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发明工艺制备的茶叶外形纤细挺秀,色绿润,银毫显露,香气清鲜幽雅,滋味浓厚清鲜,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幼嫩,色绿黄亮,最重要的是制备后的茉莉花茶兼具香型,能够在茶叶茶花中提供持久的香味。

具体实施方式

1)采摘茶青:采摘是用食指与姆指挟住叶间幼梗的中部,藉两指的弹力将茶叶摘断,采摘时间以中午十二时至下午三时前较佳,不同的茶采摘部位也不同,有的采一个顶芽和芽旁的第一片叶子叫一心一叶,有的多采一叶叫一心二叶,也有一心三叶。

2)将采摘下的茶青进行分级。

3)萎调:这是鲜叶脱去部份水分及促使叶内化学成分变化的工序,分级后的茶青在日光下摊晒或利用鼓风机吹鼓热风使茶青水分适度蒸散,减少细胞水分含量,降低其活性并除去细胞膜之半透性,而胞细中各化学成分亦得以藉酵素氧化作用引起发酵作用的进行,搅拌后摊平于笳苈上。鲜叶失去一定量的水份后,叶质变得柔软、细肥、汁浓度增强,并便于造形,呼吸作用加速,产生热量,叶细胞膜透性提高,酶的活性增强,并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使茶青散发出青草气味,透出清香。

4)杀青:在150-170℃下于杀青机中对萎调后的茶青进行杀青;杀青也叫炒青,当茶青萎凋至适当程度即以高温炒青破坏叶中酵素活性停止发酵的继续进行,并可除去鲜叶中的臭青味,而鲜叶亦因水分的蒸散而便于揉捻。利用高温杀死青叶中的催化霉,使酶失去活性,保持叶片绿色,借热化学反应,消除叶中青臭、苦、涩味,转化为具有花香醇味的杀青叶。用高温破坏鲜叶中氧化的活性,阻止茶多酚的酶促氧化以及叶子内含物质不必要的变化。茶叶中氧化酶的活性,在70℃以上才被破坏,使叶温迅速达到70℃以上,是杀青技术的关键。杀青后茶叶的失水率为30%。

5)冷却:将杀青后的茶青摊凉或鼓风冷却;冷却的作用是在急剧降温过程中使茶叶的水份重新分布到表面,以便为下道工序的脱水能够顺利进行。

6)微波脱水:利用微波机对茶青进行脱水,其与滚筒杀青机、理条机、烘培机相比都是通过烘干作用使鲜叶逐步脱水,但区别在于前者是根据微波的特性由里向外逐渐脱水,而后者是由外向里逐渐脱水,所以采用多种脱水方式可以保证茶叶脱水过程流畅,增加香气和滋味的新鲜度和汤气的明亮度,并能够将干茶的保险期延长,本步骤中微波机的转速为900-1600转/分。

7)轻微揉捻;揉捻过程可以提高叶温,使茶叶可塑性增强。将杀青后的茶叶置入揉捻机内,使其滚动并形成卷曲状,由于受到揉压,因此遂有部分汁液被挤出而粘附于表面,如此在冲泡时便可很容易地溶解于茶汤之中,不同的茶其揉捻程度也不一样,本发明在此采用轻微揉捻。

8)在120-140℃下对揉捻后的茶青进行理条,理条的目的是将茶叶整形,形成茶叶的独特风格和品质特征。

9)初烘:在烘培机中于80-90℃间初烘整形茶青至八成干;焙火轻重也会造成不同的风味,焙火轻者喝来感觉比较生,焙火重者喝来感觉比较熟。从外观上也能看出焙火的轻重:焙火轻者,颜色较亮;焙火重者,颜色较暗,颜色包括茶干的颜色与冲泡后茶汤的颜色。焙火所影响的是颜色的深浅,也就是明度的高低,焙火愈重,明度愈低,焙火愈轻,明度愈高,本发明要求初烘的温度在80-90℃间。

10)一次摊凉:因茶叶外表较薄,失水较快,但茶叶茎梗所含水份较难烘干,所以要将八成干的茶叶进行摊凉,将茎梗所含水份重新分布到茶叶表面,使之回潮,以便下道复烘工序的进行,本工序一次摊凉时间为2-3小时。

11)复烘:在烘培机中于80-90℃间复烘茶青至九成干,同样温度下较嫩的茶叶耐火力较弱,烘焙时间宜缩短,反之较粗老的茶叶耐火力较强,烘焙时间需较长;粗制茶发酵程度较充足者,耐火力较弱,时间要缩短,反之要延长;外形紧结的茶叶耐火程度高,需较长的再烘焙时间,反之则缩短时间。

12)二次摊凉:二次摊凉时间为4-5小时。

13)在提香机中于75-85℃下提香1小时,提香的作用有两点,一是提香,二是烘干走水,提香是因茶叶梗茎中的香气在之前的工艺流程中是比较难散发出来,通过历时1小时的低温慢烘的过程,才会逐渐散发出来,从而增加了茶叶的内质香气,同时也完成了再次烘干走水过程。

14)挑选:挑选出合格的茶叶;

15)再次进行提香后制得成品。

如上所述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