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辣木饲料提高育肥牛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12235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畜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辣木饲料提高育肥牛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辣木(Moringa)又称鼓槌树(Drumstick tree),是多年生热带落叶乔木,原产印度北部,现在我国也有大量种植,目前常见的品种有以下三种:印度传统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印度改良种辣木和非洲辣木。辣木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栽种作为观赏树,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辣木叶片、果荚富含多种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抗氧素、自然防炎体和矿物质等,它的根同样可食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辣木饲料提高育肥牛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利用辣木饲料提高育肥牛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在育肥牛日粮中添加基础日粮总重3-9%的辣木枝。

优选地,在育肥牛日粮中添加基础日粮总重6%的辣木枝。

所述基础日粮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肉牛饲养标准(2004)》配制。

本发明所用辣木枝来自于印度改良辣木PKM1。

所述辣木枝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如下:干物质86-92%,粗蛋白5-6.8%,中性洗涤纤维69-75%,酸性洗涤纤维53-59%,粗脂肪6.5-8.5%,粗灰分5-6%。优选地,本发明所用辣木枝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如下:干物质88.80%,粗蛋白5.86%,中性洗涤纤维73.95%,酸性洗涤纤维56.09%,粗脂肪7.92%,粗灰分5.59%。

本发明所述提高育肥牛生产性能是指提高育肥牛的日增重,提高干物质采食量。所述提高肉品质是指降低育肥牛的背膘厚(而不影响屠宰率),降低牛肉的滴水损失(而对牛肉pH、剪切力、蒸煮损失、牛肉肉色均无显著影响)以及提高牛肉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饲喂辣木枝对牛肉干物质、粗蛋白和肌内脂肪和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提高了背最长肌中总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同时提高了n-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了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以及n-6不饱和脂肪酸和n-3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改变脂肪酸的比例,硬脂酸含量降低而油酸以及α-亚油酸含量提高,同时有提高肉豆蔻烯酸和棕榈油酸以及降低花生酸的趋势。

本发明所述育肥牛包括利木赞牛与鲁西黄牛杂交后的公牛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育肥牛饲料,包括基础日粮和基础日粮总重3-9%的辣木枝。优选地,饲料中辣木枝占基础日粮总重的6%。

本发明通过在育肥牛饲料中适当添加辣木枝,可提高育肥牛生长性能;辣木枝可以调节育肥牛脂质代谢,在不影响肌内脂肪含量同时降低背膘厚度;辣木枝不影响屠宰率;辣木枝可以降低育肥牛背最长肌的滴水损失,同时提高牛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和对人体有益脂肪酸的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所用原料均为市售商品。

实施例1辣木对育肥牛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时间与地点

试验于2016年3月23日至5月31日在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白富恒养殖场进行,预饲期7天,正试实验期63天。

1.2试验材料

辣木枝由世纪爱心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提供,来自于印度改良辣木PKM1。待辣木长至约1.5米时进行收割,收割的鲜样进行烘干处理,然后进行粉碎,枝条大约粉碎至1-2厘米。其常规营养成分见表1。试验日粮包括的其他原料为牛场现有常规原料。

表1辣木枝营养成分含量(风干物质基础,质量百分含量%)

1.3试验设计和试验日粮

选择64头18月龄健康利木赞牛与鲁西黄牛杂交后的公牛,按完全随机化原则,将动物分为4组,每组16头。本试验中实验动物釆用单栏栓系方式饲喂,每日饲喂两次(06:00和16:00)每次持续2h,饲料给量以剩余5%-10%为宜,某些不足需要的牛则单独添加饲料,以保证动物自由采食。保证动物自由饮水。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四个处理,分别为:(1)对照组:基础日粮;(2)3%辣木枝组:添加3%辣木枝;(3)6%辣木枝组:添加6%辣木枝;(4)9%辣木枝组:添加9%辣木枝。具体试验设计见表2。处理日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肉牛饲养标准(2004)》配制,各处理组饲料配方和营养水平见表3。

表2试验设计

表3日粮配方和营养水平(风干物质基础,质量百分含量%)

1预混料为每kg日粮提供以下营养成分:维生素A,121,000IU;维生素D3,37,400IU;维生素E,55IU;镁,2.4g;钾,7.6g;铜,200ppm;锰,400ppm;锌,650ppm;硒,2ppm;碘,22ppm;钴,9ppm。

2检测指标与方法

2.1.1生长性能

在正式开始词喂和结束时,连续两天在晨饲前称量试验牛体重,将平均值作为初始和结束体重,并用于计算日增重。每周连续三天记录每头牛的给料量和剩料量,计算出每天的采食量。

2.1.2胴体性状

在正试期结束后,每个处理组随机抽取头体况相近的试验牛,绝食24小时后进行屠宰试验,绝食期间保证充足的饮水。测定屠宰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指标。屠宰流程采用清真方式屠宰。

宰前活重:绝食24h后屠宰前的活体重。

胴体重:刚放血屠宰完尚未冷却的胴体重量,即活体去掉头、蹄、尾、皮、内脏(不含肾脏和肾周围脂肪)、生殖器官及周围脂肪。

屠宰率:胴体重与宰前活重之比。

背膘厚:在12-13肋间的眼肌横切面处,从靠近脊柱的一端起,在眼肌长度的3/4处,垂直于外表面测量背膘厚度。

眼肌面积:用硫酸纸划出肋上方的眼肌面积,用眼肌面积测量板得出面积值。

2.1.3肉品质

pH值:用pH计多点测定,同一点进行3次测定,3次测定之差不超过±0.15。

剪切力:按平行于肌纤维的方向分别取长×宽×高为3cm×1.5cm×1.5cm的背最长肌和腿肌,剔除肉表面的筋、腱、膜和脂肪,用C-LM3B型数显式肌肉嫩度仪(北京鼎合力科技有限公司)测定剪切力,每个样品测定3次,取平均值。

肉色:用TCP2全自动测色色差计(北京奥依克光电仪器有限公司)测定背最长肌的L*(亮度)值、a*(红度)值和b*(黄度)值。每个样品平行测定3次后取平均值。

滴水损失:将取的肉样切成1.5cm×1.5cm×2.5cm大小的肉块,称重(W1),将肉样在0-4度环境中悬挂24h,称取样品质量(W2)。

滴水损失(%)=(W1-W2)/W1×100%

蒸煮损失:切取2cm×2cm×4cm背最长肌,称重(W1),将样品放入密封袋中,将空气排出并封好,放入80℃恒温水浴槽中,待肉样中心温度达到70℃时,用自来水将其冷却30min至室温。再从袋中将样品取出,用滤纸轻轻拭去样品表面的肉汁,然后再称样品的重量(W2)。

蒸煮损失(%)=(W1-W2)/W1×100%

2.1.4肌肉常规营养成分

干物质:将背最长肌切成小的颗粒装于培养皿中,称重,放于冷冻干燥器中,等肉样绝干后取出,称重,计算干物质含量。

粗蛋白: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4318-2009),采用自动定氮仪测定背最长肌的粗蛋白含量。

肌内脂肪: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4772-2010)测定。

粗灰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049-2010)测定。

2.1.5氨基酸含量

取背最长肌肉样,用冷冻干燥器进行干燥处理,绝干后的肉样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国标GB/T18246-2000)。

2.1.6脂肪酸含量

取背最长肌肉样,用冷冻干燥器进行干燥处理,绝干后的肉样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含量(国标GB/T21514-2008)

2.1.7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7进行整理,采用SAS 9.2统计软件的one-way ANOVA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Duncan氏多重比较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P<0.05作为差异显著的判断标准。

3结果与分析

3.1辣木枝对育肥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表4为辣木枝对育肥牛生长性能的影响,可以看出辣木枝显著提高了育肥牛的平均日增重(P<0.05)。与对照组相比,3%、6%和9%辣木枝组育肥牛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3.05%、11.45%和1.53%。同时,辣木枝有提高育肥牛干物质采食量的趋势(P=0.07),与对照组相比,6%辣木枝组干物质采食量增加2.27%。

表4辣木枝对育肥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注:同行数据肩标不同字母者差异显著(P<0.05)。下同。

3.2辣木枝对育肥牛屠宰性能的影响

试验各处理育肥牛的屠宰性能见表5,由表5可以看出,辣木枝对育肥牛的胴体重、屠宰率以及眼肌面积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辣木枝组降低了背膘厚度(P<0.05),其中3%、6%和9%辣木枝组分别降低5.79%、12.36和13.51%。

表5辣木枝对育肥牛屠宰性能的影响

3.3辣木枝对育肥牛肉品质的影响

从表6可知,辣木枝可以显著降低肌肉的滴水损失(P=0.05),滴水损失是评价肌肉的系水力的重要方法。当肌肉受到外力作用时,如加压、加热、切碎、冷冻时,保持原有水分的能力称为系水力。肌肉的系水力会影响牛肉加工后的产量,滴水损失越小,表明肌肉的系水能力越强。辣木枝对牛肉pH值、蒸煮损失、剪切力、以及肌肉肉色均无显著影响(P>0.05)。

表6辣木枝对育肥牛肉品质的影响

3.4辣木枝对育肥牛背最长肌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表7显示,辣木枝对背最长肌干物质、蛋白质、肌内脂肪和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饲喂辣木枝提高了背最长肌中总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同时提高了n-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了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以及n-6不饱和脂肪酸和n-3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P<0.05)(表8),改变脂肪酸的比例,硬脂酸含量降低而油酸以及α-亚油酸含量提高(P<0.05),同时有提高肉豆蔻烯酸和棕榈油酸以及降低花生酸的趋势(0.05<P<0.1)。

表7辣木枝对牛肉化学成分的影响

脂肪酸根据其饱和度不同,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是人体热量的供应者,然而高摄入量容易提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而不饱和脂肪酸则能降低人类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Connor,2000)。因此,目前人类营养学家会建议人们少吃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本发明中,辣木枝降低了背最长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提高了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对人们平衡脂肪酸比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目前,n-3和n-6不饱和脂肪酸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n-3和n-6不饱和脂肪酸的平衡对体内内环境的稳定和正常生长有重要作用,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有利于精神健康。目前常见的一些疾病和生理功能失调如心血管病、呼吸疾病、胃肠病、肾病、皮肤病、免疫疾病、脑和眼的发育不全及癌症等,在许多情况下主要归因于不饱和脂肪酸吸收的不平衡(Simpopoulos,2008),医学上通常认识是由于n-3不饱和脂肪酸的缺乏而导致n-6不饱和脂肪酸过量,在紊乱的微环境中损伤了一般的细胞功能,无法恢复细胞或组织损伤后的体内平衡,从而引起一连串的n-6类二十烷调节的生理效果,如果没有足够的n-3衍生物的代谢物进行调节,可能导致疾病状态下反应物的积累。因此n-3和n-6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和绝对摄入量对细胞和组织的功能非常重要(马伏英,2005)。本发明中,辣木枝有提高n-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趋势并且提高了背最长肌中n-3和n-6的比值,这对于维持人们体内脂肪酸平衡以及缓解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试验中对背最长肌进行了18种氨基酸的分析测定,从表9可知,日粮中添加辣木枝有降低背最长肌胱氨酸的趋势(P=0.09),对肌肉中其他各氨基酸以及总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表明辣木枝对育肥牛肌肉氨基酸的组成发挥非常有限的作用。

表8辣木枝对育肥牛背最长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占总脂肪酸的质量百分含量%)

注:UFA、SFA、PUFA、MUFA分别代表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

Total n-3FA包括C18:3n3、C20:5n3和C22:6n3;

Total n-6FA包括C18:2n6c、C20:3n6和C20:4n6。

表9辣木枝对育肥牛背最长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可见,在育肥牛饲料中适当添加辣木枝,可提高育肥牛生长性能;辣木枝可以调节育肥牛脂质代谢,在不影响肌内脂肪含量同时降低背膘厚度;辣木枝不影响屠宰率;辣木枝可以降低育肥牛背最长肌的滴水损失,同时提高牛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和对人体有益脂肪酸的含量。辣木枝在育肥牛日粮中的适宜添加剂量为6%。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